第八章 且聽夢吟2
且聽夢吟
夢的此岸是愁,夢的彼岸是痛,是誰把誰的夢牽拌?裝飾虛偽的錯覺。 ——題記 (一) 當歲月的車輪碾過記憶的傷口,疼痛,帶著餘輝的憂傷,墜落;當時間的指尖寫滿青春的謊言,失落,伴著清風的無奈,掠過;當所有的夢已蒸騰為泡沫,即將破滅,心中那份坦然是否依舊?我一直在不斷自問,到底是我們被上天俘虜?還是我們將上天枷鎖? (二) “我每天都在犯著錯,同樣的錯,而且一無返顧”——現實的殘忍竟讓人習慣了懦弱,習慣了逃避。躲在一個人的世界裏,似乎也成為最唯美的自由,這時無需顧忌傷害到別人,也不害怕自己被傷害。是的,曾幾何時,幼稚地夢想“采菊東離下,悠然見南山”的恬雅;曾幾何時,為那個“何妨行嘯且徐行,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行者而瘋狂;又曾幾何時,為肝種“人生得意需盡歡,末使金 空對月的暢快“而執著、而現實的一切扛得好遠,好遠.. (三) “麵朝大海,春暖花開“——當塵世把冰冷的屍體凍結,我的思想似乎也凝成段點,是希望築就他的天堂?還是地獄把他的絕望掩埋?我不醉至今都不解,也許是多愁善感的我把自己太多的思想強加於她的行為而主觀的得到,但我敢肯定她的靈魂連著我的情感。迷茫?——是的,隻有這個詞可以將我現在的所有..
保持快樂的“處方”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嘻嘻哈哈人添壽”。怎樣才能使自己生活得快樂呢?民間早有“知足常樂”的說法。心理醫生認為,要想讓自己快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淡化自我。要想使自己與快樂為伍,首先要不斷驅除心理上的煩惱與憂愁。而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便是淡化自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清代學者陳自崖曾說:“事能知足常愜意,人到無求品自高。”這對於淡化自我、驅除煩惱、保持快樂來說,堪稱至理
名言。 (2)培養愛好。人的愛好多,生活就會變得豐富多彩,如集郵、種花、養鳥、垂釣、跳舞、下棋、看書、繪畫等,這些愛好可使生活多姿多彩。人的生活倘若陷入單調沉悶的“老調”,就不易感到快樂;而如果能去參加某項新開辟的活動,則不僅可擴展自己的生活領域,而且還可以帶來新的樂趣。 (3)自求多福。在生活中,如果太依賴他人,對他人期望過高,就容易失望。要樹立這樣的觀念:凡能靠自己爭取的,一定自己爭取,則可避免許多由於失望而帶來的苦果。 (4)要有彈性。看問題要有彈性,要懂得“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對任何人和事都不可太苛刻,否則就會給自己帶來煩惱。 (5)學會寬容。是指處理人事關係要豁達大度。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磕磕碰碰的事難以避免,但隻要你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日久見人心,大度集群朋,你的人際關係自然進入良性循環。 (6)學會達觀。大仲馬說:“人生是一串無數的小熾茵組成的念珠,達觀的人總是笑著念完這串念珠的。” 所謂達觀就是要懂得社會人生變化的辯證關係,萬事如意隻是一種良好的祝願,實際上萬事都按自己的主觀願望發展是不可能的。
今天,我值日
或許我應該情慶幸來到著一班,或許我應該高興能和53個同學在一起學習;或許我應該想好如何與同學在學習路上衝刺...... 但毋庸置疑的是--我成為著一班的一分子,未來的日子裏,我應做一名優秀的成員。 我明白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我也清楚地知道,即使我不能夠為班級做驚心動地的事,也沒關係,因為隻要我認真讀書,遵守記行,熱愛班級,團結同學,盡心盡力的完成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那麼我也就是一個對班級有用的人。 粉筆和黑板為班級傳授知識,窗戶為班級傳播空氣;燈光為班級照亮周圍;桌椅為班級打理好位置;那麼剩下的就是我們54個同學要做的事了。 我們要為班級做什麼呢?仔細想想要為班級作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把你的那顆心帶到班級來了。若沒有,而一再的勉強自己為班級做不想做的事,卻暗自裏發牢騷。其實並不需要這樣做,要為班級做事必須心甘情願的,否則將毫無意義。 喜歡當我完成值日生義務時的微笑,當值日生是多麼平凡的事啊!但對於我來說它不再是普通的事了,因為我盡力的把教室打掃幹淨,我認真的完成了一天的義務,所以我用微笑來獎勵自己。
我真的隻是個要10幾天才輪到值日的學生嗎?不,其實我天天都在值日。每天在班級裏我必須完成三條法則,一要認真聽講,二要遵守紀律,遵守班規,三要保持桌邊環境整潔。想想,如果每個同學每天都把“今天,我值日”這5個字掛在嘴邊,那麼將出現怎
樣的班級呢? 早晨踏進班級時,想著那5個字走到座位上,然後計劃今天要如何表現。夜晚走出教室時,希望自己會是喜悅的,因為這一天我又在班級做了有意義的事了。 有時我在想,自己為什麼不能夠為班級添光呢?現在想想,如果我曾為了這個班級努力過,那麼也算盡力了。 為了讓以後的高中生涯多一些歡聲笑語,那麼“營造先進班級,樹立良好學風”勢在必行。真心希望這一班的全體同學都為此努力。因為今天,我們值日。
青春的顏色
如果說童年是天藍色的――因為它的純潔與明淨;如果說暮年是黑色的――因為它是漫漫人生道路的盡頭。那麼青春是什麼顏色的呢? 青春是粉紅色的。因為在青春的歲月裏,有著太多太多的希望和夢,那是粉紅色的夢――浪漫、清新而瑰麗。那夢,沒有飽經風霜後的滄桑與深沉,沒有久曆世事後的成熟與理性,沒有無情歲月的束縛和羈絆。隻是那熱情明朗、無拘無束的粉紅色。暮年時期的果戈裏就曾說過:“不說別的,光是擁有未來,青年們就夠幸福的了。”然而,我們這些正擁有青春的人,似乎沒有感到如此幸福。很多人隻是把青春的資本沉浸在青春的夢中,而不去為這些夢奮鬥,乃至這些夢猶如肥皂泡一般,隨著青春的流逝而消失得無影無蹤。 青春是綠色的。你見過那在明媚的春光下生長的新綠的幼苗嗎?你見過樹捎頭那一簇簇在春風中輕舞的嫩芽嗎?青春的綠色,是春天裏幼苗的綠、嫩芽的綠,朝氣蓬勃,生機飽滿。李大釗說:“青春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15歲發表第一篇科學論文;王維17歲就寫出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樣膾炙人口的詩篇;恩格斯17歲就學會了25種外國語言..正是這青春時期的播種與耕耘,正是這青春時期綠色的激情,造就了這些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們偉大的一生。
小呆瓜
呆爪 寫下這個名字的時候指尖有細微的顫動。我現在是用筆在紙上寫,而不是對著顯示器敲打著鍵盤。 昨天花一整天的時間重讀那疊厚厚的小說。那些熟悉的歌名,似曾相識的片段,以及在段的對白,再次開啟了心底那把叫記憶的鎖。我看著那些鮮活的情節,聽著那些肆無忌憚的笑聲,那些往昔的愁緒與幼稚,那個稱作年華的東西。我就捧著這些,時而微笑,時而大笑,時而皺眉,時而憂傷。別在意這些一瞬間的情感罷,我無法找到合適的字眼來描述它們。這些是回憶啊。
就這樣讀著讀著,翻完最後一頁的時候已是淩晨三點多了。我突然從椅子上跳起來,又找出那張CD,莫名其妙地想聽。可是手拿著CD停在半空中,覺得自己真是無聊,傻不傻啊,像個白癡一樣。後來睡覺之前任性地想撥電話那你那兒,半夜三更的隻有你那兒可以打擾了。不必接通,鈴響三聲就夠了。猶豫了一下子還是沒有按下撥通鍵,隱隱地有些害怕。雖然你一定不會怎麼樣的,我隻是害怕聽到“您撥的電話已關機。”這樣的聲音。 你有時還是像從前那樣問我快樂不快樂。從前我會如實回答你,從前我會告訴你沒什麼快樂不快樂。可是現在乃至以後,我都隻有一個回答,我很快樂。不論我多麼不快樂我都會這樣回答,我的不快樂不會讓你看到,因為我知道在我說我快樂的時候至少有一個人正在快樂,或許還是兩個或者更多。 小說的最後有一句,讓無瑕永遠無瑕。可是現在,也許無瑕不再無瑕了,你會怎麼樣? 呆瓜,我這樣稱呼你。 我請求你,做我的摯友。是摯友。
X、Y、Z
小X這個名字,我已經很少聽到了。我說我叫落,但是卻一刻也沒有忘記X、Y、Z的時光。 前幾天在淩晨1點的時候與小Y在Q上聊天。她一見到我就大呼小叫地說,你小丫的怎麼還沒睡啊?我說,我這是不來陪你嗎?然後我們就嘻嘻哈哈地閑聊。她說她一個人在家,趁著沒人偷了酒櫃上的一瓶酒一個人喝完了。我問她什麼酒啊,沒死罷?她說上麵全是洋文,40度呢。我又問40度是個什麼概念啊?不清楚。她就說,隻知道啤酒才幾度呢。我說啊,那你可要小心,別醉死在家中沒人曉得。 關於小Y的回憶全是一些快樂的記憶,是那種突然想起會笑出聲來的。我會刻意逃避一些東西,因為它們傷人。放假初的時候小Y曾在Q上曾說,找我和小Z一起出去玩一次。當時我就覺得不可能的,但我還是興高采烈地回複好啊時間地點是? 我陪著她,或者說她陪著我到快三點才下。最後她說把照片發給我看,我說誰的照片?她說廢話當然是她的。我立馬作驚恐狀,別了別了,我怕晚上睡不著覺。她咬牙切齒地說,555。你跟小Z是一樣的,打擊我。 提到跟小Z的默契心裏有一絲溫暖。她是我所回憶的這些人中與我最貼近的一個了。小Z是唯一一個現在還大聲叫我小X的孩子。她常常拖著嗓音表情誇張地大聲叫我X,我也同樣大聲地喊回去。我是很喜歡和她在一起打鬧的感覺的,我們常常不在意形象地在走廊裏玩作一團,不是她虐待我,就是我欺負她。她更喜歡把我硬拉到她的教室,把我一個個介紹給她的同學。 我想小Z也是我現在唯一一個可以緊緊抱住不鬆手的孩子了。心情不好,受了委曲,我就願意抱著她,趴在她的肩頭,
或是挽著她的手臂安靜地靠在一起。她不會無休止地問我原因,隻會靜靜陪著我到雨
過天晴。 其實在小Z堅強的外表下,內心卻異常柔軟。我仍記得她比我高出一個頭卻低下頭靠在我肩上哭得一塌糊塗的樣子,顯得是那麼無助,那麼脆弱。 我們是彼此依靠的啊。 那些點滴的回憶,聚在一起就像星辰般璀璨。 不是忘記,是遺棄。 不是記住,是珍藏。
夏娃,夏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