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哪裏是我的方向
哪裏是我的方向
2005年3月9日星期三晴轉陰 今天語文課上,兩隻頑皮的小麻雀不請自來,飛進了我們班,為班上增添了活力。在我們的歡呼雀躍下,兩隻小雀驚慌失措,其中一隻立馬飛轉身,按原路返回,飛出了班。剩下的一隻小雀則在高高的窗台上左顧右盼,經曆了幾次“撞牆”事件後,才匆匆離去。 這兩隻小雀的遭遇令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在成長中迷失方向的人們。他們也像鳥兒一樣渴望飛翔,於是,盲目地去追求新鮮,追求刺激,從而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無法自拔。 無數的成功人士令我們羨慕,他們是在高飛的同時,記著來時的路,在遇到重重峻嶺,無法前進時,便重新返回,就像第一隻鳥兒一樣聰明。可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人卻向第二隻鳥兒一樣,隻注視著前方,忽略了曾經走過的路,然後,一路迷失下去。 那麼,當我遺失了手中晶瑩剔透的水晶球時,是該伏下身尋找,或拍拍手大步走開,還是蹲下身去,獨自哭泣?什麼是我的選擇?哪裏又是我的方向? 我想今天的兩隻小雀已經為我做了最好的答案。
如果沒有你的傘 一把普通的傘有多大?它最多能遮擋多少風雨? 對於這個問題,我曾經反複思考,最終我得到一個可令所有人信服的答案——全部! 記得九月剛開學時的那一個傍晚,我從宿舍出來,準備去上晚修課。出門時以有點點細雨在飄,由於疏懶,我沒再回去拿傘。走到半路,雨驟然變大,我除了懷裏的幾本書,幾乎都要濕了,當時也許有些後悔,但我很快了解到這一次不帶傘是正確的。 正在這時,我發現身上突然沒有了被雨水打擊的感覺,抬頭一看,才發現有一位素不相識的姐姐為我打傘。我猛然反應過來,連聲說:“謝謝!” 一路上,我們走得很近,仿佛可以清楚聽見彼此的心跳。我感覺到對方有一顆火熱的心。因為我從不曾想過,雨中為一個不相識的人打傘是一種真情,一種奉獻,直到那一天。其中,我們並未有太多的交談,也許路程太短,也許是如此相遇令我們都變得靦腆了。更令我感到遺憾的是我忘了問她的姓名。臨走時,我連她的容貌都未看清,雨中的黑暗,使每個人顯得神秘。但我知道,她一定是個天使。更出乎意料的是,我永遠忘不了她那美麗的傘,淡綠色的底上精美地繡著兩隻舞蹈的彩蝶。 記得前些天,也下起了同樣的雨,我也因受上次的感動,做了同樣一件幫助別人的事。 我想,如果沒有上次的雨中相助,我不會相信社會的關懷可以達到如此境界;我不會明白人情可以這樣溫暖;更不會懂得幫助別人與被幫助可以這樣快樂。 同時,我也相信被我幫助過的同學也有同樣的體會。
在此,我可以更加堅定地說:
“一把普通的傘,可以遮擋全部的風雨!”
愛如飛虹 “輕輕地捧著你的臉,為你把眼淚擦幹,這顆心永遠屬於你,告訴我不再孤單..”從一零八班傳來了一陣陣動聽的歌聲。推開虛掩的門,咦?怎麼每個人都喜氣洋洋的?哦!原來我們班生病已久的小海,終於康複返校了,全班正在熱烈慶祝呢!伴著歌聲,全班同學一起鼓起了掌,深情的目光一齊投向門口,目光中包含著一份愛心、一片深情、一份思念..還有一絲神秘呢! 小海滿麵春風地走了進來。他瞪著大眼,驚奇地注視著每一位同學,情不自禁地喃喃著:“變了,都變了!”他的那幫子“鐵哥兒們兒”早已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不由自主地跑向講台,與小海緊緊地擁抱著,訴說著對他的思念:“沒有了我們這些鐵哥兒,你一定悶死了!”“親愛的,我想死你了!”語言含著幽默,但更飽含著我們的深情和思念.“謝謝”小海的聲音顫抖了。驀然回首,他發現黑板上畫的39個紅色的大蠟燭,仿佛還閃耀著光芒,每一支蠟燭下都有一隻愛心相伴。正中間,一些愛心和蠟燭圍成了三個醒目的大字:“想你啊.” “小海!”李老師親切地叫了他一聲,走上前替他擦去滾燙的淚花,隨即緊緊地把他摟在了懷裏,將一個漂亮的愛心環帶在了他的胸前。“人生畢竟要遇到挫折,但不遇到礁石,就激不起美麗的浪花,孩子,帶著全班同學對你的祝福,從摔倒的地方爬起來吧!”“嘩-----”一陣雷鳴般的掌聲想起來了,小海的嘴唇不信地顫抖,真所謂:“情到深處花動客,情到深處淚泉湧..”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溫暖,兄弟姐妹都很多,情意深又濃”.伴隨著動聽悠美的歌聲,張婧同學手中拿著一個愛心蠟燭,走向了小海。四周,同學們揮起了彩條,條條彩帶猶如橋梁把全班同學的心連在了一起..
夢之戀
㈠風鈴草 和煦的春風輕輕地吹動著風鈴草,它搖晃著那小腦袋,仿佛迎接著春天的到來。 我深深地呼吸、細細地聆聽,忽覺在這和熙的清風中,在這明媚的春光裏,風鈴草散發著陣陣醉人的芳馨、飄蕩著悠揚的風鈴聲。 風鈴草遊絲般的綠條兒蔓延到屋簷上,為這間普通的屋子平添了幾分浪漫的情趣。 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風鈴草的花兒含苞吐萼。這番景象真令我陶醉!姹紫嫣紅的花朵在風鈴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寧靜、柔和。 春風吹呀,吹呀,似飛花般的夢.. ㈡紫羅蘭
炎熱的夏天悄然地邁開了腳步,腳步聲是那般的輕盈。夏季是紫羅蘭開得最豔麗的時候。
正好,我看到了這片花海,猶如置身於炎夏的一縷清涼。 夏日炎炎,半空仿佛飄散著輕紗般的淡紫,使人遊目騁懷。我輒覺耳目一新,仿佛進入了夢幻般的仙景。 嬌陽似火,但紫羅蘭卻毫不動搖,一直靜靜地站在花海中,似是靜默的少女在沉思、沉思.. ㈢含羞菊 秋風起了,枯葉像蝴蝶般翩翩起舞,秋陽鑲嵌在蔚藍的天幕上,白雲飄浮不定,像在茫茫大海裏的點點白帆。 整個秋天顯得格外靜謐。 更使我浮想聯翩的是在那山坡上亭亭玉立的含羞菊。 說它“羞”,可我覺得它一點兒也不羞,在秋陽下開得如此燦爛奪目,如少女綻開了甜蜜的笑靨。 一群色彩斑斕的蝴蝶在含羞菊的上麵飛舞嬉戲。我仿佛置身於其中,也被這片含羞菊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不忍離去,停留在那兒挪不動步。 我想象自己仿佛就是那欲飛的小鳥,展開五彩的翅膀,飛向那湛藍的天空,無拘無束地隨著含羞菊的芳香飛翔、飛翔.. ㈣傲骨梅 寒冬來臨,百花凋零。 我隻知道,在又厚又冷的冰雪裏、在刺骨的寒風中,傲骨梅綻放著它那嬌小玲瓏的淡粉色的花兒。 它是多麼剛強啊! 鵝毛大雪仍然下個不停。我打開窗戶向外眺望,“嗬!好大的雪啊!”我不禁歎道。 窗外已是白茫茫一片,分不清東西南北。天與地仿佛融為一體,整個大地都變成了粉妝玉砌的樂園。無論是男女老少,都來到雪地裏玩耍,堆雪人、打雪仗,有的人還在傲骨梅旁邊留影..可熱鬧了,整個冬天都融進了一片歡樂之中。 我靜靜地凝望,門前那棵傲骨梅也披上了一層厚厚的銀裝。我細想:這麼冷、這麼厚的雪,這棵傲骨梅能夠忍耐得住這嚴寒的考驗嗎? 次日醒來,我拉開窗簾,兩三方陽光像箭一般射進屋裏。透過窗戶望去,那棵傲骨梅經已抖落了身上的冰雪,露出了矜持的笑。 它在風雪中屹然挺立,即使風再大、雪再狂,也搖動不了它那一顆意誌堅定的心。 大雪不停地下著,像鵝毛般飄呀、飄呀..
未了的願
瞧,這就是我們家三代人站在一起拍的照。多精神呀! 那站在正中間的是祖父。祖父名叫胡加南。瘦瘦高高的他有著一張布滿皺紋的臉,一看就知道飽經了風霜。當時在祖父出生的那年,太祖父的生活很艱苦,祖父又是老大,所以就在名字中取了個“南”,朝南吧!運氣、生活或許會越來越好,又加了個“加”。太祖父把滿好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祖父身上。祖父也不願辜負了期望,自己很努力。但是由於老大,所以他把讀書的機會讓給了弟弟妹妹。一生過著艱苦、平淡的生活,他並不是最快樂、幸福的。他的命運幾乎與太祖父的期望背道而行。歲月無情地把一道道霜刻在了他瘦黃的麵頰上。可他是倔強的,用勤勞與無情的命運抗爭。 站在一旁的是父親。父親有個很是響亮的名字——胡光。祖父把自己兒時的願望寄托給了父親,他真地真地很希望父親的前途會是一片光明。父親學著祖父兒時的樣子,孜孜不倦地學習,以優異的成績進了“天一”,後來去了浙江上大學。本以為能靠自己的學識好好地活著。可命運同他開了個玩笑,無情的病魔奪走了他。父親的命運與願望截然相反,一生幽默的他卻不能笑著、坦然地離去。這是那麼的殘酷,但父親也是倔強地抵抗著,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那個白白胖胖的是本人。我的大名叫胡淼。名字無多大意義,父母說那年生我時發洪水,故在名字中取了“三水”。另外它是“苗”的同音字。我明白,父母想讓我成為一棵健壯的苗;我明白父親想把兒時的理想寄予給我;我明白,我要向祖父、父親一樣好好地學習,然而,我更清楚地明白,我要讓這兩代人未了的願望在我身上實現。雖然通往幸福、光明的道路很辛苦,可這值!因為我仍很倔強。 這就是我家的三代。然而我是這三代中唯一還有未來的人,我懂祖父與父親努力了,失敗的原因是逼不得已的,我相信自己會了了這個願,我不會讓自己未了的願望再留到子孫身上!
漫漫長夜 我曾有幸在一個寒夜對著暖爐聽一位好友彈琵琶。那優美的樂聲與絲絲暖流纏繞著彌漫在屋子裏,阻隔了所有的悲哀和寒冷。對我來說,那是個美麗的夜晚,溫馨又浪漫。我期待著下一次的寒夜聽曲。 可是,第二次聽曲並未讓我感覺到溫暖,而是一種透心的淒涼。 國慶長假的第三天夜裏,我陪媽媽上街。天空很暗,看不見星星閃爍,也沒有天使後在這樣的寒夜來探訪人間。 有厚衣在身,我才不擔心冷不冷呢!更何況好不容易有個假期,我正樂得逍遙自在! 昆明的夜景雖比不上大都市,倒也很美。滿天的繁星也許是害羞,自愧不如才不敢露麵了吧!可市井那麼熱鬧,天使怎麼也不來看看呢?
走著走著,忽然有一陣淒美的樂曲聲傳來,我暗想:定是哪位小資在其優雅的居室裏品
茗聽曲。 越走越近,似乎就要探到音樂的源頭。我聽得出來,這是二胡曲,隻有二胡才能表現出如此淒美的音樂。 可是當我終於找到音樂的來處時,不禁目瞪口呆。拉二胡的是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他盤腿坐在冷冰冰的地上,洗得發白的舊棉襖包裹著他那瘦骨嶙峋身體,長長的白須迎風飄動。身前有一張桌麵大小、四角起卷、有些發黃的紙,紙上擺著一個搪瓷口缸。由於光線和視力的緣故,紙上黑乎乎的寫些什麼我看不清楚,但我知道這個專注於演奏的老人一定有什麼隱衷。我忽然覺得,那音樂像一把利劍,帶著逼人的寒氣,剖開了我厚厚的外套,我的心被凍得直發顫。我默默地放下一塊錢,走開了┅┅。 朝前走了一段路後,還聽得見那悠揚的琴聲。那琴聲像一條線,拉動著我的思緒。 他為什麼在這兒拉二胡?為生計所迫,還是兒女不孝?他為什麼那麼自在,仿佛有著沐浴在陽光下,自娛自樂的神情?為什麼在他臉上看不到一點乞討的卑微,有的卻是一個民間藝人的質樸?為什麼天使今天不降臨人間,難道是因為害怕,害怕見到如此淒涼的景象?┅┅ 太多的為什麼,讓我不得其解。我以為,他的與眾不同還在於他的自食其力,有一技之長,賣藝不賣尊嚴。 音樂演奏的環境不同,給人的感受也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景由心生,曲同樣也由心生。而老人怡然自得的神態,對我來說卻是一個永遠難解的謎。 寒夜漫漫,二胡曲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