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卡耐基再創輝煌1(1 / 3)

第一章卡耐基再創輝煌1

一、戰勝暫時的挫折

“全世界隻有一種方法可以使你永遠克服恐懼。另一種方法可以使你能暫時克服它。全世界隻有一種永遠克服恐懼的方法,也就是愛默生所說的:‘去做你恐懼的事,而死亡的恐懼是絕對的。’”

卡卡耐基在生活和工作中遭受的挫折,我們在前麵的敘述中已有所了解。憑著頑強的精神鬥誌,卡耐基都能從挫折中站立起來,邁向新的生活。實際上,卡耐基成功的曆程就是戰勝困難和挫折的曆程。

卡耐基課程受到了廣泛的歡迎,贏得了較高的聲譽。但並非所有人都認為卡耐基課程是有效的和實用的,在卡耐基課程不斷發展的同時,也遭到了來自另一方麵的非議和責難。

在最初的20年間,每星期要工作七天,每天最少工作16個小時……早上必須用兩個鬧鍾,才能驚醒起來……

——李嘉誠戴爾·卡耐基在青年會夜校的課程非常緊張,他無心兼顧身外的任何景物,哪怕是行人也不在意。他意識到自己不適合寫小說,因為那本《大風雪》被許多人稱為是“毫無價值的東西”,既然沒有寫作的才華,他需要的是日夜苦讀,做好“卡耐基課程”的每一件事。

卡耐基想起了曾使奧斯勒終身受益的一句名言:

“我們最重要的工作,並非在眺望遙遠的、朦朧的事物,而是實行切近的、明確的工作。”

而卡耐基,自己最切近最明確的工作是夜校裏的“卡耐基課堂”。經過較長時間的實踐,卡耐基認為,他的課程不能隻是沿用現在的形式,應當有所創新,讓自己的課程形成一個比較清晰的內容體係。

因此,卡耐基停止了講課,躲到辦公室裏構思自己的課程安排,修改並製定新的課程表。這個時候,他發現雖然隻講授了所有課程的前三分之一,但學生們已經提高了演講技巧,談話方麵也顯示出高超的水平;並且,在其他方麵也獲得了不少的進步。

卡耐基由此打定主意,要以接受能力為課程基礎,繼而開設處理人際關係技能的課程,還有怎樣擺脫憂鬱的課程。

可是,正是由於一個晚上的停課,學生們不滿了,鬧到青年會的新主任那裏。那位中年婦女主任,毫不客氣地教育戴爾·卡耐基:

“先生,你必須記著:你的課程,學生們並不怎樣滿意。你不能如此懶惰,不要以為你現在能拿到三十美元一個晚上就很了不起!明天,我就可以讓你永遠告別青年會。如果你不能勤奮地工作的話!”

麵對這樣的警告,卡耐基並沒有什麼擔憂。他平靜地接受了因自己不上課而學生不滿的事實,他知道問題出在哪裏,明白應該怎麼辦。此時的卡耐基,又想到了“停止損失”法則。

就在這個時候,卡耐基收到了伊利莎白·康妮寄來的一封信。

康妮在信中說:

“親愛的先生,我在給你寫這封信時,突然想起了喬治五世掛在白金漢宮上的那句話:

“‘教我不要為月亮哭泣,也不要因事後悔’。我想跟你說一說我的故事。”

“那一天我接到國防部的電報,說我的侄兒——我最愛的一個人——在戰場上失蹤了。我一下子心跳不止,寢食難安。過了不久,又接到了陣亡通知書。此時,我的心情無比悲傷。”

“在那件事發生以前,我一直覺得命運對我很好,偉大的上帝賜給我一份喜歡的工作,又讓我順利地撫養大了相依為命的侄兒。在我看來,我侄兒代表著年輕人美好的一切。我覺得我以前的努力,現在都應該有很好的收獲……”

“然而,卻來了這樣一份電報,我的整個世界都被粉碎了,我覺得再也沒有什麼值得自己活下去的意義了,我找不到繼續生存下去的借口。我開始忽視我的工作,忽視我的朋友,我拋開了生活的一切,對這個世界既冷淡又怨恨。為什麼我最愛的侄兒會死?為什麼這麼個好孩子——還沒有開始他的生活就離開了這個世界?為什麼他應該死在戰場上?我沒有辦法接受這個事實,我悲傷過度,決定放棄工作,離開家鄉,把自己藏在眼淚和悔恨之中。就在我清理桌子準備辭職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封我已經忘了的信——一封我的侄兒生前寄來的信,當時,我的母親剛剛去世。”

“侄兒在信上說:‘當然我們都會想念她的,尤其是你。不過我知道你會平靜度過的,以你個人對人生的看法,就能讓你堅強起來。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你教給我的美麗的真理。不論我在哪裏生活,不論我們分離得多麼遙遠,我永遠都會記得你的教導,你教我要微笑麵對生活,要像一個男子漢,要承受一切發生的事情。’”

成功主要條件是:一個可辨認和有容納力的市場、充分的資本、一個能力組合均衡的領導團隊、不屈不撓精神,以及深思熟慮的時機。

——[英]史蒂文·布蘭德“我把那封信讀了一遍又一遍,覺得他就在我的身邊,正在向我說話。他好像在對我說:‘你為什麼不照你教給我的辦法去做呢?堅持下去,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把你個人的悲傷藏在微笑的下麵,繼續生活下去。’”

“侄兒的信給我以莫大的鼓舞,我覺得人生又充滿著期望,我又回去工作了。我不再對人冷淡無禮。我一再對自己說:‘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我沒有能力改變它,不過我能夠像他所希望的那樣繼續活下去。’我把所有的思想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我寫信給前方的士兵——給別人的兒子們;晚上,我參加成人教育班——要找出新的興趣,結交新的朋友。我幾乎不敢相信發生在我身上的種種變化。”

“我不再為已經過去的那些事悲傷,現在我每天的生活都充滿了快樂——就像我的侄兒要我做到的那樣。”

戴爾·卡耐基讀罷這封信,心中湧出了一些感歎:

伊利莎白·康妮學到了我們所有人遲早都要學到的事情,這就是我們必須深知覆水難收的道理,很顯然,環境本身並不能使我們快樂或都是不快樂,我們對周圍環境的反應才能決定我們的感覺。

卡耐基想到這裏,考慮到自己目前的處境,他覺得:對於金錢,自己已經不再作過多的追求,每晚上三十美元已經是大數目了;對工作,隻是這樣也沒有什麼不好,但是他渴望能建立一種事業。

對在青年會夜校的工作,卡耐基是比較滿意的,但是,要想更大地發展自己的事業,就不能隻在青年會這個小範圍內。有了這個想法,卡耐基開始想方設法地充分利用生命中的每一時刻。他在不斷的思考中仔細規劃了課程,還設想找一班人馬,建立真正的“卡耐基課堂”,從而使自己跳出青年會的圈子。

“我們如何克服恐懼?”

“全世界隻有一種方法可以使你永遠克服恐懼。另一種方法可以使你能暫時克服它。全世界隻有一種永遠克服恐懼的方法,也就是愛默生所說的:

‘去做你恐懼的事,而死亡的恐懼是絕對的。’”

卡耐基對恐懼的研究是很深刻的,因而他常常能日若懸河地大講一通。但今天的講演被一位新來的男青年學生打斷了:

“戴爾·卡耐基先生,你說的一切都與怎樣演說無關,我們不需要心理醫生,我們隻要一位充滿機智的教師,而不是像你這樣隻會胡說八道。”

麵對這樣的事情,班上的大多數人居然讚同他的看法,又吹口哨又拍桌子地鬧了起來。這個班是百分之百的新生,而且年輕人占多數,他們充滿了反抗色彩和挑釁性。卡耐基隻有手足無措地麵對像爆炸了似的教室裏的人群,他想不出什麼好方法來平息眾人的爭論。

非常湊巧的是,那位令卡耐基討厭的青年會主任恰好碰見了這種情形。她滿麵怒容地走進教室,毫不在乎卡耐基的存在,宣布今天的課程到此為止,然後要求卡耐基到她辦公室說清楚這件事。

卡耐基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的情形將激怒青年會主任,所以,他未等主任開口,就直截了當地說:“夫人,你不必說了,我明白我自己的行為。”

一個人要幹成一番事業,其中放開眼界、抓緊時機、百折不撓、艱苦創業占95%的因素。

——霍英東“先生,你也不用多說了,明天,你就可以自由地支配你的夜晚,不用到這裏來活受罪。”主任生氣地說道。

看來,事態已經無法挽回了,卡耐基隻好一言不發地走出辦公室。

卡耐基曾想過要離開青年會,但他完全沒有料到自己在青年會的結局是這樣,也沒有想到自己竟是這樣狼狽地離開青年會。這種局麵,今天這樣的場麵,如此出其不意地降臨於身。卡耐基心知自己沒有別的辦法,除了接受既成事實以外。可是他還是不甘心,他不甘心自己所試圖創立的事業如此半途夭折。實際上甚至還沒起步就失敗了,像一個剛學步的孩童一下子摔成了殘疾一樣。

卡耐基的天性中就有不屈服和抗爭的成分,他要作出全盤的思考,重新確定自己的位置,在黑暗中,他不停地問自己:

“我的課程失敗了嗎?我又陷入困境中了?我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