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期,列國兼並,剩下的大國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晉,東方的齊、燕,南方的楚、吳、越。

戰國早期,上述大國,除吳於公元前473年被越所滅,全都保存下來。秦國、燕國實力比較弱,比較強大的是晉、齊、楚、越四國。之後在經過一係列的改革後,到了戰國中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爭雄的格局逐漸形成。由於各國皆想兼並別的鄰國,戰爭時常發生。到了戰國晚期,各國之間的兼並更加激烈。

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

公元前287年,蘇秦、李兌合趙、齊、楚、魏、韓五國攻秦,罷於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秦歸還部分趙、魏失地求和。

公元前286年,齊滅宋。秦遂主謀合縱攻齊。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使樂毅為將,合燕、秦、韓、趙、魏五國攻齊,攻入齊都臨淄,占領齊國長達五年。

公元前279年,齊將田單組織反攻,收複失地。齊雖複國,但元氣大傷,從此無力與秦抗衡。這以後秦的對手主要是趙國。

公元前262-前260年,秦、趙在長平(今山西高平)激戰,秦將白起慘敗趙軍(長平之戰)。

公元前259年,秦進圍趙都邯鄲,達三年。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趙敗秦,解除邯鄲之圍。趙雖轉危為安,但受創慘重。

公元前251年,燕乘趙國新敗,出兵攻趙,反被趙國擊敗。

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國兵攻秦,敗秦於河外。

同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後和丞相呂不韋及嫪毐掌管。

公元前241年,趙龐暖合趙、楚、魏、燕、韓五國兵攻秦,但為秦所敗。

公元前230年,秦滅韓。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22歲時,在故都雍州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

公元前228年,滅趙,秦王將趙王遷流放房陵。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在易水之畔送荊軻與秦舞陽。同年,荊軻刺秦王失敗。

公元前226年,大將王翦率軍占領燕國大半,燕王退守遼東,殺太子丹以求和。

公元前225年,滅魏。

公元前223年,秦將王翦、蒙武破楚,擄王負芻。

公元前222年,滅燕。

公元前221年,將軍王賁從燕地南攻齊國,俘虜齊王建,齊國滅亡。此後,秦國統一六國,自稱始皇帝,從此秦一統天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