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秋之旋律
橘子水的味道
雨後的天空,格外明澈,空氣清新,淡淡的感覺,讓我不自覺的想起橘子水的味道。 上小學時,學校旁邊的山坡上有一個基督教堂,我和小夥伴們常常歪歪地係著紅領巾,登上那長長的台階。然後坐在教堂側門口的石頭上喝橘子水。那時侯,橘子水是袋裝的,五毛錢一袋。用牙齒咬一個小口,就吸著喝了。味道真好啊!酸酸甜甜,尤其在夏天,冰冰的,感覺很愜意。我們就那樣喝著,有時打鬧、玩耍;有時一邊喝,一邊看藝術學校的哥哥姐姐寫生,然後突然放聲大笑,因為我們小小的身影也成了畫中的一道風景線,盡管隻是幾個小點勾出的頭、身子、胳膊、腿..但我們依舊滿足。“這個是你!”“這個是我!”喝完了,我們的嘴巴,舌頭都是紅紅的。我們總會仔細地把嘴巴擦幹淨,生怕媽媽問起。現在想想,那色素、糖精及少的可憐的果汁兌起來的橘子水喝起來實在是沒有什麼衛生保障。但我們用汗津津的小手握著,喝著,卻從沒有因此鬧過肚子,真是奇怪。那橘子水的味道,真的好純,就像那時的友誼,真摯;那時的生活,充實而輕鬆。
後來,漸漸長大,橘子水也變成瓶裝的。運動完,好友遞過一瓶橘子水,擰開蓋,咕咚咕咚的喝下去,那味道依舊沒變,從喉嚨涼到心裏,瓶中飄浮不定的氣泡,就像自己。那時候,我們的青春都是光亮的。失意時,喝著橘子水,酸且澀,那仿佛是低落的滋味。得意時,一杯橘子水,就像失而複得的東西,依舊沒變的恬靜透出淡淡的耐人尋味的甜。
酸過才甜而且甜的勝過從前。明白了失意時淡然,得意時坦然。非典時期,我開始大量的喝橘子水,因為它可以補充維生素C。後來,我開始拒絕橘子水,因為裏麵的糖分、色素.. 橘子水最好的歸宿,是在一個高高的亮亮的玻璃杯裏。拿一瓣橘子,剝去表皮。輕輕地投入水中,看他們呼吸。每一個細胞都逐漸張開,豐滿,由水珠凝結著。那一小片橙色在眼前逐漸變大,顏色慢慢變淡。陽光照在杯壁,折射成七彩的顏色。感到整個生命都在慢慢升華,慢慢釋放。 這就是橘子水,我童年的最好標記,那純純的氣息,純純的友誼。 這就是橘子水,酸澀與甘甜錯雜的青春滋味。 這就是橘子水,我人生的警示燈,她的酸,她的甜。它的酸後更甜是失意時坦然,得意時淡然的人生境界。 這就是橘子水,無論多少昂貴的飲料湧現,她都占有一席之地。 人亦如此,不論富貴貧賤,都應在自己的屋簷下活出自己的尊嚴。那透亮的顏色,暖暖的感覺,演繹著柔和的氣息,陪我青春,伴我一生。 評語: 一篇清新脫俗的美文!語言清新,記敘與抒情完美結合,過渡自然,不漏痕跡。作者準確把握“橘子水的味道”,用它來折射友誼,青春,富有哲理性。並且把這種味道上升到人生的體驗,處世的態度,比喻非常貼切,讓人佩服。文中有很多經典句子,如:“然後突然放聲大笑,因為我們小小的身影也成了畫中的一道風景線.盡管隻是幾個小點勾出的頭、身子、胳膊、腿..但我們依舊滿足,”等,富有生活氣息,讓人身臨其境。
成長
那天,真正地入了團,宣了誓。 “遵守團的章程,履行團員的義務..”那原來也是種誓言,是不能背叛的。然而以前一直都以為那隻是個形式。 自己是個團員了,也許真的該和我的童年說聲再見了。 其實按年齡來說,童年早就已經成為回憶,隻有自己不停地找出一個又一個的借口,證明我還隻是個孩子,然後傻傻地去相信。 可是今天,卻一定要去麵對的了。等來等去,等了13年,我等到了什麼呢? 等到了爬下爸爸的肩膀學會走路; 等到了摔倒在地一個人站起來; 等到了沒好好練習被老師當眾批評; 等到了離開幼兒園時淚打濕了前裳; 等到了為了得到表揚我一遍遍地努力; 等到了努力之後仍舊失敗的現實;
等到了有男孩子故意拿我的本子去鬧;
等到了有一天我終於成了一班之長; 等到了自己坐上講台卻被他們氣得胃疼而忘記了吃飯; 等到了老師對媽媽講翟靜媛是個好孩子; 等到了生命中一拍即合的朋友離我而去; 等到了曾經的夥伴對我漠然; 等到了有人欺負我變成肆無忌憚; 等到了眼神從天真變到殘酷再變回平靜; 等到了用一個禮拜的時間超越自己自豪了三年; 等到了對我好的人終於失望地離開; 等到了分別後陽光下難得的燦爛; 等到了小學畢業我們揮揮手說再見; 等到了6年的時光用一年去淡忘; 等到了珍惜的人原來走不掉; 等到了新的生活像舊的開始; 等到了自己被世界磨平了棱角學會寬容; 等到了有人的溫暖給了我希望; 等到了摔倒後自己不再想爬起來。 我始終在等,等夢想成真。 還是那句話說得好,如果不曾擁有,就無所謂失去。 可我真的是很在乎它們。 童年啊,你就是要帶著它們離開我了嗎? .. 那好吧,如果無法改變,就請你一路走好。我會記得你。 等了13年,在等的過程中我在一步步的長大。在一次次被傷害的過程中我經曆了一次次的蛻變。 成長,是一個太辛苦的過程。 成長的過程中,漸漸的,也明白了許多。 不僅要懂得付出,更要懂得放手。 不僅要享受成功,更要享受失敗。 一個人的力氣太小,要成功必有他人相助。 周瑜的氣度太窄,要快樂須放眼未來。 若昕說:“你要學會隱藏生氣,因為生氣,是會傳染的。” 那麼,為了大家,我要保持笑容。 可這樣會不會太虛偽,太老練? 若昕說:“你有時傷人很深,而不自知。”
我想釋然,卻終究沉默。 原來我一直是個讓人失望的孩子。 我的每個路過的朋友,都會教會我一些東西。 而現在這些,暫時沒有答案。 原來成長也是一個被不斷否定、不斷對自己質疑的過程。 不斷地失望,因為自己不夠完美。 我的童年啊,今天算是最後一次與你告別了。 再見,一路走好。 我的童年,說默哀且遠行。
秋之旋律
當張狂的夏終於火熱到極致,當第一縷涼風終於吹散狂熱與喧囂,當曼妙沉靜的《秋日的私語》伴著旋轉著的款款墜地的黃葉飄入耳際,我們終於遙感到造化萬物已然奏響秋的第一個音符。 ——開場白 “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細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落寞。”看《故都的秋》雖然通篇都是精妙的文筆,可是眼光總是留戀於那細細的絲紋,那細膩的清閑的落寞的味道。 且讓我用一曲《天淨沙》摹繪那烈酒般的秋意: 纖草瘦槐落紅/殘蠶疏果遲鍾/冷日碧空相重/秋雨朦朧/清靜悲涼其中。 是的,難道秋的淒涼,不能成為她魅力的所在嗎?難道秋的清冷寒愴,不能成為愛秋的理由嗎?在文人筆下,秋可以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蒼茫;可以有“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慘淡;還有“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風霜高潔”的爽心愉悅。那份變幻多姿的秋意,可以由清笛演繹出高潔,可以由琵琶錚錚彈奏出肅殺,可以由悠遠古琴傳達出纏綿,可以由淡定箏聲描繪出沉靜。而我眼中的秋,是豪邁雄壯的,雖然耳邊不再響起、眼前不再重現“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的刀鳴馬嘯,但卻可感受到“四弦一聲如裂帛,唯見江心秋月白”的濃重悲情。而那天黃昏,突然仰頭看到的兩株白楊,更加深了我對秋的豪邁雄壯的感觸。 那是兩株高聳的不再繁茂的白楊,而不幸的是其中夾著一座同樣高大且渾圓的廢棄高塔。落日淒豔的餘暉縱情地鋪展在它們的背後,
傾瀉在白楊厚實而層疊的木葉之上。呼嘯的風吹過,那高處傳來的連綿不斷的聲響喧囂而富有節奏,熱烈卻不失冷意。橙紅的淒豔晚霞,灰黑的憂鬱高塔,映襯著斑駁高挺的白楊,在肅殺的秋風中沙沙作響。那一樹繁茂已被風撕扯得隻剩下落寞,唯有不多的葉子依舊不撓地掛在那裏,每一陣風都是一次殊死的搏鬥,每一片葉的飄落都是一聲傷逝的歎息,要將生命的最後一抹傷感演繹至極。雖然沒有隆隆戰鼓的激越,沒有霹靂驚雷的驚歎,
但卻是一種寧靜的震撼,一種有聲的悵惘。這是秋特有的沉靜又震撼人心、波瀾起伏的進行曲。 秋之旋律帶給人的,不隻是震撼,如同秋所有的也不單是蒼茫驚魄。她是春夏秋冬中最為安寧的一個,也是最為冷漠的一個。於是她享有從容、淡定的雅譽。她冷眼觀察著世態百味,並若即若離於人間的滄桑沉浮,她離,離的是躁動和浮華;她即,即的是深思與淡泊。一如那洗盡鉛華的月白,一如那悠揚飄逸的《月光奏鳴曲》。琴聲浸浴在皎潔的月色之中,滿月明朗,但卻半躲在斑駁的樹後,幾株粗壯的梧桐頂著幾根細而雜的小枝,掛著孤零零的幾片枯葉,人聲嘈雜,樹影卻伏在地上安睡。那明晰的影,那姿態,果如東坡先生筆下“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舒展、幽雅。從未想到,秋月也可以有這麼明耀的光輝,也可以是皎潔而明淨的,含著成熟的韻。仿佛是舒伯特的小夜曲,優雅舒緩地觸碰起心中久違的沉靜。 這就是秋斷章的旋律。秋永遠是一杯釅茶,令你參不透、品不夠。秋永遠是未完的樂章,在下一個音符發人深省、引你共鳴,觸動你心中最微妙的情結。 評語: 作者文采斐然,語言流暢,富有感染力,有很深的文字功底。文章讚美了“秋”的沉靜、從容甚至顯得落寞的旋律。作者對“秋”有自己獨特的感悟,語言充滿靈氣,如:她離,離的是躁動和浮華;她即,即的是深思與淡泊。
對“身體”的感受和理解
人的身影:樹的形象 我幾乎要說人是一株樹了。他的腿是樹根,手是樹枝,他的頭發是樹冠。他竟是不結果實的樹嗎?作為一株樹,他與自然界的那些樹相比,他該是多麼貧困:既不能讓鳥兒在其樹冠上做巢,也不能撐起碩大的綠蔭庇護別的生靈,也不釋放氧氣和芬芳清涼的氣息,人,竟是這麼一株荒涼的樹嗎? 如果僅僅這樣,隨便一棵樹都有資格指責人:你是無用的。 而人有思想,人是會思想的樹。 幸虧有思想,幸虧有思想的綠蔭和果實,覆蓋了人的曆史。否則,隨便一棵樹都有資格指責人:你是無用的,甚至是有害的。 然而人有思想,有創造的喜悅和愛的激情,人,因此有資格站在一棵樹下或走進林中,注視樹並被樹注視,在存在的森林裏,在喧嘩的語言裏,人的聲音,仍是最有意味的聲音。 人是一種樹。他呼吸氧氣,咀嚼食物,但他製造的並非全是廢氣和穢物。 人是一種樹。他的最高成就,是向宇宙提供思想的氧氣。 此刻,當我看見一位少女倚樹而立,那麼安靜地與樹站在一起,我心裏說道:她是一株多麼美麗的樹。
我想人這種樹的另一成就,是向整個存在(不僅僅向人)提供愛的綠蔭。
身體的社會學
假如我出卷子
今天,老師布置的數學作業是:假如我出卷子..讓每人給自己的同桌設計一張考卷。 小依拿出一張格紙,方兵問:“你見過帶格子的卷子嗎?卷子都是大白紙的。”說著張開兩臂比劃,好像他是一隻大鳥。 小依說:“那麼大的紙是糊窗戶用的,我們家可沒有。” 下午方兵到校時,遞給小依一張雪亮的硬紙說:“這是理光複印機專用紙。我爸那兒有的是。” 小依說:“多好的紙,可以做精美的賀年卡呢。” 方兵用手指甲彈彈紙:“你要喜歡,我給你一遝。不過你的題要出得容易點,讓我也過一次得l00分的癮。” 小依撇嘴:“100分有什麼了不起,我都得膩了。”她真喜歡那種美麗的紙,所以嘴上才這樣說。 方兵說:“別吹牛!這回我讓你得不成100分。”他找出一本《數學奧林匹克大全》,是表哥從上海寄來的,學校裏誰都沒有這本書。方兵認真地抄下一道又一道難題,還仔細記下了答案,因為這次出卷子的人,要做一次真正的老師,還得判卷子呢! 小依很守信用,她給方兵出了一張很簡單的卷子,方兵第一次得了100分,他想,如果小依哭喪著臉來找我問答案,我就把那本珍貴的《數學奧林匹克大全》送給小依,反正自己留著也沒用。 小依隻得了60分,這還是方兵高抬貴手了呢!可是小依始終沒找方兵問過正確答案,每天托著腮幫子想啊想。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小依牙疼了。 市裏組織統一考試,題目很難,方兵突然眼前一亮,仿佛在擁擠的馬路上遇見了熟人,有幾道題,正是他給小依出過的,答案他還記得呢! 可老師隻給了方兵60分,說他的答案隻是幹巴巴的幾個數字,完全沒有中間步驟,好比是問你魚是怎樣從大海裏撈上來的,你卻直接拎來了幾條鹹魚幹,這怎麼行呢? 小依得了l00分,可她總像有心事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