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斷了的弦(1 / 3)

第一章 斷了的弦

夕陽

夕陽是一種墜落的美,它雖稍縱即逝,但大多數人都不能抗拒它的美麗:就在那黃昏短短的一刹那,霞光傾瀉重巒,是那麼的壯麗啊!很快地,夕陽西下了,夜幕輕輕地籠罩著大地。 又一個夏夜開始了..

或許當你匆匆走過的時候,你並沒有歇下來好好地欣賞一下夕陽。這擦身而過的時刻,

我卻被這殷殷如血的夕陽深深地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倚在窗邊看日落,那種坦然得無憂無慮的感覺真是無與倫比! 漸漸地,我對夕陽產生了一種不可磨滅的印象,它那嫣紅的霞光,把飄蕩在微紅的天幕上潔白的雲朵染成了各種各樣的顏色,就好像是一幅絢爛的油畫似的,令人深思.. 有些人悲觀論調地認為夕陽結束了一天,但他們有沒有想過,夕陽下山了,它卻意味著新的一天的開始,我忽然想起雨果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確,‘黃昏來了,黎明還會遠嗎?’ 我一直抱著這個希望去迎接著黃昏的來臨,因為這是黎明到來的象征;望著漸漸西墜的夕陽,心中湧起一陣莫名其妙的歎惋,那時因為我想:如果有一天,太陽消失了,那麼誰又能製造新的太陽給我們鑒賞呢?沒有了陽光,世界將會變得一片黑白,葉子沒有了陽光的照射,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這樣,世界上的所有植物都會死亡。大自然竟是這樣殘酷;等到那一天,地球又會進行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一來,曆史又會重新篇寫、世界又會重新開始.. 我的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線。 可是,我卻漸漸地樂觀起來了:我想太陽消失離現在還有很長時間,我真的不想看見夕陽在黃昏落山後,黎明時朝陽卻不會升起。 夕陽給予人們的是一種藝術上的悲感,所謂的“悲感”並非是悲傷的感覺,而是一種悲壯的心情:當你以平靜坦然的心情去矚目西方的時候,那被夕陽染得殷殷如血的雲朵就像是一場毫無損害的火災,將人們心中的煩惱都燒盡了;當淡淡的暮色籠罩著,就宛如一首交響曲的尾音,在人們的耳際久久地回蕩,但卻漸漸地歸於岑寂、無聲,引起人們心中無窮的感喟。 現在在腦海中回蕩的是那幾句優美的詩句: 可堪孤閉春寒, 杜鵑聲裏斜陽。 我也很喜歡這兩幾句: 落日照大旗, 馬鳴風蕭蕭。 我更喜歡這兩句: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這些幽麗、壯麗、美麗的詩句,都使我浮想聯翩,但我還是想多誦讀下麵的一句: 終古閑情歸落照。 這是夕陽給人們的最後啟示:每個人都應該更嚴肅、更堅強地生活下去。

斷了的弦

斷了的弦再怎麼連我的感覺你一定不懂你的轉變像斷掉的弦再怎麼接應都不對你的改變我能夠分辨..

——題記(周傑倫《斷了的弦》) (一) 窗外瀝瀝地滴著雨。 枝葉被雨滴輕輕刷打著,滾動於葉脈間,晶瑩,透亮,猶如甘泉被過濾出般。 琴弦在震動,女孩輕撥著弦,纖細修長的手指在弦間穿梭不斷,勾動了弦絲,發出了極其優美的琴聲,婉轉,悠揚;卻總夾雜著絲絲憂鬱、點點悲傷。一種委屈湧上心頭,又溢出心頭。刹那間,一滴淚從女孩眼眸裏湧出來,那盈滿歎息的淚,每一滴都收藏著悲傷,滴在了琴弦,滑落在琴箱上,仿佛一顆心在重重地墜落.. 女孩哭了。 女孩終於累了。最近的太多太多,把她掩得透不夠氣。她真的很無奈,甚至無助!她渴望能找到知心,訴說自己的心事。不,古箏就是她的知心,永恒的知心!永恒不變的知音!.. 她的手指仍在撥動著琴弦,那樣急促,淚也一樣,不停地湧著。琴箱上全濕了,仿佛給心靈蒙上了一層灰暗,毫無縫隙地緊緊籠罩著她。女孩多麼想像夾雜在氧氣裏的二氧化碳一樣,被沉澱出來以後再過濾出去。 雨還在下。愈下愈大,像女孩的淚一樣。窗外灰蒙蒙一片,很沉,很沉,和女孩的心一起墜著,往懸崖深淵墜著.. 琴弦愈震匆促,聲音也愈加高昂。女孩沒有別的選擇,她鍾愛古箏,也擅長於彈古箏。古箏是她的最愛,更是她生命的唯一。她隻能靠古箏發泄心中的不滿,讓痛楚隨琴聲緩緩向四周擴散.. 琴聲仿佛響到了盡頭。“噔——!”一根琴弦斷了。停止了震動,仿佛了結了一個生命。女孩停止了啜泣,目光呆呆地停滯在這根斷弦上,好久好久。 女孩倦了,睡意漸濃。她把臉側靠在古箏上,看著風雨裏被吞噬的一切,似乎在肆無忌憚地吞噬著她一旦觸摸就會破碎的心。終於,女孩閉上了眼睛,熟睡在夢中.. (二) 打那出生那開始,女孩就注定了和古箏有緣。 母親給她取名為箏,很藝術的名字!女孩很喜歡演奏古箏,當然,也很擅長於演奏古箏。她酷愛音樂,甚至可以說,音樂已經成為她生命的一部分!在她心底,由古箏所發出的音樂才是世界之最;她已容不下其他任何一切了! 女孩真的很愛古箏!一有閑空,她便瘋狂地反複練習古箏,不到母親提醒她是絕對不會停下的;哪怕是上學,帶不了古箏,她也偷偷地帶了有關古箏演奏的指導書看..甚至到了癡醉得忘了自我的境界。

女孩古箏的成績是各位都認同的。從小學到現在初三,她的演技永遠是音樂團會中最棒的。無論是學校藝術節,還是晚會、舞會,箏都會被學校邀請表演、伴奏,甚至做嘉賓!她並不驕傲,她一直很謙遜,她自知自己的古箏演奏無論多好,都不是頂級的。“人無完人”,女孩很明白這個道理,她隻希望每天能伴著古箏,聆聽希望的音樂,從中感受著自己離夢想

步步接近——做一名成功的古箏演奏家。僅是這樣,便已滿足。母親一直默不作聲。 盡管女孩癡醉於古箏中,她還是很自覺的。學校的科目她一直能保持一定令人滿意的成績,從沒因為學習古箏而耽誤學業。這點是非常讓她母親欣慰的。母親並沒阻止她學習古箏,在母親的角度來說,古箏隻是女兒的一門興趣,應讓她自由發展;隻要不耽誤其它學科。 理所當然,事情並沒那麼順暢。終於,昨天,老師讓學生填中考報考學校,女孩想報考XX音樂學院,希望實現自己的夢想;然而,卻迎得母親的大怒。 “學這些沒前途的!放棄吧。”母親埋怨。 “不!誰說的!”女孩不由得和母親爭議起來。 “你可以把古箏當作一種興趣,一種業餘愛好,可決不能把它當作一種理想!” “為什麼?”女孩滿臉憂怒。 “學習古箏絕對麼前途的!你應該學習文科,或者理科..隻有這些才能讓你的前途一片光明!” “不一定!也有很多人因學習古箏而成功的啊!”女孩開始頂嘴。 “就算讓你出名了又怎樣?!演奏古箏賺不了錢的..” “又是錢錢錢!為什麼你一天到晚隻顧著錢,你根本沒想過我想要的是什麼!..” “啪!——”母親一巴掌過去。女孩的臉上頓時出現了個紅印。女孩的臉不算很痛,可她心痛。母親何曾不是一樣!女孩捂住臉,啜泣著,轉身跑進了房間,“嘭”一聲關上了門。母親站在原地,望著自己的手,呆了許久,許久.. (三) 母親輕輕地邁進女孩房間。女孩臉側靠著古箏上,正在熟睡。眼圈微微泛紅,睫眉上掛著水滴,就像從昔日保留到現在的淚滴一般。讓人有種..心疼的感覺! 她望著女孩許久許久。目光不經意停留在斷弦上,忽然,她有種莫明的感覺,正促使著她潛入深思。 “箏,對不起。”母親輕拂著女孩的頭發,“我太..”母親開始啜泣,一滴淚滴落在女孩的臉邊。 “我太不了解你了。原來,一直以來,做名成功的古箏演奏家是你的心願,而我卻因自己的許許堅持和自我觀念,粉碎了你的小小的向往的心。”母親撫摩著女孩的臉頰,憐愛地說,“或許,你需要自由,更需要自己選擇的權力;或許,我應該支持你的選擇..” “媽!——”女孩睜開了雙眼,“媽,對不起!原諒我剛才說話的語氣!我應該聽你的,你都是為我好!” “不。是我錯了,我應該尊重你的選擇,更應該支持你的選擇。好好學習古箏吧,媽媽永遠支持你!我相信你!” “媽!謝謝!——”女孩緊抱著母親;母親也一樣。女孩笑了,在哭中笑,在笑中哭。是感動的淚!為母親為她做的而感動!

晚霞餘光下,悠揚婉轉的琴聲隨風蔓延著,彌漫了整個屋子,洋溢著溫馨親和的氣氛,

有種很夢幻的感覺。 弦斷了,可心依舊!

感動

清晨,我從睡夢中醒來。天亮了。我就再也睡不著了,於是走向了陽台。 天氣很好,絲絲的微風吹過臉頰,很舒服;我抬頭看著天空,藍藍的,很美,很美。今天是雙休日,車來人往顯得很少,喧鬧的城市在這樣的清晨,顯得格外寧靜。人生最愜意的時候,我想定在此時。新鮮的空氣,涼絲絲的,蕩滌著你沉睡了一夜的大腦。吸一口氣,舒展舒展胳膊,守侯著太陽,等待與她親切地打聲招呼,告訴自己新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心中突然洋溢著一陣感動:生命原來就這樣開始每天的曆程——平凡而又真實。 其實,我總是喜歡翹首陽台。不止是清新的早晨。 晴朗的夜晚,我喜歡在久讀後走上陽台。撲麵而來的帶著絲絲潮濕的空氣向我襲來,我會立即從“楊柳岸曉風殘月”的美麗意境中走出來。輕輕地靠向陽台的護欄,冰冷冰冷的。仰望天空,或見月亮,總有“江畔何年初見月?江月何時初照人”的深沉感慨;或見燦爛的星辰,總有“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的無限遐想。那輕輕的風,劃過臉頰,癢癢的,拂去了我一日的疲倦。人們都睡了,隻有遠處的酒家還閃爍著燈光。我也該睡了,在星輝斑斕的美麗的夜晚做一個彩虹般的夢。生命的每一天就這樣劃上了一個美麗的句號——平凡而真實。帶著這個思索,我睡著了。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痛苦或幸福不過是明年的泥土。在這樣一個怡人的秋天,你一定也擁有像我一樣感動——生命就是這樣平凡而真實。

梔子花

殘秋,黃昏。一縷飄紅斜倚在天邊,久久不願歸去,它似乎也留戀這個絢麗多姿又無可奈何的紅塵。 自古逢秋悲寂廖。如今,當秋天再來的時候,我驀然回首,才發現這已是心愛的祖父辭世後的第三個秋天。這些年來,每當我想起幼年時和他相處的點點滴滴時,淚水就會不聽話的流。至今猶記得祖父離開那天聖潔的梔子花落滿了大地。 我無端地愛上了梔子花,愛上了它的清香、它的清純、它的憂鬱.. 憂鬱?憂鬱! 昔日,憂鬱離我是那般遙遠。祖父離開後,我驀地發覺一層薄紗似的憂鬱籠罩了我,就像秋雨黃昏後的芭蕉那樣淡淡的憂鬱。也許有時我會強顏歡笑,但卻掩飾不了心中的那一絲絲淒涼。

印象中,祖父稱梔子花為摯友。他曾諄諄告誡我:做人要像這梔子花一樣,不要貪慕不屬於你的五彩繽紛,隻要默默奉獻著自己的清香就足夠了。當年那個懵懂無知的小男孩尚不

能體會這句話的真諦,但今天當我讀懂了這句人生的箴言時,祖父卻無可挽回地離開了我,離開了他奉獻一生的教育事業,離開了他的摯友——梔子花。 那一年祖父忽然臥病在床,而且是極難醫治的癌症。看著他躺在病床上痛苦地呻吟時,我更願意那個人是我!我想起了梔子花,但那時正是梔子花凋零的季節,我絞盡腦汁卻無力回天。無奈啊!祖父在痛苦之中仍不能見到他的摯友,我究竟該怎麼辦呢? 我跑到院中,將那些隨風而逝的花瓣一一拾回。看來隻有用膠水才能將它們恢複到原來模樣了。我想祖父看到梔子花後一定會很欣慰的,他的病也許就會有所好轉了。 那天上午,我一絲不苟地做著這個枯燥無味的工作,終於在午後完成了這些“梔子花”。我十分小心地捧著它們獻給祖父。果然,祖父很是欣慰,繼而,他的眼神裏卻閃過一絲憂鬱,慢慢地,祖父竟像孩子一樣哭了。我問他是什麼緣故時,他卻搖頭不答——難道他識破了我的詭計? 我撒了一個謊,一個精細而又美麗的謊言。那天我很高興,我讓痛苦的祖父得到了一絲絲安慰。可現在想想我又後悔了,我讓祖父這個堅強了一生的人在垂暮之年流下了眼淚,我的良心受到了莫大的譴責。 我以為這個謊言被我編織的天衣無縫了,但不久後,祖父突然喚我去他的床前,他對我說:“好孫兒,這個時節梔子花應該謝了吧?”我的臉紅了,他識破了我的謊言!他接著說:“我很高興你能這麼做,縱然這是個謊言,但它卻很美麗,我得謝謝你!” 那天深夜,祖父黯然離去,我沒有流淚,但卻心如刀割。祖父的靈柩前擺放著那些“梔子花”,它伴隨著祖父走完了人生的旅程。它很幸福,祖父也很幸福。 這個謊言久久縈繞在我的心間,也許它將成為我心中的永恒。 當秋天在來的時候,我學會了享受寂寞。寂寞的時候,我總會想起祖父,想起那個謊言、那些梔子花..

我需要一片自由的空間

在我的記憶裏,童年是一片無憂無慮的小天地,它給予了我自由,賦予了我快樂,給我帶來了美麗與幻想。 可是,自從上了初中,一切都改變了。 自打步入校門那天起,我仿佛就明白了校園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分數與名次一下子躍入了我的生活,成為我生活的主要部分。 在小學裏,父母和老師從不會為我加壓,我幾乎不曉得什麼叫“名次”,隻知道要在學中玩,玩中學,每天早睡早起,生活是一張有規律的表。每當我寫完了作業,我就會像小鳥一樣自由地去玩。我有我的小空間,在那個自由的空間裏,我看了許多的小說、童話,也會捧起多少期《小愛迪生》津津有味地看著;在那個自由的空間裏,我可以彈我喜歡的曲子,唱我喜歡唱的歌曲,朗誦我喜歡的詩句;歌聲、琴聲、歡笑聲裝滿著我的小空間。那時的我是一個閱曆深、興趣廣泛、成績優秀的女孩。

可是,上了初中之後,我的一切行動都受到了約束。爸爸媽媽將小說、童話和報紙雜誌都視為“閑書”,看新聞和彈琴、唱歌也被看成是“閑事”。每天,我都會在心裏壓迫下實行著“閉關鎖國”的政策。我再也沒有了自由的空間,一天到晚隻能是學習,做題、背書,奮鬥再努力!卷子像下雨一樣落到我們的身旁,來一次次地考驗著我們。分數與名次不再使我對學習有任何的興趣與信心。我感到越來越緊張,我的成績自然是一落千丈,從原來那個閱曆深、興趣廣泛的女孩變為一隻孤陋寡聞的井底之蛙。 唉。。。。。。 我希望我能夠擁有一片自由的空間,在這片空間裏,我會增長見識,放鬆大腦,培養能力,提高效率.. 我需要一片自由的空間,可是--誰又能給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