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宋慶齡——20世紀的偉大女性5(1 / 3)

第五章 宋慶齡——20世紀的偉大女性5

魯仲連義不帝秦

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62年),秦、趙兩國軍隊在長平展開了戰國時期最大的一次戰役——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之戰。戰爭相持了三年,結果是秦軍擊敗了趙軍,趙將趙括被殺,秦將白起活埋了趙國降兵四十萬人。戰爭結束後,趙國舉國駭然,淒天慘地,遍地盡聞招魂之聲。而秦軍卻乘勝又攻占了趙國的太原郡(今山西太原一帶),又派王陵率軍攻打趙國國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市西南)。邯鄲城危如累卵,情況萬分危急。趙國君臣驚慌失措,束手無策,過去自詡為智囊的平原君更是木訥無言。最後,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趙孝成王決定派使臣到魏、楚兩國去求援。魏國的國王魏安厘王派了大將晉鄙率領十萬軍隊前去救趙。就在這時,秦國也派使臣來到魏國威脅魏王說:“魏國如果派兵去救趙國,泰國就先調兵來攻打魏國。”魏王怕秦國來攻打,就隻好命令晉鄙率軍駐紮在趙魏交界的湯陰(今屬河南)地區,按兵不動,以觀變化。另派客將軍辛垣衍從小路進入邯鄲,通過平原君對趙王說:“秦國之所以急於圍攻趙國,是因為從前和齊湣王爭強稱帝,齊國首先取消了帝號,現在齊國比湣王時更加衰弱了,當今隻有秦國稱雄天下,這不一定是要貪圖邯鄲,他的目的隻不過是想要求得稱帝天下。趙國如果派使者尊秦昭王為帝,秦王一定高興,就會收兵離開邯鄲。”平原君聽了猶豫不定,沒有做出什麼決斷。

這時魯仲連正巧在趙國遊曆,碰上秦兵圍攻趙國,聽說魏國想讓趙國尊秦王為帝,於是去見平原君說:“抗秦這件事打算怎麼辦呢?”身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平原君這時也是顯得束手無策地說:“難辦啊!難辦啊!我趙勝怎麼敢談抗秦這件事呢?上百萬的軍隊在外麵打了敗仗,現在秦兵又深入國內圍困邯鄲而不離開。魏王派客將軍辛垣衍勸趙王尊秦王為帝,現在那個人還在這裏。我怎麼敢談抗秦這件事呢?”魯仲連聽了,立即憤然作色道:“先前我認為你還算得上天下賢明的公子,從現在起才知道你並不是那麼回事,根本就沒有什麼能耐。魏國的客將軍辛垣衍在哪裏?請讓我替您去斥責他,把他趕回魏國去!”

於是平原君見到了辛垣衍說:“齊國有位魯仲連先生,他來見將軍。”辛垣衍說:“我聽說魯仲連先生是齊國品行高尚的人。辛垣衍是魏王的臣子,出使到趙國來有自己的職責,我不願意見到他。”平原君見此,隻好如實地說:“我已把您來的使命泄露給他了。”辛垣衍無可奈何,隻得答應了。

魯仲連經平原君引薦見到了辛垣衍。剛見麵時,魯仲連壓住心中怒火,氣宇軒昂地逼視著辛垣衍,但並不急於說話。辛垣衍也默不作聲,雙方都在沉默中對峙,在暗地裏揣摩著對方的心理。最終還是辛垣衍忍受不住這種難堪的局麵,首先開口說:“住在這個被圍的京城之中的人,都是有求於平原君的人,高貴的先生,不像有求於平原君,為什麼長久住在這被圍的城裏而不離開呢?”麵對辛垣衍咄咄逼人的問話,魯仲連從容地說道:“象周朝隱士鮑焦那樣抱木死去,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抗議當時的社會。秦國是拋棄了禮義而崇尚斬首之功的國家,用權詐之術來使用他們的賢士,把人民當做奴隸來役使;如果讓它自稱為帝,不幸而控製了整個天下,那麼我隻有奔向東海去死了,我不忍給它當老百姓!我所以要見將軍,是想幫助趙國。”

辛垣衍心想,現在秦乘大勝之銳氣,重兵包圍了邯鄲,趙國君臣失色,一片哀怨,悲痛還來不及,哪裏還有抵抗的力量呢?你魯仲連哪有什麼高招能救趙國。於是反守為攻說:“先生打算怎樣幫助趙國呢?”魯仲連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我將要讓魏國和燕國幫助它,而齊國和楚國本來就是幫助它的。”辛垣衍帶著懷疑的口吻說:“燕國嘛,我相信它是會聽從你的;至於魏國,我就是魏國人,我不知道你怎麼能使它幫助趙國。”魯仲連凝目注視著辛垣衍,說道:“這是魏國沒有看到秦王稱帝的害處的緣故,假如魏國看到了這一點,魏王必定會幫助趙國。”辛垣衍急忙問:“秦稱帝,對魏有何害處呢?”魯仲連接過話題,說:“從前齊威王曾經實行仁義,帶領天下的諸侯朝拜周王,周王既窮又弱,諸侯沒有誰去朝拜,而齊王偏偏去朝拜周王。過了一年多,周烈王死了,諸侯都去吊喪,齊國的使者後到。周王大怒,派人把烈王的死訊告知齊國說:‘周烈王駕崩,天子離開宮室,寢在苫席上守喪,齊國的臣子田嬰後到,應該受斬頭之刑!’齊威王變了臉色大怒說:‘啊!你的母親,不過是個出身低賤的婢子罷了,你有何高貴可言!’齊威王的非禮,終於被天下人所譏笑。齊威王之所以在周烈王生時朝拜他,死後就斥罵他,實在是因為忍受不了周王對他苛求的緣故。那天子本來就是這樣,沒有什麼奇怪的。”

辛垣衍反問說;“先生難道沒有看見過奴仆嗎?十個仆人跟隨一個主人,難道是力量抵不過,智慧趕不上嗎?是因為怕他呀。”魯仲連就勢說:“魏國對秦國來說,就像仆人一樣嗎?”“是的。”辛垣衍點頭說道。魯仲連緊接著說:“那麼我將讓秦國把魏王用酷刑殺死!”辛垣衍的臉色立即變得陰沉下來,很不高興,說:“唉,先生的話,也太過分了!您又怎麼能使秦王把魏王用酷刑殺死呢?”魯仲連冷笑道說:“這不過是小事一樁。等我說給你聽:從前的九侯、鄂侯、文王,是紂王的三個諸侯。九侯有個女兒長得美麗動人,所以進獻給紂王。九侯之女不好淫,紂王便怒氣衝衝地把九侯剁成肉醬;鄂侯急切地為他爭理,劇烈地替他辯解,結果紂王把鄂侯的屍體做成肉幹;文王聽了此事,發出長歎,因此紂王把他在羑裏(今河南湯陰縣境)獄中拘禁了一百天,並想處死他。這三人為什麼跟別人一樣都尊帝尊王,卻終於走上被脯被醢的地步呢?”

接著又說:“齊湣王將要到魯國,夷維子拿著馬鞭跟隨著,對魯國人說:‘你們用什麼禮節來款待我們的國君呢?’魯國人說:‘我們將用十太牢款待你們的國君。’夷維子說:‘你們從哪裏取這種禮節來款待我們的國君?我們的國君是天子啊。天子到各地視察,諸侯要離開自己的宮室,而讓給天子;把鎖鑰繳納給天子,提起衣襟,捧著幾案,在堂下侍候天子在堂上吃飯;天子吃過了飯,他們才能退回自己的朝廷上去聽政辦公。’魯國人聽了之後閉關下鎖,拒絕齊湣王入境,使得齊湣王沒能進入魯國。齊湣王將要到達薛地,向鄒國借道。正在這時候,鄒國國君死了,湣王想要去吊喪。夷維子對鄒王的兒子說:‘天子來吊喪,主人必須把靈柩移到坐南朝北的方向,然後請天子麵向南方吊唁。’鄒國的群臣說:‘一定要這樣,我們將要用劍自刎麵死。’所以齊湣王不敢進到鄒國。鄒國和魯國的大臣,對國君生時不能侍養,死後也無力備飯含,然而當齊王想對鄒國、魯國的大臣們行天子的禮節的時候,鄒、魯的大臣還終於沒有讓湣王入境。現在秦國是一個有萬輛兵車的國家,魏國也是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彼此都據有萬乘之國,都有稱王的名聲,隻看到秦國打勝了一仗,就想服從秦王尊他稱帝,這是讓三晉的大臣,不如鄒國、魯國的奴仆婢妾呀!”

最後,又說:“況且秦王逞欲不止,自立為帝,將來就要更換諸侯的大臣,他們將奪掉所謂的不賢的人的職權而給予他們所謂的賢人,奪掉他們所憎恨的人的職權給予所喜愛的人;又要把他們的毀賢嫉能的妾婦,做諸侯的妃子,住到魏國的宮室裏,魏王怎麼能夠平安無事呢?而將軍您又怎麼能夠得到舊日的恩寵呢?”聽到這裏,辛垣衍站起身來,向魯仲連再次行禮致謝說:“開始我以為先生是平庸的人,到現在我才知道先生是天下品德高尚的人啊!請讓我離開這裏,我不敢再談尊寨為帝的事!”

秦國的大將聽到這件事,便不敢加緊進攻邯鄲,相反向後撤退了五十裏。正趕上這時魏公子無忌奪得晉鄙的軍權來援救趙國,趙軍也乘機從城裏殺出,內外夾攻,秦軍像山崩似地潰敗,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趙國終於得以幸存。

邯鄲之圍一解,趙國便慶功論賞。趙王非常感謝魯仲連的俠義,要封他爵位,要任命他顯職。他絕沒有料到此時魯仲連是何等的心情!此時的魯仲連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各個諸侯國,上自國君,下至百官,除了魚肉百姓頗有能耐外,遇到國家危難之時,卻一個個束手無策,無可奈何。自己怎能與這些人一起使這個紛亂的世界變得更加紛亂呢?要是那樣,不是與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馳嗎?想到這裏,他又不由自主地記起了孔子說過的“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的話,現在不正是天下無道的時候嗎?自己不僅要獨善其身,維護自己的人格與節操,而且還要兼濟天下……想到這裏,他對趙王的表示再三推辭,始終不肯接受。平原君見此,便站起身來,走到魯仲連麵前,贈送魯仲連千金,祝福他長壽。魯仲連笑著說:“天下的賢士可貴之處,是能夠替人排除憂患、消除困難、解除紛亂而不取報酬;假如有取了報酬的,那是商人的行為,仲連我不願意這樣做。”於是辭別平原君,離開了趙國。

魯仲連寄信說燕將

有位燕國大將進攻齊國,占領了聊城。聊城有個人去燕國,在燕王麵前陷害燕國大將。燕國大將不敢回國,就堅守聊城。齊王派大將田單攻打聊城,打了一年多,也沒攻下來,士兵死傷數以萬計。魯仲連聽說了,就寫了一封信,係在箭上射進聊城中。信是送給燕將的,他在信中說:“明智之人,不違背時勢;勇敢之人,不貪生怕死;忠誠之人,要為君主著想。而你如今,既得不到好名聲,又無法成為勇士,更無從建功立業。太據守小節就無法成就大業,你為何讓小節來束縛手腳呢!你應該以大局為重,盡早作出抉擇。”燕國的將領看了魯仲連的信後,哭了起來。他想撤兵回燕國,燕王聽信讒言對他產生了猜忌;想投降齊國,他在齊國殺人無數,恐怕齊國也不會善待他。他無可奈何地長歎說:“與其被殺,還不如自殺啊!”說完,揮刀自刎而死。齊將單田趁機消滅了燕將的軍隊,班師回朝。他向齊國君王說了魯仲連的賢能,齊王就準備給魯仲連封官。魯仲連聽說後,說:“與其屈服於人而富貴,不若輕視世俗而貧賤,隨心所欲地生活才是最好的。”於是他逃走隱居起來。

無忌歸國受誣陷

秦滅周之後,用兵於三晉國家。秦將蒙驁攻占趙國上黨之後,圍攻魏國高都(山西晉城),一時不能得手,秦莊襄王又派王齕領兵5萬前往助戰。魏遭受秦的進攻,魏安厘王非常恐懼,如姬乘機勸說將信陵君從趙國召回,以其聲望可以聯合其他國家合縱抗秦。魏王聽從了如姬的意見,遣派顏恩為使者,前往趙國迎信陵君,並帶去書信,信中說:“今秦兵臨魏國,情況危急,公子過去不忍趙國的危亡,如今能忍宗國之危嗎?寡人引領以待公子歸來,請公子不要忌恨寡人之過!”

信陵君為竊兵符救趙,得罪了魏王,客居於趙整整10年,不見魏王召還,非常寒心。他見召書,心裏難以平靜,一時激憤,在其門口張貼布告:“有敢為魏王通使者死!”數千賓客無敢進言勸歸者。顏恩半個月餘見不到信陵君,信陵君為回避顏恩,大門不出。

顏恩急得無招,在信陵君門前轉來轉去。恰好遇到趙國賭徒毛公和賣漿的薛公來訪信陵君。該二人是信陵君的上賓,顏恩將二人截住,泣訴魏被敵之危,苦苦拜托二公代為美言勸歸。二人見了信陵君說道:“聽說公子將歸國赴難,我二人特來拜送。”

信陵君說:“哪有此事?”

而公說:“秦兵攻打魏國情勢很危急,公子沒有聽說嗎?”

信陵君說:“聽說了。但我離開魏國已十年,今已為趙人,不再過問魏國的事。”

二公驚訝說:“公子何出此言?公子在趙國所以得到尊重,聞名於諸侯,就是你被賓客所景仰,是因為有魏國在。現在秦國攻魏而公子不顧,將來秦圍攻破大梁,毀壞魏國的宗廟,公子還有什麼麵目見天下人呢?”

信陵君是魏昭王的少子,魏安厘王的異母弟。毛公和薛公的話還沒有說完,他的臉色已大變,自慚自己背國忘祖的行為。他起身向二公感謝說:“幸蒙二公的指責教誨,否則無忌幾乎為天下之罪人。”

隨即命令賓客收拾行裝物品,準備回國。他去向趙王辭行,趙孝成王舍不得信陵君離開,拉著信陵君說:“自從我失去平原君,依仗你保衛趙國。如今你離去,誰與我共同保衛趙國呢?”

信陵君說:“我不忍坐視先祖宗廟被秦所毀,不得不歸。倘若國家幸存,後會有期。”

趙王說:“今公子歸赴國難,敢不全力支持公子?”準備派龐煖為將,率兵10萬前往助魏攻秦。

信陵君回到魏國,魏安厘王出城迎接,兄弟二人闊別10年,如今又遇國難,相見時悲喜交加,信陵君欲行君臣之禮,魏王扶住信陵君,兩人雙雙淚下,並駕回宮,授還相國印綬,並拜為上將軍。信陵君立刻寫書,遣使向各國求援。諸國聞知信陵君複任魏將,紛紛遣兵派將前來救援。

公元前247年,信陵君統帥魏、趙、韓、楚、燕5國之師,大破秦軍,擊敗蒙驁勁旅。蒙驁無法抗拒,率軍向西而逃,5國聯軍追至幽穀關,勝利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