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昭宣中興1(1 / 3)

第一章 昭宣中興1

昭帝於公無前86一前74年在位。即位時,昭帝年僅8歲,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受遺詔輔昭帝,掌握朝中大權。由於漢武帝窮兵黷武,使海內虛耗,戶口減半。昭帝即位後,多次下詔,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政策,積極發展生產。始元、元鳳年間(前86一前76年)多次派兵北擊匈奴,暫時消除了匈奴的侵擾。始元六年(前81年)詔有司問郡國所舉賢良文學民間疾苦,召開了著名的鹽鐵會議,與會者對漢武帝時所實行的內外政策進行全麵檢討,一部分被昭帝所采納,社會生產得以恢複和發展。公無前74年,昭帝死,宣帝即位,繼續奉行與民休息政策,慎擇地方官吏,平理刑獄,假民公田,多次因災異下詔免除百姓租賦。重用法吏,賞罰分明。因而連年豐收,糧食充裕,手工業在此時也大有發展。宣帝也常派兵襲擊匈奴,匈奴大敗,呼韓邪單於歸順漢朝。漢朝聲威震於海內,出現了武帝以後的“中興”時期。

霍光盡心輔政

霍光是一位大政治家。武帝臨終時,囑托他輔佐昭帝,他接受了這一重任,以後還解決了昭帝卒後的皇位繼承問題,迎立了宣帝,直至他去世,執掌了朝廷軍政大權達二十多年,保證了西漢中期政治形勢的安定,出現了“昭宣中興”的局麵。在曆史上他是一位很有貢獻的人物。

霍光是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弟。他的父親霍中孺是河東平陽人,原在本縣當小吏,又被派到平陽侯家幹差事,他在那裏與侍女平陽侯家的衛少兒私通,生下霍去病。霍中孺當差完畢回家,娶了妻室,生下霍光,就與霍去病母子很長時間不通訊息了。過了很久,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受到漢武帝的寵愛,立為皇後,霍去病便成了皇後的外甥,也是尊貴人物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霍去病曉得他的生父是霍中孺,但沒有機會去尋找他。恰好不久,霍去病被拜為驃騎將軍攻打匈奴,大軍取道河東郡,郡守走出城門,到郊外隆重迎接,還背著弓箭為霍去病的隊伍開路。霍去病在平陽縣官舍停下來,便派屬吏去接父親霍中孺。霍中孺恭敬地快步進入拜謁,霍去病下跪說:“我原先不知大人您是我的親生父親。”霍中孺忙彎腰叩頭,說:“老夫如今得托命於將軍,全靠老天保佑!”霍去病為霍中孺購置大量田地住宅、買了許多奴婢,就行軍上前線了。出征歸來,又到平陽停留,便把弟弟霍光帶到長安城。這時霍光還是個十幾歲的少年,被授為郎官,後來提升為皇帝左右的侍從。霍去病死後,武帝又任命霍光為奉車都尉,負責皇帝出門的車馬,平時便在皇帝身邊侍候。他出入宮廷二十多年,一向小心謹慎,不曾有錯,得到了武帝的信任親近。

漢武帝晚年,曾為身後統治權力的過渡苦心籌劃過。在他的兒子中,衛太子已死於巫蠱之禍,燕王旦和廣陵王胥都不成器。他晚年寵愛的鉤弋夫人生的弗陵是最小的兒子,武帝喜歡他,但他隻有八歲,武帝決定由弗陵嗣位,便需托付給大臣輔佐。他又細心觀察各位大臣,比較來比較去,認為還是霍光最穩重謹慎,便決定由他輔政。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武帝臨終之前,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並召侍中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禦史大夫桑弘羊,四人跪在五柞宮武帝病榻之前,接受遺詔輔佐少主。武帝卒,年幼的昭帝舉行過登位大禮,實際上政事全握在霍光手中。

封建時代,人們以為皇帝是天命所歸,皇帝的話是“聖旨”,所以心甘情願地匍匐在地、誠惶誠恐地絕對服從。而如今皇帝是個小孩子,決策大權全由霍光掌握,人們對他的畏憚自然遠不及皇帝了,因此出現了不安定因素。可是霍光是政治家,他對一切事端都能慎重恰當的處理。當時有個衛尉的兒子王忽,也是皇宮中的侍從,他揚言說:“武帝死時,我大部分時間在他跟前,哪裏有遺詔托付給大臣的事?!這些話隻不過是拿出來騙人、抬高自己罷了!”霍光得知後,找到他的老子訓斥了一頓,後來王忽就被衛尉毒死了。

有一回,宮中大殿上半夜鬧鬼怪,搞得群臣驚恐不安。霍光怕發生意外事件,便召來掌管皇帝符璽的郎官,要他交出符璽。郎官堅決不給,霍光就想硬奪,郎官手握劍柄,神色凜然地說:“我的頭可以砍了,國璽你絕對得不到!”霍光馬上停手,覺得郎官做得對。第二天,霍光以皇帝的名義,下詔給這位郎官增加二級秩祿。群臣和百姓聞知這件事,都認為霍光有肚量,獎賞維護國家利益的人做得對,霍光的威望更高了。

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朝廷下詔各郡國舉薦賢良、文學進京師,向他們詢問民間疾苦,召開鹽鐵會議。賢良、文學主張停止國家官辦鑄鐵、煮鹽及酒的專賣,不與天下爭利,以節約民力。這些主張,有利於霍光執行恢複民力的政策。當年秋天,宣布停止酒的專賣,罷關東的鹽鐵官。

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發生了上官桀與燕王劉旦等相勾結的謀反事件。他們的陰謀首先針對霍光,霍光卻得到了幼年昭帝的保護,這成了西漢中期政治生活中具有特殊意義的事件。

當時上官桀任左將軍,是一個有權力的人物。他同霍光是親家,霍光的大女兒嫁給他的兒子上官安為妻,生有一個女兒。在漢昭帝登位時,這個小女孩年剛五歲。上官安為了獲得更高的政治權力,動了個主意,想把這個五歲女孩嫁給漢昭帝當皇後。霍光起初並不理會,他想,小女孩雖是自己的外孫女,但畢竟是個乳臭未幹的小黃毛丫頭,讓她嫁入宮中當皇後,未免滑稽可笑。上官安又費盡心機,走了個關係很硬的後門。原來,昭帝的姐姐蓋長公主同丁外人暗中來往。上官安平時與丁外人混得很熟,便來說動丁外人:“我女兒雖小,可長得挺俊,如果能得到蓋長公主幫忙,立為皇後,那我們父子在朝中就會握有更大的權力。頭一件事就要回報蓋長公主和您的大功,奏封您為列侯,按漢家規矩您就可以和公主名正言順地互相攀配了。如果事情順利,對我們都有絕大好處,成與不成,就全看您的了。”丁外人一聽大樂,趕快報告蓋長公主。公主也覺得是好主意,便施加了自己的影響,果然以皇帝的名義下詔,立上官安五歲的女兒為倢伃,幾個月後又立為皇後。這當然是封建專製製度下通過聯婚以鞏固和擴大權力而出現的荒唐婚姻。上官安成為皇後的父親,升官為驃騎將軍,封為桑樂侯。

左將軍上官桀本來與霍光是親家,現在又成了皇後的祖父,更加炙手可熱。當霍光休假時,上官桀便進宮代替他決定大事。上官桀父子的目的達到以後,有了更大的權勢,他們感激蓋長公主的恩德,為了報答她,首先提出封丁外人為列侯,不料遭到霍光拒絕。又提出封他為光祿大夫,以幫助丁外人取得與蓋長公主公開往來的身份,卻又遭霍光拒絕。因此,蓋長公主恨透了霍光。上官桀、上官安屢次為丁外人求封官爵,都被霍光駁回,他們心中也怨恨霍光。上官桀原在武帝時就位列九卿,地位在霍光之上,現在父子兩人都是將軍,上官安還是皇後的父親,他們不甘心讓霍光獨掌朝政大權,於是處心積慮要從霍光手裏把大權奪走。

與他們結成陰謀集團的還有燕王劉旦和桑弘羊。燕王劉旦認為自己是皇帝的兄長,卻不得繼帝位,早就積怨很深。禦史大夫桑弘羊認為自己一手操辦國家鹽鐵和酒的專營,功勞很大,可是為子弟求官職,一再落空,為此也仇視霍光。於是,蓋長公主、上官桀父子、桑弘羊都同燕王旦串通一氣,想誣陷霍光,搞宮廷政變。他們策劃了一個騙局,即安排一個人偽裝成燕王劉旦的使者,從燕國趕來向朝廷上書,說:“霍光曾出長安城外去檢閱羽林軍,演習武備,一路上竟敢盜用皇帝出行派人先頭敬衛、讓人回避的禮節,還派宮中禦廚先行準備飯食,顯然是想當皇帝。他還安插黨羽,蘇武出使匈奴,扣留了二十年才回來,霍光還讓他當典屬國,管轄邊境少數民族。楊敞無功勞,霍光也任命他當搜粟都尉,管理軍糧。他還調了一名校尉到大將軍府中。霍光一貫專權獨斷,狂妄至極,加上近來這些舉動,肯定是要幹危害社稷的事。我願繳回燕王的璽印,不留在燕國了,要回長安負責宮廷宿衛,挫敗奸臣的詭計。”上官桀一夥事先探明霍光告假休息的日子,就把這份奏書遞交上去。他們以為奏書遞上之後,正是霍光不在場的時候,可以由上官桀決定將奏書發下去討論,然後再由桑弘羊帶頭,鼓動群臣一起反對霍光,奪他的職。不料奏書送上後,昭帝偏偏不往下發。

次日天亮時霍光上朝,突然聽說這件事,他沒有走進皇帝上朝的正殿,在外廳群臣議事的“謀劃室”裏停下來。昭帝在正殿上問:“大將軍來了沒有?”上官桀搶先回答:“因為燕王告發他有罪,在外廳不敢進來。”昭帝下詔,讓臣下召霍光上殿。霍光進殿,脫下帽子,低頭向昭帝謝罪。昭帝見他這個樣子,忙用他清脆的童音宣布:“將軍您請把帽子戴上。朕明白昨天遞交的是一份偽造的奏書,將軍您並沒有罪。”霍光聽到皇帝這樣說,知道皇帝看穿了上官桀一夥人對他的陷害,在這性命攸關的時刻,仍然相信他,並在朝廷上當著大臣們宣布,使他感動得喉頭發硬,用哽咽的聲調說:“陛下是怎麼知道的?”昭帝仍然聲音清脆地說:“將軍您休假去廣明亭,是去對屬下的郎官訓示,沒有什麼羽林兵演習的事。況且大將軍府調集校尉到今天還沒有十天,哪有消息傳這麼快,從長安傳到燕國,又由燕王發來這份奏書,所以這份奏書絕對不是燕王發的。況且大將軍掌握軍政大權,若要幹不光明正大的事,用不著費事再調什麼校尉。”

群臣一聽,都驚愕地瞪大了眼睛,再仔細看著眼前這位滿臉稚氣的少年皇帝,他虛歲才十四歲,卻有這樣銳敏的判斷能力和果斷的處事能力,心裏讚歎佩服,上官桀一夥則驚慌失色。當下,遞交燕王奏書的人聞訊倉皇逃跑,朝廷下令從速將他緝拿歸案。

再說上官桀父子及其同夥眼看陰謀將被查出,都害怕得膽戰心驚。上官桀設法私下裏勸昭帝說:“這是小事情,陛下可以不用追究。”昭帝卻不理會。於是,他們又找別的人對昭帝說霍光的壞話,昭帝一聽大發脾氣,斥責說:“大將軍是個忠臣,先帝臨終前囑托他輔佐我,如果有人膽敢再陷害他,首先要對誣告者嚴辦!”上官桀一夥再也不敢胡說了。

他們不甘心失敗,又策劃更毒的一手,安排蓋長公主設宴邀請霍光,埋伏好士兵將他殺了,然後廢掉昭帝,迎燕王劉旦為皇帝。燕王旦也與他的近臣暗中計議,要發兵攻入長安。可是,就在這時,上官安又布置了新的陰謀,就是將燕王引來長安後殺掉,廢掉昭帝,立上官桀為帝。這時有人說:“若廢掉昭帝,咱們上官家的女兒就再也當不成皇後了,怎麼辦?”上官安說:“這簡直糊塗到極點,打獵時獵狗要撲向肥鹿,還顧小兔子幹什麼!當皇後的祖父、父親,固然尊貴,一旦皇帝廢了她另立新皇後,我們就連仆人也比不上了。這是生死關頭的事,不要再猶疑了!”

恰好,有個常在蓋長公主家行走的人聽到了消息,告知上司楊敞。楊敞任大司農,是主管租稅錢穀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的重要官員之一,官位雖屬九卿,卻一向膽小怕事,不敢上告皇帝,假裝有病不上朝,卻偷偷告訴諫大夫杜延年,杜延年才報告了皇帝。這一年九月,昭帝下詔丞相逮捕上官桀父子、桑弘羊、丁外人,連宗族一律處死。蓋長公主為此自殺了。燕王劉旦本想發兵,臣下勸他陰謀已全部敗露,發兵無益,於是他也自殺了。皇後因為年紀小,沒有參與陰謀,又是霍光的外孫女,因而保住了“皇後”的稱號。

上官桀一夥的誅滅,使霍光的威信更高,聲震海內。在昭帝十三年間,霍光始終掌握軍政大權,使國力得到恢複,史書上稱讚的“百姓充實,四夷賓服”,就是指他輔政的時代。

公元前74年,年方二十歲的昭帝去世。霍光與群臣計議,決定迎立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當皇帝。劉賀入宮才二十多日,淫亂無度,宮廷內外都感到無法忍耐。身為首席輔政大臣的霍光更是憂慮萬分,他首先找過去的老部下、現任大司農田延年商議,問他該怎麼辦。田延年說:“將軍您是國家柱石,您確實觀察出此人不能當皇帝,為什麼不稟告太後,另外選個賢才立為皇帝?”霍光說:“是想要這麼做,但不知曆史上有沒有先例?”田延年說:“有。殷朝的賢相伊尹,廢掉淫亂的太甲,安定了國家,受到後世的稱讚。將軍您若能這樣做,您也是漢朝的伊尹。”霍光拿定主意,又找車騎將軍張安世商議,然後召集丞相、禦史、將軍等所有大臣,到未央宮開會。霍光以嚴肅的目光掃視全場每個大臣,鄭重其事地說:“昌邑王進皇宮以來,搞得昏亂不堪,社稷處在危險之中,諸位說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