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成長2(1 / 3)

第八章 成長2

沉澱

大年三十。 早上起來,打開電腦,用WMP9播放一些音樂。然後洗漱,吃早餐,泡上一杯茶。打開電郵,收到同學的賀卡,再看一下NBA的比分直播,之後處理幾篇文檔。中午去外婆家吃午餐。下午在家上上網,看一看電影,逍遙自在。 三十吃團圓飯,就是一“家”人團員,一起吃飯。這個“家”不包括出嫁的女兒,卻包括娶進門的媳婦。我家也不例外,父親早已去準備,我和母親則正準備出發。 其實,奶奶就父親一個兒子,奶奶又基本上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凡事都要父親來親自處理,因此,平時每天父親都要去照顧奶奶。巧的是,奶奶家到父親工作單位隻有不到5分鍾的路程。奶奶身體不好,經常住院,而奶奶家門口正是醫院。所以父親幾乎每天都要圍著這“三角區”團團轉,忙裏忙外,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一路上,許多商店都已關門,路上有些冷清。樹上的葉子都已掉光,光禿禿的樹枝昭示著冬日的嚴寒。天上沒有雲,偶爾有一兩隻鳥飛過。盡管是出太陽,卻顯得沉沉的,好象隻有這樣,才能烘托出人心的溫暖,才能烘托出和家團圓的快樂和幸福。 終於來到奶奶家,這是一棟隻有3層樓高的房子。牆上的水泥有些已脫落,樓梯間的鐵門也已鏽跡斑斑,上麵還掛了一把也是修跡斑斑的鐵鎖,這些無一不展示的這棟房子的滄桑曆史。由於要修路,這棟房子不久就要拆了,大部分的住戶都已搬走,隻剩下一家,而那家就是我奶奶家。八年前,我就住在這裏。記憶中的過年,父母在放炮竹,我在旁邊拍手邊跳邊笑邊說“好漂亮”。如今,這裏卻如此落魄。哎..走進屋突然發現一切都變矮了,我這才明白,這幾年我長大了,同時父母、奶奶、外婆、外公都在衰老。整個屋中都顯得很陳舊,隻有那台24英寸的數字電視有一點現代氣息,那是去年買的——那台我父母結婚是買的,已用了16年的19英寸電視已經完全不能用了。 奶奶在住院,父親已做好飯菜,他叫我和母親先吃,自己去送飯。我拿起遙控器想換個頻道,卻發現遙控器裏的電池沒電了,我感到一絲沉悶不知為什麼,始終壓抑著我。 父親回來了,我們——我家——我和我父母開始吃團圓飯。其實平時晚餐也就我和我父母,隻是換了個地方。父親給自己倒了一杯紅酒,接著又給我和母親各倒了一杯。我感到有點悲涼,端起酒杯一幹而淨。父親立刻說我喝急了,又給我倒了一小杯。 吃完飯,父親把碗筷收拾好,我們提上一箱橘子——送給醫生的——去醫院看奶奶。醫院的正門由於修路被堵了,隻能經過一個酒家繞道後門進去。醫院的院子裏沒有一個人,隻有幾棵常青樹,沒有路燈,隻有天上的一點月光和住院樓病房裏透出來的一點燈光灑在地上,淡淡的。

奶奶的病房在五樓。整個樓道都很安靜,大部分人都回家“過年”去了。五樓隻有五個人一個醫生,一個護士,一個清潔工,他們正在辦公室吃飯。父親將一箱橘子送給他們,他們笑笑也就收下了。還有一個是我奶奶,另一個是父親請來照顧奶奶的。病房中隻有兩張床有一個廁所和一個陽台,還裝有空調。一切顯得有條不紊。 母親和奶奶的關係很差,很少和奶奶說話,由於母親的關係,我也很少和奶奶說話。於是氣氛很沉悶,隻有父親又是問這,又是問那。我突然覺得有一絲落寞。 不久,我們離開醫院,父親還要去奶奶家收拾一下,隨後回來。我和母親則徑直回家。一路上,看見許多年輕男女,肥紅瘦綠的。又想起奶奶,就一個人陪她過年,而這個人還是一個認識不久的病友。 奶奶有精神分裂症,用通俗的話說就是神經病。奶奶在大躍進那年生下父親後,爺爺不知道什麼原因“失蹤”了,奶奶沒有再婚,所以隻有父親一個兒子。不久就開始“文革”,奶奶被批鬥,從此患下精神分裂症,年幼的父親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後來父親娶了母親,母親生了我。奶奶的精神分裂症突然嚴重發作,開始虐待母親,母親終日以淚洗麵,終於帶著三個月大的我回到外婆家。那時,外婆、外公要上班,母親在家裏是老大,舅舅、姨還在讀書,於是,家務就落到了母親身上。父親也很忙,隻能每個星期過來看母親一次。待我長大一些,母親回單位工作,同時還通過了自考。在我七歲的時候,父親把我和母親接了回去。從此母親就不再和奶奶說話。直到父親和母親買了房子,生活從此安定下來。 想到這些,我有一點哀傷。我張了張嘴,想對母親說些什麼,卻又不知道要說什麼。一陣寒風吹來,我不禁抖了抖身子。 在農曆2004年1月1日淩晨2點,我寫下這些文字,以此來紀念那些苦難深重的日子和苦難深重的人們以及那棟即將被拆掉的、記載著曆史的房子,並將此文獻給父親和母親。

《悲慘世界》的“善與惡”

《悲慘世界》經曆了從法國大革命到一八四八年這個偉大的理想主義時代,就是在這樣的時段內,雨果以其熱情和憤怒,激情的完成了一部描寫百姓的苦難,控訴不合理的政治的偉大作品,它的影響是巨大的,它使得文人誌士充滿了理想和激情,變的激昂而勇敢,在這個時代裏,《悲慘世界》顯的極為珍貴,也格外充滿了代表性,這也正是這個浪漫主義時代的顯著文藝特點。 讀了悲慘世界的人都會覺得很悲傷,置身於其中會格外清晰的厭惡當時的那個年代和受到書中氣氛的壓抑,當然這就是一部偉大作品的出色之處。

在《悲慘世界》中,善與惡的形象格外突出,作者用善刻畫惡,用惡渲染善,就這樣夠建了個個真實鮮明的善惡對立。其中記敘到“芳汀”與“珂賽特”母女愛上了善惡對立的兩個大學生,芳汀愛的是公子哥,珂賽特愛的是對愛情忠貞的中下階層階級的貧困的讀書人。而撫養珂賽特的旅館老板夫婦,也跟主角冉阿讓形成善惡對立。旅館老板夫婦愛自

己女兒而虐待珂賽特,未料十多年後,他們的女兒暗戀大學生,大學生愛的卻是珂賽特,導致女兒為大學生犧牲自己的性命。情節十分的動蕩,而且書中主角與配角所構造的整個人物結構複雜,變化大,初讀往往會感覺到一頭霧水,無從進行思考,隻能跟著情節發展看個大概的內容。 冉阿讓、沙威、大學生、旅館老板女兒這一係列角色人物所開展的善惡碰撞,展現了一幕幕高潮迭起的情節劇,最後老板女兒為大學生犧牲自己的性命不但成為了整個劇情的高潮,也成為了整個藝術表現的載體。而讓讀者在大喜後感受到悲的痛苦,也讓讀者看到了浪漫主義愛情的美好,和小人物的尖酸刻薄。 《悲慘世界》中的女主角芳汀慘遭大學生始亂終棄,留下一個女孩給她撫養。社會對未婚母親的鄙視,使得她根本無法養活孩子,芳汀隻好把孩子托給隻見一次麵的旅館老板夫婦,離開女兒去工廠工作養孩子。芳汀心想旅館老板夫婦,會善待自己和他們同齡女兒一般大的孩子。然而這對夫婦不但苦待芳汀的女兒,還欺騙芳汀向其索錢。芳汀努力多時,無可奈何的賣了自己的頭發、賣了自己的牙齒,但最終還是下海為娼。芳汀又窮又病,但由於自己善良的性情,疼愛原本不該有的女兒便不斷應付旅館老板夫婦的索錢。由於社會對未婚母親的鄙視,造成惡性循環的,芳汀更窮更病。直到死,芳汀也難理解冉阿讓。 這樣動蕩的情節體現了這邦小人物的悲慘,也是《悲慘世界》的意義所在,反映當時社會的弱肉強食,社會製度的不健全和對悲慘小人物的壓榨。 雨果通過對孩子的受難的描寫和記敘,表現出了最讓人感動和為之悲傷的人間疾苦。也通過對孩子受苦難的記敘,極力的刻畫了善惡人性的不同。德拉第夫婦是惡的代表。他們欺騙芳汀,欺淩珂賽特,後來窮困潦倒,又拋棄了自己的三個兒子,隻留下兩個女兒。德拉第與惡人為伍,招搖撞騙為生,他也讓兩個女兒到處騙錢。這部小說刻畫人物的邪惡正是體現社會中存在的邪惡。 《悲慘世界》中的冉阿讓生活情況也充滿了動蕩和戲劇性,他是本部作品中與德拉第夫婦完全對立的善的形象。冉阿讓放棄市長的社會地位,為了解救被冤枉成自己的人做證,再為了對芳汀的承諾,從獄中逃跑去救珂賽特。在撫育珂賽特方麵,冉阿讓為成全珂賽特未來沒有任何汙點的婚姻生活,決心犧牲自己離開珂賽特出走;又不讓馬斯洛知道自己是他的救命恩人,這些都刻畫出善良的人品,也表現了小人物出生的地層社會地位人民的樸實與善良,從而反襯了社會的黑暗和資產階級的貪婪與邪惡。 雨果作品中對人性的刻畫,細致,認真,也極具說服力的用對比的手段表達善的美好,惡的憎惡。善與惡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共存的,雨果以其高超的藝術手法不但描述了當時法國社會的醜惡和美好,也為世界文壇創造了一個個鮮活而聞名的優秀藝術形象,雨果是偉大的作家,《悲慘世界》也是部偉大的作品,它的文藝性將在世界文壇上璀璨奪目。

生命中的感動

從來,我都不曾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幸福的人。

我的家境算小康,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就像是金字塔的中下層。我總是站在那裏向上看,看著上麵那數不盡的財富和權利。雖然,我沒有想過要擁有它們,但這也讓我意識到,隻有努力地讀書,才能接近那雲端上的塔頂。 為此,我離開家鄉來到這裏讀書,我變得異常的勤奮和努力,但中考的失利讓我以幾分之差與附中失之交臂,我進了廣益。 我的心已沒有從前那樣有活力,紛雜的學習環境也讓我力不從心,我變得有些狂亂,心態也不如從前,我甚至想,如果我的家庭環境再好一點,也許,我現在過的是另一種生活。 看到下麵這些照片,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感覺有一枚子彈打穿了心。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像洪水一樣衝破了我苦心築起的壁壘,我為自己所困惑的一切而感到羞恥。 我發現自己的目光原來是那麼的短淺,我不曾看到:大雪中相擁取暖的父子;滿臉是煤滓的同齡人;被沒收了賴以謀生的攤子而哭泣的老人;為了幾塊錢而在雨中奔波的三輪車夫.. 我的心像是被春雨衝刷了一般,變的滋潤而有活力。我發現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意識到我的幸福,比起他們,我們就像是在蜜罐中長大的一樣。我們不必為下一頓飯吃些什麼而焦急,不必為拖欠已久的學費而發愁,不必為家中臥病的老母而四處打工。 我們要做的,僅僅是上好每一堂課,讀好每一門書。 若是在家裏洗洗碗,做做飯,家人的臉上就會久久的飄蕩起笑容。我們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想一想,真的應該為我們現在的生活感到幸福:作為一個被教育者,我總是埋怨現在的生活不夠幸福。沒錯,在我生活的重點中學,有太多的財富和權勢的存在。因而,這就讓我忽略,在中國,其實還有著太多的貧困和落後。 這些照片,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看到.. 這些圖片是在別的網頁上看到的,當時就哭了,也許有很多人看過了,但於我,那種來自內心的感動是從來沒有過的,所以把照片貼出來,希望大家也看一看。 在陰暗的背景和漫天飛舞的雪花的襯托下,兒子稚嫩紅潤的小臉與父親飽經滄桑的臉形成對比,父子倆麵對生活的艱辛相依為命,特別是父親使勁發出叫賣聲時,使人的心靈為之震顫。這就是生活在貧困山區的父子,他們一生別無所求。隻求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也許一輩子他們都不知道外麵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他們沒打過“的士”,沒進過電影院,可就是樸實勤勞的人們一代代的供養著我們。皇天厚土無以回報。愛他們吧,至少在感情上尊重他們。 城管走後,哭泣的賣紅薯老人。這個在街上賣紅薯老人的三輪車鏈條被城管人員剪斷,前輪鋼絲被城管踩斷。城管幹完就走了,他靠著牆哭泣。好心的路人紛紛向老人施出援手,大家幫他把錢收到懷裏。中國人是很好麵子的,這個草民也有麵子。他現在不能要麵子了,老淚縱橫。關注社會貧困人群的生計問題,是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