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足球之夜2(1 / 3)

第十二章 足球之夜2

學期總結

時間就像那無情的流水,一天一天的過去了,期末考試終於都結束了,初二的“稱號”很快就要離我們而去,隻要再過一個來月的時間,我們就從一個初二生“變成”一個初三生了。回憶起初二的學習生活,真是有點舍不得,因為到了初三後,我們的學習生活將會邊的更緊張,從此就沒有這麼自在了。 在初二的學習生活中,我學到了不少的知識,例如:電流的磁效應、電磁感應、等比證明題、說明的方法、句式的運用..真是非常豐富。而最令我高興的是我終於學會了學習英語的方法,可是我並不會驕傲,因為我的英語成績還是不理想,但是,我回繼續努力,直到滿意為止!當然,有高興的事也必定會有不高興的事了。而最令我不高興的事就是我對物理越來越搞不懂,在第一學期的時候還好,可是一到了第二個學期,我和物理就好像成為了兩個“陌生人”一樣,互不相識。不知道為什麼的,凡是一到了上物理課的時候,我很自然的就會“變得”無精打采,當我集中精神的聽的時候,聽著聽著,就“不由自主”地發起呆來,等我“醒”來後,老師要講的內容都已經講完了。就這樣,日複一日,我和物理怎麼會不變得“陌生”呢?但是,我絕不會放棄物理,因為曾經有人說過:“越搞不懂的地方就要越靠近它。”所以,我會繼續努力,為求做的更好!我要在初三的“來臨”前,把所有不懂的地方弄懂,以最好的狀態迎接初三的“來臨”。 老師們都提過,初二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也是一個轉折點,能否升上好的高中就要看你在這個階段中學得好不好,知識掌握得牢不牢。所以我決定在正在到來的暑假裏發奮!

我相信我會做得更好!努力吧!

指導教師:李桌妍 簡評:有計劃,所以我相信你一定行!

愛書情結

記得高爾基說過的一句話:“書籍是人類的階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就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書,是一種神奇的東西,也是我最親密的夥伴。讀書,顧名思義就是和書打交道。 當我還是一個光著上身蹦蹦跳跳而又不知羞恥的孩童時,一到夏日納涼,我最喜歡靠在奶奶的肩膀上聽她講故事。講了一個又一個,講得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我聽的常常忘記肚子饑餓。小時候覺得奶奶是個故事大王,真不知道她為什麼會知道那麼多故事。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我至今還沒有忘記。例如她講的誇父逐日,傳說誇父是大地之神的孫子,他為了趕上太陽,就在湖邊喝水,後來還是沒趕到,就在半路渴死了。又如奶奶講到了愚公移山,說得是一位將近九十歲的老愚公要移動兩座大山,鄉親們笑他愚蠢,但最終成功了。奶奶書房堆滿了書,每次我纏著她給我講故事的候,她總是一疊小本子的書來翻閱一會兒。因此,在我幼小的心靈裏,便已懂的奶奶講的故事一定都在這些小本子裏。所以對這些小本子,我從小就生了神秘的感覺。 最初接觸的書本是在我八、九歲的時候。一本叫做《安徒生童話》的書,在《醜小鴨》中,一個經曆太多困苦和災難的醜小鴨,在好心人的愛護幫助下,終於變成了美麗的天鵝的故事。一篇《皇帝的新裝》,讓我小小的心靈對統治階級的愚蠢和醜惡的無情嘲弄而憎恨。在奶奶的影響下,我越來越喜歡看書、讀書。我那時候最愛看童話書。 上了中學,我結識的第一位朋友是《西遊記》,它也是我第一次接觸的古代文學作品。我還鍾情於外國文學,如《魯濱遜漂流記》、《格列佛遊記》、《童年》.. 記得初次讀後使我流淚的書是高爾基的《童年》,寫的是高爾基親身經曆的一段童年往事,真叫人潸然淚下。正如此,我更加倍感自己童年的幸福。 的確,書給我帶來了苦與樂、憂與愁,在書中能發現更廣闊的世界和更精彩的人生。對於我來說,失去書籍,人生會失去不止一種樂趣;人不讀書是生命價值的折損。因此,隻有認真讀書,才能品味到書中流淌的知識裏蘊含的哲理。書中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有膾炙人口的文章,還有豐富生動的文字。因此,我們更要品味書籍。書簡直可以說是至高無尚的 每到星期六或星期天,我都會抽空到圖書館去“啃”書,時常忘記吃飯。每當看到精彩部分,我都會隨著主人公身臨其境。我看書最誇張的是,會捧腹大笑,也會放聲大哭,更會極度無奈。我是那種愛書如命的人。有一次,一隻小狗叼著我心愛的小說到處亂“扔”,我立即火冒三丈,恨不得把這隻動物踹到太平洋去喂魚。 隨時隨地都在看書也是我的習慣,甚至有人在吵架或打麻將,我也可以看書。中國不是有一句老話?“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確實給我太多、太多..

攜起手來,迎接挑戰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攜起手來,迎接挑戰》。 離中考還有一年多的時間,有的同學會說:“這是多麼的漫長啊!我們似乎還可以偷著樂,悠哉悠哉地消磨我們的“黃金”時光。可是掐指一算,除去吃飯、睡覺、周末和寒暑假,我們隻有一百多天的時間用來讀書,時間似流水,永不等人,已經不容許我們的腳步停留在快樂的遊戲圈中。 初三是沉重的,是枯燥的,也是忙碌的。 麵對初三年的挑戰,我們要有堅定的目標。 成功的奧秘在於目標的堅定,沒有目標的生活就如一艘沒有航向的船,隻要我們有了偉大的目標,我們就會朝著目標勇往直前。為了能考上理想的中學而努力的奮鬥著。 光有堅定的目標是遠遠不夠的,麵對初三年的挑戰,我們還應該勤奮。 在知識麵前,人沒有笨拙與聰明之分,隻有勤奮與懶惰之差。韓愈曾說過:“業精於勤而荒於嬉。”隻有勤奮,我們才能在高手雲集的中考場上站得住腳。也隻有勤奮,我們才能在知識的海洋裏有所得。辛勤的勞動換來豐碩的成果,勤奮的學習才能考出好的成績。 麵對初三年的挑戰,我們需要的是自信。 每年的中考往往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我們不應該在意自己是否能考上,更不應該有:“反正我現在成績那麼差,到時也不可能考出好成績”的念頭出現。別總想著自己什麼都不行,結果並不重要,隻要你努力了,你就是最棒的。 不驚一番寒傲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在初三年,大考、小考,難免有失利的時候,一次失敗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站起來,汲取教訓,總結經驗,笑著看待一切。而成績差的同學更不應該氣餒,不都說笨鳥先飛早入林嗎? 麵對初三年的挑戰,我們還應該有良好的心態。 老師的責任是讓我們有個美好的明天,而我們的責任是讓明天有個美好的未來。毛主席曾教導我們:我們是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一切希望寄托在我們身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讓我們好好珍惜最後的一年時間,攜起手來,勇敢地迎接初三年的挑戰。最後,我也祝願大家都能有個好成績。 以上就是我的演講,謝謝大家。

“默默無名”新觀念

一聽到“默默無名”這一詞,就會聯想起戰爭時期的無名人士,他們默默在一處為祖國奉獻了他們的一切。而後,大家也因他們的無私精神而感到驕傲。 現在,事業發達起來了,祖國也變強大了;但這種“默默無名”的精神也仍然存在。

在現代社會裏,也有許許多多的人無所事為,整天遊逛在街上;甚至還有許多少年兒童沒有上學,出來揀垃圾賣。 但,也有許多人能在這個社會上,讓人羨慕;讓人覺得高不可攀的位置,他們卻可以做到。就如楊利偉同誌,他為何會讓如此投以羨慕目光?正因他的勇敢、敏捷的性格使他成為航天員,也正因他的堅持不懈、努力拚搏,使得他登上了神舟五號,也正因此,祖國也向前跨進了很大的一步。他,勇於向世界邁進,向知識社會靠近,不畏競爭社會,而勇於突出。 一個人,能發掘自己的潛能,還具一顆不畏懼的心,那他就能在這個世界上突出起來。 如今,就在學校裏的學生了變得“默默無名”。 課堂上,同學們呆呆地望著老師,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無動於衷;課後,同學們,盡情歡樂,蹦蹦跳跳地,快樂極了;放學後,也遲遲未回家,在街頭遊逛;心理上,也有同學們厭倦了讀書,並欲棄書投業.. 這種種的現象,同學隻都處在“默默無名”的角落裏。 現代人,仍心存著“默默無名”的精神,他們想像戰爭時代時,那些無名士那樣受到大家的讚揚。 現代人與古代人,已是跨越兩代了根本就不可對論。 現代人有現代的文化、精神;要宏揚古代的高尚品德情操,要埋沒追逐俗氣的精神。 在現代社會裏,“默默無名”已被否決了。我們必須要挺身而出,不可在某一角落裏呆著,這不可能會為祖國增光添彩。 我們必須要立誌成才,而且要從知識開始,知識是開拓創新的一個根源,必不可失。因此我們必須要從小節開始,在課堂上,要積極回答問題,勇於提出疑難,不再沉默於煩躁的氛氣中,課後、放學後,要樹立起良好的心態來麵對讀書。 我們要把“默默無名”這種俗氣踢走。要使我們煥然一新,變得勇敢、有氣魄、有活力.. 古代“默默無名”,已被現代“勇於突出”而取代!

試一試就能行,拚一拚就能贏

隨著年齡一天天的增長,膽量卻一天天遞減,似乎很久很久以前,真的沒有什麼可怕的,就算出了再大的差子,也會有人替你頂過去。但人是會長大的,到了一定程度上,你就必須學會如何承擔責任。可當我們明白這一點時,卻又為它顧慮太多,可以做好的事反而給搞砸了。隨著心智上的成熟,我們對表麵上的“東西”開始看得很重、很重。似乎沒有這些“東西”就無法支持呼吸似的。平常人們所說的麵子,就是因為我們太注重這些了,才會失去一些東西。

我認為做人就要輕鬆一下!當然這種放鬆當然不是放縱啦。我們的成長道路,是應該與我們想成為的方向而發展。抓住身邊的每次鍛煉的機會,無論是大的還是小的,我們都要嚐試。因為,隻有適應了每一種環境去做不同的事情,我們才會在將來有強勁的競爭力。如果

你想要把長處隱藏在某個角落,到千鈞一發的時刻,來一個一鳴驚人——當然我不排除有這種可能,那畢竟是少數。我們怎麼可以等待時間,那樣讓旁人看來,隻能看到你膽怯的弱點。你或許認為在千鈞一發的時刻,你可以表現得非常完美,沒有平時的曆練,再好的東西也沒有意義,就像沒有音響,再好的音樂也無法出來。 試一試,去嚐試做一些平時你不做的事情,即使以失敗收場,那麼也會有一份經驗,以後就可以從容麵對。 拚一拚,去做一些平時你可以做的事情,爭取把它做的更好,把它轉化為自己的一種武器,以它“捍衛”自己。 “試一試就能行,拚一拚就能贏”,這並不是無稽之談。當你學會放棄所謂的“尊嚴”時,你就會發現自己原來是多麼的優秀,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可以做那麼多的事,人的一生不就是體現自身價值嗎? 指導教師:王建民

微笑大於陽光

生活中有許多亮點。細心的人會留心,從而有重大的發現。而不細心的人則會全當它們不存在,因而他們不會有所啟示。 當小螞蟻聚集,那代表它們發現了食物。一種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由此而生。你何曾留意呢?當別人默默的努力,表現出一種持之以恒的毅力。你又何曾察覺呢? 其實,發現重在觀察,而觀察重在留心。如果看待生活中的所有的事,都用一種想當然的態度。那麼,你永遠不會有所發現。 至於我的發現,其實它並不“重大”。要想發現它並不難。進一步說,它是一種動作。有了它,你的身邊會多許多朋友;有了它,你就不會之人於千裏之外;有了它,大事會變小而小事會變無;有了它,人會顯得精神倍增..也許聰明的人已經猜出了答案。對!她就是微笑。 文人將微笑必成開啟人心靈之窗的鑰匙! 作曲家將微笑必成最為甜美動聽的曲調! 沒錯!微笑是人與人溝通的一座橋梁! 每當老師緊繃著臉邁進教室時,我們會頓時鴉雀無聲,仿佛我們又做錯什麼事情了,有一種“大禍臨頭”的感覺。自然而然上起課來也沒有了勁頭。該聽得沒聽懂。特別是害怕老師叫自己起來回答問題,答對了還好,要是打錯了那就叫“撞到槍口上”了!每當這時,我就會想起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