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嬰幼兒的智力與潛能開發方案6(1 / 3)

第一章嬰幼兒的智力與潛能開發方案6

大肌肉活動

立定跳遠

A:立定跳遠5次以上(9分)。B:立定跳遠5次(5分)。

C:立定跳遠3次(3分)。

記分:9分為及格。

雙腳交替跳躍

A:連續跳躍5次以上(12分)。B:連續跳躍5次(9分)。

C:連續跳躍3次(6分)。D:隻能跳躍1次(3分)。

記分:9分為及格。

結果分析:

總分在90~110分之間為正常,120分以上為優秀,70分以下為暫時落後。

(四)感知覺訓練與潛能開發

運動能力調練與潛能開發

2~3歲的孩子運動時,動作迅速,手腳較為敏捷。在大運動方麵,能夠手不扶著物體,一隻腳獨立站5秒鍾;走起路來姿勢正確,動作也比較協調,能夠腳尖對著腳跟,穩當地向前走;跑起來時姿勢正確,並在跑時能夠前腳掌著地;跳的時候,兩腳能夠自然跳起,並能夠輕輕地落地,兩腳並在一起,向前連續跳,也可以在原地跳躍。在平衡能力方麵,雙臂在身體旁邊平舉起,上身挺直,然後雙腳能夠交替在平衡木上隨意走動。在精細動作的發展上,能夠折豬頭、小船、小襖等,並且形狀較為準確,邊角整齊;能夠把混在一起的各種不同的豆子分別挑出來,放在不同的器皿中;能夠用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積木,組合起來搭成樓房、城門等;能夠熟練地用細塑料繩把珠子穿起來;能夠用拚板拚成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大運動

過大山

訓練目的:能提升寶寶的運動能力,鍛煉嬰幼兒的肢體運動智能,培養親子關係。

具體方法:

寶寶、媽媽和爸爸三人參加。

·爬大山

第一步:媽媽仰臥在床中間,寶寶在媽媽身體左側,爸爸在媽媽身體的右側;

第二步:爸爸指著媽媽對寶寶說:“寶寶,你媽媽的身體就是一座大山,快爬到媽媽這裏來,從這座大山上爬過去!”媽媽協助爸爸用表情、動作、語言、鼓勵寶寶爬過媽媽的身體;

第三步:當寶寶爬著越過媽媽的身體時,爸爸應用誇張的表情表揚孩子:“寶寶真棒,你翻過了這座大山!”

·過大山:

爸爸雙腳伸直俯臥在床中間,寶寶站在爸爸腳的這一側,媽媽站在爸爸頭的那一側,媽媽鼓勵寶寶踩上爸爸的背脊走過來。孩子邊走,媽媽邊說:“寶寶過大山嘍!寶寶過大山嘍!”

非常提示:這項活動可以在地毯上進行。在“過大山”的遊戲中如果寶寶獨立行走還有困難,可由媽媽牽著寶寶的手,讓寶寶從爸爸的背脊上走過去。

又腳跳

訓練目的:鍛煉下肢的爆發力,促進全身協調平衡能力和本體感的發展,促進大腦的發育。

具體方法:

·雙腳從台階上往下跳。在寶寶能夠穩定地雙足跳離地麵的基礎上,可以教寶寶從一級台階上往下跳。開始學跳時,大人應先做示範。如果孩子不敢跳,大人應給予一定的幫助,讓孩子拉著大人的手往下跳。除了從台階上往下跳外,還可以用木板架一定的高度讓孩子練習雙腳跳。

·立定跳遠。在孩子能雙足跳離地麵、又能從台階上往下跳後,可教孩子立定跳遠,就是雙腳並在一起在原地往前跳。大人在一小塊空地上並足站立,做向前跳的示範,再讓孩子模仿往前跳。家長可在地上畫一條線或放一根繩子作為目標,以跳過目標來提高孩子學跳的興趣。還可以讓孩子和大人一起跳,比賽誰跳得遠。對於隻會跨、不會雙腳離地的孩子,大人可以抓住孩子的手,讓其向前跳。

非常提示:在學習雙腳跳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麵問題:一是開始練習時應選比較矮的台階,待孩子有一定的膽量,並能穩定地跳下台階,再逐漸增加台階的高度:二是學習雙腳跳應在草地、泥地、地板等有一定彈性的地方進行;三是練習雙腳跳時,家長應在場多加保護,因為孩子不知道危險,會到處亂蹦亂跳;四是應教會孩子正確跳的姿勢:雙腳並攏屈膝輕輕地跳起,腳尖先著地,兩臂自然擺動。

投擲

訓練目的:可以鍛煉孩子雙臂和肩部肌肉,促進孩子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

具體方法:

·沙包遊戲。用沙包或豆袋練習投筐或投入某個固定的容器內。筐或其他容器的距離不宜太遠,讓孩子能把沙包投進去。大人還可以和孩子或兩個孩子之間玩“拋接沙包”的遊戲,兩人離開一定的距離麵對麵站著,一人拋,一人接沙包,這樣反複拋接,看誰接得準,配合得好。還可以在紙上畫一隻大灰狼貼在牆上,讓孩子用沙包投向大灰狼,擊中了給予鼓勵。

·套圈遊戲。幾個孩子可以用套圈在一起玩“看誰套得準”、“看誰套得多”的遊戲。在前麵擺上幾個玩具,讓孩子輪流用套圈一個一個向前投,看誰套得準,套得多。開始玩兒時,可近一點兒,讓孩子容易套中,增強信心。訓練一段時間後,再適當增加難度,讓孩子站得離玩具遠一點兒。如用竹條或藤條自製套圈,最好用彩條或塑料帶子把圈繞一下,以免刺傷孩子的皮膚。

·投球遊戲。可以把家裏的字紙簍掛在家裏房門的扶手上,做一個簡易籃球架,讓孩子離開一定的距離把小皮球投進字紙簍裏。可根據孩子的能力適當增加距離,開始時可近一點兒,用雙手扔,訓練一段時間後,可距離遠一點兒,用單手扔,以鍛煉孩子的臂力及手眼協調能力。

非常提示:首先由大人教孩子正確的投擲姿勢,看著前方的目標練習投遠,也可確定一個目標練習投準。投擲的距離由近至遠,難度逐漸加大。

頂球

訓練目的:訓練孩子的跳躍能力以及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具體方法:

在室內或室外橫拉上一根繩子,高度在1.5米左右。

把體積大、色彩鮮豔的吹塑球吊在繩子上,玩兒“頂球”、“擊球”的遊戲。“頂球”時,球的位置應略高於孩子的頭頂,“擊球”時,球的位置則應稍高於孩子手臂上舉處,讓孩子用力向上跳,分別用頭頂球或用手擊球。

玩兒了一段時間後,也可以用彩色氣球來回頂球。大人和孩子相距1米站好,大人手拿彩色大氣球往孩子頭上拋,孩子跳起,將大氣球頂起,大人接住球再拋向孩子,讓孩子再頂起,重複多次。

非常提示:剛開始訓練時,孩子不會用頭頂,可教孩子用手拋給家長訓練一段時間後,再讓孩子用頭頂,如果孩子能頂起球,大人要給予一定的鼓勵。

精細動作

捏泥

訓練目的:捏泥不僅鍛煉動手能力、提高手工技巧,而且能使孩子的觀察、思維和想象能力得到發展。

具體方法:

準備橡皮泥、麵泥或膠泥,一塊木板或塑料板,一塊擦手的濕布。

大人要告訴孩子捏泥的基本知識,如應先把泥搓成圓形,然後再用兩手用力按壓成扁圓形或用手搓成長條形,在扁圓形的基礎上用手捏一圈花成盤狀等。孩子掌握了這些基本步驟後,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隨意撮捏出各種形狀的物品,讓孩子充分獲得感覺運動的經驗。捏出各種形狀的東西,然後再給這些東西命名,如“這是小狗”,“那是小雞”,“這是小球”,“那是大餅”等。

非常提示:叮囑孩子把捏好的物品放在板子上,要隨便抓起什麼就擦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大人可以鼓勵和啟發孩子說出自己做的是什麼東西。還可以讓孩子用製作出來的物品做遊戲,如“過家家”,這樣孩子在玩兒的過程中既提高了手的靈巧性,又開發了智力。

穿珠

訓練目的:鍛煉手的精細動作和手的靈巧性,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

具體方法:讓孩子學習穿珠是鍛煉手的精細動作的一個很好的方法。準備一些不同顏色的木製或塑料珠子,中央有孔,再準備一根較硬的細繩或鞋帶,教孩子按不同顏色將珠子穿起來,邊穿邊認顏色,大人可先做示範,然後讓孩子模仿。當孩子掌握穿珠技能後,可提高要求,如怎樣穿才能使一串珠子更好看,引導孩子按顏色、形狀間隔著穿。

非常提示:一是珠子中間的孔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繩子或鞋帶既不要過粗、也不要過細,珠子之間的孔的大小應與繩子或鞋帶的粗細相匹配。二是繩子或鞋帶的一端要打上一個節,或者拴上一個東西,使穿進去的珠子不易滑脫,便於計數。

扣扣子

訓練目的:扣扣子的訓練不但可以鍛煉孩子手的精細動作,還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具體方法:

準備一小塊布,1個硬紙板,5個直徑1厘米大小的扣子,然後在硬紙板上釘一排扣子,用布做成衣服式樣套在硬紙板上,讓孩子練習解扣子和扣扣子,大人也可以先做示範。一般孩子先學會解扣子,然後學會扣扣子。除了讓孩子專門訓練解、扣扣子外,平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為孩子多提供練習機會,盡量讓孩子自己穿脫衣服,自己解、扣扣子。

非常提示:大人一定要讓孩子掌握解扣子和扣扣子的技巧,做好示範。一開始應手把手地教,特別是衣服最上邊的2個扣子,由於看不見,不論是解還是扣,對於3歲的孩子來說,難度都比較大。大人要有耐心,要循序漸進,不要強求。

認知能力訓練與潛能開發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認知的發展上,能夠做到精神集中20~25分鍾;能夠從一個人體部位殘缺的圖片上,找出其中缺少的部分;給一個未畫完的人體,能夠在這個沒有畫完的人體上,補充畫上3個以上的部分;已經認識紅、綠、黃、白、黑幾種顏色,並能夠記住它們;能夠說父母的名字、職業及家庭住址;能夠認識常見的交通工具,如汽車、火車、輪船、飛機等;熟悉常見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稱、用途及使用方法。

聽聲找物

訓練目的:通過聽聲音找物來訓練孩子聽的靈敏度,增強孩子的聽覺反應能力。

具體方法:

準備一台錄音機和一盤錄有各種動物叫聲的磁帶。寶寶、媽媽、爸爸3個人同時進行這項訓練。

·錄音機在哪兒。爸爸將錄音機藏在房間某處,打開錄音機,放出樂曲。媽媽對孩子說:“寶寶,你聽這是什麼聲音?這個聲音是從哪兒來的呢?寶寶去把它找出來吧!”讓孩子根據錄音機中樂曲音量的大或小來判斷東西在何處,當孩子走近錄音機時,爸爸就把聲音放大,當孩子離開錄音機時聲音就小下來,離得越遠越小,讓孩子知道去音量最大的地方尋找,就能找到錄音機。大人還可以根據不同聲音讓孩子說出不同動物的名稱。

·是誰來了。父母首先告訴孩子,今天有許多小動物要到我們家來做客,請孩子仔細聽不同的聲音,猜猜是誰來了,然後爸爸在另外一個房間打開錄音機,放出狗、貓、公雞等小動物的叫聲和樂曲聲等,讓孩子說出有幾種動物,並說出不同動物的名稱。要求孩子每說一種動物,就模仿這個動物在錄音機裏麵的叫聲。

除了上麵這些訓練方法外,平時大人應隨時提醒孩子注意傾聽周圍的聲音,如說話聲、唱歌聲、電話聲、汽車聲、飛機聲等,提高孩子的聽力的靈敏度。

非常提示:錄音機的聲響不要太大,以免損傷孩子的聽覺能力;在孩子聽聲找物時,要把房間內的障礙物處理好,以免孩子受到不應有的傷害。

瓣認圈形

訓練目的:通過辨認圖形的訓練,樹立空間概念,培養孩子的辨別和思維能力。

具體方法:

這個年齡的孩子已具備了一定的圖形分辨能力,可以學習認識一些簡單的圖形,如圓形、方形、三角形等。對於這些圖形,孩子早就看出了它們的不同,但不能認識它們。家長首先要教孩子識別這些形狀,可預先準備幾種形狀的積木或紙板,家長說出每個圖形的名稱,讓孩子把相應的積木或紙板給你,如:“把圓形給媽媽,”“給媽媽找一個三角形”等。等孩子能識別這些圖形後,再教孩子說出每種圖形的名稱,如指著正方形問孩子:“這是什麼形狀?”對於這些圖形的識別,家長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結合實物來進行,如看到球就告訴孩子:“球是圓形的。”吃飯時看到桌子,就告訴寶寶說:“桌子是方形的。”並要求孩子重複大人的話,以增強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