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聊天是高明的談話術2(1 / 3)

第七章聊天是高明的談話術2

聊天是知識的活水源頭

很多人都以為我似乎有一雙能看穿他人內心的“透視眼”,其實並非如此。我之所以能了解對方的思想、性格、優缺點,隻是因為我擅長從“傾聽”中觀察他人。

換言之,擅長洞察他人內心世界的人,同時也一定是個善於傾聽的人。

相反地,那些滔滔不絕說個不停,卻聽不進去別人話語的人,必然是個欠缺先見之明及敏銳洞察力的人。因為,當你自己說得口沫橫飛的時候,很容易忽略了聽者的感受,而且,當你滿腦子隻裝著自己的事情時,根本無暇顧及他人的感受。

光“說”不“聽”還有一個缺點,就是這種人往往很難從聊天的互動過程中得到成長。我們不難發現,那些難以成大氣候的人,往往就是自我陶醉的人。

幾年前,我曾經與家住青森縣弘前市的一位女性,談起了有關“睡豬節”這個話題,由於我對該節日一無所知,因此當她說“睡豬節”最早誕生於弘前市時,我便信以為真了。

其後,我從一份資料上得知“睡豬節”真正的發源地,原來是在青森縣的黑石市。不久,我又遇見了她,於是我提出了自己在資料上看到的內容,沒想到她立即激烈地反駁:“不可能的,就是在青森縣的弘前市!”

我聽了之後興致大減,打算結束對該話題的討論,因為那位女士根本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所以我便改口說:“那麼蘋果的原產地是黑石市,這個總沒錯吧!”把話題巧妙地轉移了。

透過雙方言語上的你來我往,即可以顯現出各人不同的處世態度,聊天的魅力便由此產生。而我是屬於那種與世無爭的類型,所以,當對方不願意聽取自己的意見時,我也絕不勉強別人。然而那位女士的個性恰好相反,是個典型的激進派,恨不得所有人都對她俯首稱臣,聆聽其教誨。

如果當時她回答“哎呀,是真的嗎?”我相信我會興致高昂地與她再深入地聊一聊,如此她不但可以得到一些有價值的資訊,還會多一位朋友,這種事何樂而不為呢?由於她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不僅未能獲得上述的訊息,甚至阻礙自身的成長,也阻斷了自己人際關係向外延伸的機會。

聊天應以製造愉快氣氛為己任

讓在場的人愉快、開心,這是“聊天”最終目的。聊天時,我們應該盡量朝這個目標邁進。

俗話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什麼樣的聊天狀況最能讓你覺得趣味盎然呢?顯然是當全場人士都開心不已時。此時,無論是對擔任發言者或是聽眾而言,都是一件高興的事。心情舒坦時,平時戒備森嚴的心“防”,自然而然就鬆懈了,在彼此敞開胸襟的情境下,便能使雙方心意相通,促進彼此之間的了解。

所以,聊天應該盡量選擇趣味性高的話題,好好地發揮自己的幽默感,讓其它人也能感染到愉悅的氣氛。

值得注意的是,應該抱著“有樂同享”的態度,切莫“自我陶醉”。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人講得口沫橫飛、不時發出興奮的笑聲,其它人則根本沒有體會到其中的妙處,如同木頭人一般毫無反應,這種聊天的互動顯然是失敗的。

當你同時與兩個以上的人聊天時,一定要注意到所有人的情緒,不要隻針對某個特定的人聊天,而冷落了其它人。這會使受冷落的人感到不受尊重,甚至影響彼此的感情。設想你是一位被冷落的“聽眾”,心情恐怕是愉快不起來的。因此,就算你與其中一位聊得十分投機,但隻要有任何人不開心,這樣的交談仍然是美中不足的。

那麼,怎麼樣才算“完美”呢?請由以下的聊天對話中去體會。

有一次,我在常去的一家小酒吧內與人聊天。

“昨天,我在車站看到了一條像‘忠犬八公”的狗。”

“啊?”店裏的老板娘和圍著櫃台坐的三位客人(以前都曾見過麵),都被這句話所吸引,一齊望著我。

“昨天下班後,大概晚上六點鍾左右,我走出車站正要去吃飯,忽然發現有一條狗坐在剪票口旁邊。它的眼神好像急著尋找主人似的,一直盯著從剪票口出來的人。”

客人A:“竟然有這種事?!真有趣。不過,或許它隻是碰巧坐在那裏吧?”

老板娘:“對啊!中山先生恐怕是想象力太豐富了!”

客人B:“這可不一定,老板娘啊!這種狗可是非常聰明的動物,說不定真的是在等主人呢!”

“就是嘛!等我吃過飯,大約八點半左右回到車站時,竟然發現它還坐在那裏!大概是它的主人不知道它在那裏等著吧!”

客人C:“也許是條野狗呢!”

“不過,狗脖子上掛著項圈,還有一塊標著名字的識別牌。”

客人C:“那一定是在等主人了,沒錯。”

客人B:“狗真是太聰明了。”

老板娘:“真了不起。不過,難道它要一直等下去?”

客人B:“後來怎麼樣了?它的主人來了嗎?”

客人C:“我想大概是還在加班吧!”

客人B:“也許是在什麼地方喝酒吧!也或許是到什麼地方出差個兩、三天吧!”

客人A:“這麼癡癡地等,還不如先回家去,到時候再來(笑)。”

“要是它戴個手表就好了(笑)。”

老板娘:“喂!太離譜了吧?不過,人家‘忠犬八公’一直等著未回來的主人,直到死為止。你這條狗看了看表、搖搖尾巴就回去了(笑),實在太差勁了吧,怎麼能與‘忠犬八公’相比,是不是?”

大家異口同聲:“沒錯!沒錯!”

接下來話題轉移到“忠犬八公”上。

“聽說關於‘忠犬八公’又有了新的說法。”

老板娘:“嗯!我好像也聽說了。”

客人B:“什麼新說法?”

老板娘:“嗯!我記不太清楚吔。”

“是這樣的。忠犬八公的確是每天到車站去接主人,然而它的目的卻不在此。車站旁邊有一家燒雞店,它每天都在那家店門口轉來轉去,打算乘機揩油。”

客人B:“啊?”

“每次從燒雞店門口經過,都有客人或老板娘丟燒雞的骨頭給它吃,它自然是高興得不得了(笑)。”

老板娘:“所以每天都要去(笑)。”

客人A:“老板娘,你好像在暗示我(笑)。”

老板娘:“哎喲!你終於明白啦(笑)。”

客人A:“真過分。”

客人C:“嗯!在燒雞店附近轉來轉去,唉!可惜你不是八公,否則說不定會有燒雞丟出來。”

“是啊!澀穀車站前的燒雞店又特別多(笑)。”

客人B:“是啊!今天又上了一課。怎麼跟我們以前學的差這麼多(笑)?你說的是真的嗎?”

“我也是最近才聽說的,是真是假就不知道了。反正不是我編出來的(笑)。”

老板娘:“是真的,我也聽說過這件事。這一段大概就算不上‘美談’了。”

客人A:“這麼看來,還是剛才那條狗比較了不起噦?”

老板娘:“天知道。管他呢!”

透過以上的對話,你是否也能感受到這次的聊天,笑聲不絕於耳的歡樂場麵?

在此我們可以領會到,平時就應該多搜集一些趣聞軼事。除了前述兩件趣聞之外,我還有幾道“開懷菜”,以下就介紹兩則。

我們家有一條雜種狗,跟我一樣喜歡喝酒。每當它想喝酒時,脖子都會一伸一縮的,好像有話要說。我們見它可憐,每次都會滿足它的口欲,竟然就把它訓練成一個“酒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