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珍貴的星星3
幸福與至善
大家都多一份友愛,世界就多一份溫馨。 領袖說:"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每一個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諒解、友誼和支援比什麼都重要。" 這裏,領袖追求的是人類的至善。 那麼,人生之為人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呢? 個人幸福.. 人類至善.. 看著往聖先哲用一生回答的問題,我們能從前人思想的腳步中找到答案。 嵇康、李白、杜甫、蘇東坡、陸遊、嚴複、章太炎..我們熟悉的每一位先哲無不用自己的生命扮著洞悉人生、啟迪大眾的角色。他們的功業彪炳千秋,永垂史冊。 但是,先哲們悲慘的人生境遇是有目共睹的。 李白,風流詩仙,才氣十足。"敏捷詩千首"、"詞源傾倒三江水"都可以作為對他的客觀評價。但是,他因自己的狂傲、耿直得到了什麼呢?"可憐荒隴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是對他困頓一生、失意一生、悲劇一生的真實寫照。詩人用自己悲劇的命運創造了燦爛的藝術,為此付出的便是個人的幸福。 程嬰、杵臼的故事更有說服力。為了完成人類的至善,杵臼放棄了自己安享晚年的幸福,程嬰放棄了自己中年得子的幸福。 .. 你能說李白眼見自己妻離子散、浪跡天涯是幸福是嗎?你能說杜甫看到自己的親生骨肉饑寒早夭是幸福的嗎?你能說程嬰親曆自己的兒子被人摔死是幸福的嗎?同樣,你能說前院主人看到自己所受的損失是幸福的嗎?
繁雜的現實中有人將個人幸福作為人生的終極目的,他們很少去思考活著的意義、生命的本源,很少去思考個人追求可能會造成對他人利益的損害,他們所站的立場是狹隘的。況且個人的幸福觀不同,而人人皆有追求幸福的權利。貪官汙吏的幸福是聚斂財物,享受聲色犬馬之娛;殺人劫貨者的幸福是剝奪他人的生命和財產,滿足一己私欲..如果將幸福作為人生的終極目的,使所有人實現個人幸福,那麼貪官汙吏付出的是黨性原則和人民的千秋基業,變成社會的蛀蟲;殺人劫貨者付出的是人最起碼的人性原則,變成社會的毒
瘤和殘渣。再則追求幸福必有欲望的痛苦,得不到滿足甚至會走向墮落。 生命的價值告訴我們,一個人外在的暫時幸福,常常會以某種精神的失去為代價,隻有追求至善,為人類作貢獻,才會有內心的充實。而這種充實,正是世界上最有意義的,也是最受人們崇敬和愛戴的。由此,隻有最高的人類至善才是人生的終極目的,才能保證人類在貧瘠的土地上互幫互助,代代相傳?quot;看見大家同心扶危救困,留下幾條車轍算得了什麼。"追求至善必定付出代價,正如主人的前院。但主人毫不後悔,因為他把至善作為人生的終極目的,付出個人幸福也是值得的。 人類至善在互助中的體現正如張中行先生所說:你得到人家的關照不說謝,人家得到你的關照不說謝,心裏邊想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荒漠甘泉
曾經以為,世間的眾生說到底都是金錢關係;曾經把"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當做自己的人生信條:曾經把"金錢第一"作為口頭禪;曾經把見義勇為看作是沽名釣譽.. 直到這件事,使我重新認識了這簡單的"人"字。當大家齊心協力幫我們推車的時候,當人們累得滿頭大汗而我們還來不及說"謝謝:"的時候,當那位同誌用笑聲拒絕我們賠償的時候..我終於明白,"人"字雖然隻有簡單的兩筆,但這兩筆需要互相撐扶,離開了互助,整個"人"就會塌的。 我的心變得像曆史一般的沉重。 透過曆史的明鏡,穿過四千年的風沙,迎麵遇上了一個人,哦,原來是助齊醒公成霸業的管子,他後麵是生死之交鮑叔牙,是千古美談"管鮑之交"呀!接著,又遇上了桃園結義、誓同生死的劉關張,還有那"君為舟,民為水"的李世民和他的賢臣們、嶽武穆和他的一班弟兄..到了現代,我又看到了那沙場上奮不顧身,把死留給自己的先烈們:渡河十八勇士,投江八女,狼牙山五壯士..看來,不光要與朋友互助,還要與集體互助,與民族互助!這,大概就是數千年中華民族綿延不息的原因吧。 幫助,使軟弱的人覺得這個世界溫柔,使堅持的人覺得這個世界高尚。把幫助拿走,把愛去掉,我們的地球就變成一座墳墓。真正的幫助,是夜的花香,是黑暗中的寶石,是心髒醫生第一次聽到的心跳。它是尋常中的奇跡,是軟綿綿的白雲撒在夜空的一把星星,是幹渴的旅人在荒漠中遇到的一眼甘泉。"朋友"這個關係歸到底就是一種互相幫助的關係。記得有一位名人說過:"憐憫你的人不是朋友,幫助你的人才是朋友?quot;漫漫人生路,多少甘與苦;終生有一友,斯世同懷之。 孟子雲:"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同樣,助人者,人恒助之。人與人之間,隻有坦誠地交換生命,把相互關係建立在愛的基礎之上,以相互幫助為交流方式,這"人"字才能立起來,雙方才能和諧共存。
我想起了物理上的"力的合成"。兩個力合成時,隻有方向相同且在一條直線上,合力才最大;當不在同一條直線上而有夾角甚至相反時,合力就會變小甚至為零。在物欲橫流、
"金錢萬能"的口號充斥世間的今天,人們不也應該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相互協助才能共存嗎?左丘明有言:"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誌。"可惜許多人(包括以前的我)被金錢所迷,視親情友情如無物,凡事非錢不做。悲夫!為人何得如此耶? 我又想起了被稱為"偉大的友誼"的革命導師馬克思與恩格斯之間的友誼。他們一生能在理論上卓越合作的前提是他們的差異性。正由於他們各有各的特點,他們的合作才那樣神奇而富有成效。恩格斯說過,馬克思是天才,而他則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馬克思好比一座大廈的總設計師,並親自搭好了骨架,而為大廈奠定基礎、添磚加瓦的工作則是由恩格斯完成的。由於他們互相幫助,揚長避短,才能珠聯璧合,成為佳話。 哦,友情與互助,這困難中的一根拐杖,這黑夜中的一顆明星,這航行中的一道港灣,這荒漠中的一眼甘泉呀!我深深地悟出了這麼一個簡單又複雜的道理,我完全相信,離開互助,我不能生存,也不能生活,更不能成長!
保姆與家教
柳靚,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單身母親。就因為是教授,就因為是單身母親,柳靚才請了個小學畢業的鄉下妹子當保姆,一個武漢大學大三學生當家教。這故事啊,也就從這裏開始.. 你看那鄉下妹子,圓圓的臉蛋,小巧的嘴,一雙汪汪的眼睛清純著呢,住了那麼個把月,可把柳靚家裏弄得井井有條,喜人呐!柳靚心裏自然歡喜,大大方方地將所有生活費給了小保姆,更將她視為自己的親妹妹。 你再瞧那家教,馬尾高豎,精神抖擻的,和柳靚家女兒聊得可火熱呢!但似乎,她工作做得不夠好,那小女孩除了會吐一兩句洋文,考試總在七八十分徘徊。柳靚正思索著要不要換個家教。 唉,也怪教授她自己心理作用,用什麼“分而使力,用心專矣”,心理不平衡了吧?! 星期二,正趕上柳靚的新學年報告會,這可是全校性的活動,儀表上不得馬虎。想起假期新買的長裙,柳靚不禁笑了,連那個當家教的二十出頭的姑娘都說穿不出自己那樣的洋氣,自己都三十四了。就這麼想著,柳靚喜滋滋地從衣櫃裏取出長裙,比劃著..“哎喲!”毫無預警的,裙子的下擺破了個大洞,柳靚大驚失色,這到底會是誰幹的,好好的一個心情全給破壞了。柳靚無奈地坐到床沿,眉頭深深鎖起.. “會是誰呢?不可能是小保姆,對,不可能!那天她隻是怯怯地站在一邊看,不可能弄壞的。女兒又穿不了這麼大的,肯定是那個小家庭教師,那天,她看我穿的裙子,眼睛眨都沒眨過一下,肯定會是她!”好像沒經過什麼思維鬥爭似的,柳靚一口咬定是家教弄壞了裙子,憤然奪門而去..
忘說了,她不是去理論,而是去講學了,因為,她知道,下午女兒要補課,自己又不在家,家庭教師一定會趁這個機會拿她的衣服穿,到時候,就可以逮個正著。一切照計劃進行著..
到家門口了。對了,就是那個人!柳靚差點沒衝上去按住她。“等!等!等!等她到家門口,就捉住她,我上個月才買的鞋子,你也穿,太放肆了吧,討厭啊!”爾等生氣就跟柳教授現在這樣沒風度了,她一個箭步上前,扳過對方的身子,驚了———保姆!她的脖子上還多了一串項鏈。 這樣,我想,柳靚又可以在學會上發表論文了。
給媽媽的一封信
親愛的媽媽: 您好! 您現在躺在病床上是不是覺得頭腦清楚多了?往事是不是像放電 影一樣又在您的腦海裏浮現?如果是那樣的話,我要祝賀您,您的記 憶已經完全恢複了。 您知道嗎?自從您那一次受腦震蕩,造成記憶減退,直至記憶完 全消失,我們一家是陷入了何等的痛苦之中。望著您當時毫無表情的 麵容,目光呆滯的雙眼,爸爸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而我的心裏像刀割 一樣難受。 難道今後就這樣完了嗎?我不隻一次地問,甚至在夜深人靜的時 候,在我的夢鄉裏,都有這樣的想法,希望您能和我們再一次分享快 樂。假如有那麼一天,有那麼五車書在我腦海裏翻騰,我一定要為您 做最好的手術,使您的記憶完全恢複。 但畢竟夢和醒是兩個故事,歲月悄然無聲,我知道流年偷換了多 少?直至我考上了××大學生物技術係,又經多方嚴格訓練,以及我 和同事們不懈努力,到去年,我們終於找到了一種能使記憶可以移植 的方法。兩天前,我們經過周密安排,在提取了爸爸、我、您的姐妹 等人的部分記憶編碼的化學物質以後,由我親自主刀,將這些物質植 入您的腦內,經過不斷溶解,這些物質將帶給您自童年以來的全部記 憶,我們全家都為您高興。 媽媽,您也應該高興。您是我們施行記憶移植術並取得成功的第 一人。在此之前,您可能始終都在想“我是誰?”“我在這兒幹什麼?” 之類的問題,您整日都覺得無聊,甚至有些像您一樣的病人忍受不了 空虛,自殺身亡,這些都是多麼不幸啊!然而您能夠再次拾得失去的 記憶,和我們同享快樂,廣大的失去記憶的病人都又能通過手術恢複 記憶,這又是多大的幸福啊! 您現在也許會想起您是如何扶著我一步步學走路,也許會想起您 是如何教我一個字一個字學寫字。也許您會為我現在不在您的身邊感 到失望。忍受一下暫時的分離吧,媽媽!我正在手術台旁為下一例病 人實施手術,今後還要為許多病人解除痛苦。在這時抽個短空兒,給 您一封信,祝您早日恢複,身體健康,也祝願所有像您一樣的病人早 日恢複,身體健康。 此致敬禮
您的兒子
20××年×月×日
寬恕別人,就是解放自己
當一隻腳踏在紫羅蘭的花瓣上時,它卻將香味留在了那隻腳上。這就是寬恕。 一個精神病人闖進了一位醫生家裏,開槍射殺了他三個花樣年華的女兒;他卻仍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這也是寬恕。 寬恕別人對我們來說並不困難,卻也不容易。關鍵的是,心靈是如何的選擇。當一個人選擇了仇恨,那麼他將在黑暗中度過餘生;而一個人選擇了寬恕的話,那麼他能將陽光灑向大地。古語常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麵對一個人在無意中犯下的錯誤,我們為何不能寬恕呢? 當我們的心靈為自己選擇了寬恕的時候,我們便獲得了應有的自由。因為我們已經放下了仇恨的包袱,無論是麵對朋友還是仇人,我們都能夠贈以甜美的微笑。佛道中常講究緣分,在眾生當中,兩個人能夠相遇、相識,那便是緣分。當你們如果因為仇恨而相識,不可否認的是,在你們的心裏已經牢記住了對方的名字,如果你因為整天想著如何去報複對方而心事重重,內心極端壓抑,那麼倒不如放下仇恨,寬恕對方。或許,因此你可以多一個可以談心的好朋友。每一個人都需要朋友,多一份寬恕,便能令我們多一位朋友。 美國前總統林肯幼年曾在一家雜貨店打工。一次因為顧客的錢被前一位顧客拿走,顧客與林肯發生爭執。雜貨店的老板為此開除了林肯,老板說:“我必須開除你,因為你令顧客對我們店的服務不滿意,那麼我們將失去許多生意,我們應該學會寬恕顧客的錯誤,顧客就是我們的上帝。”在許多年後,林肯當上了總統。做了總統後的林肯說,“我應該感謝雜貨店的老板,是他讓我明白了寬恕是多麼的重要。” 學會寬恕別人,就是學會善待自己。仇恨隻能永遠讓我們的心靈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寬恕,卻能讓我們的心靈獲得自由,獲得解放。寬恕別人,可以讓生活更輕鬆愉快。寬恕別人,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朋友。 寬恕別人,就是解放自己,還心靈一份純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