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生二題1
生活淡淡的香
“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泰戈爾 在清閑的午後,執一顆安靜的心,讓目光略過手中書卷,淡遠而潤澤的墨痕溢出淡淡的香,好像是事先安排的,我與《飛鳥集》在特定的時間相逢, 四目相遇的瞬間, 萬物戛然而止。 “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於是, 我掩卷深思。 常常在思考人生, 總覺得太遠, 太遠, 任憑我怎樣的描繪, 稚嫩的文字永遠不能將手中無價的單程車票詮釋的透徹。 然而, 當泰戈爾的這句話映入腦際時,我發現,生活, 就是一段體味的過程。 就像閱讀, 品味一段清新的文字, 書中淡淡的喜怒哀樂與我們同在, 我們在一盞孤燈的角落, 幸福著, 感動著, 傷懷著, 享受著品味帶來的快樂。 就像品茶, 一杯清茗, 滄桑的茶葉上下浮動, 窗外的一群雁, 耳邊的一聲蕭, 無限的品味勾起我們無限的情懷。 有人說, 人出生就意味著死亡, 的確, 宇宙茫茫, 人隻是滄海一粟, 人的生命之短暫, 又豈在我們的預料之中? 那麼, 這一生一死的回歸, 其中的歲月難道是空白嗎?既然生必將死,那麼我們為什麼生活呢?
生活,是一種品味。一隻狐狸,把自己餓瘦進入葡萄園,飽食之後,無奈洞口無法出
去,又把自己餓瘦,這一進一出,看似可笑,然而,它畢竟品味了葡萄的甘甜,享受了生活。 生活,是一種品味。世界上有太多偉大的自然之物,那些勇者憑著信念一次次渴望征服它們,縱然成敗與否撼動不了整個世界,但對它們而言,品味了,“一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 生活,是一種品味。太多的人把畢生的精力獻給社會,當他們垂垂老矣之時,他們可以自豪地說:“我生活過了,我品味過了。” 握著手中這張單程車票,你我肩並肩坐在疾馳的列車上,不知道終點在哪裏,不知道何處是吾鄉?然而,品味生活淡淡的香,我們的旅程便不再寂寥。 也許我從前的路並未留下我的腳印,但我已走過..
瞬間創造永恒
(一) 瞬間,就像個奇跡。 太陽越出水平麵的一瞬,火紅火紅,人的心都要跟著跳動,追著它跑.好美!流星劃過天際的刹那,閉上眼睛,滿心都是虔誠的祝福,希望明天會更好.好美! 母親節那天,媽媽捧著一束夾著女兒得意的成績單的康乃馨,淚流滿麵時,我隻想世界在這一刻定格。 達芬奇好厲害,她讓蒙娜麗莎的微笑成為永恒的美麗,我卻用心靈的照相機捕捉住了人間的美麗。 (二) 生命,是個奇跡,也像個瞬間。 有的人,他們讓瞬間成為了永恒,像葉欣,像王晶,像魯迅,像小平,像恩來,像桑蘭,像......他們讓山河為之驕傲,讓大地為之自豪,讓人民為之感動。 就如拿破倫說的那樣,"天才注定要像流星一樣燃燒自己,照亮所處的年代"。 踏著偉人的足跡,我多想也用青春和激情來詮釋生命的意義,讓瞬間創造出永恒。 (三) 愛情,始於心靈瞬間的撞擊。 於是,心口清泉丁冬。 平靜/含蓄/溫和成為愛之弦為之撥動的主題,細水長流....... "我知道的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收集點點滴滴的歡笑,等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聊。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老到哪兒也去不了,你依然把我當成你手心裏的寶......" 是啊!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好美!
在兩顆心瞬間碰撞出火花,激出清泉相彙以後,又讓思念/理解/關心/包容/愛意注入,
把愛情調成親情,一種更內斂而持久的愛。 幸福的瞬間成為了永恒的美麗。
不以物喜
一個盲人,一個聾人,一個耳聰目明的人了,來到鐵索橋頭,三個人一個接一個地抓住繩索淩空前行。盲人和聾人都過了橋,可是健全人卻跌下了橋,喪了命。盲人說:“我眼睛看不見,不知山高橋險,可以心平氣和地攀索。”聾人說:“我耳朵聽不見,不聞咆哮怒吼,恐懼相對減少很多。”健全人喪命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外界太多的幹擾所致。 形形色色的世界給予我們很多,也影響了我們的心情和諸多的處世方式。每個人一生中總會遇到許多困難,總會遇到許多不開心的事,我們應該不為外物所動,堅持自己的主見。記得魯迅在《忽然想到.六》裏說過:“世上如果還有真要活下去的人們,就應該敢說,敢笑,敢怒,敢罵,敢打。”是啊!如果一個人做事老是顧這顧那,縮手縮腳,不但會給我們的生活造成傷害,更遑論成就什麼大事了!生命就像一把傘,每一頂傘下,都有自己的天空,我們行走在自己的天空下,無論絢麗還是平淡,都是自己的,都是一種美;可是他人的思想和行為以及流言一直在幹擾著我們,常使人感到無路可走,常有人歎息生活忙亂,負擔沉重。的確,背負了太多的壓力,流星才會墜落,背負了太多的流言蜚語,我們才會活得那麼累! 但丁說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一個人的一生,不能總被別人的言行左右。傳說公元前223年的冬天,馬其頓大帝亞曆山大進軍亞細亞,他到達那兒後聽到一個著名的傳說:“幾百年前,弗尼吉亞的戈迪亞斯王在其牛車上係上一個複雜的繩結,並宣告誰能解開它,誰就能成為亞細亞王。但從來沒有人能解開。亞曆山大仔細觀察了這個結,連繩頭都找不到,他突然想到用自己的辦法來打開這個繩結。於是,他拔出劍來,一劍就把繩結劈成兩半,這個保留數百年的難解之結,就這樣輕易被解開了。如果亞曆山大也像其他人一樣找不著繩頭就放棄了,也被別人的言行所左右,還能解開這個結嗎?還能名正言順地成為亞細亞王嗎?不能!毛澤東的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路,鄧小平的“一國兩製”的手筆,都是前無古人的,可見,一個偉大人物之所以偉大,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做事能不為外物所動,堅持自己的思路做事方式。 靜靜地想想,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像媽媽倒開水時灑下的那些水一般,一直在縮小自己的生活圈子,想自由自在地做個快樂的小公主,可總是被現實擊打得流不出一滴眼淚。太在意別人的想法了,那自己做的事顧忌就多了;太附和別人的行為了,那自己做的事就更會礙手礙腳了。聾人盲人的成功和健全人的失敗可以看出,失敗有時不是因為力量的不足,成功也不是本身具有多大的優勢,關鍵在於你有沒有一顆鎮定和不為外物所動的心;生活中可能不會遇到“過鐵索橋”的危險,但處理事情如果能夠以我為主,不為外物所動,就可以達到偉人的一種境界,現實中的歡笑可能就會比眼淚多。
不為外物所動,是一種境界。請專注你的目標,無論風動,水動,他人動,你的心都
不動。
我的心情
曾欣喜於春風拂過一季的荒原,喧鬧著一地的蔥鬱; 曾心悸於杲杲秋日裏被灼傷的紅葉,悠然地飄落; 曾感歎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曾感傷孟薑女尋夫哭長城。 我們總是能輕易地感染淚水和歡笑,悵惘和憤懣;快樂著身邊的快樂,幸福著身邊的幸福,痛著身邊的痛。因此,我們也太容易在各種感受攢動中迷失方向,甚至受到傷害。 我們會為一個玩笑式的嘲諷而用懷疑的目光審視自己,仿佛用放大鏡膨脹那些瑕疵,鬱鬱寡歡;我們會因為一個善意的但逆耳的忠言重新審視一份真誠的友誼,怒目以對。 當心情被外界左右,隨之而來的便是人生坐標的偏移不定。在擁擠的人世間,智者賢人之所以區別凡人而成就一番偉業,也許就在於“猝然臨之而不驚”的坦然,置之度外的超然。 範文正公因為有“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的灑脫,著就了憂國名篇;歐陽文忠公正是懷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豁達,吟出了風流絕唱。在得意之時,智者“不以物喜”,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在失意之日,仁人“不以己悲”,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遺憾的是,我們總是敏感於暫時的“流言”“挫折”的攻訐,畏於逆風而動,在一個個生活的罅隙中沉淪。德國青年醫生邁爾,是能量定律的發現者之一,他的論文受到權威雜誌主編的壓製,不被發表,邁爾自費出版後,竟橫遭誹謗和譏笑。他受不了這些刺激,跳樓自殺未遂,後被關進精神病院,在痛苦的折磨中度過了餘生。 果把我們比作一塊鐵,周遭的喜怒哀樂當作水,睿智的人從不奢求那汪有溫度的水慢慢將鐵灼熱,而是讓燒紅的鐵沸騰那冰涼的水。 一個青年在車禍中喪生,悲痛的母親根據他生前的遺願,將兩隻腎髒分別移植給了兩名腎功能衰竭者,心肺和肝髒分別捐贈給兩名瀕臨死亡的人,兩隻眼睛給一個失明者做了角膜移植。這位英雄的母親說,她感謝那些接受她兒子器官的人,因為他們使他兒子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到了延續。 這又是怎樣的智者啊!“天有不測風雲。”麵對生活中的突發災難,這位偉大的母親不被現實左右自己的情感,從而影響自己的行動,在巨大的打擊下依然從容懷著一顆感恩博愛的心,美麗因此而生! 人生是一門深奧的課程,隻有你自己才能讀懂它。 當你衣服越來越緊時,不要驚慌,那表示你吃得很好; 當你有高額的電費帳單時,不要抱怨,那表示你冷暖氣吹得很爽;
當荊棘橫行、亂石遍野時,不要退卻,因為鮮花開在遠方。
我的心情我做主,快樂因此而生。 每個人都手持一把自己的鑰匙,配上自己信念的鎖,沒有人能左右。用“猝然臨之而不驚”的泰然自若,用“遺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寬宏大量,主宰自己的歡笑和淚水,方向和行動,我的心情我做主,就可以擁有一份“質本潔來還潔去,一抔淨土掩風流”的灑脫坦然。
高尚的情感
一直以來,我雖不完完全全信奉馬克思,但對農村那套封建迷信卻相當反感。 奶奶又在電話裏頭不厭其煩地催我清明節那天回家,給爺爺上個墳,好保佑我上個好大學。電話這頭的我很不屑,但又隻得說“好!”忽而覺得奶奶很可悲。 清明那天,不情願地回去。早上才7點多,奶奶拿著裝有祭品的籃子,和我一起上路了。一路上看見那些人規規矩矩地上香,膜拜,心裏湧現莫名的輕視。也不知走了多久的山路,終於到了爺爺的墳前。放下紙錢,香燭,我開始自顧自地欣賞起來。 這整座山白灰灰的都是墳頭,衣著各異,身份各異的人在除草的除草,擺酒的擺酒,還有人哭著,活脫脫的一座“死人山”。“生前對他們好點就成了,死後用得著哭哭啼啼嗎?虛偽!”我嘮叨著。 “講什麼呢,快過來!”奶奶叫我過去,順便把一塊布放在墳前,坐了下去。她極其認真地對我說:“我現在開始哭了,你把這些紙錢燒了,金黃色的壓在墳背上,這樣爺爺在地府才有錢用,懂嗎?”我接過紙錢,應了聲“哦”,就把紙燒開了。奶奶也自顧自地哭了起來,一把鼻涕一把淚,相當動情。 不知是我做得太快還是奶奶哭得太慢,我燒完紙,她還在哭。無聊之極,我靠在她身邊坐下,眼睛盯著她看:看她那樣,似乎悲痛欲絕,時不時地狠狠抽噎一聲,發出好響的聲音。既而口裏念念有詞,那條手絹也擦了一遍又一遍,都濕透了。“真是昏天暗地,哭天搶地,感天動地。”我彎下腰,對上奶奶的臉,看到底有什麼苦或怎樣的思念讓她如此動情,要知道,老人一向是很含蓄的,這讓我疑惑。 不知過了多久,奶奶終於哭完了,長長地抽了口氣,表示終結。看著她桃子似的眼,我感到又好笑又可悲,可笑有如此愚昧的人,可悲竟真有如此愚昧的人。“終於可以回家了,這是唯一讓我欣慰的事。”我想。奶奶說:“慢點,來,給爺爺上個香,叫他保佑你考上好大學,我剛才和爺爺說了,他會保佑你的,現在你得親口說說。”“我,我,”我支吾著,遲遲不肯去,仿佛辱沒了讀書人,半晌,奶奶才歎了口氣,慢慢地走到墳前,說:“小孩不懂事,你要好好保佑她才是。”然後轉過身說:“給爺爺鞠個躬。”不知為何,我竟真的走過去,彎下腰,虔誠地鞠了個躬,但我知道,那決不是因為所謂的爺爺的保佑。 回家的路上,奶奶給我講述了她在哭時對爺爺講的話。她說我鞠了躬就一定會受保佑,她說爺爺一定會聽到她在講什麼,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