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初戀季節2(1 / 3)

第九章 初戀季節2

聰明的規則

有兩個關於規則的故事。 其一:不斷更換的“警示牌”。某小區,工作人員為人保護草坪,立了一塊警示牌,上書:“禁止踐踏草坪!”語言簡結明了,無人不懂,無人不曉。可惜,無效。於是改用婉轉語,寫道:“小草依依,踐踏何忍。”雖看似觸動人心,但沒過多久,依然失效。最後工作人員不得已采用“欺騙之術”,警告:“草坪下麵有電線!”什麼,有電線!可不敢再踩了,後因一頑童誤入草坪安然無恙而於是失效。君子曰:“製度規則,難矣!” 其二:如何分粥。某甲乙丙丁戊,個個貪心吝嗇。生怕別人多占一分自己損失一毫。五人要平分一鍋粥,該怎麼分才最公平呢?如此五種方案,任君選一。方案一:從五人中選名大家認為最公道的人主持分粥;方案二:從別處找個人來分粥;方案三:每人輪一次,最後商議而定;方案四:選一個人來分粥,另一個人監督;方案五:選一個人來分粥,但分粥的人要最後拿粥。君子曰:“方案五,甚妙!” 如此關於規則的故事在生活中可謂數不勝數。社會需要秩序和協作,而秩序需要規則維護,協作需要規則的保障,勸說教育人們遵守規則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製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規則,讓人們“不得不”自覺遵守,這樣既可以維護秩序,又可以提高效率——譬如分粥方案五,難道不是讓人拍案叫絕的經典規則嗎?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闡述了權力這間相互製約平衡的道理。推廣到規則製度,是否可以理解為規則製度製寫者與被製約者之間的平衡製約呢? 任何一種精彩的規則,無不體現“公平的製約”。違反規則者能夠受到相應的製裁——此為公平;掌握權力者無法公為私用——此亦為公平,隻有這樣的規則才真正擔負起賦予他的使命。 君子曰:規則社會,多一些聰明的規則。

初戀季節

那年冬天很冷,柔白的濃霧彌漫了初冬的整個早晨。有一天早起的我忽然心血來潮,想看看被濃霧籠罩的小巷,於是打開了臨巷的窗子。突然,就看見濃濃霧氣中紅杉紅褲紅圍巾的她走過來,然後又從我的窗前飄然而過,像一團紅色的迷霧。那甩起的黑發在白霧中畫下一道明亮的圓弧。我心裏不禁一驚。

從此,心頭似乎就多了一份牽掛。每天清晨,我都要打開窗子靜靜等待。每天她都會

準時出現在巷口,踩著青青地還有些打滑的石板路,穿過輕紗般濃重的迷霧在我的目光裏悠然而過。 我不知道我這是怎麼了。不知道我為什麼每天會執著地去守侯一位陌生女孩。是她一襲紅衣觸動了我心底某根藏匿多年的心弦?還是她幽微的目光穿透了我不為人知的孤獨? 幾個月後,冬天過去了,不再下雪,也不再有霧。但每天她依然在我窗前匆匆走過。 一天清晨,我起床稍遲,手忙腳亂去推窗子時,卻發出“砰”的一聲震響,那聲音在寂靜的巷子裏格外響亮。她顯然聽到了,向我這邊轉過頭來。褪去了紅色的冬裝,她穿著一套嫩黃的絨線衣,頭上那紅發帶火焰般明麗。我一時竟手足無措地立在那裏,呆呆地直視著她。“嗨!你早。”見到我的窘相,她微笑著向我打招呼。 “你早!”我向她點點頭,心裏竟因為一陣竊喜而有些慌亂。隔了一會兒,我突然結結巴巴的說:“..知道麼,我每天都在這裏等你來..你叫什麼名字..”說完後我就後悔了。天曉得我怎麼那麼冒失! 她眼睛裏掠過一絲疑慮。她沒回答我,隔了一會她朝我笑笑,然後揮揮手,對我說她走了。 第二天我再次守在窗子邊,她沒有出現。第三天也沒有。自此,雖然我執拗地每天清晨打開窗子等待她的到來,卻再也沒見她的身影。隻有那石板路和飄散的霧氣孤零零地在我麵前沉默和飄蕩。 終於,我不再傻傻地等待了。我突然間明白:如果喜歡她就該像喜歡一隻蝴蝶一樣,該給它陽光和自由,不要去打擾它。美有時隻是一種風景,愛也是一種風景。有時即便隻是無心的碰撞,蝴蝶也會被驚飛的。 從此,我關上了臨巷的窗子。

雜感於多樣

世界的多元化必然導致解答的不唯一性。感謝這不唯一性吧:正因為此,我們才有可能展開聯想的翅膀,騰飛於這豐富多彩、變幻無常的天地間。 一 凡是棋壇的高手下棋,都是不拘泥於棋譜,隨心所欲的擺布,酣暢淋漓地拚殺,為了勝利,出手變幻無窮。棋手的最高境界,成了多樣化的解答的最好詮釋。 試問:世上有哪兩局棋是一模一樣的呢? 二 有了多樣,才有了比較。各種各樣的方法羅列於我們的麵前,是為了給我們挑選。別出心裁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更好地解決問題,才是我們的動機之本。

曹衝稱象,不用稱杆而用船;高斯算數列,不計算而是“湊數”..不排斥傳統方法的可行性,但更無法否認新路的妙處。

泱泱曆史之海,蕩出了多少個另辟蹊徑? 三 但是種種解題之道,決非浮於事物表麵,一目了然。你得動用思想,探尋奧秘。即便是“妙手偶得之”,也得有量變的積累。啟動聯想的發動機,由表及裏,由此及彼,發散,遷移,你才能由衷地讚歎:“這個世界本來很精彩!” 四 我們中國人,似乎有墨守陳規的傳統。一就是一,二就是二,1+1永遠矢濾俁扔敫鋁康木赫D鬩斜攘勻槊艫男峋酰刻烊シ⑾中碌娜鵲恪⒁俗⒛康穆艫悖蝗患淠惴⑾腫約旱腦鶉撾薇戎卮螅閡趁嫻腜ageView(頁麵點擊率)、廣告Banner的賣出無一不與你的內容有直接的關係。 於是,你像被抽動的陀螺不可自製地向前滾動,這種外力不純來自老板,也不純來自個人的責任感,“更快、更新、更多”這個網絡的特性像懸於頭頂的達摩克斯劍時刻威脅著你——僅僅“網絡”二字就注定你將開始無限的辛苦勞作。 一本雜誌一般不過幾十篇稿子,而網站一個頻道一天的更新量就要達到這個數目。毫不誇張地說,一個網絡編輯一天就出一本雜誌。 於是,睡懶覺的生活不再,我開始習慣於周末加班,習慣於在網友們開機上網之前到位,開始一天的更新。 “更新”的方式主要是“吭哧塞”、“吭哧喂”,把合作夥伴網站上的內容貼到自己的網站,如“永動機”一樣機械地重複。創造力在被扼殺,激情在逐漸減弱,但沒有辦法,這就是網站內容工作的特點,你必須服從。 如果說這種單調尚能忍受,心理上的落差則有些難過。內容是網絡的生命,不怕鍋小,隻嫌米少,原創的東西再多也無法滿足日更新上百條的要求。因此,找內容源是網絡編輯的主要而艱巨的工作之一。傳統媒體依舊是網站的“衣食父母”。以前做記者,常是人家找上門來提供內容,被人求著發東西,現在則要到處求著去討,而網站財大氣粗的炒作常使合作方獅子大開口,今昔對比,不禁嗟歎,大有淪落風塵之感。 Internet感覺做了兩個月,老板對我的評價是“有Internet感覺”。老板真誠的眼光讓我悟到這是一種誇獎。 做網站,網絡感覺當然重要。不要以為傳統媒體的大腕,墜了網一樣能遊刃有餘,網絡這個虛無的世界讓人眼花繚亂而手忙腳亂。 !

雜,非不正

說到這"雜"我可特別有感覺。打小我就喜歡些雜七雜八的東西:雜耍、雜劇..看《正紅旗下》那會兒,老北京的雜拌兒,真正讓我口水直流!然而師長父輩們似乎頂不喜歡這"雜"。說到雜糧、雜麵,那上不了台麵,雜耍、雜劇,那入不了流。最冤的還屬那"雜種

DOUBLE_Q UOTATION,雜交新品種的強生命力沒人提,它那另一解卻幾乎是成了國罵了! 這是為什麼呢?我看和中國人幾千年重中正的文化傳統有關。國人自古傳後重正統嫡係,娶妻要明媒正娶,求才講科班出身..容不得一點兒偏差。凡是"來路不正"的統統應該一杆子打死,永絕後患!但在我看來,偏是這杆子打折了進步的腿!今天還真要為這"雜"來正正名。 雜的不一定就不好。要證明這點很容易。魯迅先生最出名的文體是什麼?雜文!錢鍾書先生最愛看的是什麼?雜書!沈從文先生沒進過正統書院,雜學成才照樣寫《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人種分布的大方向不也非"雜"字莫是嗎?。 相反的"雜"還有其別具一格的優勢所在呢!眾所周知與傳統縱向思維並立的橫向思維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乍一看來雜亂無章、不知所雲。殊不知這"雜"便是其精華所在,沒有了"雜"也就孕育不出橫向思維最大的貢獻:突破。 沒有突破就無法產生更先進的科學技術。但要取得突破可不像幾何題裏的推理論證那樣簡單直接。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紛繁複雜,它不是積木搭的宮殿,甬道的另一端也沒有伊甸在等待。一步一個腳印固然很重要,青雲直上的階梯卻早被上帝撤走了。在這個"巴別"已成事實的世界中,我們就更要抓住雜亂中的活力、雜亂中的生機!因為正是那雜,所以它無所不有、無所不可能。縱觀古今哪一個成功者不是總攬全局、融會貫通在一堆看似無關的個體間發現生命內在的秘密,並借此跳出邏輯的死胡同找到那柳暗花明的又一春?! 聯係思考每一個細節的福爾摩斯成了舉世聞名的大偵探;把目光投向牛奶妹的貞特拯救了為天花痛苦的全世界..千萬不要讓思維吊死在所謂的那條正道上,解放它,激勵它,讓它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即使在世俗的眼中它會是那樣幼稚、那樣無稽,也要寬容地對待它。因為我們人類現有的智慧相對那些宇宙中還未被發覺的秘密總是會顯得淺薄的,不要再因為我們的無知而將真理之父燒死在鮮花廣場上! 當然抓到碗裏的不一定都是米,黃金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比塵土要少得多。千裏馬易得伯樂難求。要發現雜亂中生命的密碼絕非易事,承認"雜"的價值隻是攀登真理之高山的第一步,想要踏上真正的聖壇還需要學識、努力、毅力等更多。 所慶幸的是真理不死。雜的精華正如與它同名的小草一般,柔而不屈,折而不撓。我相信在上海這個有著海納百川的廣博胸襟的城市裏,"雜"的歪名一定可以得到扶正,"雜"的價值一定為我們所識,"雜"的精華一定會為我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