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烙印
引言: 語文是鑰匙,為我們開啟認知世界探索未來的神秘大門;語文是財富,在前進的路上,為我們創造創新鋪墊基石;語文是寶藏,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源泉;語文是一本本經典名著,超越時空,跨越國界,呈現在你麵前,讓你愛不釋手;語文是一篇篇佳作美文,明快節奏、展現色彩,書寫世間情懷,讓人流連忘返。語文在我們生存的空間遊離,然而,呎尺天涯,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語文 想說愛你不容易
語文是鑰匙,為我們開啟認知世界探索未來的神秘大門;語文是財富,在前進的路上,為我們創造創新鋪墊基石;語文是寶藏,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源泉;語文是一本本經典名著,超越時空,跨越國界,呈現在你麵前,讓你愛不釋手;語文是一篇篇佳作美文,明快節奏、展現色彩,書寫世間情懷,讓人流連忘返。語文在我們生存的空間遊離,然而,呎尺天涯,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兒時語文是平平仄仄翹舌音的遊戲。從“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到“黑
化肥發灰會揮發;灰化肥揮發會發黑”,我們拚命卷著舌頭學平上去入的變化,很繞口的繞口令,很發暈的翹舌音,你像是考驗人們意誌似的,把門檻設得高高的,不讓人輕易靠近,而那正是你魅力——標準的話音,完美的語音。變幻莫測的平仄組合、美麗無窮的平翹搭配,讓每個炎黃子孫心甘情願苦練你所賦予的每個漢字的音符。從此,人間多了一處風景,世間多了一道音律。 然而,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台上一分鍾展現,台下十年攻苦練,不憑一時激情,隻靠持久熱忱。 中學時代的語文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字戰役。在長輩們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浪聲中,80後的我們開始“趨理棄文”。然而,多少次的物理課,我們偷偷閱讀在抽屜裏放著的《紅樓夢》,看紅樓夢中人演繹宿命與歸途,品社會萬象人情事態;多少次的自習課,我們大量翻閱《家春秋》、《四世同堂》,讀熱血青年的春秋家國夢,體會兼濟天下的亂世兒女情;多少次拜倒在的愛國情操裏,又多少次沉溺在無法自拔的感情世界裏……語文,交付給閱讀的所有柔情,都是由文字表達。一位詩人曾經說過,文字和音樂,是人類最文明的財產。 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中,文明因你而發展。 新時代,當全球化的步伐加快,網絡代替書信,“HELLO”代替“你好”,語文,想說愛你真不容易。當“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憂傷不再,當“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的感慨不再,當“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惆悵不再,當“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場景不再,當“夜夜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的春思不再……越來越多的外語考試遮住我們的眼睛,越來越多的國際化麻木我們的心靈,我聽見了自己心玄斷裂的聲音。然而,語文,博大精深,也正吸引全球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漢語,各地出現學漢語熱……愛語文的路上,踽踽獨行。
殘陽如血
記憶這個東西很美妙也很無奈,它總是頑固地把人帶到那些逝去的情景裏———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張照片、一個牽動心弦的風景,便會把人拉回很遙遠的記憶中。 多少年了!每當我看到如血的殘陽,眼裏便湧滿淚,湧滿無以述說的疼痛和破碎。那時的我並不理解你內心的苦痛,卻又不願探知你靈魂的秘密。 那天,你告訴了我你保守了多少年的秘密,你說,所有的故事裏最惡劣最無人性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父親在女兒身上的獸行卻被母親原諒著。那晚,我沒有看到月亮出來,星星也躲了起來。我被冰冷包圍著。我理解了你罵畜生般的男人和動物般的女人時的心境和疼痛,理解了你身為妻子的無奈! 然而,誰也無法解脫你。 你孤獨不甘的靈魂總想衝出現實的羈絆,你想以歌唱謀生遊走世界;你想成為作家,寫出你的苦難;你還想……你有太多太多的理想,然而卻偏偏跌入疾病的惡夢。癌細胞早已進入你的身體,你帶著疾病苦苦地掙紮著。看著你因疼痛而扭曲的臉,淚水鋪天蓋地,你在病床上承受煉獄之苦,而我隻能無奈地看著你的生命被癌細胞一天天地吞噬。 那天為送你的靈魂遠走,我一路顛簸嘔吐著趕到你的家鄉,永遠也忘不了那晚停電,野地裏漆黑一片,漫長的等待,漫長的守候,最終,你還是化為一杯塵土。 如今,二十年過去了,時間並沒有使記憶風化,你仍然鮮活地存在在我的記憶裏,並不時地出現在某個夜晚,灼燒著我的記憶。 你瞧,你又出現在殘陽如血的風景裏,督促著我要活得透徹,要努力把握隻有一次的生命。
冬日囈語
時令的腳步漸漸遠逝,以它獨有的匆忙走過生命的又一個輪回。於是,在某個靜若止水的暗夜,蓄滿寒意的風悄悄地自夢中凜冽地襲來。嗅著那鶴唳一樣啼號的風泣,幽深的曠野禁不住開始一陣蕭瑟。 風撩巨麾,為曾經的輪回唱下一闋落花流水的挽歌。 天寒地凝,紛揚的大雪在一夜間就封滯住所有蒼翠的記憶。 微明的曙光中,最先醒來的山鴉縮著脖頸蹲在枝頭,它先是抖落淨間雜著織雪的羽衣,然後歪著腦袋打量起這個蒼茫的有些陌生了的世界。覆蓋著皚皚白雪的遠山,遼闊鬆軟靜寂無邊的曠野,和腳下兀立著的斑駁樹幹,都禁不住令它記憶中的世界開始有些模糊。麵對著被時令改變了模樣的世界,山鴉的陰鬱是無法言說的,蹲在枝頭的山鴉就像個歉收的農夫禁不住滿懷憂傷。但是,生命的延續決不會因為時令的輪回而停滯,就像美好的記憶決不會因為時間的流失而銷融。 憂傷中的山鴉同樣明白,時令的改變隻是一種慣有的釋放。雖然眼前的一切令它黯然神傷,但生命的本能卻不可遺忘。麵對著蒼茫一片的曠野,它毅然抖動開翅膀,循著生命的本質覓食去遠方。而在它翅翼掠過的下方,在那床覆蓋住世界的碩大的雪被下麵,新的愛情正在悄悄開始,曾有的一切正循著血脈深處不可更改和銷蝕的記憶正在重新孕育。那景象就如一棵樹的夢想永遠源自一粒種子,哪怕海枯石爛,哪怕地老天荒,一粒種子永遠都會懷著對一棵擎天巨樹的念想。就如美麗也有腐朽與死亡,而再生的結果,仍然依舊是美麗的結果。
我們無悔
我們這代文人,有幸成為文人又不幸成為文人。成也簫何敗也簫何。如此而已。 十七歲時,我參加大三線建設,來到郭沫若先生的故鄉樂山。在那裏我結識了郭老的原配夫人,結緣了文學,開始了文人生涯。從此就有了人生的許多幸與不幸…… 當代文人的不幸大致相同,有幸卻各有篇章。我最有幸的是接觸了郭老原配夫人。是她要我好好打打底子,敎我讀《四書》《五經》,讀《道德經》讀《莊子》《墨子》……“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非攻,兼愛”……多少道理深深根植在靈魂之中。本為打文學底子,卻打了人生底子。其實,文化是人類千百代留下的最深刻的記憶,它不僅是一個人的底子,更是一個民族的底子,一切的基石。 最有成就感的還是兒子。自小我就給他好好打底子。讓他盡知人類最美好的記憶,建設自己,武裝自已。到高考前,兒子已學富五車,自成思想體係。由於英語差些,兒子沒考上一流大學,而是被延安大學的中文係錄取。兒子寬慰我:不在學校如何,而在如何學習。黃埔、抗大最簡陋,出的都是民族精英。孔子上什麼大學來?可他是萬世師表! 我告誡兒子:萬世師表來自韋編三絕,來自三人行必有吾師…… 兒子說:知道啦,還有學而不倦,三省吾身…… 我知道,兒子長大啦,二十年的底子我沒白打!我不由掬一捧熱淚…… 兒子一副天下為己任的樣子攜行囊赴學上路了。 兒子在大學果然很優秀,各門考試全部通過,評為優秀團員,全校多個文學社合成一個大社,他是社長,並是校報總編。他為文學社製定的宗旨是“弘揚延安傳統,創新優秀文化”這就是下一代。 一代一代弘揚創新,文化———人類這最深刻的記憶一切的基石,不會風化,隻會光大! 我們因此而無悔!
烙印
記憶猶如精靈,是生命存在的一種形式。隻是有時她被封存了,經年也想不起,有時她飄忽不定,再撲捉也難以確定。但總有一種記憶與愛有關,與生命同在。 幾天前,下班有些早,就在某個瞬間,看到一位老人,匍匐在地,手裏的拐杖散在不遠處,他正像一個嬰兒努力地抬起頭,挺著上身,一次又一次都失敗了,他的臉上和地上都沾滿了鮮血,我驚慌不定地走近老人,蹲下來,觀察老人,知道是走路摔倒了。我毫不猶豫地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幾個人一起招呼老人不要再做起身的努力了,但老人依舊重複著徒勞的動作,抬頭放下,放下再抬,讓人心焦又心酸,問他住哪裏,哪裏難受,他說話含糊不清。我試探著一邊搖著手中手機一邊說,你兒子的電話?兒子的電話?1300535XXX,老人很清晰很連貫地說出這11個數字,我和身邊的人驚喜地撥打了這個號碼,接通了,果然是老人的兒子,兒子聽了電話知道了地點就急急地說我馬上到,就把電話扣了。就在這時一輛110巡邏車看到老人停了下來,一位警察對我們說,這個老人是他們轄區的,120也在這個時候來了。 我回到家跟家人感歎,老人身邊一刻也離不得人,尤其是這種腿腳不靈便的老人更是如此。話音未落,我的手機響了,是老人的兒子來的電話,他說剛才真失禮,慌張得連聲謝謝都沒說,他父親這會兒已經處理好臉上的外傷,很平穩,沒大礙了,他說父親是老年癡呆,有七八年了,後來又腦血栓了,更是行動不便,思維混亂,常常是連自己的家人都不認識。我委婉地說,這樣的老人不能離開人,即使有些時候把老人放在家裏,衣服上也要留個聯係方式。老人的兒子稍一頓,聲音有些低沉了:我這個手機號大約用了十年了,剛病的時候,家裏人就嚇唬老人,你可得記住你兒子的電話,要不你就找不到兒子了,誰成想老父親的記憶越來越壞,可就隻記得這幾個數字,隻要一看見手機,就能清楚地背誦還不打哏,腦血栓那年,在病床上睜開眼看見我,就背1300535XXX。老人的兒子聲音有些哽咽,我也不敢再張口說話,眼淚即將奪眶而出。 在沉默裏我們把電話扣掉了,這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但我相信我無法忘卻,因為有一種東西,總也不需要想起,但也永遠無法忘記,那就是愛,與愛有關的記憶,哪怕是經過了時間的風化,依然會刻骨銘心。 語文是一本日記,記載著我的成長經曆。記得還是孩提時代,就跟著媽媽咿呀學語,用不標準的發音背著“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詩詞;稍大些進了學校,全班小同學戴著紅領巾在老師的帶領下大聲朗誦“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到了中學,又被孔夫子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所吸引。 語文是一部交通工具,載著我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讓我知道了廬山瀑布的壯觀;來到滕王閣,我明白了什麼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登上了泰山,我直呼“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語文是一部曆史片,帶著我穿越時空,馳騁古今。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我讀出了屈原對亡國的無奈;從“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我讀出了嶽飛對複國的渴望,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我讀出了文天祥的視死如歸。
雖然對語文有著無比的熱愛,但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在學習語文的路上也曾經曆過一些波折。最初在小學學習寫作文,每次把鉛筆頭都啃掉了還是寫不出幾個字,後來老師單獨給我開小灶,教我如何寫記敘文、寫議論文,由於老師的循循教導加上自己對語文的熱愛,終於能單獨完成一篇作文。到了初中,首次接觸文言文,“之乎者也”背了半天也背不出來,同樣是老師,跟我講中國語言的發展,文言文的字麵意思,到最後我不僅能背出課文,還能漸漸地讀些課本外的文言文,並對文言
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即便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碰到一些困難,但我對語文的熱愛還是有增無減。喜愛中國古詩詞,喜愛明清小說,也喜愛現代詩歌。尤其是徐誌摩的《再別康橋》,每每讀來,朗朗上口,真是一種韻律的享受。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我想,語文正是在我心中沉澱著我的夢的一泓清泉。 心中的一泓清泉 ——我的長征情結 記得在小學課本上,我讀到了這樣一個長征的故事:“長征途中,在過雪山時,天氣非常寒冷,有一位戰士,因無衣禦寒而凍死在了路旁,一位紅軍將軍路過此處,看著這位被凍死的戰士,非常憤怒,對身邊的人大聲講道,這是怎麼搞的,快去把管服裝的軍需部長找來,旁邊的一位戰士答道,不要找了,並指著那位凍死的戰士說,他就是軍需部長,全體在場的官兵都為此默然起敬。” 每當想起這個故事,我心中都猶如湧動一股清泉。紅軍“軍需部長”的形象是那樣的高大、那樣的清澈、永遠抹之不去。長大後,我明白了,我心中湧動的這股清泉,就是偉大的長征精神,堅定的信念、忘我的奉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勇往直前……每當我遇到困難,“軍需部長”就像一股溫暖的清泉,給我鼓舞、給我力量;每當我取得成績,“軍需部長”就像一股清涼的泉水,讓我清醒,鼓勵我繼續前進…… 偉大的長征精神,以之特有的魅力,不僅在中國人民心中產生了無窮無盡的精神力量,而且就像一個最完美的神話和源遠流長的清泉,突破時代的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我們完全有理由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所以我想:“長征精神不僅是我心中的清泉,而且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心中的清泉,它就像一根根紐帶,把十三億中華兒女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長江之澎湃,黃河之波濤,挽起高山,托起大海,一往無前……構建和諧社會,全麵建設小康,實現中華民族的複興,將是曆史的必然! 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語文,你好比一片浩瀚的大海,我在你的懷抱裏揚帆起航,乘風破浪;語文,你好比那廣袤的草原,我在你的心坎上馳騁思維,追逐夢想;語文,你好比一杯清新淡雅的茶,我在品味中尋覓到了絲絲的甘甜淡淡的苦味。 語文,我愛你那大海般博大的胸懷。年少輕狂的我曾一度心急地駕駛著夢想的帆船,去淘尋著知識的寶藏。我努力地挖掘著點點的知識,為我學習你,認識你樹立點點信心。 語文,我愛你那草原般的廣袤無垠。我青春的思維像歡樂的馬兒興奮地奔馳在你的世界!望著你這片綠色充盈的土地,我一時高興的忘乎所以,一失中蹄掉進了沼澤裏,越著急越深陷,我又一次倒下了。成績下降我承受不起但是原因在哪裏呢?我試著去分析,哦,原來我麵對失敗顯得那麼無力,我隻會想象著明天,卻不在今天學會爭取和努力!失敗後的我又一次認識了自己的不足,也嚐到了空想的不切實際的苦頭! 語文,我愛你那清新淡雅的甜中帶苦。努力了,你讓我收獲了甘甜;驕傲了,你讓我吃盡了苦果;麵對日益知識的更新和增加,想偷懶的我也為此付出了代價,成績的落後,讓我無地自容。 語文,其實你在我的心裏還像好多好多。你像個神秘的女郎,大方有氣質,你又像個小家碧玉,內斂而不張揚;你還像個奇妙的宇宙,擁有著無數個星球,等待著我去探索;你還像大山,擁有毅力和恒心的人就可以搬動你,推著你去頂天立地,而沒有信心和毅力的人隻會望而卻步,永遠站在你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