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塑造良好心態1(2 / 3)

理想取決於心態

在我們的生活中,工作占我們一天中的1/3時間,是我們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每個人對工作的定義不同,有的人認為工作是為了衣食住行,是生活的代價,是不可避免的勞碌!

如果在平凡崗位上的我們,以敷衍的態度對待工作,每天被動地、機械地工作,同時不停地抱怨工作的勞碌辛苦,沒有任何趣味,那我們的環境會自己變好嗎?收入會增加嗎?會開心嗎?

不會,當然不會!隻能永遠做等待下班、等待工資、等待被淘汰的三等人!

我們左右不了變化無常的天氣,卻可以適時調整我們的心態。因為人的主觀感覺就像一麵鏡子,你告訴自己:我很開心,便真的感覺到自己很開心。

那麼免除平凡工作中的勞碌辛苦的秘訣就是用積極的心態讓自己擁有舒暢的心情,用熱情去工作!有學者一日在外散步,他看見一個警察愁眉苦臉地,就問:“怎麼了?有什麼事情讓你煩惱嗎?”

警察回答說:“我一天到晚的巡邏隻有10美元,這樣的工作簡直是在浪費時間。”

後來一個灰頭土臉的掃煙囪的人走過來,學者覺得他很快樂,就問他:“你一天能有多少收入?”

掃煙囪的人回答:“3美元。”

學者又繼續問:“一天才拿3美元,你為什麼這麼快樂?”

掃煙囪的人驚訝地說:“為什麼不呢?”

警察鄙視地說:“隻有垃圾才愛幹垃圾的工作。”

學者嚴肅地說:“警察先生你錯了,他在幹著使自己愉悅的工作,但是你卻每天被工作奴役著,他的人生一定比你更精彩!”選擇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是重要的一步,接著怎樣為自己的工作尋找快樂是更重要的一步。沒有後一步你會浪費掉大部分生命。為了對自己負責就該把工作和自己的生命劃個等號。

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是重要的一步,

但為自己的工作尋找快樂是更重要的一步。

就象蘇格拉底說過的一句話:“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隻是要讓它發出光來。”

我們大都是平凡的人,我們都做著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事,都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而無論我們處於什麼崗位,或者做什麼工作、什麼事,我們都應該具有崗位責任感,有責任把工作做好,使我們不致流於平庸。

很多時候,我們無從選擇,像出生,像工作,像死亡——很多時候,我們又有許多選擇,比如笑或者哭,比如快樂或者憂傷,比如樂觀還是悲觀——因為無從選擇,我們學會了接受無法改變的機遇與磨難;因為可以選擇,我們便與命運相搏,去尋找自身價值,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軌跡。

人們往往不是從生活中、工作中去尋找樂趣,而是等待樂趣,他們以為自己結婚、找到好工作、買下房子、孩子大學畢業、完成某項任務或者取得某種勝利後,就會快樂起來。他們不理解快樂就在付出中,就在平凡的過程中。

做個工作狂還是LAZY族?

——“對工作不滿的情緒甚至比沒有規律的起居作息更有損健康,而對工作的滿足感則對健康有利。”

有一則眾所周知的故事:一位遊客看見一個漁夫在海邊躺著曬太陽,便問他為什麼不出海捕魚。漁夫反問為什麼要出海捕魚,遊客說可以賣魚賺錢。漁夫追問賺錢來幹什麼,遊客說可以買更大的漁網更好的漁船。漁夫問買來幹什麼,遊客說可以捕更多的漁賣更多的錢。漁夫問要更多的錢幹什麼,遊客說那樣就可以不幹活了。漁夫問不幹活了幹什麼,遊客就說可以永遠在海邊休閑了。

口令繞到這裏,漁夫最經典的一句話就出來了——我現在不是在休閑嗎?

遊客的態度代表了工作狂的價值觀,漁夫則是LAZY一族的最佳代言人。

在這個崇尚享樂主義、追求輕鬆生活的浮躁時代裏,勸說人們去做工作狂,似乎已經變的不合時宜了。稱讚別人“你很懂得享受”比說“你工作很拚命”更能讓對方聽了心花怒放。

時尚類報刊雜誌紛紛辟出專欄,很關切地提醒人們“你太累了,該歇歇了”,將人們的注意力引向安逸、享受的主題。這種不負責任的享樂傾向,塑造出了一批批懶散、叛逆、缺乏敬業精神的“LAZY一族”。

然而,目前的中國是否真的富足到了可以讓人們停下來好好享受的程度?我們的工作負荷是否真的到了急需減負的時候?對於大多數普通的人來說,我們是否真的擁有不經努力就可輕鬆獲得成功的天賦?

“工作狂”之所以被認為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因為他們吃飯沒準點,睡覺沒規律。但現在的心理學專家卻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對工作不滿的情緒甚至比沒有規律的起居作息更有損健康,而對工作的滿足感則對健康有利。”有一位醫生,他在當了十年的執業醫生之後,賺了一筆錢,於四十五歲宣布退休,全家移民美國,每天從事他最喜愛的兩樣休閑生活:打高爾夫球與釣魚。

一年後,出乎意料之外,他又回到原來的地方繼續做執業醫生。

朋友們都很奇怪,這位醫生誠實地說:“打高爾夫球與釣魚連續一個月就煩了,沒有工作形同坐牢,後來我在美國跟許多移民一樣,成了‘三等人’。”

朋友們都好奇地問:“何謂‘三等人’呢?”

這位醫生苦笑道:“首先是等吃飯,吃完飯之後是等打牌,打完牌之後就是等死了。這樣等了一年實在讓人受不了。隻好回來再開業了。”奮鬥拚搏的日子正是追求幸福的過程。

你一定體驗過激情,當你投入巨大的狂熱時,往往是不知道累、也不知道餓的,整天覺得精力無限,工作時間雖長,感到的是一種享受而不是壓力。相反,一種令人感到無能為力而沒有安全感的工作,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西諺說:“Nopains,Nogains”,這頗能解釋為什麼在最新的一份調查中,有33%的美國人願意長時間工作,因為長時間的工作意味著經濟繁榮和更高品質的生活。為了成功,惟有竭盡全力,默默忍受奮鬥的艱辛。等待我們的當然並不都是成功和喜悅,但是我們最終會明白,那些奮鬥拚搏的日子正是追求幸福的過程,也正是我們希望擁有的美麗日子。

你當然有權利選擇最輕鬆、最愜意的工作,但是,老板也有權利選擇最敬業、最賣命的員工。如果對上司交辦的事務和其他部門商請的工作,能推就推,慣以“這事我做不了”、“你還是找別人吧”這類借口來應付,最後你會發現,你已經成為企業裏可有可無的人了。

做一名洗馬桶最優秀的人,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你的工作,就是你生命的投影。它的美與醜、可愛與可憎,全操縱於你之手。

你可能很不喜歡你眼下的工作,你從工作中得不到絲毫的樂趣,也毫無創造性可言。

“簡直煩透了!”你覺得百無聊賴。

但你要記住,這並不是老板或單位領導的錯。

老板沒有逼著你來他的公司上班,領導也沒有強迫你在他的手下吃飯。當初,是你主動應聘到了這家公司;或者,是你托了關係好不容易才擠進了這家單位。你的曆史,是你自己寫成的。

老板待你很刻薄,領導壓根兒就沒把你當人才看。那麼,你就炒他們的魷魚好啦!

如果你不想炒他們的魷魚,就說明他們可能還沒你說得那麼可怕,那麼,需要改變的是你自己。

具體的做法就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愛你眼下的工作!有時候應該我們站在老板或領導的角度換位思考一下,你掙人家的錢,拿人家的薪水就得給人家一個交代。這是做一個人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也是良心與道德的問題。

如果你的員工偷懶懈怠,你做何感想?再從自己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想做一番事業,那就應該把眼下的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應該有非做不可的使命感。

你也許認為自己誌向遠大,要做轟轟烈烈的大事,而不適合做這些具體、瑣碎的小情。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連這些瑣碎、具體的事情都做不好,你又怎麼可能去做轟轟烈烈的大事呢?一屋不掃,又何以掃天下?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你的工作,就是你生命的投影。它的美與醜、可愛與可憎,全操縱於你之手。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人生態度,許多年前,一個年輕人來到一家著名的酒店當服務員。這是他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他將在這裏正式步入社會,邁出他人生關鍵的第一步。

誰知在新人受訓期間,上司竟然安排他洗馬桶,而且工作質量要求高得駭人:必須把馬桶抹得光潔如新!

說實話,洗馬桶使他難以承受。當他拿著抹布伸向馬桶時,胃裏立馬“造反”,惡心得想嘔吐卻又嘔吐不出來,令他每天戰戰兢兢如臨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