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事實 第一章 托羅斯快車上的重要旅客
敘利亞的冬季,清晨五點鍾,阿勒頗①[①敘利亞西北部城市。
]站台旁停著一輛在鐵路指南上美其名曰托羅斯快車的火車,上麵有一節廚房車、一節餐車、一節臥鋪車廂和兩節普通客車廂。
通向臥鋪車廂的踏板旁邊,站著一個年輕的法國中尉,穿著一身醒目的製服,正在跟一個矮個子男人說著什麼。後者用圍巾把腦袋裹得嚴嚴實實的,隻露出一個紅彤彤的鼻尖和兩撇向上翹起的小胡子。
天氣寒冷,為一位高貴的陌生人送行這份工作可不怎麼令人羨慕,但中尉迪博斯克還是勇敢地堅守在崗位上,用優雅的法語說著優美的詞句。實際上,他並不明白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當然,在這種情況下總有一些謠言。將軍——他的將軍——的脾氣越來越壞。然後來了一個陌生的比利時人,好像是大老遠從英國過來的。過了一星期——無緣無故緊張的一星期——再後來發生了某些事,一位很有名的軍官自殺了,另外一位突然宣布辭職,那些焦慮的臉上忽然沒有了焦慮,一些軍事防禦措施也放鬆了,而將軍——迪博斯克中尉的頂頭上司——好像忽然年輕了十歲。
迪博斯克偶然聽到了將軍和陌生人的一部分談話。“你救了我們,親愛的,”將軍充滿感情地說,白色的大胡子激動得直哆嗦,“你挽救了法國軍隊的榮譽——避免了很多流血事件!你接受了我的請求,我該怎麼感謝你才好啊!你這麼遠過來——”
這個陌生人(他的名字是赫爾克裏·波洛)回答得很恰當,其中有這麼一句:“可你確實救過我的命,我怎麼能忘記呢?”接著將軍也很恰當地作了回答,表示過去的那件事不值一提。又提到了法國、比利時、光榮與榮耀諸如此類的話題,彼此熱情擁抱之後結束了談話。
至於兩個人說的究竟是什麼,迪博斯克中尉仍然是摸不著頭腦,但是他被委以重任,護送波洛先生登上托羅斯快車,作為一個有著遠大前程的青年軍官,他懷著滿腔熱情執行這一任務。
“今天是星期日,”迪博斯克中尉說,“明天,星期一晚上,您就到斯坦布爾①[①斯坦布爾(Stambul),曾為土耳其城市名,舊時又稱“斯坦堡”。現為伊斯坦布爾南部的老城區。
]了。”
他不是頭一次這麼說了。火車發動之前,站台上的對話多少會有些重複。
“是啊。”波洛先生表示讚同。
“我想,您打算在那兒待幾天吧?”
“沒錯。我從沒去過斯坦布爾,錯過了會很遺憾的——是的。”他說明似的打了個響指,“沒有負擔——我會在那兒遊覽幾天。”
“聖索菲,很漂亮。”迪博斯克中尉說,不過他可從來沒見過。
一陣冷風呼嘯著吹過站台,兩人都打了個冷戰。迪博斯克中尉偷偷地瞄了一眼手表。四點五十五分——隻有五分鍾了!
他唯恐對方注意到他偷看手表,趕緊繼續說道:
“每年這個時候,旅行的人都很少。”他說著,看了看他們上方的臥鋪車窗。
“是這樣。”波洛先生附和道。
“但願您別被大雪困在托羅斯!”
“以前有過嗎?”
“有過,是的。今年還沒有。”
“但願吧,”波洛先生說,“歐洲來的天氣預報,說不太好。”
“很糟糕,巴爾幹的雪下得很大。”
“我聽說德國也是。”
“好吧,”對話又要中斷了,迪博斯克中尉趕緊說道,“明晚七點四十分,您就到君士坦丁堡了。”
“是的,”波洛先生說,拚命接著話茬兒,“聖索菲,我聽說很漂亮。”
“我相信肯定棒極了。”
他們頭頂上一節臥鋪車廂的窗簾被拉到一邊,一個年輕的女人往外看了看。
自從上個星期四離開巴格達之後,瑪麗·德貝納姆就睡眠不足,不管是在去往基爾庫克①[①基爾庫克(Kirkuk),伊拉克東北部城市。
]的火車上,還是摩蘇爾②[②摩蘇爾(Mosul),伊拉克北部城市。
]的旅店中,甚至在昨晚的火車上,她都沒睡好。這會兒,躺在悶熱不通風的車廂裏睡不著,實在讓人厭煩,於是她起身向外張望。
這一定是阿勒頗。當然沒什麼好看的,隻有一個長長的、光線暗淡的站台,以及不知從何處傳來的喧鬧而暴怒的阿拉伯語吵罵聲。她窗戶下麵有兩個男人正在用法語交談,其中一位是個法國軍官,另一位是個留著誇張小胡子的小個子。她微微笑了笑。她從未見過穿得如此嚴實的人。外麵肯定非常冷,難怪他們把車廂弄得這麼熱。她想把車窗拉低一點,可是拉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