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急性黃疸型肝炎
小柴胡湯
(方源)《傷寒論》
(組成)柴胡24克,黃芩9克,法半夏9克,人參9克,甘草9克,生薑9克,大棗4枚。
(用法)水四碗煎至一碗半去渣,濃縮至八分溫服,一日服2劑。
(功效)和解少陽。
(主治)①邪犯少陽。證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幹,目眩,脈弦。②婦人中風,熱人血室,太陽中風或傷寒,經水適來續見如瘧狀或人暮譫語,如見鬼狀(幻覺),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脈弦。③瘧疾。④諸黃,腹痛而嘔者。⑤雜病嘔而發熱,脅脹痛,脈弦數者。
(按語)①本方證以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心煩,喜嘔,口苦為辨證要點。②本方可用治亞急性黃疸型肝炎(陽黃),慢性膽囊炎(或急性發作),低熱不退。
黃連解毒湯
(組成)黃連9克,黃芩6克,黃柏6克,梔子9克。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劑。
(功效)清熱瀉火,解毒。
(主治)三焦熱盛。證見大熱,煩躁狂亂,譫語不眠,口燥咽幹,舌紅,苔黃,脈數實。
(按語)①本方證以大熱,煩擾,苔黃,脈數為辨證要點。②本方純用苦寒瀉火解毒藥。苦能化燥,以熱毒盛於氣分而津液未傷者為宜。③本方可用治燒傷、急性腹膜炎、敗血症、膿毒血症、急性傳染性黃疸型旺炎、細菌性痢疾、肺炎。
大黃湯
(方源)《外台秘要》
(組成)大黃5克,黃連5克,黃柏10克,梔子10克。
(用法)水煎服,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劑。
(功效)瀉火解毒。
(主治)天行。若已五、六日,大便不解,頭痛壯熱。四肢煩疼,不得飲食。
(按語)①本方證以壯熱,頭痛,四肢煩疼,便秘,脈數為辨證要點。②本方證既有黃連解毒湯之意,也有大黃配梔子之清利泄熱之功,因此瀉火毒力強,而瀉下通便力弱。③天行,亦稱時行。泛指流行病、傳染病。本方證乃天行之屬熱者,亦與溫疫同。④本方可用治燒傷,急性腹膜炎,細菌性痢疾,敗血症,膿毒血症,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苦參散
(方源)《聖濟總錄》
(組成)苦參10克,黃芩1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劑。
(功效)清熱解毒。
(按語)①本方證以發熱,煩燥,舌質紅,苔黃,脈數為辨證要點。②本方可用治細菌性痢疾、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胃腸炎。
清熱利濕湯
(方源)《新中醫》
(組成)板藍根30克,連翹15克,敗醬草15克,蒲公英15克,鬱金12克,柴胡10克,澤瀉15克,茯苓15克,龍膽草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劑。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疏肝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