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傳統食療食譜集錦胃病3
茯苓造化糕
【配方】茯苓10克,蓮實10克,山藥10克,芡實10克,粳米1000克,白糖500克。
【製法】將茯苓、蓮實(去皮、去芯)、山藥、芡實、粳米混合,粉碎成粉末,加清水適量,揉成麵團,做成糕狀;將糕上籠用武火蒸20~30分鍾即成。
【用法】每日1次,作早餐食用。
【功效】補虛損,益脾胃。
【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泄瀉等症。
【出處】成都同仁堂方。
橘紅糕
【配方】橘紅粉10克,白糖200克,米粉500克。
【製法】將橘紅粉、白糖放入碗內,拌勻,作為餡心。米粉用水濕潤後,撒在蒸籠的屜布上,蓋好蓋,用武火蒸15~20分鍾,取出冷卻,再攤放在潔淨的布上,用刀將其壓平,撒上橘紅糖餡,上麵再撒一層米粉糕,壓實,把糕切成約4厘米長、3厘米寬的小塊即成。
【用法】每日1次,作早餐食用。
【功效】健脾、消食、化痰、止嗽。
【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多痰等症。
【出處】《民間食譜》
山楂蛋糕
【配方】凍粉20克,雞蛋清180克,山楂糕600克,白糖750克。
【製法】將凍粉放入鍋內。加水700毫升,燒開,待凍粉溶化後,加白糖,白糖溶化後離火,過濾,再倒入鍋內保持燒開的溫度備用。山楂糕切成長條備用。將雞蛋清抽打成泡沫狀,再慢慢倒入凍粉糖液,邊倒邊攪,攪勻後分成兩份,一份要保持五六成的熟度,另一份稍涼後倒入備好的長方盤內攤平,把山楂糕條排好,再把另一份倒入攤平,待完全涼後先切成條,再把每條斜刀切成塊即可。
【用法】隨量服用。
【功效】消食化積,健脾,散淤。
【主治】消化不良。
【出處】經驗方。
紅棗益脾糕
【配方】白術10克,幹薑1克,紅棗30克,雞內金10克,麵粉500克,白糖300克,發麵、堿水適量。
【製法】白術、幹薑、紅棗、雞內金放入鍋內,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20分鍾,去渣留汁。將麵粉、白糖、發麵放入盆內,加藥汁、清水適量,揉成麵團。待麵團發酵後,加堿水,試好酸堿度,然後做成糕坯。將糕坯上籠用武火蒸15~20分鍾即成。
【用法】每日1次,作早餐食用。
【功效】益脾,健胃,消食。
【主治】食欲不振,食後胃痛,消化不良,泄瀉等症。
【出處】成都同仁堂方。
健脾米糕
【配方】茯苓、芡實、蓮子肉、山藥、黨參各30克,糯米粉150克,粳米粉300克,蜂蜜、白糖各50克。
【製法】將茯苓、芡實、蓮子肉、山藥和黨參研成細粉,與剩餘四物和勻,加清水適量調勻,規整成型,上籠蒸熟,取出稍晾切成條糕即成。
【用法】每早空腹適量食之。
【功效】健脾益氣,補中滲濕。
【主治】消化不良所致食少腹瀉,麵色饑瘦及小兒疳積。
【出處】《中醫方劑學》
山楂粥
【配方】山楂30克,粳米60克,白砂糖10克。
【製法】將山楂煎出濃汁去渣,再加入粳米、白砂糖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2次,不宜空腹食用,脾胃虛弱者慎服。
【功效】消食積,行結氣,散淤血。
【主治】食積停滯,脘腹脹滿。
【出處】《粥譜》
紅蘿卜麥米粥
【配方】紅蘿卜200克,麥米30克。
【製法】將紅蘿卜洗淨切碎,麥米淘洗幹淨,同放進開水鍋內煮開,再轉小火熬至粥稠即可食用。食時可加少許調味品。
【用法】上為2日量,連服數日。
【功效】健脾益胃,消食化積。
【主治】食滯泄瀉,燥熱食積,胸痞胃脹。
【出處】經驗方。
曲米粥
【配方】神曲15克,粳米60克。
【製法】將神曲搗碎,煎取藥汁後去渣留汁。再用藥汁加粳米熬粥即可。
【用法】每日2次,連服數日。
【功效】消食開胃。
【主治】飲食積滯。
【出處】《多能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