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性教育9
妊娠時生殖係統的變化
子宮的變化
為了與胎兒的成長相適應,胎兒的居住地--子宮也由小逐漸增大,開始時速度較慢,3個月後子宮即可出骨盆腔,從下腹部可觸及子宮底,可以達到恥骨聯合上2~3橫指,在膀胱充盈時更為明顯。非孕時子宮內腔長約65~75厘米,重量約50克,容積4~7毫升,到孕末期時子宮腔可長達36厘米,重1000克,容積達5000毫升,這些變化主要是子宮的肌纖維增寬、伸長,肌細胞增殖,子宮血管變粗,彈性增強。足月時子宮的血流量為500毫升/分鍾。
子宮頸
妊娠期間,由於宮頸血管增多,組織水腫淋巴管擴張,宮頸變軟,因此呈現紫色,頸管上皮增生,同時有半透明的黏液栓堵住頸管口,似一道屏障,防止陰道內細菌的侵入。
陰道和會陰
陰道內酸度增高,不利於細菌生長,原因是陰道上皮細胞糖原積聚,在陰道杆菌作用下分解產生乳酸;此外,陰道變軟,分泌物增多。
會陰皮膚在妊娠後色素沉著變黑,血管充血,組織變軟,伸展性增大,利於胎兒娩出。
卵巢
在整個孕期,卵巢中的卵泡停止發育,不再排出新的卵子;卵巢排卵後的黃體變為妊娠黃體,功能是分泌雌、孕激素以維持妊娠,在孕10周後妊娠黃體逐漸退化,其功能被胎盤所替代。
乳房
懷孕早期即感乳房發脹,妊娠8周後乳房明顯增大,乳暈顏色變深,乳頭增大,呈暗褐色;由於多種內分泌激素的參與及協同作用,促進了乳腺發育,做好充分的泌乳準備;妊娠後期,擠壓乳房時可以得到數滴稀淡的黃色液體,但正式分泌乳汁是在胎盤娩出後才開始的。
全身其他係統的變化
心血管係統
(1)心髒的變化:隨著子宮的增大而使橫膈上升,心髒被推向上方,靠近胸部並略向左移;心髒的工作量增加,原因是心率加速和心博量加大。
(2)血液的變化:首先是血循環是隨妊娠月份而逐漸增加,孕32~34周最明顯,血液相對稀釋,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的測定值均較低,稱生理性貧血,白細胞數亦上升,為7500~10000/立方毫米,紅細胞沉降速度亦比平常增快,最高可達50~60毫米/小時,血漿蛋白質含量自每100升7克降至6克;血漿纖維蛋白原從未孕時300毫克/100毫升,上升至足月的600毫克/100毫升。
孕婦靜息時心排血量增加是孕婦血循環最主要的變化,一般從妊娠10~12周開始增加;周圍血管阻力於早期妊娠開始下降,約在妊娠30周時降至最低水平,故妊娠期動脈壓亦有改變,一般收縮壓維持穩定,而舒張壓略有下降,脈壓增寬。周圍阻力的降低可使孕婦對血流急劇改變的適應能力降低,因而使有心髒病的孕產婦,常由於不能勝任負擔而發生心力衰竭。
呼吸係統
子宮在懷孕後的增大,將橫膈向上擠壓,膈肌活動幅度減少,導致胸部容量的擴大,橫徑增加2厘米,周徑增加5~7厘米,妊娠期間氣體交換需要量增加,呼吸頻率稍增快。
此外,妊娠期間,由於鼻黏膜增厚,水腫,故抵抗力稍低,易患感冒。
消化係統
妊娠初期出現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在懷孕12周後這些症狀逐漸消失;此外,消化道的各器官隨著子宮的增大,其解剖位置也發生相應變化,如胃趨向水平位,肝向上,向右後方移位。
泌尿係統
尿液檢查可發現尿糖,原因是隨著妊娠時人體代謝的增加,腎髒負荷也增大,腎小球濾過亦增加,但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有限,故使葡萄糖從尿中排出,這須與糖尿病作鑒別。
在妊娠前的3個月,隨著子宮增大可壓迫膀胱,引起排尿次數增多;而在孕後期夜尿增多;孕足月時出現尿頻。
神經係統
在妊娠時可出現植物神經功能不穩狀態,如頭暈、惡心、嘔吐,甚至暈倒,也易發生肌肉痙攣,神經痛或麻木感。
內分泌係統
妊娠時,在孕婦體內可產生一個重要的內分泌器官,此即胎盤,懷孕期間人體內分泌活動極其活躍,可分泌孕激素、雌激素、生乳素以及絨毛膜促性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