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我相信你
點一盞心燈期待誠信
當人們在世俗淺薄的喧囂中慢慢淪陷時,城信二字也就貶值了。
還記得讀古文時,向教師詢問“尾生之約”的故事,教師講解後,我們卻不約而同笑起來。老師臉色略變,沒笑也沒說什麼,隻輕輕歎一口氣。瞬間大家的笑聲有了停頓,那聲歎息裏分明隱藏著些許苦澀,也許幾千年來的讀書人在關於“誠信”的問題上,都隻能留下一聲歎息。 誠信真就變得如此卑微了嗎!我不信。在漫漫人海中,點一盞心燈,開始尋覓誠信。其實,不是所有的誠信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裏。誠信依然在那些純樸美麗的人們心中生根發芽。你看.. 誠信是買東西忘記帶錢時,老板仍將貨物塞在你手中送你出門時的輕輕的一笑。 誠信是在一連串失敗後,朋友們主動伸出的那一雙雙溫熱的手。誠信是為徘徊在路邊的陌生人指路後,看到他臉上的粲然一笑。 誠信可以是從前百年老店裏賒帳的帳單,也可以是今天人們手中的信用卡。 誠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失去誠信,便失去創業根本,失去做人資格。1999年日本東芝筆記本電腦曾因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被起訴。事件發生後,東芝對美國用戶實行經濟陪償,對東南亞用戶卻一拖再拖,妄圖輕描淡寫敷衍了事。這種“給美國人美金,給中國人補丁”的做法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不滿,結果是東芝銷售額暴跌,從此無法在東南亞市場上立足。
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誠信的重要性麼?話說回來,人生苦短,更當以誠為本。再聰明的人最多也隻能蒙人幾十年。然後,所有的偽裝、心機都將在時間麵前萎縮一個不堪回首的笑話。終將如雪泥鴻爪,慢慢無痕。要想從平凡中閃出輝煌,隻能堅持誠信的原則。別忘了,我們為人一場也不過幾十年光陰,與其庸庸碌碌虛度人生,哪如坦蕩蕩,氣昂昂,捧一顆誠心,做一次真人?那麼,縱然是短短的一瞬,也會因它真實的美麗而燦爛一生了
嗎?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應有一片誠心。”“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古老的詩句中蘊含著耐人尋味的深理。隻要心誠,石頭也會開出花來,讓我們緊握這些箴言,相信,並且期待..(山西考生)
千年一歎
非故效顰於餘秋雨先生,乃是由於此歎的由來已久的醞釀和不得不發的衝動。隻希望歎過之後,能有一種“苦澀後的回味,焦灼後的會心,冥思後的放鬆,蒼老後的年輕”。隻是希望而已,何況已近乎一種奢望。 我不知道他何以會就這樣丟棄了“誠信”,而且是在“思索”之後。我不禁想問:他真的曾經思索過嗎?餘秋雨說:“隻有當生命被逼迫到了最後的邊界,一切才變得深刻。”然而我真的不希望看到,在生與死的邊緣,曾經出現了這樣一種舍棄“誠信”的“深刻”。這種取舍,無論如何我都無法認同。
也許正是由於他曾經有過漫長的人生跋涉,他才會有了如是抉擇?也許他是害怕了吧。說到誠信與風度,不能不談魏晉。那是一個真正的亂世。“龍質鳳章”的嵇康何嚐不是至誠至信之人?然而現在在哪兒呢?隻留下臨刑撫琴的慷慨與豪情,還有“《廣陵散》從此絕矣”的淒怨哀歎。還有嶽武穆,不是一樣連同他的“精忠報國”、《武穆遺書》葬於黃土?他不能不害怕,因為有著太多的前車之鑒。所以他在對曆史教訓的“思索”後,選擇了拋棄“誠信”。千年後的人們畢竟對於英雄的悲劇有了淡化的念頭,然而卻因這教訓而拋棄“誠信”,那麼千年前呢?這樣“誠信要不得”的觀念該是何等地深入人心呀!所以我這一歎,不僅在現在,也歎到千年前,那個人心尚古的年代。 我也知道曆史,知道曆史的教訓。然而我會為保留“誠信”而不惜拋棄其他的六個背囊,甚至“健康”。我不要健康的肉體,而要健康的靈魂。沒有誠信,靈魂便是一種殘缺和卑瑣的存在。這樣的存在,我寧願它湮滅於唐朝的煙塵宋朝的風中,重新洗盡鉛華。
沒有誠信便沒有曆史。中國文化便是無數前代史家們的誠信碑載。所以,回顧曆史的所謂教訓前,你應該先看到血與淚書寫的“誠”與“信”,你不應該在用誠信的筆書寫的曆史的回顧中拋棄了誠信,你應該對自己說:誠信,自我而始。
保有這樣誠信的念頭,或許是由於我“跋涉”的人生尚短。或許走的多了,看的多了,自然會產生一種超拔念頭。就像我們在高處看螞蟻搬家,總會發現它們在擇路上的諸多可
議論處。不僅是誠信,當你麵臨任何一次生死抉擇時都該有更深刻的思索。不要潦草地選擇,否則那也是在潦草你的人生。
給感情一把尺
無論何時,月光都會將皎潔的亮色灑向大地,不管它是高是低;無論何地,蒲公英都會把種子撒向大地,不管它是貧瘠還是肥沃;身處“非典”病房的白衣天使們,更是在每個人心裏種上了一棵“愛心”樹,不管他是敵是友;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該給心靈、給情感一把尺,別讓感情的親疏迷亂了你我的良知。 (一)給感情一把尺,給理智一條路;生活給了我們無數路口,讓我們用心去選擇,當麵臨親與疏的判斷之時,該給心靈一把尺,去警示自己憑正義作出選擇;該給感情一把尺,別讓親切阻斷了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長途,讓理智的感情伴你人生長途,才會使心更輕鬆,才會使世界更加美好。是什麼讓唐太宗不認親疏讓洱海的風,回紇的幔帳,靺鞨的大風雪吹成民族的團結!是什麼讓伽利略不以舊的理論為綱,讓真理之步邁進了人類文明的史冊!是什麼讓貝多芬不成為傳統者的奴隸,開創了充滿生命豪情的《第九交響樂》!是感情這把尺,是它讓人們不以感情的親疏,讓人類向著邁進;是它讓人們不以感情的遠近,讓人類向著認識真理奔跑;是它讓我們給理智一條路,給智慧一條路,給文明一個永恒!(二)給感情一把尺,給民族一個振興;林則徐給感情一把尺,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背景下,發起了愛國思想運動,使中華民族的認知向世界邁進;鄧小平給感情一把尺,在“一國兩製”的偉大構想中,提出了祖國統一的新思路,讓中國社會的發展選擇了理智;戰爭中一位位母親給感情一把尺,為了全民族的勝利,毅然獻出了孩兒們的生命,讓苦難的民族在鮮血的力量下奮起!而今啊!戰鬥在抗“非典”一線的白衣天使們也給心靈一把尺,這把尺需要的不僅僅是奉獻與理智,更需要英明果敢的大智,生死相許的大勇,勇於奉獻的大義和這悲天憫人的大愛,他們不僅給理智一條路,更給民族精神一個完美的展現,他們無論感情的親疏,為每一個病人送去了同樣的愛!目光可以忘卻感情之尺蒲公英也可以忘卻這把尺但你千萬別忘了用感情之尺去衡量你的心,因為中國民族的振興需要你用理智思維開辟一條成功之路!
雙贏的智慧
雄鷹振翅高飛,劃過長空。那一片湛藍包容了它的不羈,承載了它的穩重,為此,藍天才多了一分神秘,多了一分美麗。 鯉魚擺尾洄遊,穿透碧波。那一片汪洋容許了它的活躍,收留了它的靈動,因此,大海才多了一分迷人,多了一分澄澈。
黃鸝枝頭高唱,劃破密林。那一片蒼鬱容納了它的不安,守護了它的機巧,於是,森林才多了一分深邃,多了一分安適。
彼此容納,彼此和諧,這便是雙贏的智慧。
自然界中的生物懂得和諧共處,互利共生。豆科植物將養分輸送給固氮菌,固氮菌向植物提供氮素。彼此生存,互為條件,保持和諧,在自然界的生存競爭中立於不敗。這是一種雙贏的智慧。
國際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麵對澎湃的經濟大潮,各大公司為了生存與發展,紛紛采取合作的方式,彼此聯手,互通物資與信息,在奔湧的潮流中,彼此互動,共謀發展,保持不倒,壯大自己。這也是一種雙贏的智慧。
昭君出塞,流傳千古。匈奴停兵請求和親,增強和睦,共謀穩定。為了黎民蒼生,為了邊塞穩定,昭君,和平的使者,為雙方的百姓帶來了和好的福音。這又是一種雙贏的智慧。 子期伯牙,共奏高山流水之音,和諧的旋律使彼此陶醉,對他們來說,這不算是雙贏嗎? 劉邦項羽,為爭天下而塗炭生靈,最終項羽烏江自刎,劉邦也要用數十年來休養生息,這能算是雙贏嗎? 天空包容了遊蕩的雲,在雲朵的映襯下更加明亮。 大海包容了激蕩的浪花,在浪花的跳躍中更加迷人。 雲朵,浪花在天空與大海中相互輝映,光彩熠熠。 這,便是雙贏的智慧。
詩人·明月·黃花
一,東坡的明月 浪淘沙 謫居黃城中,把盞臨風,牽黃擎蒼歎英雄。昔日汴河風光處,履履難重。 成敗任西東,此恨無窮,為了豪情誰與同?一蓑煙雨平生任,踏雪飛鴻。
這首詞是我特意寫給貶謫之後的蘇軾的,東坡的一生極盡坎坷:愛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渦的掙紮,滿腹冤屈的難鳴。 對他充滿希望的家人,和他共曆劫難的友人,受他關愛的世人,無一不期望他能才顯四方,官運亨通,濟世為民。但是,東坡知道,命運不濟,仕途的黑暗之門永遠容不下這樣一個生性放達的蘇東坡。 於是,他將功名利祿換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掛疏桐之夜,唱“大江東去”,感“人生到處之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淡泊,他不為“蠅頭微利,蝸角虛名”觸動,隻願“滄海寄餘生”。
認識自我的蘇東坡,從政治的窄門中從容地走出來,他雖與眾人所望有悖,卻讓我們看穿了一個豪放,淡泊,豁達,開明的蘇大學士——一代文豪。
認識自我就是東坡的明月,照耀他走進了東去的曆史長河。
二、易安的黃花 南樓令 素月寄孤舟,隻影隨水流,家園破,一盞殘酒。酒淡怎敵晚風疾,梧桐雨,點點愁。 晚來獨登樓,恨字鎖眉頭,黃花瘦,雁聲斷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離苦,幾時休? 這首詞是我填給曆盡漂泊的李清照。 滿腹感傷的奇女子,國破之淒,喪夫之痛,改適之苦。
十六歲嫁給趙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個生活富裕,幸福美滿,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變幻,戰亂的離苦,易安雖尋尋覓覓自己的幸福,卻總被黑暗的氣息壓得淒淒慘慘,在亂世中爭渡、爭渡,到頭來也曾失歸路,雙溪上的扁舟載起了青春年少,卻載不動滿腔愁苦。 於是,易安揮灑愁悶,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黃花,看透了滄桑變幻的她,在雁字歸時,勤修《金石錄》,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詞》,重新認識自我,易安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孤燈,蹣跚的走過。 認識自我就是易安的黃花,隨風而逝,哀而不傷,愁苦之中蘊含著辛勤和美麗,它的顏色雖與世人心中的顏色不同,卻總能顯出奇異的光彩。
沒有翅膀的飛翔
“每一隻蝴蝶都是一朵花的輪回。”甲蟲微笑著對我說:“有一天,你也會有一雙斑斕的翅膀,在天空中蹁躚舞動。”陽光安靜地淌過我每一寸藏青的肌膚,我聽到山風掠過樹梢,如同一支深遠的驪歌。 “啊,你!”小甲蟲尖銳的叫聲在我耳邊響起,我拖著濕漉漉的雙翼,睜開疲憊的眼睛——淺黃的粉翅不幸地覆在地上,我從一隻毛毛蟲變成一隻小飛蛾,我笑了。陽光明媚得有些奢侈,雖然好朋友小甲蟲一直期待我成為一隻最美麗的蝴蝶,輕盈地在花叢中飛舞,但我無恨亦無悔,如果注定我隻是一隻小飛蛾,經曆了繭裏的痛苦與掙紮,我也早已脫了胎,換了骨,雖然我沒有斑斕的翅膀,我依然有破繭而出那一瞬的動人,我依然會用並不曼妙的舞姿歌頌這個美麗的世界,請祝福我吧,我是一隻可愛的飛蛾。 “每隻鷹的盡頭都是蒼穹”,媽媽的目光中充滿期待,“有一天,你也會有一雙堅強的翅膀,在天空中鋪展你的輝煌”,輕風溫柔地吹動我茸黃的毛,我聽到燕語呢喃,講述著一些古老的故事。
“啊,你!”媽媽沉重的歎息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我當然明白,我隻是一隻平凡的雞,天空隻是一個太過遙遠的夢,而媽媽收養我這個孤兒,一心盼望我會是天空最驕傲的一隻,對不起,媽媽,我隻是一隻雞,所以藍天不是我的選擇,江南三月,草長鶯飛,我會在那裏盡情地跑動,如一朵黃色的雲掠過碧綠的天際,那裏才是承載我快樂的天國,我不會把鷹的期望強鎖上眉頭,碾碎一個春花秋月的日子,在一片放逐理想的草原,我會和鷹一樣快樂,媽媽,請祝福我吧,我是一隻幸福的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