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愛(1 / 3)

第十章 愛

考試

在一家並不太有名的衛校學了3年護理專業,我有幸來到廣州一家大醫院實習。按規定,如果我經過3個月的實習能夠得到外科主治醫師的認可,我就可以正式成為這家醫院的一員了,所以在實習的日子裏,我處處小心謹慎地工作著。 在實習即將結束的時候,一個在車禍中受重傷的病人被送到我們院裏來。外科專家決定馬上對病人進行手術,我被專家指定擔任這次手術的護士。手術一直從清晨進行到黃昏,終於將病人從死亡線上給拉了回來。在主治醫師即將為病人進行縫合手術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手術器械盤裏隻有六塊紗布,而我清清楚楚地記得,主治醫師一共從我手裏接過了七塊紗布。我連忙提醒主治醫師,有一塊紗布可能留在病人身體裏了。 醫師憤怒地說:“我是主治醫師還是你是呀,我已經把紗布都取出來了,你就不要妄加猜測了。你不是來這裏實習的嗎,我看你是不想留在這裏了吧!”我對主治醫師說:“我的確很想留在這家醫院,所以我更要提醒你,病人的生命絕不是兒戲,希望在進行縫合手術之前,還是請你仔細檢查一下。” 這時,主治醫師的臉上忽然露出了笑容,他展開左手,露出了被藏起來的第七塊紗布,說:“我們要對患者的生命負責!你完全具備成為一名合格護士的條件。祝賀你,你順利通過了這次考試。”

渴望壯烈

信手開卷,看到這樣一則故事。 一個農民問一位即將遠航的老水手:“你父親是怎麼死的?” “下海捕魚,遇到了風暴,死在了海上。” “你祖父呢?” “也死在海裏。” “那麼,你怎麼還去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嗎?” 水手凝視著遠方,朗然作答:“水手,就是因大海而生!” 掩卷沉思,我猛然想到了兩個字:壯烈。 渴望壯烈可以說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壯烈不因生命的長短而改變;壯烈也不因生命的尊卑而“彼尊我卑”。壯烈就是壯烈,壯烈的人生誰都有權擁有。人生一世譬如草木一秋,理應為這個世界留下些鏗鏘的蛩音和深深的足跡。卓而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讓人讚歎唏噓;汪洋恣肆的長江嘯傲百川,讓人扼腕擊節;司馬遷忍大辱而著《史記》,讓人高山仰止;屈大夫不隨流俗而沉汩羅,讓人一酹江月;當荊軻義無反顧踏上刺秦之路,耳邊想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時,是何等的壯烈;當潭嗣同引頸就戮菜市口,高吟“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行其所,快哉快哉”時,又是何等的壯烈!生命之花無論花期長短,隻要開得燦爛,開得輝煌,花期長短之論又何足道哉!這一點,凡是看過凡高《向日葵》油畫的人都會有些慨歎。

可怕的人際“有色眼鏡”

有美國波士頓,有兩位女士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相互為敵。由於這場戰鬥曠日持久,連她們也記不清當初矛盾產生的原因。後來,《波士頓新聞報》開辟一個專欄,專門處理市民的思想矛盾。這個專欄,由讀者間的通信組成。當一位市民寫信給報紙發泄心中怨氣時,另一位有相同煩惱的市民便在報社的中介下,回信告訴對方如何處理這類事情。 這兩位女士,由於心中苦惱,幾乎同時喜歡上了這個報紙欄目。一個化名楊梅,一個化名海鷗,兩人保持長期友好聯係,互訴衷腸,互解煩惱,幾乎每周她們要給對方寫上一封信。到了2003年,化名海鷗的女士因年多病去世了,化名楊梅的女士出於友情和道義,決定去吊唁她。當她到了報社去找化名海鷗女士的住址時,她發現在專欄中一直保持通聯的知心朋友,竟是現實中死死不肯和解的那位女士。為此,活著的那們女士悲痛不已。

沒有不變的

一塊堅硬的鋼板,也許是堅不可摧、攻不可克的,可若把它放到最冷達攝氏零下89度的南極,不要說用釺錘敲砸,就是往下一摔,立時會四開五裂。相反,一隻小小的雞蛋,也許是十分脆弱、不堪一擊的,若是在攝氏零下200度左右的低溫中,把雞蛋使勁摔在地麵上,它竟然會像皮球一樣反彈三尺。 焊錫能把堅硬的鋼板焊接在一起,形成牢不可破的鋼鐵長城,可在攝氏零下40度以下,它卻突然變成了一堆粉狀;平時我們進行體育活動所用的足球、籃球、排球,沒有人想到把它放到液態空氣中,然後撈起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吧,告訴你,它再不是你想象中的球了,拿起它別說踢,隻要一拍即成碎片。 石頭是夠堅硬的,可是如果用高溫將它熔化為液體,然後再把它製成玻璃纖維,它就會變得像棉花一樣柔軟,能紡成線,還可以織成像綾羅綢緞似的布。泥土是夠變通的了,可有的泥土的化學成分竟與天然紅、藍寶石一模一樣,把它們經過特殊提取加工,就能造出與天然寶石一樣堅硬耐磨、晶瑩奪目的人造寶石。棉花是夠柔軟溫和的了,可是如果把棉花經過處理,卻可以製成威力巨大的炸藥。水與火是夠不相容的吧,但如果把水經過分解,再投到火上,卻可以幫助火燃得更旺。

辭職的理由

美國《幸福》雜誌曾在征答欄中刊登過這麼一個題目:假如讓你重新選擇,你做什麼?一位軍界要人的回答是去鄉間開一個雜貨鋪;一位女部長的答案是到海濱經營一個小旅館;一位市長的願望是改行當攝影記者。幾位商人的回答最離奇:一位想變成女人,一位想成為一條狗。其間也有一般百姓的回答,想做總統的,想做外交官的,想做麵包師的,應有盡有。但是,很少有人想做現在的自己。 人,有時非常矛盾。本來活得好好的,各方麵的環境都不錯,然而當事者卻常常心存厭倦。我的一位朋友在深圳某家電子有限公司工作了5年多,已享有較高職位與不菲待遇,一年前卻毅然辭職,與幾個朋友開了家小小的電腦配件銷售公司,經營狀況一直不是很好。當我問及為何辭職時,朋友卻笑著對我說:“原公司的確是很多人羨慕的地方,我也不否認那裏的待遇不錯,但在那裏我已經找不到激情了。”他認為那裏沒有多少值得發展和留戀的前景,遠不如自己出來開拓另一片新天地。

人生的征程,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貧困,不是厄運,而是精神和心境處於一種無知無覺的疲憊狀態。當感動過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動你,吸引過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過你的一切也不再激怒你,這時,人就需要尋找另一處能夠滿足激情發揮的用武之地。 很多時候,我們選擇辭職,不都是工作的待遇因素,而是因為熟悉的地方已沒有激情。

我與紅領巾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紅領巾不是帶在脖子上,不是帶在手臂上,更不是掛在書包上,而是,帶在每個青少年的心上。” 你理解了紅領巾嗎?你又怎麼理解這句話? ——題記 2004年10月13日,中國少先隊建立55周年紀念日,當天早操一位同學發表了演講,她引用了現任學生會主席的話:“紅領巾應該怎麼帶?‘紅領巾不是帶在脖子上,不是帶在手臂上,更不是掛在書包上,而是,帶在每個青少年的心上。’..在小學生看來,紅領巾代表了長大與成熟;在中學生看來,紅領巾代表了青春與熱情;在大學生看來,紅領巾代表了青澀與純真;在老年人看來,紅領巾代表了年輕與朝氣。..” 從小學三年級,我就與紅領巾接觸了,然而,那時的我,隻是表麵的認識了紅領巾,也隻是表麵的把他當作一條紅繩布帶在脖子上;直到初一,我們舉行了換代大號紅領巾的儀式,我才似乎了解了一丁點紅領巾的意義..然而,我,一個決不算是個稱職的少先隊員,一個從不把紅領巾放在眼裏的少先隊員,直到了2004年10月13日的那次演講過後,才算真正的與紅領巾第一次,“親密接觸”.. 不錯,紅領巾是代表了我們的形象,代表了我們的青春時代,代表了我們的身份——光榮的少先隊員;不錯,紅領巾是一種榮耀,是神聖的,它應該時時刻刻帶在我們青少年的心裏。然而,我們又明不明白,紅領巾不就好像一條無形的繩,一條無形的又緊緊束縛著我們的繩?我們又知不知道,紅領巾可以代表我們的形象,卻不可以束縛我們的思想;紅領巾不僅僅是栓在了脖子上,更是緊緊的栓在了我們的心上,栓在了我們的思想上,它規定了我們應該想怎麼解題,怎麼按教科書上的思想做題,怎麼按老師教給我們的考試技巧應付考試,規定了我們隻能一考試分數來判定一個人的好壞;它規定了我們不應該想什麼“邪門歪道”的方法,規定我們不能有一些不現實,天方夜談的想象,規定我們除了好好學習語數外別的什麼都不重要..於是,它培養出了一批批的解題專家;養出一批批的語數外全麵發展的好學生;養出了一批批連鞋帶都不會係、連雞蛋都不會撥的博士、專家;養出了一批批遇到緊急事件就呆若木雞的天才生;養出了一批批隻知道延著教科書,老師,前人走出來的路走的守株待兔者;養出了一批批毫無獨立性,毫無想象力,毫無抉擇力的高手;培養出了一批批除了做題連國家大事都不關心的學生;陪養出了一批批什麼叫勞動,什麼叫服務社會,什麼叫助人為樂都不知道天才;培養出了一批批瘠牛般的少年;甚至培養出一個瘠牛般的少年中國..

你說我在說笑?不,決不,這樣的例子有少過嗎?沒有,甚至就是在我們的周圍,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可以說一個很諷刺的真實的報告: 20年前,美國、中國的專家都去調查研究對方的教育方式。中國的專家回來後說:“美國的小孩十分調皮,上課也不認真,幾乎沒有作業,課時也少的可憐,更沒有什麼補習班..”可見,美國的教育體製極差,相信20年後,我國完全可以超過美國;美國的專家回去後說:“中國的小孩十分聽話,胸前都帶著一條紅領巾,上課很是認真,左的端端正正,聽的認認真真,還不停記筆記,作業除了學校布置的,還有家庭作業,每天上課8小時左右,周末還有許多的補習班..”可見,中國的教育十分嚴格,相信20年後,中國完全可能超過美國..然而,20年後.. 我隻是實話實說,我隻是想了解紅領巾所代表的一切精神。我隻是想知道,把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放在語文課本裏,隻是為了讓我們應付中考的嗎?我也隻是想想知道,我們以後會不會為了我們能獨立生存,而開設一堂學會生存課?這堂課是不是又會成為我們的主課?會不會在中考、高考中,作為一門考試項目? 我不清楚,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了我的文章能得到什麼,能思考些什麼,因為我知道,我再寫下去,我要偏題了,這樣會拿不了好分數.. 最後,我隻是想說,但願,隻是但願,我們能讓紅領巾所代表的青春,活力真正係在我們的心裏,而它所同樣代表的一種束縛,能永遠的被我們解開,被我們拋棄.. 後記: 與紅領巾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我隻是更加的迷茫,我越來越不清楚,什麼是紅領巾真正的精神,我也不清楚,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紅領巾。那些理解了,創造了紅領巾的人們,你們,能告訴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