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冬日飄雪(1 / 3)

第一章 冬日飄雪

雪,那麼白、那麼純,在這無瑕的雪地上,曾烙下了我記憶中又深又清晰的腳印,還有那點點淚跡。 七歲那年的冬天,下了一場大雪。小夥伴們最喜歡的就是下雪了,男孩子可以盡情地打雪仗,女孩子可以開心地堆雪人。雖然大家臉上凍得青一塊、紫一塊,但還是樂嗬嗬的,喜笑顏開,我們幾位要好的小姐妹在路邊堆雪人,我建議比賽,賽一賽誰的雪人最漂亮,我堆好後和其它的雪人比一比,覺得我的雪娃娃最美。 小夥伴中有個叫冰娜的女孩,她和我的年齡相仿,是走親戚的。她沒有理睬我們,隻是在一旁滾了一個又高又大的雪堆,正很認真的加工,目不轉睛的看著,一會兒弄弄這邊,一會兒弄弄那邊,終於堆好了,原來是位雪媽媽。她把紅手套放進雪裏做成了紅嘴唇;用帽子上的兩個絨球做了眼睛,還把自己的圍巾解下,給雪媽媽圍了起來。 她看著雪媽媽開心的笑著。過路的叔叔阿姨們不看我的雪娃娃,都誇這個雪媽媽漂亮。這時,她的笑容更燦爛,還對雪人呢喃著什麼。我嫉妒極了,走過去,裝著無意摔倒的樣子,推倒了她的雪媽媽。冰娜大聲地痛哭起來,嘴裏喊不停的喊著:“還我媽媽,還我媽媽..” 她的爸爸跑過來,把她抱回了家,我愣在那兒。 雪地上她爸爸留下的腳印伴著她的點點淚跡,還有發愣的我,便烙進了我的記憶。 後來我才知道:她剛剛失去了母親。 這件事已經過去五年了,今天又下雪。冰娜,能原諒我嗎?你又在哪裏? “雪兒,下大點,我已準備好了紅手套,還有圍巾..我要堆一位媽媽,還有一個女孩。”

情深

記得,我小學四年級時。夜晚總喜歡踢被子,媽媽怕我著涼,常半夜起來為我蓋被子。 一次,媽媽在幫我蓋好被子時,發現我的頭怎麼熱得像個大火爐似的,就拿來體溫計為我測了測體溫,怎麼這麼高呀,“”,媽媽連忙叫起了爸爸,爸迅速地用被子裹著我把我抱起來送往醫院。經過醫生一番檢查說:“沒事,開幾副退燒的藥,燒就會很快退下來的。”聽了醫生的話,家人的心才恢複平靜。 回到家,奶奶讓媽媽去休息,要不然第二天上班就沒精神了。媽媽連忙說:“媽,沒事,您放心,我明天去單位請個假就行了。”“要不然瑩瑩由我來看,你先去睡,明天照常到單位上班去!”奶奶和藹可親地對媽媽說。“那我怎麼能讓您來為我看孩子呢?您老身體也不好。”媽媽怎麼也不肯。

兩天過去了,媽媽除了吃飯,其餘的時間都坐在床頭看護我,生怕我又出什麼毛病。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燒終於退了,全家都高興地不得了。可媽媽因為兩天來從未合過眼而病倒了,爸爸連忙抱起媽媽衝往醫院,經醫生一番細致檢查,確定是腰肌勞損,醫生安慰我們道:“沒什麼大礙,隻要好好休養很快就會好的。”聽了醫生的話,我們全家緊張的心才漸漸

地平靜下來。可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怎麼說媽媽也是因為我而得了這個病的,我真內疚,不知該怎樣才能彌補。我便問媽媽:“媽媽您需要什麼,不要自己起身隻要叫我一聲,我會幫您辦好的。”我細心地對媽媽說。媽媽聽了這番話,心裏像喝了蜜一樣甜,高興地抱著我哭了,我也哭了。家裏人以為又出了什麼事,連忙跑上樓問道。一看才明白原來是咱們家的小祖宗——瑩瑩,長大了,懂事了,懂得去關心別人了。 聽了大人們的這樣稱讚,我的心裏美滋滋的。

生命中的感動

如一陣微微春風吹撫臉龐,像一條涓涓小溪緩緩流過心底,感動時的美麗難以言傳。(兩個比喻,由表及裏,扣題入文。) 你到廣州去了,但你留給我的“同學錄”裏的那句“姐妹一載,情係永遠”卻永遠地留在了我的心中。每當鴻雁銜來你的消息,聆聽著你的聲聲祝福,我便浸在了幸福裏。心情抑鬱時,身旁仿佛總是你鏗鏘有力的話語,給我勇氣,給我力量;在快樂時,我也感覺到,在天的那一邊,也一定有你與我共享。我用鼓勵與思念,釀成酒漿,守候那一天,待重逢時,愈來愈醇,足以浸染兩顆狂喜的心。在有雨有晴的日子裏,我的天空始終晴朗湛藍,隻緣於這份感動。(直抒胸臆,說明同學情給我的感動。) 在我心中,“老師”這兩個字眼從來都是沉甸甸的,看過很多同學描寫老師帶病上課、深夜工作的故事,總覺似真似假。一個平凡的晚自習後,我正趕往寢室,忽然看見上晚自習的那位老師正拿著一包北京牌方便麵,在往辦公室走去。我突然想起晚餐時間老師給一位同學補課,還未吃晚飯,望著老師的身影,我心一顫,這時才是老師的晚餐時間。我為老師深感委屈,當人們沉浸在歌舞廳的歡快旋律中時,或是全家圍著一桌豐盛的菜肴盡享天倫之樂時,我們的老師卻在啃著廉價而幹硬的方便麵。(運用心理描寫,寫出老師忘我的工作精神給我的感動。)曾有人如此描述,老師“吃的清淡,穿得素淡,出門辦事人冷淡”,然而還是有那麼多的人甘願當老師,且都以此為樂。於是那個平凡的晚自習,那個平凡的身影,從此便在我的記憶中定格,再慢慢放大,成為收藏在我記憶中的珍品。這一切,隻緣於這一份感動。 身在異鄉為異客,身邊沒有一個朋友,每天看見與家鄉截然不同的高樓大廈,我更思念那臥在山水懷抱中的家鄉,家鄉那慈祥的母親。(宕開一筆,似分實合。)然而每天在宿舍大樓的門口,都能見到同一個人,她那麼溫柔地注視著每一個進出的孩子,臉上掛著微笑,眼裏露出慈祥,還不時提醒著多穿點衣服,把頭發梳一梳。那一天,我們像潮水般湧下樓時,她正彎腰打掃樓道,差點兒被同學們擠得掉下去,她一言未發,趕快退到一旁。(她的“寬容”由這一細節可見一斑。)人散後,對這一群她精心照料而對她有些失禮的孩子,她毫無怨言,仍然默默地盡自己的職責,普灑自己的愛心。我感到好像被一種神奇的東西包圍著,周身備感溫暖。哦,那是寬容,是母愛!(畫龍點晴之筆。)

歲月如一條悠悠不肯回頭的小河,能夠沉澱在河底而不被衝走的貝殼便是那生命中的一

分分感動。珍惜一枚枚貝殼,小河因此而煥發光彩。(卒章顯態,貴在珍惜。) 點評: 作者從同學情、師生情、“母子情”(長幼情)等方麵采擷了幾朵生命長河中的浪花,表現了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感動,讓生命煥發新的光彩這一主題。三則材料,重心各有側重,材料間彼此獨立而又緊密聯係在一起。比喻生動傳神,描寫細膩貼切,抒情真摯自然,語言流暢而富有詩的韻味。

雨霧中,我正忍著胃痛,茫茫然漫無目的地騎腳踏車。這時,前麵一個嬌小的背影映入了我的眼簾。頓時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烏黑的辮梢上係著一隻精致的淡黃色的蝴蝶結,整個發式儼然是一件藝術品,再加上與蝴蝶結同色的毛大衣,柔和的氣息快要溢出來了!“真是雨中的浪漫!”我想:“春天來了就好了,滿眼新綠,綴上這暖暖的黃色,該是另一種感覺吧!我正胡思亂想,這時,前麵的她飛快地穿過馬路。我心中一驚,趕忙刹車,好險!這件藝術品差點兒就毀於我的車輪之下了,我剛籲了口氣,一張秀氣甚至有點兒冷豔的臉怒氣衝衝地轉向了我,我剛要開口道歉,幾句話卻猝不及防地向我劈來:“喂,你他媽的沒長眼,差點兒把姑奶奶的新衣服弄髒了!”我愣愣地環顧了一下四周,當我發現她由憤怒而扭曲的臉時,才證實那幾句話是從她的朱唇中迸射出來的。頓時,她在我心中的公主形象茫然無存,如同一塊被石頭打破的美麗純潔的玻璃一般。想把她的話頂回,可自己撞了人,也不好做聲。隻好在心裏生悶氣,要是我是哈利·波特,非把她石化了不可。她撣了撣那黃毛衣上並不存在的汙跡,很高傲地乜斜了我一眼,扭著嫋娜的腰肢,挺著胸脯過了馬路。我飛也似的逃了,身後又拋來她響亮的咒罵聲:“以後你他媽的注意點,那本事還沒有就別往馬路上溜!”

心中的你

花兒開了又謝,謝了又開,年複一年,院子裏的那棵大槐樹卻依舊高大、充滿生機,和過去一樣。 大槐樹開花了。您看見了嗎?是我親眼看見的,可奶奶說那是別處的種子在槐樹上安的家、開的花。我才不信呢!這一定是您從天國寄給我的春的賀禮。太婆婆,您還好嗎? 這兒是哪裏?您還記得嗎?嗯,這裏是您過去住過的地方。在我的記憶裏,這裏是我思想起飛的停機坪,是我記憶長河的發源地。在您搬去天國之前,您不是常常在這裏講故事嗎?還記得,故事裏有一個阿哥,有一個阿弟,他們是最最要好的朋友,他們從不吵架,從不打鬧,和睦相處。就是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如何成為孩子堆裏人人愛戴的領袖,怎樣成為全世界最有人緣的孩子。真謝謝您了,太婆婆。

這是什麼?您還記得嗎?嗯,這是那棵伴我玩耍的大槐樹。我最愛在槐樹下和您做捉迷藏的遊戲,您用手帕蒙住我的眼睛,在您的召喚下我一步步向前尋找您的蹤影。可我每次都

找不到您,隻好抱住那棵大槐樹,叫著:“太婆婆,太婆婆,您在哪裏?”沒有回應,我委屈地哭出聲音,您就會跑過來,拆下蒙住我雙眼的手帕,安慰我這個已經哭成小淚人的可憐蟲,用手帕擦幹我的眼淚。這時,我就賴皮地緊緊抓住您的手,高興地大喊:“太婆婆,太婆婆,我抓到您哩,我抓到您哩!”您並不責怪我淘氣,隻是笑容可掬地說:“你這個小東西,那麼小就會用苦肉計。”就是這個遊戲,給我的童年增添了無窮的快樂和歡喜。真謝謝您了,太婆婆。 這是什麼情景?您還記得嗎?嗯,這是您在月下給我唱歌謠:“摘星星,摘月亮,放進口袋也發光”;“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花瓣兒黃,花蕊兒綠,迎春花開迎新喜”..這些都是您教我的童謠,現在我還銘記在心。就是這些小詞小句,讓我架起理想的翅膀,飛上一望無際的藍天,開啟我緊閉已久的心靈之窗。真謝謝您了,太婆婆。 那是什麼日子?您還記得嗎?嗯,那是您搬去天國的日子。是不是人得了重病都要搬去那裏?奶奶抹著淚告訴我,您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休息,那裏沒有疾病,沒有痛苦,如果一個人做完了一生的事情,就會去那裏。您會回來看我們嗎?我好久都沒有看到您美麗的身影、慈祥的麵容了。真的好想您,我的太婆婆。 今天,在夢中,在那棵大槐樹下,我正在傾聽美麗的您、唱著美麗的歌謠..

牛奶

“鈴鈴鈴..鈴鈴鈴..”一陣鬧鍾的聲音響起,我猛地睜開了眼睛,飛快地翻身起床,換衣服、洗臉。 送牛奶和報紙的生活從今天就開始了。爸爸、媽媽還沒有醒,於是我悄悄地、急急忙忙地出了家門。 屋外有點涼意,我情不自禁地顫抖了幾下。 第一次送牛奶和報紙可不能遲到,我騎上自行車,飛似地向東京堂奔去。 上小學時,早上一起床,我就直奔大門口去取牛奶和報紙。這是我的工作。每次去大門口時,我都覺得很奇怪:這牛奶和報紙都是什麼時候送的?誰送的?沒想到從現在起我自己卻開始送牛奶和報紙了。 我家有五口人,爸爸、媽媽和我們三個孩子。爸爸是個司機,媽媽不出去幹活,為了照顧小弟弟而留在家裏。靠爸爸一個人工作,維持五口之家的生活是十分艱難的。我們住的房子是借的,爸爸還有個理想,總有一天要自己買所房子。 不要亂花錢,要愛惜東西,這些事我雖都想過,但上了中學需要一筆錢。我要盡可能地減少爸爸的負擔,於是決心開始送牛奶和報紙的生活,自己掙一點錢,另外還打算為三年級時的修學旅行積存一點費用。 起初,爸爸、媽媽不同意,但我對爸爸媽媽說:決心已下,決不動搖。

爸爸、媽媽大概理解了我的決心。幾天之後,同意我送牛奶和報紙了,但也提出了一些條件:不能因為送報、送牛奶而影響學習;早上要堅持自己早起,不要讓別人叫。這些條件

如果做不到,那麼就停止讓我做這些工作。 四月一日這一天多麼令人盼望啊!我樂得眉開眼笑,內心充滿了喜悅。送牛奶和報紙將能得到一些錢,這種歡樂和喜悅也許是由此而來的吧! 媽媽說:“起晚了可不行,早一點睡吧!”三月三十一日的這一晚我比任何時候都睡得早。 到了東京堂一看,其他送牛奶和報紙的人也都來了。我把牛奶箱架在自行車後座上,然後把夾有廣告的報紙裝進一個袋子放在自行車前的筐裏。 “各位辛苦了,牛奶和報紙就拜托你們送了。” 阿姨的話音一落,我就出發了。 牛奶瓶晃來晃去,發出一陣陣互相撞擊的聲音。此時,別的我什麼都不想,隻想著可別把牛奶弄翻了,千萬別送錯了。 我一麵確認訂戶的卡片,一麵挨家挨戶地發送。當我把最後一張報紙送出去時,心裏充滿了歡樂。啊,終於送完了! 我神清氣爽,急急忙忙地踏上返家的歸途。 “沒有送錯吧?”媽媽一個勁兒地盯著我,擔心地問道。 “嗯,沒有。”我自豪地說。 往後的那些日子,並不全像第一天那樣順利。下雨天,牛奶瓶很滑溜,報紙也被淋濕;有台風的時候,自行車都要被刮倒;家庭作業也很多,還要對付測驗,有時很晚才睡,第二天早上起床真叫人難受。月底去訂戶家收款也不順利,有的家老沒人,收齊這些款最少要四天,有時竟要一個多星期。這些事真叫人生氣。 “加油幹吧!”媽媽鼓勵我說。這麼點兒事情就打退堂鼓,這暴露了我意誌的軟弱。 牛奶和報紙不早一點兒送去的話,四十家訂戶就要等著,想到這裏,我又增添了幹勁。 奮鬥了一個月。四月三十日這一天,我第一次拿到了九千一百日元。這一天,我永生難忘。 與其說得到了無限的歡樂,還不如說我真正地、深深地懂得了勞動的艱辛,體會到了為他人而作出努力的喜悅。 從開始送牛奶和報紙,至今已有五個多月了,我用掙來的錢買了運動鞋、學習用品,一點兒都沒有亂花。剩下的錢都存了起來,到現在已經有四萬日元左右了,這筆錢是修學旅行時的費用,爸爸要買房子的話,我也要拿出一筆錢。 加油幹,一定要送好牛奶和報紙!

女孩抽屜

女孩的抽屜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它不像男孩的抽屜那樣雜亂,也不像大人的抽屜那樣規矩。

女孩的抽屜在女孩的心裏永遠是一方不可侵犯的領土,這裏裝滿了女孩兒親手紡織的彩色的夢。

幼兒園時,我就擁有了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大抽屜,裏麵放滿了我精心挑選的寶貝。 那一片屬於我自己的天空,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限的樂趣。 抽屜的一角放的是五光十色的貝殼和形狀各異的海螺。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目睹氣勢磅礴的大海的見證。對於這些來自大海的“客人”,我舍不得送人,更舍不得丟棄。 玩具娃娃對充滿幻想的女孩兒來說,永遠是一個最大的誘惑,我當然也不例外。一個滿頭金發的小女孩兒,靜靜地躺在我的大抽屜裏,旁邊的抽屜裏,旁邊盒子裏裝滿了各式各樣的衣服和琳琅滿目的珠寶首飾,閑暇時,我常會把她請出來“做客”。 一個精巧的小手提箱擺在抽屜裏最顯眼的地方。打開箱蓋,四排整整齊齊的水彩筆便呈現在眼前,赤、橙、黃、綠、青、藍、紫在潔白的紙上變成了一道美麗的彩虹,童話世界裏的白雪公主、睡美人也經常躍然紙上。 一個天藍色的機器貓小叮當,張著大嘴,正在嘿嘿地傻笑。可不要小瞧了這張嘴,它就像個無底洞,把我平時省下的零用錢都毫不留情地吞了下去。不過不用擔心,當我需要時,它還會分文不缺地還給我。 隨著年齡的增長,童年的夢漸漸遠去,童話王國的大門已不再朝我開放,這將意味著我不能像從前那樣摟著媽媽的脖子撒嬌,纏著爸爸要這要那,我需要有另一片天空。 於是我有了另一個抽屜,一把精致的鎖牢牢地鎖住了它。隻因為這片天空屬於我自己,我不想讓寧靜的天空出現“入侵者”,不想讓別人看懂我心底的秘密。 不知為什麼,我像同齡的小孩那樣沉醉於瓊瑤、席慕容等作家筆下的美好生活之中,但從未為哪位歌星所傾倒,不過我同樣懂得人間的真情,懂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於是,抽屜裏,我有一本厚厚的日記,那裏盛滿了我的喜樂,裝載著我對十六歲花季的向往。 一盤心愛的磁帶放在抽屜最深處,磁帶上有我童年的歌聲。每次把它放到錄音機裏聽,我都會回想起兒時的幸福時光。 一封封信放在抽屜的一邊,工工整整地,都是小學和初中時最要好的朋友們的來信,盡管天各一方,但彼此的思念卻從未停止過。 女孩的抽屜裏裝著女孩心裏繽紛的四季,裝著女孩對未來的希望,還裝著女孩的一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