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偉大的友誼(1 / 3)

第一章偉大的友誼

尋找治療艾滋病的新藥

小男孩和小女孩是一對好朋友。後來,小男孩因為輸血感染上了艾滋病,同伴們都遠離了他,隻有小女孩還依然陪伴在他的身邊。

一個偶然的機會,女孩在雜誌上看見一則消息,說加州的醫生找到了能治療艾滋病的植物,這讓她興奮不已。於是,她帶著男孩悄悄地踏上了去加州的路。為了省錢,他們晚上就睡在隨身帶的帳篷裏,男孩的咳嗽多起來,從家裏帶來的藥也快吃完了。這天夜裏,男孩冷得直發抖,他用微弱的聲音告訴女孩,他夢見200億年前的宇宙了,星星的光是那麼暗,他一個人待在那裏,找不到回來的路。

女孩把自己的鞋塞到男孩的手上:“以後睡覺,就抱著我的鞋,想想我的臭鞋還在你手上,那麼我肯定就在附近。”

孩子們身上的錢差不多用完了,可離加州的路還很遠。男孩的身體越來越弱,女孩不得不放棄了計劃,帶著他又回到了家鄉。女孩依舊常常去病房看男孩,他們有時還會玩裝死遊戲嚇醫生和護士。

有一天,他們又玩起裝死的遊戲。而這回,男孩卻沒有在醫生為他摸脈時忽然睜開眼笑起來——他真的死了。

女孩抱著男孩的屍體抽泣著說:“我很難過,沒能為他找到治病的藥。”

男孩的媽媽站在旁邊淚如泉湧:“不,你找到了。你給了他一隻鞋,他一直為有你這個朋友而滿足。”

如果說兩個人之間的友情可以調劑人的感情的話,那麼友情的另一種作用則可以醫治受傷的心靈,安慰孤獨的人,給人帶來希望。幸福的時候離不開友情的滋潤,患難的時刻更需要友情的嗬護。

真正的朋友

一位母親給兒子講了一個故事——

年輕的父親和好朋友都是建築工人,他們正在尚未竣工的大樓外麵的護欄上幹活,護欄離地麵有幾十米高。

突然,他們站立的木板斷裂了。一刹那,兩個人同時從幾十米的高空落下。他們都認為自己完了。

幸運的是,一個防護杆拯救了他們。但兩個人實在太重了,脆弱的防護杆隻能承受一個人的重量,他們中間必須有一個人放開手,然而求生的本能讓他們都緊緊地抓住了防護杆。時間一點點過去,防護杆吱吱作響,眼看馬上就要斷了。

這時,年輕的父親含著眼淚對好朋友說:“我還有孩子!”

未婚的好朋友隻是靜靜地說了一句:“那好吧!”然後就鬆開了手,像一片樹葉一樣落向了水泥地麵,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年輕的父親……

“媽媽,我希望有這樣的事情,但它隻是個故事。”兒子不以為然地說。

“孩子,那個得救的人就是你的爸爸,而他所說的孩子就是你。”母親眼裏含著眼淚。

空氣頓時凝固了,兒子望著母親,顫抖地說:“叔叔一定是空中飄著的最美麗的樹葉,是嗎?媽媽。”

“是的,那片美麗的樹葉現在一定飛上了天堂。”母親默默地閉上了眼睛,一滴淚水悄然滑落臉龐。

既不請求別人也不答應別人去做卑鄙的事情,一心隻想著為對方盡一點綿薄之力,讓別人能從自己的放棄中尋找到人生的希望,這是友誼的基本要求。友誼是生命的旋律,是無比美麗的青春讚歌。

相伴一生的朋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法軍的一支部隊裏有一對朋友,其中一人被德軍的子彈擊中,幸免於難的另一人請求長官允許他去把他的朋友背回來。

長官說:“他可能已經死了,你冒著生命危險去把他的屍體背回來是沒有用的。”

但在他的一再懇求下,長官同意了。就在那名士兵剛把他的朋友背回到營地時,他那身負重傷的兄弟死去了。

長官說:“看看,你冒死把他背回來真是毫無意義。”

但這名士兵回答道:“不,我做了他所期望的事。我得到了回報。當我摸到他身邊扶起他時,他說:“沃爾夫,我知道你會來的——我就是覺得你會來。”

“友誼”這個詞,如果想給它一個確切的定義,怕是有些難度,但是它會以各種形式的實際行動出現。已死去的那位已經心滿意足,因為他在垂死之際驗證了友誼的真誠;活著的那一位肯定也心有慰藉,因為他看到了好友臨終前的滿足。

一生的知己,就是生死相伴。

絞刑犯的結局

公元前4世紀,意大利國王把一個年輕人判處絞刑。在臨死之前,年輕人希望能與遠在百裏之外的母親見最後一麵。

國王準許了,但要求他必須找一個人來替他坐牢。這是一個苛刻的條件。假如他一去不返怎麼辦?誰也不願意冒著被殺頭的危險來幹這件蠢事。

這時,他的好朋友表示願意替換坐牢,好讓他回家與母親相見。

好朋友住進牢房以後,年輕人就趕回家與母親訣別。日子如水一樣流逝,眼看刑期在即,年輕人卻音訊全無。人們一時間議論紛紛,都說好朋友上了年輕人的當。

行刑那天,因為年輕人沒有如期歸來,隻好由好朋友替死。當好朋友被押赴刑場時,圍觀的人都笑他是個傻瓜,也有人對他產生了同情,更多的人則是幸災樂禍。但刑車上的好朋友,不但麵無懼色,反而有一種慷慨赴死的豪情。

追魂炮被點燃了,絞索已經掛在好朋友的脖子上。圍觀的人都在內心深處為他惋惜,並痛恨那個出賣朋友的年輕人。就在這時,年輕人騎著馬趕回來了,他高聲喊著:“我回來了!我回來了!”這真是人世間最感人的一幕,年輕人已經衝到好朋友的身邊,他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國王知道了這件事,他親自趕到刑場,立即為年輕人鬆了綁,親口赦免了他,並且重重地獎賞了他的好朋友。

朋友在人的一生之中是不可缺少的,朋友能給自己帶來快樂,朋友能與自己一起共患難,朋友能為自己分擔憂愁……在你最需要他人安慰時,或許就是你的朋友來到你的身邊,與你一起共同麵對問題。青少年朋友,在成長的歲月中,要學會享受生命中友誼的陽光。

你是可依靠的人嗎

郭老師高燒不退。經透視發現胸部有一個拳頭大小的陰影,懷疑是腫瘤。同事們紛紛去醫院探視。回來的人說:有一個女的,叫王端,特地從北京趕到唐山來看郭老師,不知是郭老師的什麼人。又有人說:那個叫王端的可真夠意思,一天到晚守在郭老師的病床前,喂水喂藥端便盆,看樣子跟郭老師可不是一般關係呀。就這樣,去醫院探視的人幾乎每天都能帶來一些關於王端的花絮,不是說她頭碰頭給郭老師試體溫,就是說她背著人默默流淚。更有人講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議的奇事,說郭老師和王端一人拿著一根筷子敲飯盒玩,王端敲幾下,郭老師就敲幾下,敲著敲著,兩個人就神經兮兮地又哭又笑。心細的人還發現,對於王端和郭老師之間所發生的一切,郭老師的愛人居然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醋意。於是,就有人毫不掩飾地豔羨起郭老師的“齊人之福”來。

有人問起了王端的事。郭老師說:“王端是我以前的鄰居。大地震的時候,王端被埋在了廢墟下麵,大塊的樓板在上麵一層層壓著,王端在下麵哭。鄰居們找來木棒鐵棍撬那樓板,可怎麼也撬不動,就說等著用吊車吊吧。王端在下麵哭得嗓子都啞了——她怕呀。她父母的屍體就在她的身邊。天黑了,人們紛紛謠傳大地要塌陷,於是就都搶著去占鐵軌。隻有我沒動。我家就剩下我一個人,我把王端看成了可依靠的人,就像王端依靠我一樣,我對著樓板的空隙衝下麵喊:“王端,天黑了,我在上麵跟你做伴,你不要怕呀……現在,咱倆一人找一塊磚頭,你在下麵敲,我在上麵敲,你敲幾下,我就敲幾下——好,開始吧。”她敲當當,我便也敲當當,她敲當當當,我便也敲當當當……漸漸地,下麵的聲音弱了、斷了,我也迷迷糊糊地睡去。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下麵的敲擊聲又突然響起,我慌忙撿起一塊磚頭,回應著那求救般的聲音,王端顫顫地喊著我的名字,激動得哭起來。第二天,吊車來了,王端得救了——那一年,王端11歲,我19歲。”

危難中,朋友的幫助是如此的感人,人們或許不是那樣理解,但他們真正做到了。什麼是友誼?友誼就像一杯酒,越釀越醇。青少年朋友在成長的階段,要好好把握友誼,多交一些知心朋友。

大難臨頭

有兩個夥伴一起翻山越嶺,到處遊玩。他們相互間一天比一天更了解,越來越要好,兩人就約定:同生死,共患難,絕不遺棄對方。

過了幾天,他們在一條偏僻的小道上遇到一隻大熊。在這危險關頭,一個夥伴飛快地跑向路旁的一棵小樹,爬了上去。樹很小,另一個夥伴不敢再冒險爬上去了。他一看,再無其他出路,隻好馬上躺倒在地,屏住了呼吸,四肢一動也不動,裝著好象死人一般。這隻餓極了的大熊朝他俯下身子,用爪子把他翻過來轉過去,舔舔他的瞼,看看他到底還有沒有氣。由於恐懼,這個夥伴早就嚇得麻木了,全身的血液似乎都已凝結,以至身體真地變得冰冷、僵硬,如同死人一般。最後,這隻熊隻好從他身邊走開了,因為熊是不吃死人肉的。

直到這頭熊走遠後,樹上的夥伴才爬下來。他問這位裝死的朋友:“請告訴我,你躺在地上時,熊伏在你耳朵邊講了些什麼?”

“它給了我一些有益的忠告。”這個夥伴回答說,“對我最重要的忠告是:我應時時提防那些不忠實的朋友,哪怕隻發現他有一點不可靠的地方,也應該盡快地離開他。”說完,他毅然離開了他的夥伴,自管自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