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不明白亂七八糟各種騎士的兄弟進來看.(1 / 2)

騎士團在外語中原意就是“組織、秩序”的意思,“騎士團”的說法來自清末的翻譯還是日本的翻譯並不確定,但西方本意並不那麼強調騎士。

騎士團的國家性指他們有自己的封地、有收稅權、有人民(或無其它國籍的成員)、有自己的法律法庭、有自己的相當於國旗國徽的標誌、有大使館和大使、有與國家平等水平的國際外交權力——比如聯合國觀察員。

騎士團的傭兵性是指它本身是帶有軍事或冒險性的組織,大多數騎士團都是戰士和間諜組織,或鏢師、消防、探險、搶險救災、傳染病控製等高危活動組織。這種高危性使騎士團一方麵必須維持自己的全職武裝力量以完成任務,另一方麵使騎士團必須有自己的收入渠道來維護武裝行動的巨大開銷。這兩點結合造就的就是傭兵性質。

騎士團分兩個大類:皇家騎士團和軍事修會。

皇家騎士團本意也並無“皇家”的意思,隻是大多數皇家騎士團都是皇家組織的而已。皇家騎士團為一個勢力夠強大的、能夠養活他們又能允許他們在國內存在的勢力服務——多數情況下是王室、自治城市、教廷或富可敵國的巨商。它們帶有一定的公會性質。

軍事修會則帶有宗教性質,一般在宗教戰爭時被組織和發展起來。

“騎士團”這個名字多少帶有強烈的誘導性,其實如果與東方的同類組織相對比,就比較容易理解其社會存在狀況:各武林門派、各軍閥門派、鏢局、土司軍隊、花朗學院、忍者之裏……騎士團也就是這樣類似的獨立武裝組織。

在騎士團內部,其內部成員劃分成幾個明確的等級,等級中又有階層。一般而言,騎士團如果還有招募名額的話,隻要在思想政治和其它要求上過關,就會招募各種條件的新人,然後將新人按其能力和條件劃分在某個階層中。也就是說,一個弱者隻要夠格就可以進入騎士團,但會從最低的階層開始,而強者則可以一開始就處於較高的層級。

聖殿騎士團等聖奧古斯丁修會會規的軍事修會,有會員入會時上繳財產的規矩,搞共產主義。入會時上繳的財產會影響入會者的起步層級。

各個層級的聖殿騎士戰士都可以被稱作“聖殿騎士”,甚至非戰士也可以這樣稱呼,但是他們與作為重騎兵存在的“聖殿騎士”並非同一個意思。

聖殿騎士的戰士中,我們已知至少有三個階級,六個階層:

最低的階級是侍從階級,他們大多數是輕裝步兵。

第一個階層是preux,如果要翻譯的話,隻能翻譯成“勇者”或“猛男”,因為這個詞的詞根是“勇氣”,而這些人所擁有的主要也是勇氣——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什麼。作為騎士團的最底層戰士,他們一般隻有一隻弩或者一杆矛,作為軍中最基層的射手和防禦部隊存在。這些人負責在兩軍交接前進行相互消耗,除此無它,所謂真正的猛士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嘛。他們的入會儀式是在衣服上畫十字,如果沒有衣服可穿就畫胸口。見過《魔戒》裏給獸人打白色手印麼?差不多就是這種狀況。能活過幾場戰鬥的人大多數會被提升,除非他是意大利人。

第二個階層是ecuyer,直譯就是騎手,但也可以翻譯成侍從。他們什麼兵種都有,也有重甲騎士,但大多數是裝備一般的步兵,使用各種武器。他們經過一定的訓練,而且學習經文、讀寫和算術,無論在戰鬥中還是傳道中,都是兼具數量和質量的主力成員。他們的入會儀式是發放統一的黑色十字製服,這是這個階層的特權。

中層階級是騎士階級。這個階級的人可以穿白底長袍,擁有相當於歐陸騎士的政治地位。

第三個階層是chevalier,直譯是騎士精神,一般翻譯成遊俠騎士或者直接叫騎士。這個階層的戰士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全身鎖子甲的重裝長槍步兵,另一種是重騎兵。他們和西歐其它騎士並沒有什麼區別,其中多數本來就是普通封建騎士,加入聖殿騎士團後並不改變戰術和武裝。他們的入會儀式是發放白袍。

第四個階層是commandeur,直譯是指揮官、司令,但在聖殿騎士團有特殊的意義,一方麵是隱士,另一方麵是特種兵。他們是精選的騎士,一般沒有指揮職能,反而經常化妝後混在人群中或雜兵中,負責刺殺。他們往往是射手或刺客,但多數人也可以作為重騎兵投入戰場。達到這一階層的人會在騎士團領土上為其家人留有封地,這些封地並非這些人的私人財產,但他們有權使用,並用以養活其需要托付的人,比如家人或朋友的遺孤或養子。即使這些人在行動中身亡,這些封地也會在聖殿騎士團的照料下繼續起到養育其家人或遺孤的職能。

高層階級是聖殿武士階級。這些人並非都是戰士,其指揮官和牧師以及掌櫃職能更大。他們也可以作為重甲騎士衝鋒,但更多的時候是作為重步兵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