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處來客4
誰是宅女?眼前比比皆是,待業女青年(現在大學生找工作比中專生難,待業大學生最多)、自由職業者(女)、家庭主婦、女學者、女作家,不參加社會工業化大生產,在家裏忙活著或者閑著的女性統統稱為宅女。最近一位不過夜生活的女白領自告奮勇也稱自己為宅女。宅女的範圍一廣,分門別類就有點困難,得慢慢地梳理。>>> 兩年前,日本的《電車男》風靡一時,讓大家了解到一類人物,那就是宅男。宅男大多從事與電腦、軟件,或網絡遊戲相關的行業,他們的主要特征為善良與木訥。故事最讓人感動的情節在於,素不相識的網友們在網絡上一起出主意幫助他追求地鐵上一見傾心的美女。而這個時代,不止有宅男,還有更為壯大的宅女一族,她們大多從事寫作或美術創意,總的來說,比宅男更有情趣和文藝範兒,在愛情生活上她們比較作,有著很高的要求和浪漫的理想,因為行為比較強勢,宅女可能不像“電車男”那樣遭人同情,愛情大多是靠自給自足,冷暖自知了。
三類宅女戀愛寫真
誰是宅女?眼前比比皆是,待業女青年(現在大學生找工作比中專生難,待業大學生最多)、自由職業者(女)、家庭主婦、女學者、女作家,不參加社會工業化大生產,在家裏忙活著或者閑著的女性統統稱為宅女。最近一位不過夜生活的女白領自告奮勇也稱自己為宅女。宅女的範圍一廣,分門別類就有點困難,得慢慢地梳理。 作家型宅女:找個宅男談戀愛
多年來我認識最多、接觸最多的宅女是女作家。自古以來作家就是一個家裏貓著的職業。按理說中國古代的作家不是一職業,科舉考試高中了才能當官,會寫文章的應該是當官的。一些作家官場混得不怎麼好,後來就流放民間當專業作家了,比如李白。還有會寫文章卻考不上,比如蒲鬆齡,老考不上就寫了本《聊齋誌異》。古代女作家並不多,像李清照什麼的據我所知沒上過班,主要是喝酒寫詞。現在更好了,有專業作家製度,作家堂而皇之家裏呆
著了。作協不要的編外作家就當自由作家,報紙雜誌要人寫稿,無數電影、電視劇等待開機,職業寫字者需求量很大。無論是專業的還是自由的,女作家占了相當多的比例,統統淪為宅女。 由於曆史悠久,女作家便有著宅女們最顯著的特征,首先作息時間不規律,餓了吃飯,困而睡去,自然醒來,過著超現實主義的生活。其次,所有的事情不需要協作,完全自給自足。織毛衣偶爾也需要別人給繞繞線,但寫作這工作跟吃飯睡覺一樣隻能自己幹。自己做的事一切都聽自己的,用一個宅女的經典描述:家裏桌子椅子都聽我的話。可以說女作家是最徹底、最純粹、曆史最悠久的宅女,就是再愛社交也隻能晚上出去喝酒吃飯,唱歌跳舞。 更多關於“身份焦慮”的新聞 現在有0人對本文發表評論 跟這樣一個女人談戀愛的情況是,上午11點或者下午2點,在你單位埋頭苦幹或聽領導漫長的訓話時,她一覺醒來,想問問你在幹什麼。這個時候她必然拿起手機或者發個短信:親愛的,你在忙什麼?然後靜心等待你的回複。結果是左等不來右等不來,耐心用盡,電話撥過來。這時你正在靜心傾聽領導的訓斥,隻好按斷電話。 多麼不合適的情緒碰撞,一個情意綿綿,一個心煩意亂。別指望宅女理解你的處境,宅女想的是什麼事能急得不能一分鍾回個短信。自由安排時間的宅女,無法理解說服客戶可能隻有寶貴的5分鍾,錯過了可能一張大單子就沒了。宅女不會知道領導正目光冷峻地審視你的報表,或者正情緒激動地傳達上級的命令,或者正在表示要扣掉你本月的崗位津貼。她們的時間完全自己掌握,再著急的事在一個約定的時間內可以自由選擇時間完成。比如今天要寫一篇稿子,無論白天黑夜在規定時間內寫完就行。但如果你是一個職業記者,可能報社給你寫完1000字的時間隻有1個小時,寫不完報紙就可能開天窗,或者漏報重大新聞。兩者會形成對時間的不同態度,隨之而來的是對彼此身處環境的想像力匱乏。站在宅女的角度,有什麼比愛人焦慮的等待更重要,哪怕我還要寫3000字的小說也沒那麼著急。而站在一個非宅女的立場,在群體活動中人的時間是不屬於自己的,個人的需要是不重要的。 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中說:21世紀世界的衝突是文明的衝突。宅女和非宅男的這種衝突是兩種不同文明的必然的衝突,一個是自然主義的生活狀態,一個是高度工業化大生產中的螺絲釘生活,不可溝通不可融合。英達說:婚姻是兩頭驢子在一起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也就是說馬再帥,驢找了馬日子也過不好,因為驢和馬的文明是不一樣的。 對於作家型宅女,適合的戀愛對象隻有宅男。環境將決定人的種種價值觀,隻有兩個生活節奏一樣的人,才能同吃同住,雙宿雙飛。
焦慮型宅女:暫時不要談戀愛
八九十年代待業青年這個詞指的是高中畢業沒有找到工作的青年,現在大學畢業也經常找不到工作,特別是大學女畢業生找工作更是難上加難。我們單位招聘,多數部門男女比例嚴重失調,隻能再招男的。很多女畢業生不幸淪為宅女。 在一個物質發達的時代當宅女,如果不是有一個物質發達的家庭做後盾,是一個讓人異常焦慮的身份。這一狀態的宅女基本處於生存焦慮之中,是最不適合戀愛的宅女。一個在家裏整日為求職苦悶的宅女,有一個在外為生存奔波的男友。宅女在家洗衣做飯,前途暗淡,個人價值嚴重貶值。雙方地位逐步失衡,必將導致感情的崩潰。如果宅女潛心在家當宅女,樂得其所,則會讓一個男人為了生存的壓力,喪失選擇事業的自由和心態。付出太多,也會導致感情走上窮途末路。
為解決生存的焦慮,在宅女時期選擇的戀愛往往以生存安全為訴求,跟自己內心對感情的渴求並不相符。一個男人到底是因為喜歡他和他在一起,還是因為要依靠他生存而選擇他,是宅女的哈姆雷特之問。這類感情往往隨著宅女身份的結束而戛然而止。 女人在狀態不好的時候最好不出去見人,狀態不好的時候最好也不要選擇愛情。本來影響感情的因素已經夠多的了,如果再加上宅女的身份焦慮,會讓感情變得更加複雜化。 敝帚隻能自珍,在自身價值遭遇懷疑的時候,不是讓別人珍惜自己,而是要自己珍惜自己。 更多關於“身份焦慮”的新聞 現在有0人對本文發表評論
幸福型宅女:依然危機四伏
據傳言我公司幾位高管的夫人都是宅女。在別人問起自己夫人時,我上司常說的一句話是:她是家庭婦女。我猜測上司在說自己夫人是家庭婦女的時候包含著幾層意思,客觀的說這個時代能讓夫人當宅女是男人實力的表現,否則怎麼都是高管的夫人當宅女,而不是小兵的賤內當宅女呢?另外,上司也透露出夫人是他身後的女人,夫人的價值在於家庭而不是社會。 我認為這種狀態不論是婚姻還是戀愛都隱藏著一種危機,個人體現價值的空間越小,可選擇的東西就越少。如果價值在於家庭,那麼所選擇的角色隻能是家庭中的角色。由於分工的差異(我希望更多的男人理解到這是分工的差異),個人在家庭生活中要付出更多的犧牲。現代家庭婦女和傳統家庭婦女的差別並不大,料理家事帶孩子,有10個保姆有些事還得親曆親為,不合格也避免不了下崗。 當然我這算是危言聳聽。據我了解,我們公司的老大都是封建餘孽,個個能評上“五好家庭”。我更想透過這個分析表達的是我對戀愛選擇的態度,當你選擇一種生活,首先要考慮到它的代價。如果想做宅女,先要通過與其他女人的激烈角逐搶一個能當上高管的男人,然後成為他身後的女人,看著他事業上風光無限,甘於當一個稱職的家庭婦女。 當好宅女並不比當好職場女人容易,但更多的女人會羨慕宅女的幸福生活,事實是沒有哪一種女人更輕鬆。職場也罷,宅女也罷,沒有一種生活是不需要付出的。隻是生活不能隻有一條路徑,應該是豐富的可選擇的。當下班就回家的宅女,也是一種狀態。 張愛玲談女人時說:有美的身體,以身體悅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悅人,其實也沒有多大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