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時代,網絡把地球變為了一個更小的村莊,資本更快地流動,財富更快地聚集,世紀初的人類,步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E時代是高速發展的,誰能順應時代,誰就是時代的成功者。楊致遠,一個視網絡如生命、視工作成就為人生最大享受的人,而就是這樣的人與Yahoo可說是E時代最神奇的神話之一。
人材範本:楊致遠、戴維·菲樂——激活沉睡網絡的奇才
E時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是一個高新科技的網絡、電子時代。我們要想在E時代立足,必須擁有E時代的拓展能力,適應E時代的發展,學習E時代的網絡知識,跟上E時代發展的潮流,成為E時代的弄潮兒。
1994年初,網絡界最大的兩個議題就是:一、如何做出真正實用的瀏覽器軟件;二、如何讓全世界知道一些優秀站點的URL(即網址)。議題即商機。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計算機係的幾個思維活躍的大學生很快擺弄出一個叫“馬賽克”的瀏覽器,但沒過幾個月,這款新品就在撲天蓋地的“導航者瀏覽器”炒作中敗下陣來,銷聲匿跡;而第二個議題卻因過於虛無縹渺而少有問津,即使有少數站點號稱“完全搜索”、“全麵跟蹤”其實都是些過於主觀華而不實的主頁鏈接列表而已,根本經不起全方位更新需求的考驗。整個英特網陷入沉睡之中。
一日,楊致遠和戴維·菲樂兩人無意中登錄了一個叫“梅爾玫瑰”的搜索站點,盡管該站點內容空洞貧乏,缺少新意,但整個站點采用的分類目錄的作法吸引了他倆。為什麼不組織一個像這樣可供登錄者按自己的需求查詢內容的站點?這種創新的思路導致了Yahoo的誕生,並成為後來Ya—hoo建立網站的技術方向。同時由於關鍵字技術的使用,查詢速度更快,遠非從前那些僅供上網者誤衝誤撞的搜索引擎可比,用楊致遠的話來說:“Yahoo是大器晚成的網絡巨人。”幸運小子的創業神話:他們沒在10點鍾前起過床,他們的臥室讓家長的眉頭大皺,可他們的公司股票被美國人瘋狂搶購。
這兩位高才生這時還沒有完全弄清楚他們挖掘到的這座金礦中的藏金量,倆人受“梅爾玫瑰”的啟發編製了“萬維網使用手冊”不久便已被眾多網蟲視為查找網址的最佳編目表,到1994年底,用戶對手冊的訪問每天達100萬次以上,連續不斷的電話和Email,也叫他們應接不暇,但這一切都沒
有帶來一點點收益。楊致遠與菲樂開始琢磨這個寶貝發明除去純消費性的嗜好之外,是否還有別的用途。有沒有商家對每天有成百萬用戶訪問的“網頁總覽”感興趣呢?
1994年底,楊致遠聘請哈佛商學院的朋友蒂姆·希拉迪為他們準備一個可以出示給投資家們看的創業計劃書。在這個計劃書中,Yahoo這個名詞正式誕生。
幸運的兩個年輕人很快就引起了Sequoia投資集團的注意,該集團曾在許多著名電腦公司的創業階段給予援助,這些公司中有蘋果、康柏、阿塔裏、奧拉克和西斯科。盡管Sequoia的重要合夥人莫茲拉懷疑這麼邋邋的兩個年輕人是否有能力辦一個公司;“手冊”運行以來還沒賺到一分錢;以及它那怪異的公司名稱,莫茲拉仍決定投資一百萬美元。在這前後,美國聯機公司(AOL)——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商業性聯機服務公司,也找上門來威脅:如果Yahoo不同意簽約隸屬該公司名下,就將被看作競爭對手!
這意味著擁有幾百萬AOL服務器用戶的聯機公司,將有可能把用戶選擇Yahoo的機會奪去大半。
殘酷的競爭麵前,兩位年輕人沒有退縮,他們如期在4月宣布公司成立,合作資金一到位,他倆即招聘了最需要的管理專家,包括現任公司首席執行官的蒂姆·庫格爾。時隔數月,一係列成功的商業策劃加上機遇使Yahoo一躍成為最熱門的高技術電腦企業。首先,最佳網絡瀏覽器製造公司“網景”,在它的產品上設置了一個“網址指南”鍵,幫助用戶與Yahoo建立聯係;接著,廣告商找上門來,8月,Yahoo開始接受廣告,此舉起初曾引來不少非議,有些用戶甚至攻擊他們“賣身投靠”。但這些非議沒有維持多久,廣告在因特網上很快變得司空見慣起來。更重要的是,Yahoo的主要使命——給用戶提供方便而免費的網絡指南始終未變,並且,一係列革新使它的用途更廣了。
這些革新包括:同月,Yahoo和Reuters——倫敦一家向報紙和其他媒體提供新聞故事的公司建立了聯係,從此,Ya-hoo用戶能夠方便地訪問Reuters發布的新聞。不久,天氣預報、股票指數、地圖和航班的訪問也成為了可能;接著,增設了一個被稱為“MYYahoo”的功能部件,用戶可用來編製自己特別感興趣的Yahoo網頁,如籃球比賽積分、紐約天氣預報、美國政壇新聞等;1996年初,他們增加運行了Yahoo—Ligans(Yahoo小子)——一個麵向8~14歲孩子的“手冊”版本;隨後,又分別運行了日本、韓國、法國和德國版本,以滿足外國用戶的語言需要;此外“地區版本”,也開始麵向美國各大都市區,包括當地公眾特別感興趣的條目。多樣化的功能和版本,導致用戶樂此不疲在Yahoo網址上花更多時間,而不是馬上轉到聯機網址上去,從而使Yahoo對廣告商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Yahoo的股票也從1996年4月上市始,便引起了搶購狂潮,每股價格由13美元飛竄到43美元,當晚收盤時,在“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表”上仍顯示33美元一股的高價,公司的市場價值達到8.48億美元,比Sequoia集團一年前給它估的價(400萬美元)整整高出了200倍。
1997年Yahoo營業額為6741萬美元,並首次實現了網絡公司的年度贏利——220萬美元。1998年Yahoo的總收入已經達到了2.03億美元,利潤總額為2500萬美元。進入1999年後,Yahoo的股票市值已經接近了380億美元,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飛機製造業的“老牌巨人”——波音公司。
人材精點:立足E時代
楊致遠、戴維·菲樂在E時代殘酷的競爭麵前,毫不畏懼,他們運用自己所掌握的E時代知識,不斷發展自己的事業,吸引了無數公眾的目光。使自己的股票被美國人瘋狂地搶購,成就了創業的神話。這一神話告訴我們,要想在E時代立足,得擁有E時代拓展的能力,隻有這樣,才能在E時代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人材啟示:在E時代大顯身手
努力學習E時代知識,為未來做準備,而後在E時代大顯身手,做一個楊致遠一樣的人。
高效能人材立足E時代實戰實用
聽說過羚羊與獅子的故事嗎?
每天早晨羚羊睜開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須比跑得最快的獅子還要快,否則,我就會被獅子吃掉。而就在同一時刻,獅子從睡夢中醒來,首先閃現腦的一個念頭就是:我必須能追得上跑得最快的羚羊,要不然我就會被餓死。“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自然進化原理在我們當今市場經濟社會中時刻警示著我們每個人。掌握自己的命運,追求人生的成功,就必須使自己做得比別人更好,具備有別於常人的優勢,也隻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機遇和挑戰在生活中永遠存在,每個人必須不斷前進,超越別人,樹立起自己特有的優勢,你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你才能做到真正的成功。
在E時代的今天,我們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通過不斷的學習,讓自己力求掌握立足E時代的能力,縱觀當今社會,人們都在不斷學習E時代的知識,高科技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未來社會沒有駕馭網絡等方麵的能力隻能是碌碌無為,成為新時代的文盲。
E時代是進步的時代,E時代是學習的時代,隻有具備了E時代的生存能力,做楊致遠、王誌東、田溯宇一樣的人,才能在E時代大放光芒、成就偉業。
新世紀找工作十大要訣
21世紀有21世紀的特點,連找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想在21世紀生存,你就得注意21世紀找工作的十大訣竅。
(1)電腦才能。由於電腦的廣泛應用,如果想要一份較理想的工作,基本電腦應用知識是必不可少的,如常用的MicrosoftWord,WordPerfect,Excel,Lotusl23和PowerPoint等;而具備互聯網應用方麵的專業知識也十分重要。
(2)完整的簡曆。在和你本人交談之前,雇主首先接觸的是你的簡曆,你的簡曆代表了你本人形象。10年的個人簡曆是你工作經曆的寫照,但如今則要強調你的個人專長。你大可以將無關的工作經曆刪掉,除非你能充分證明它們和你的專業特長有相關之處。
另外,簡曆上不可有語法和病句上的錯誤,否則可能馬上被拒絕。如從網上發送簡曆,先要確認所用的軟件是否兼容。
(3)利用通訊網絡。每年幾乎有百分之六十至八十的就業機會是沒有刊出廣告,而是在合適的時機下推薦而成的。因此要時刻與行業中的朋友保持聯絡,但要有分寸,千萬不可貿然打一通無聊的電話,以免留下不好印象。
(4)適應彈性工作時間。不要把自己固定在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中,雇主會比較欣賞你能遷就彈性的工作時間。同樣,如果你的理想工作已到手,但不願被安排到另一城市工作的話,也將局限你的發展。
(5)設立目標。互聯網能幫助你大量地搜尋工作機會,但要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在開始搜索前要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工作。
(6)學徒工轉全職工。對在校的學生來說,最佳方法莫過於邊學邊做,哪怕是無薪的工作。如今學校所提供的學徒工和實習計劃不僅讓你學到實際工作經驗,而且也有機會在畢業後讓雇主繼續留用你。
(7)準備工作充分。也就是事前的準備工作和找工作一樣重要。對於你的目標公司,要盡量了解一些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也不妨直接發傳真前去了解他們的要求。雖然回複率隻有百分之二十五,但這有助於了解你所感興趣的行業情況,以便更好將自己定位。
(8)良好的職業態度。如果你是時裝設計專業的學生,則一開始就要把自己當作是設計師,並把同行們當作你的同事。不要因沒有找到工作而沮喪,從精神上來說,首先要有一個平穩的意識才能令你成功。
(9)投人工作。理想的職業是能融合你的興趣,使你完全投入工作而將之做得更完美。
(10)堅持不懈。不要草率決定你的第一份工作,也不要因為發了簡曆卻沒有答複而沮喪。研究報告顯示:成功找到工作需要六至十八個月。不要經常將自己和別人比較,惟一要較量的對象是你自己。要學會說:“我是能做得最好的。”
網絡時代誰會失業
21世紀,什麼職業最走俏?對於今天的美國人來說,寧管網站,不當總統。美國最新出版的《職業排行年鑒》報道,美國最好的工作既不是保齡球選手或牛仔,也不是總統,而是與電腦和因特網有關的職業,例如網站管理師、電腦係統分析和軟件工程師,因為這些工作壓力小、工作時間短、晉升快。該書的作者柯蘭茲根據政府、貿易組織提供以及電話訪問得來的資料,按照6項標準對250項工作排列名次。這6項標準是:工作收入、工作壓力、體能要求、提升機會、工作穩定性和工作環境。位居前10名的工作中有9項與電腦業或數學有關,其中網站管理師位居第一。美國總統由於沒有提升機會、工作壓力大和工資增長慢而被排在第229名。《華爾街日報》網站管理師托尼認為,自己的工作是天下第一,因為國際網絡產業增長極快,“各公司爭先恐後開設網絡部門以發展電子商務增加收入,此項工作獨立自主性大得令人難以置信。”
上網就業為何驟然升溫?本世紀70年代以前,產生一個億萬富翁需要幾十年,甚至幾代人的努力。但是自從有了互聯網,產生一個億萬富翁隻需幾年,甚至更短的時間;或許這就是上網就業的無窮魅力。
互聯網絡動搖了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給每個人造就了一個全新的、平等的創業機會。美國高技術行業100位最富有的企業家中,從事與互聯網絡有關業務的人占1/3。互聯網絡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富翁製造工廠,網絡提供了成千上萬的就業機會,隻要有一技之長,獨辟蹊徑,就可以如魚得水,成就一番事業。
不適應網絡經濟就會失業。
網絡時代,誰會失業?總的來說,不適應網絡經濟需要的人肯定會丟掉飯碗。具體來說,有三類人員可能遭受被淘汰的厄運。一是靠倒買倒賣,坐收漁利的中間商或批發商。隨著網上購物的普及化、大眾化,買者、賣者都上了電腦網絡,大家可以在網上看樣品、談價格、簽合同、支付價款。那麼那些以大包小包、大車小車為主要特征,集四海客商於一地、集商流與物流為一體、使生產與消費、買與賣必須迂回實現的批發市場就得關門大吉了,中間商、批發商的日子肯定不好過;二是銀行及證券業職員。網上銀行、網上股市正快步向我們走來,這些機構沒有建築物,沒有交易大廳,沒有地址,營業廳就是首頁畫麵,所有交易都通過互聯網絡自動進行。由於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的普遍使用,銀行辦公大樓可以大為減少,美國銀行已經決定,僅在加州就要關閉120家分行,裁員3700人。在中國,由於銀行、券商爭設分支機構,網點和人員已經嚴重過剩,大裁員勢在必行。三是郵政人員。在網上,企業要發一萬封商業信函,先將信函的內容輸入電腦,然後花幾分鍾將發函對象搜索出來,再敲幾下鍵盤,郵件立即發往全國,收函對象很快就會收到這些函件,發出一萬封函件,全部費用隻要0.12元。這種被稱為電子郵件的業務將會迅速取代傳統的信函業務。郵電局的業務將會劇減,鐵路、航空、汽車的郵件運送業務也屈指可數;為印製信封、信紙而忙碌的一大批印刷廠將會關門。網絡激流,正在對現行的行業結構進行大浪淘沙,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