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擁有自己就是財富
擁有健康、年輕、生命,也就擁有了最大財富,這是非錢財可以衡量的。
一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
這一天走過來一個須發俱白的老人,問:“年輕人,幹嗎不高興?”
“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窮。”
“窮?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說。
“這從何說起?”年輕人問。
老人不正麵回答,反問道:“假如今天斬掉你一個手指頭,給你一千元,你幹不幹?”
“不幹。”年輕人回答。
“假如斬掉你一隻手,給你一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使你雙眼都瞎掉,給你十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變成八十歲的老人,給你一百萬,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一千萬,你幹不幹?”
“不幹。”
“這就對了,你已經有了超過一千萬的財富,為什麼還表歎自己貧窮呢?”老人笑吟吟地問。
青年愕然無言,但看得出他心有所思的樣子。
對於錢過分貪婪,你的健康、青春、生命終究去舍其一,錢不是萬能的!
綿裏藏針
通常的談判場合,雙方所擺出的陣容中往往有首席代表和次要代表、前台談判代表之分。一方的主談回答問題,通常要看一看副談的態度或副談的某種暗示,即使他們想非常迅速地把交易做成,也總是表現出一種從容不迫的神態,努力放慢對話的節奏,也就是說,在激烈的談判中要努力尋找緩衝的時間來思考和斟酌,避免倉促中做出不當的決定。
無論是外交談判還是商貿談判,並非人們想象中日常對話那樣,你問我答,快言快語,口若懸河,而是千方百計爭取時間充分思考,以妥善方式有節奏地回答談判對方的問題,以免出言不慎而導致不良後果。
在1956年的美蘇兩國最高領導人的談判中,蘇共領導人赫魯曉夫自以為比美國總統艾豪威爾聰明,其實,艾森豪威爾正是采取了綿裏藏針的策略。
在談判過程中,不論赫魯曉夫提出什麼問題,美國總統都是表現得似懂非懂,糊糊塗塗,總是先看看他的國務卿杜勒斯,等杜勒斯遞過條子來後,艾森豪威爾才開始慢條斯理地回答問題。當時赫魯曉夫很看不起艾森豪威爾,認為他智力低下,而他自己作為蘇聯領袖,似乎知道任何問題的答案,而無須他人告訴他說些什麼話,所以當場譏諷地問道:“究竟誰是美國的總統?是杜勒斯還是艾森豪威爾?”
其實,是赫魯曉夫錯了,他不了解艾森豪威爾在談判桌上所表現的特點,正是一種綿裏藏針的策略。他這樣做,至少已經充分做到了兩點:即爭取到了思考問題的時間,又獲得了別人的提示啟迪。綿裏藏針,正是一種絕妙的談判策略。
在談判過程中,特別是談判到了緊要關頭,也常常需要故意放慢節奏。如:在回答問題前,提議對方把話再說一遍,把問題解說清楚,預先安排一個打岔的機會,如有客來訪和有電話要接,突然感到口渴要喝茶;或讓對方埋頭閱讀你當場提供的一大堆資料;或者以不知道一些問題為托辭臨時去尋找專家谘詢;臨時替換談判小組成員,以造成談判間歇;不時地休會或者幹脆散會,用電話或電報向有關領導請示等都是非常奏效的方式。
投石問路話談判
投石問路是一種向對方的試探,它在談判中常常借助提問的方式,來摸索、了解對方的意圖以及某些實際情況。
當人作為買主,在討價還價時,你可以提出下列問題:
“假如我們訂貨的數量加倍,或者,減半呢?”
“假如我們和你們簽訂一年的合同,或者更長時間的合同呢?”
“假如我們減少保證,你有何想法?”
當你想取得對方的情報,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時,可以提出下列問題:
“請您告訴我,為什麼半個月後才可以發貨?”
“請問這批貨物的出廠價是多以?”
“請問,提貨地點在哪裏?”當你想引起對方的注意,並引導他的談話方向時,可以這樣提出問題:
“您能否說明一下,這種類型的商品修理方法?”
“如果我們大批定貨,你們公司能不能充分供應?”
當你希望對方做出結論時,可以這樣提問:
“您想訂多少貨?”
當你想表達己方的某種情緒或思想時,可使用這類問話:
“我們的價格如此低廉,您一定會感到吃驚吧(表達炫耀的情緒……)?”
“您是否調查過本公司的財務狀況和信用(表達自信和自豪的情緒)?”
總之,每一個提問都是一粒探路的“石子”。你可以通過對產品質量、購買數量、付款方式、交貨時間等問題來了解對方的虛實。
同時,不斷地投石問路還能使對方窮於應付。如果賣方想要拒絕買方的提問一般是很不禮貌的。
尋找內心的感覺
長期的疾病通常會使我們不再看,也不再聽。我們應該學習去了解發自內心深處的輕聲細語,並分析出導致我們遭到挫折,甚至失敗的原因。
愛默生對此事的看法是:
“肢體殘障、冷酷無情的失望、失去財富、失去朋友,都像是一種無法彌補的損失。但是平靜的歲月,卻展現出潛藏在所有事實之下的治療力量。朋友、配偶。兄弟、愛人的死亡,所帶來的似乎是痛苦,但這些痛苦將扮演著導引者的角色,因為它會操縱著你生活方式的重大改變,終結幼稚和不成熟,打破一成不變的工作、家庭或生活形態,並允許建立對人格成長有所助益的新事物。
它允許或強迫形成新的認識,並接受對未來幾年非常重要的新影響因素;在牆崩塌之前,原本應該在陽光下種種花朵——種植那些缺乏伸展空間,而頭上又有太多陽光的花朵——的男男女女,卻種植了一片孟加拉榕樹林,它的樹陰和果實,使四周的鄰人們因而受惠。”
時間對於保存這顆隱藏在挫折當中等值利益的種子,是非常冷酷無情的,找尋隱藏在新挫折中的那顆種子的最佳時機,就是現在。你也可以再檢查一下過去的挫折,並找尋其中的種子。有的時候,我們會因為挫折感太過強烈,而無法馬上著手去找這顆種子。但是,現在你已有了更高的智慧和更多的經驗,足以使你輕易地從任何挫折中,學習它能教給你的東西。
失其實就是一種得
當然,必須強調你對於失敗所抱持的心態,你是否能夠掌握它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你可以把它看成一種“失”,但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次“得”的機會。
在莎士比亞的劇中,凶手布魯特斯的一段台詞正好表現出以消極心態麵對失敗的情形:
在人類的世界裏有一股海潮,
當漲潮時便引領我們獲得聿福;
不幸的是,他們的一生都在陰影和痛苦中航行。
我們現在就正漂浮在這股海潮上;
當它對我們有利時,就應該充分把握機會,否則的話,必將在危險的航行中失敗。
虛度光陰是一種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