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接受(1 / 3)

第一章 接受

大好時光

——五彩繽紛的大好時光 它標誌著人生的新起點, 它告別了天真的童年,跨入爛漫少年。 它標誌著學習的新開端, 它要求我們拿起智慧的鑰匙, 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 開始在知識的太空裏自由翱翔。 十三歲——容易幹蠢事的年齡。 十三歲在大人眼裏是小孩子, 十三歲的小孩卻自認為已長大, 處處自以為是,事事自做主張, 做錯事情,挨了批評,心裏還不服氣, 等到想通,又覺得太可笑,

十三歲是個遠未成熟的年齡, 十三歲——充滿想象的歲月。 一扇扇美麗的窗戶在十三歲麵前依次打開。 一條條綠色的小徑在十三歲麵前不斷伸延`````` 希望長大後成為工程師, 又想當一名科學家, 還想象著自己怎樣走上講台,拿起教棒, 把所學到的知識無私奉獻。 還有`````` 十三歲——開始探索人生未來一切的開始, 珍惜金子般的十三歲吧/

座次

你說你沒有座位,打生下來就沒有座位,因為你從上帝手裏買到的是一張沒有座位的車票.. 教室裏,你被安排在最後,老師討厭你,同學們鄙視你。你說你好孤獨,你說你在那凝固的空間裏活得好累好累.. 你曾不止一次的問我:“他們是不是上帝派來的使者,像火車裏的巡警,將沒有票的人從座位上哄出去?” 哄出去?從你茫然無助的眼神裏,我看到了你茫然無助的期待.. 你說你曾聽校長說過“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孩子”,你也曾為此流過淚,那是你第一次因激動而流淚。但教室裏的冷眼猶如一盆盆冷水一次又一次的撲滅了你的激動與熱情.. 終於有一天,你高興的告訴我,你找到了一個屬於你的、全新的座位。從未見你那麼高興,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我想,那應是把你從黑暗渡向光明的一艘航船吧! 孰料我猜錯了,你的座位竟在遊戲廳! 你說那裏很棒,隻要你甩下一張票子,老板就會對你笑臉相迎,給你安排一個好座位。你說那裏好刺激好自在,全然沒有呆在教室裏的那種負罪感.. 於是,你天天往那個座位跑,不再在乎教室裏的座位。 一天又一天,你一天天的墮落。但世界並沒有因你的改變而改變,因你的墮落而墮落。教室裏給你的依然是橫眉冷眼,而遊戲廳裏老板依然對你笑臉相迎.. 終於有一天,老師同學們知道了你另有座位的事,他們要你公開檢討。聽著你蜜蜂般的聲音,看著你眼裏閃光的淚花,同學們大笑你“笨蛋”,老師卻逼你發誓不再進那個有你座位、給你刺激的屋子..

你流著淚問我,為什麼他們要剝奪你僅有的座位?你說這個世界太不公平了。你說做

學生難,做一個沒有座位的學生更難。第一次,我發現你的眼睛竟然如此深沉——飽含了一個差生的淒楚與辛酸.. 後來,你輟學下海了。你發誓一定要找到一個屬於你自己的座位,一個任何人也剝奪不了的座位.. 轉眼 ,又近期末,教室後排的座位依然空著。可遠方的你,還好嗎?找到了那屬於你自己的座位了嗎..

平凡女孩

我是一個平凡的女孩,沒有太多的優點,但有自己的愛好。 我比較鍾愛的事就是唱歌。尤其是放假了,一個人在家裏把音響開到最大聲,聲嘶力竭地投入地唱歌。有一次我唱歌時間不久,隔壁鄰居老奶奶就登門拜訪,她拄著拐棍,一邊用蘭花指,一邊指指點點地說:“姑娘,把電視聲音關小一點,行不?”我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不過心裏也挺高興的,奶奶年輕的時候是京劇演員,也會欣賞藝術,她老人家能把我的歌聲聽成是電視中那動聽、美妙的音樂,我的心裏那個美呀!就在我關門的時候聽到老奶奶在給他老伴說“這姑娘把《動物世界》開那麼大聲幹啥玩意兒!”真是晴天霹靂,那時我真是個氣呀!又氣又無可奈何,還在門口“咯、咯、咯、咯” 地幹笑,不過也不能怪人家奶奶。放假了我的五音三個也放假了,還有一個說是生病了,隻有一個還在,靠過來歪過去,它在還不如不在! 現在,隻好看書了。這是我的第二個愛好。書上寫了一個作家的痛苦經曆,我又聯想到了我。我從小也沒有受過什麼苦,爸爸常常說讓我去鄉下住一段時間。其實我也挺想去農村的,那多自然,天空很美、空氣新鮮,還有很多好玩的.. 我是我自己,沒有人可以代替;我是我自己,沒有人可以真真正正的了解我,隻有我自己。

等待

小學畢業典禮的儀式結束後,大家聚在班裏商量著..

不一會兒,班主任老師進來了。“大家在商量什麼呢?”她見我們都聚精會神地思考,便問到。“我們在想,是每年的教師節回來看老師,還是元旦回來。”班長代表我們發了言。“孩子們啊!”老師的眼眶濕潤了“其實,你們有這份心就足夠了,上了初中功課多,也就忙了,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別回來了。”“不!老師,我們要回來,再忙也回來。”我們竟哭成了一片。“那如果你們不回來,我就不再等你們了!”她試探地說。“不,我們對您有承諾,怎會不守諾言呢?”班長堅定地說。“好,孩子們!我等你們,每年教師節都等,一直等,等你們每一個人。”她拭了拭眼角,一顆顆晶瑩的淚珠順著手指漸漸滑落下來。

最終,我們決定在每年的教師節——9月10日回來看老師,絕對不能讓老師“等”。 等.. 周二的一大早,就接到了班長的電話,她不說我也能知道她要幹嘛!今天是9月10日,要回學校看老師了。想到我們上午都要上課,就說好下午一同回去看老師。 興奮了一上午,終於下課了,我和幾個同校的小學同學一同趕去看老師。進了小學的校園,那熟悉的陽光、親切的氣息迎麵撲來。回到了原來的班裏,坐在了懷念已久的椅子上,撫摸著帶著我童年印記的桌子——那不能忘懷的記憶。趴在桌子上用心去聽,似乎能聆聽到風鈴般的笑聲和流水似的交談聲..。同學們陸陸續續都到齊了,問候的話語也越來越貼心,整個班裏沸騰一片。久久不見老師,便四處打聽。原來,老師去外地學習去了,她給我們留下了一封信。大家感到有些失望,心情立刻跌入低穀,不過老師在信中首先說很抱歉,不能和同學們相聚,她向同學們保證,回來之後一定抽空再相聚,還有對每個同學的單獨問候。有些女生像是要哭了,但很快就風吹雲散般地天晴了。之後,我們在班長早已準備的信紙上紛紛簽名,把它輕輕地壓在老師辦公桌上的玻璃板下,七十個同學的名字就像銀河中的七十顆星星,每顆星星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展示著自我。然後同學們在黑板上作畫、在樓道裏聊天、在操場上玩耍..總之都回味著從前津津樂道的事。 “瘋”了一下午,大家早已疲憊。但依然徘徊在校園每個熟悉的角落,戀戀不舍。 該散的,都已散了;該走的,都已走了。落日的最後一道光芒伴我走出了校園,回頭望去,她竟帶給了校園這一天中最後的美麗。一天中雖沒見到了最想見的老師,但說出了最想說的話。我激動了,流淚了,這淚是甜的。校園看見了! 等—— 在初中緊張的學習之餘,時時回想起我們對老師的承諾,等和老師同學們相逢的那一天。一個“等”字包含著多少期望和祝願。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等許多次,隻不過等的方式和等的目的不同而已。 爸爸媽媽在等著我們考入重點大學的消息,而他們的嘮叨便是他們等的方式。 老師在等我們學習進步和成長,而嚴厲的批評和鼓勵的目光是老師等的方式。 我們在等和親密朋友相見的日子,而我們的信念就是我們等的方式。我們的友誼、我們的等待不是時間所能淡化的.. 等就是等待著美好的希望,等就是等待著美好的未來。

感動的日子

中秋節是個家人團聚的日子。 這一天,全家都從遠近不同的地方聚到了外婆家。我們一邊品嚐著香甜美味的月餅和水果,一邊欣賞著那鑲嵌在黑漆盤裏的月亮和星星。

總是這樣平靜柔和也讓人受不了。於是,外婆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一個感人的故事。故事發生在中秋節前後,不過是發生在戰場上,已是幾十年前的事了。

在戰場上拚搏的兒子總是讓家中的老母親放心不下,這不快到中秋節了,兒子也不知能否回家探望。 正巧,兒子的一封家書給母親帶來了多少關懷和溫暖。母親坐在炕頭,臉上洋溢著滿足而又安詳的笑容。信中除了對母親的問候外還向母親敘說了一件事:在一次戰鬥中,兒子的一位戰友被炸斷了一隻手和一條腿,他懇求母親能讓他的這位戰友來他家長住養傷。母親考慮後,在給兒子的回信中說道:母親老了,家境也不好,實在無力奉養。 幾天後傳來了消息,說那個手和腿被炸斷的戰士自殺了。老母親也聽到了這個消息,心裏過意不去,便決定去把兒子戰友的屍體安葬了。 母親來到了部隊,見到了兒子的上司,才知道那個被炸斷手和腿的戰士居然就是自己的兒子。上司說他也看過那封信,也體諒母親的心情。母親痛哭了起來一個勁地說自己錯了,應該支持孩子的想法。而兒子的上司卻不這麼看,他說:“這不是你的錯,這是你兒子的錯。第一他欺騙了你,他不該用另一個戰士代替自己。第二還是他的錯,他不該自殺,因為如果你知道是你的兒子受了傷,即使家境再不好,做母親的都不會不管自己的孩子的。” 母親與兒子見麵了,不過是兒子的屍體。母親緊緊地抱著兒子,仿佛兒子還活著。她給他唱他最愛聽的歌,講著他最愛聽的故事,久久不願離去..那天正好也是中秋節。 故事講完了,大家都默默不做聲,很回味。外婆的總結隻有一句:天下的母親沒有不愛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的孩子與家境無關。

難得的感動

在這平凡的生活中,我很少被感動。但就是在我不經意中,心靈卻被並不起眼的事所感動。 記得一天正在下雨,晚上快十點了,爸爸帶著我坐車回家。途經西大橋,正趕上塞車了。看著眼前排排大小車輛,我搖搖頭。 無意中,透過車窗看見大橋上有兩個站著的人,在這大雨之夜行人少之又少,這又怎麼會停步?我仔細望去,是一對年邁的夫婦。不好,那個奶奶在幹嗎?她拿著小刀在扶杆上滑來滑去,她,她難道在刻字? 反正,這塞車的“遊戲”玩得正開心,沒人想破壞它的好意。於是,我的好奇心促使我去製止她。抓了把雨傘我就跳下了車,向他們跑去。他們看上去好像也不像是這樣的人,那個爺爺身上的衣服像模像樣,奶奶也是這樣。他們共撐了一把傘,爺爺把多半打在奶奶身上,自己的肩淋濕了。我想著:哼!什麼嘛,這世道知人知麵不知心,居然連老人也..唉。那好,我就輕輕地走過去嚇他們一跳,到時人贓俱在看他們怎麼說!?

給自己排好了戲就做賊似的踮著腳,察言觀色。然而,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奶奶能刻了那麼久?她還時不時地把手背過來砸砸後背,好像很痛苦,如果這麼痛苦還在這刻什麼,真可惡!

我距離他們更近了,就讓我逮住你們吧!可惡的人!當我距離他們隻有幾步遠的時候,我不由的停下了腳步。我驚呆了,從未有過的驚詫!事實與我的想象真是天壤地別! 她,她並不是在刻字。她是刮一些用不幹膠粘的層層疊疊的小廣告。不敢相信我看到的,我錯怪了好人。正打算離去之時,他們發現了我,把我叫了過去聊了起來。 “姑娘,這麼大的雨怎麼不回家?” “路過,你們這是..?”我沒有勇氣說下去。 “哦,是這樣。”爺爺說了起來“前幾天,我和老伴轉大街就轉到這兒,一看,這裏到處被人貼的小廣告,什麼招人、辦證,看,這樣刮幹淨了好多!”爺爺欣慰地向我展示他們的成果。 “哪,今天下這麼大的雨你還刮啊?” “哎”這會兒奶奶接上了“我們家就住在附近,我們每天出來刮一點,總有一天會刮幹淨的,像剛建哪會兒一樣。今天下雨,正好不用提水了!”奶奶的笑容好燦爛! 我還想說什麼,那爺爺叫我趕緊回家別讓父母擔心,我向他們道了再見就上了車了。坐在車上,覺的他們的心靈是透著亮的、閃著光四射著的。 不一會兒,車道順了,車開了。回頭看兩位老人離得愈來愈遠的身影兒,感激和尊慰之情從我心中冉冉升起.

最偉大的愛

人們都說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 我們每個人都能得到母愛,她圍繞在我們身邊,無時無刻。到也有例外。 院子裏有一個叫小希的女孩,今年9歲了。她自幼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她的父親在外地工作,半年才能和小希見一麵,小希的母親早在她隻有2周歲時就病逝了。所以小希從懂事以來就沒有感到過母愛的溫暖。 小希是一個內向,脾氣古怪的女孩,大家都這麼說。也許是因為性格的原因,小希沒有半個朋友。 在學校,小希的成績雖然不錯,但沒有人願意和她交朋友。 在家裏,爺爺奶奶對她格外體貼,她確不領情“我不嘛!”爺爺奶奶拿她也沒有辦法。 那天,小希不小心被車撞傷了,住進了醫院。傷的挺重,還得在醫院住上兩個月。爺爺奶奶的身體不好,兩天才能來看小希一次,小希一個人整天無聊地躺在病床上,負責管理小希的護士姓張。 有一次,張護士來給小希喂藥。小希任性地把藥抓起來仍在地上“我不吃..”,小張護士沒有辦法出去了。“這個小希都兩天沒有吃藥了,歎,這個孩子。”護士們說。 下午,小希床頭的電話響了。小希接上了“喂?” “你是小希嗎?” “是,你是誰?”

“我叫,我叫李桐,住在你的樓上,你該叫我阿姨”。 “李阿姨好,你有什麼事嗎?” 李桐阿姨告訴她,她也被車撞了。醫生說隻有吃藥才能好的快..,還和小希約定每天這時候就用電話聊一會兒天。 小希不住地說“嗯,好”,她不知道該說什麼。這是小希第一次和一個阿姨說這麼久。她感到心裏暖暖的,這是從未有過。 2個月後,小希因為天天和這個不曾見過的李阿姨聊天,性格開朗多了,脾氣也隨和些了。她們天天這麼天南海北的聊,並教給了小希很多為人處事的原則和方方麵麵的道理,她打心眼裏想謝謝那個阿姨。 轉眼間,小希要出院了,她打電話到樓上去向李阿姨告別。接電話的卻不是李阿姨,而是一位大媽。她告訴小希,其實李桐就是張護士,小希吃了一驚。大媽告訴小希,張護士每天都在那個時間氣喘籲籲地跑上來打電話,我們問他打給誰,她說打給他的女兒,接著大媽問小希是不是張護士的女兒嗎?小希想了想說是..掛了電話小希沉思起來,小張阿姨是我媽媽嗎?不,奶奶說我媽媽早已去世了,但她好像真的是我媽媽.. 小希出院後,小張護士來收拾病床,隻見床頭櫃上有一張紙,拿過來一看,上麵清楚地寫著: “小張阿姨=媽媽”

我的世界

我是抽屜,一張普通書桌的抽屜。我的主人叫幽兒——一個內向的女孩,但她是個出類拔萃的乖乖女、好學生。 近來,幽兒常因為接到一些電話而神情恍惚。幽兒的母親看到她這樣,常歎口氣,便離去。 一日,主人上學去了。主人(幽兒)的母親進來放置洗好的衣服。突然發現女兒的抽屜,也就是我半開著。她眼睛一亮,她好像發覺可以從我身上找出女兒心神不定的原因。她走向我,生生地拉開我,還未打開她的手卻拿開了。她在想,這樣可以嗎?畢竟這是我的女兒我能懷疑她什麼呢?可女兒內向的性格使母女在溝通上發生問題,也產生了隔膜。沒有辦法了解女兒的內心,更不知道女兒在想些什麼,可能這是一次了解女兒機會,盡管這個方式不怎麼光明正大。 雖然猶豫,但她還是拉開了我。我頓時覺得這慈祥的媽媽的手那麼蒼老而有力。 當然,她並沒有在我的身上發現什麼。我的“肚子裏”隻有幾本練習冊、一些學習用品和一個日記本。她將手伸向了日記本,在手指與封麵接觸的一霎那,她的手象被燙著似的,縮了縮手,但她還是咬了咬牙,打開了日記本。內容很少,多是學校的事,她匆忙翻了幾頁,便慌忙放好日記本,逃出了女兒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