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GoneWithTheWind)是美國現代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作品通過一幕幕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麵以及細膩逼真的人物形象,用詩一般的語言演繹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

1936年,《飄》的問世轟動了整個美國,名不見經傳的瑪格麗特·米切爾也因此一夜成名。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年出生於美國南部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父親是名律師,曾任亞特蘭大曆史協會主席。米切爾曾就讀於馬薩諸塞州的史密斯學院,擔任過地方報紙葉亞特蘭大報》的記者。

由於家庭的熏陶,米切爾對美國曆史,特別是南北戰爭時期美國南方的曆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閱讀了大量有關內戰的書籍。她自幼聽聞了大量有關內戰和戰後重建時期的種種軼事和傳聞,耳濡目染了美國南方的風土人情,亞特蘭大豐厚的自然和人文環境蘊育了米切爾噴薄飛揚的文思。1926年,米切爾開始潛心《飄》的創作。10年後,作品問世,引起了強烈反響。《飄》1937年獲普利策獎,1939年被拍成電影,並隨之風靡世界,至今暢銷不衰。1949年,米切爾遇車禍身亡,終年49歲。米切爾一生隻出版了《飄》這一部作品,但這足以讓她名垂千古!斯佳麗與瑞特、阿希禮愛恨交織的糾葛已成為世界性的經典愛情故事院塔拉莊園的大小姐斯佳麗魅力非凡,是縣裏數一數二的大美人,有著無數的追求者,可她偏偏愛上了即將與玫蘭妮訂婚的阿希禮。在愛的表白遭到拒絕後,斯佳麗一氣之下匆忙嫁給了玫蘭妮的哥哥查爾斯。

南北戰爭爆發了,查爾斯、阿希禮相繼應征人伍。不久,查爾斯病死軍營。寡居的斯佳麗來到亞特蘭大與阿希禮的妻子玫蘭妮一起生活,再次邂逅封鎖線商人瑞特。玩世不恭的瑞特每每對斯佳麗極盡諷剌挖苦之能事,但當斯佳麗需要幫助時,他又總能及時出現在她身邊。

戰後,為了保全塔拉莊園,斯佳麗嫁給了妹妹蘇埃倫的情人弗蘭克。為了不再挨凍受餓,斯佳麗開鋸木廠、辦酒館,拚命賺錢。

弗蘭克死於意外後,腰纏萬貫的瑞特娶了斯佳麗,事事滿足她、遷就她,可斯佳麗心裏一直愛著阿希禮。

直到玫蘭妮臨終,斯佳麗才明白玫蘭妮長久以來給了自己怎樣的支持和愛護,才發覺自己對阿希禮的愛隻是一種美好的想象,才領悟到瑞特對自己的一片深情,同時也意識到自己是多麼地需要瑞特。但當她飛奔回家,瑞特卻要離她而去了……小說在斯佳麗充滿希望的期待中戛然而止,留給人們不盡的遐想和希冀。

《飄》之所以讓人愛不釋手、百讀不厭,很大程度是因為斯佳麗身上所散發出的那種難以抵擋的魅力。

精明的她對愛情卻無比單純。看著她那麼固執,甚至盲目地愛著自己虛構出的一尊沒有生命的偶像,看著她和真愛的瑞特漸行漸遠,我們在歎息的同時總會被她對阿希禮的癡迷、傻氣所感動,雖然這愛是個錯誤。

堅韌的她對生活總充滿希望。她是一個真正敢於正視現實、勇於麵對困難的強者。在那個風雲突變的亂世,家園被毀、親人離散、衣食無著……。麵對與自己命運相連的舊製度的崩潰,她失望過,但從沒絕望!她在變遷的陣痛中堅強地站起來,接受了生活的坎坷與人生的風雨,努力去適應改變了的環境,以永不屈服的姿態承擔了一般人難以承受的生活重擔,帶領家人戰勝饑餓、保護家園。

其實,無論從相貌還是性格來說,斯佳麗都絕對稱不上完美。小說開篇第一句話就說:“斯佳麗·奧哈拉算不上十分貌美,但卻有一種讓男人著迷的魅力,使人忘了她長相的不足。”同樣,斯佳麗性格上冷酷自私、虛榮任性的一麵也並沒有妨礙我們對整體的她的欣賞甚至讚歎。斯佳麗的魅力在於她個性的複雜和真切,在於她身上那股永不放棄的精神。

不僅僅是斯佳麗,《飄》裏的每一個人物都那麼鮮活生動、有血有肉,真實得讓我們覺得仿佛能聽見他們的呼吸和心跳。剛毅堅強的斯佳麗、深沉執著的瑞特堯溫柔善良的玫蘭妮、高雅憂鬱的阿希禮……,他們並沒有隨著故事的結束而隨風遠去,而是深深地烙進了我們的記憶,經歲月的打磨而愈加溢彩流光。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也許會像斯佳麗一樣遺失很多美好、遭遇許多挫折,我們可以失望,可以失敗,但絕不能絕望,不能放棄!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因為明天是新的一天了!

本書采用以目的語文化為歸宿的翻譯方法,在嚴格忠實原文的基礎上,力爭使語句符合漢語文化背景。翻譯的最大難點往往在於譯文要受原語文化的影響。本書在翻譯過程中力爭拋棄這種影響,使其更貼近漢語文化,親近漢語讀者,讓中國讀者在閱讀中既能領略到作者的行文風格,又能感受到漢民族語言的魅力。不當之處,懇請海內外方家批評指正。

譯者

2007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