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收藏與交易(二)
購藏古玩12個誤區
由於心理因素及缺乏經驗,剛剛踏進收藏大門的朋友在收藏上往往存在以下誤區。破除這些認識上的誤差,才能在文玩交易中少買贗品少上當,才能購買到貨真價實的收藏品。
1.盲目聽信賣家編造的謊言。倒騰古玩的販子為推銷贗品,說假話,編故事,初入此道者往往信以為真,錯將假貨當寶物,買假而不知假。
唐俑2.以為別人的判斷絕對正確。對古玩鑒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即使專家也未必精確無誤。有些搞收藏的朋友誤認為某些人的話是金口玉言,而自己則缺乏判斷,毫無主見。
3.將老戶人家的舊東西統統當成有價值的古物。老戶人家的舊東西不見得都有價值,這得取決於此家過去是否很有錢,老輩子是否愛好古玩、當初置辦這些東西是否花了大錢,否則那東西值錢的概率極小。
盛明雜劇三十種
(明)沈泰編
民國董氏誦芬室刊本10冊白紙線裝
半框19.9cm×14.1cm
此書是研究明代雜劇的重要資料
價值8000元-1萬元4.相信器物的款識和銘文。以為凡書畫、瓷器、砂壺上的明清年款或名人題款都是真實可信的。有時甚至看到一字畫為某人所作,以為別人看不懂而自己揀了漏,殊不知在文玩字畫落上假款是作偽者最常用最拙劣的伎倆。
5.以為老農民或戶裏的東西絕對可靠。不少農民其實也是販子,他們以此為業,不少東西也是從各處躉來的,真真假假,魚龍混雜,絕非其家中舊藏或出土文物。
6.越髒越證明東西舊。髒的東西不見得是舊的,幹淨的東西不見得是新的;而恰恰相反,作偽者往往在新瓷、新陶、新玉、新筆筒上作舊,故意將其弄得髒髒乎乎,以新充舊,初入收藏之道者每受其騙。
7.越破越殘越證明東西老。有的收藏者不善辨別器物真偽,常從一件瓷器或其他物品的裂紋、瑕疵上來判其新舊,結果將既不老又有毛病的破爛貨、殘次品買回家中。
8.東西越老越值錢。古玩的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不以其年代而定。年代久遠的,不見得最有價值,年代並不久遠,但藝術水平高的器物,有的收藏價值極高。一隻民國細粉彩瓷瓶有時賣到幾萬元,相當於一隻普通漢代陶罐的幾倍、十幾倍的價兒。有的藏家不了解這一點,專買那些超年份的粗路貨,自覺不自覺地使民國王大凡繪粉彩人物紋瓷板54cm×32cm價值1.2萬元-1.5萬元自己的收藏失掉投資增值的意義。
9.年頭越近,東西越精。這一點主要表現在對收藏品的認知上,以為某種器物隨著時代的推進總會越來越精,不相信曆史上任何一種文玩藝術品都有其發展高峰和衰退之時。
10.用書本上或文物店的器物與自己見到的器物對號入座。其實自己見到的東西同書上的著錄並非完全一致,結果是錯將仿品當真器。
11.片麵理解拍賣圖冊。近年來各拍賣公司為舉辦拍賣會,相繼印製了精美的拍賣圖冊,通過拍賣圖冊,藏家可進一步把握古玩的市場行情走勢。但對拍賣圖冊不可片麵理解,有的標價有伸縮性,有的器物與藏家手中持有的器物亦有差異,將拍賣圖冊當作金科玉律,也會給自己的收藏在估價上造成失誤。
12.買東西認賤不認貴。在古玩收藏中,精品最具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投入越大,回報越大,回報越大,風險也大。而初入此道者,大多怕擔風險,買賤不買貴,這樣很容易使自己的收藏進入低層次循環,以致買一堆文物垃圾而不自知。
投資收藏12箴言
投資收藏既具有鮮明的曆史文化色彩,也與商品交易息息相關。把握得好將大有收益,把握不好也會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總結幾十年收藏實踐中成功與失敗的切身體會,特列出12箴言,以供投資收藏的朋友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