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尋找美(三)
我的課餘生活
上課、複習、考試;上課、複習、考試。這樣的生活似乎太單調,太乏味了吧。不!在緊張的學習之餘,我也有自己的一片藍天,自己的一塊沃土。
一周緊張的學習生活過去了。周六的夜晚月朗星稀,風高氣爽。不用問,第二天一大早,
我準會和父親拿好釣竿,踏上征途去青浦垂釣。當我們來到河塘的岸邊,天往往還未亮。深邃的夜幕像一塊青色的帷幔,上麵鑲嵌著一顆顆珍珠般的明星。地上的青草微微有些濕潤,踩上去像地毯一樣,輕輕的,軟軟的。草中的鳴蟲發出清脆的叫聲,在一片寧靜中顯得格外嘹亮。偶爾,一尾金色的鯉魚跳出水麵,“撲通”一聲,在那被月光鋪上一層白銀的河麵上漾起了一層層漣漪。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令人賞心悅目。 我放下釣具,靜靜地等待。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可魚還未上釣,手卻隱隱有些酸痛了。“咦?這麼輕的一根釣竿怎麼拿了一會就會手酸呢?”我不住在想。“噢!對了!手拿著釣杆就像一個杠杆,手便是支點。那麼這根杠杆的“動力矩”一定很短吧。瞧,杆尾離手那麼近。這原來是根標準的“費力杠杆",無怪乎拿著這麼吃力!那麼如果加長“動力矩”則用力就應該小多了吧。我不由地把手向前移了幾尺。果然,漁竿似乎輕了許多。哇!不好!浮子早沉到水裏了。快拉!快!可拉起來的卻是個空鉤。 我重新裝好釣餌,用力一擲。那魚線在空中劃了一道優美的弧線,“撲通”一聲,一頭紮入了水中。過了一會,浮子還是一動未動。我又不住左顧右盼起來。“嘩”地一聲,爸爸猛地豎起釣杆。緊接著便是“撲撲”的撲水聲。再看看爸爸的釣竿,那竿梢已被拉成了半個橢圓形。“啊!爸爸釣著大魚了!”我忙扔下釣竿,三步並作兩步地直衝過去。果然不出所料,是條大青魚。我拿起“海鬥”向水中一兜。“哇!這條魚足有五斤重。”再看看爸爸的魚簍,已裝得半滿。我不禁問:“爸爸,你怎麼釣得這麼多?”爸爸笑笑說:“釣魚浮子的位置很重要,最好是魚線入水時,有四粒浮子漂在水麵上,三粒沉入水中,每粒浮子間應相距4至5厘米。這樣,浮子在水中的浮力正好與鉛彈的重量相抵,而且浮子間保持一定的距離還可以使魚吃餌的過程一目了然......” 我學著爸爸的樣,移動了浮子。此刻,一陣微風吹過,河麵上蕩起一條條波紋。那四粒雪白的浮子在碧綠的河水中一抖一抖,似乎在跳著輕快的芭蕾。忽然,浮子向下一沉。我的心猛地一收。接著浮子慢慢地斜著向下沉去。我輕輕地提竿,一尾銀色的魚便躍出了水麵,“撲”地一聲落在塘邊的草地上。我上前一瞧,原 來是條半斤來重的大鯽魚。我由衷地高興,大聲喊著:“爸爸,我也釣到了!”此刻,河邊的垂柳隨風輕蕩,似乎也在向我祝賀。 有時,“天有不測風雲”,陽光會被雲翳遮住,風也變得不再溫柔。每當這個時候,爸爸會手搭“涼棚”,細細地觀察天空。“快走,要下大雨了!”要是爸爸這麼說,我準會立即收起魚竿,拎起釣上的魚,跟在爸爸身後一溜煙地離開河塘。不多時雨就會像撒豆子似的下起來。要是爸爸觀察天空後,依舊悠閑地拿起釣竿,就準會沒事。我也就放下心來,又瀟灑地拋出魚線...... 每當夕陽的餘暉把河邊的草房染上一抹金黃,我便和父親把魚竿當“扁擔”,把裝滿魚的魚簍懸掛在“扁擔"的中間,一人一頭,悠悠晃晃地順著田間小道踏上歸途。夕陽下,近處,碧綠的莊稼在和我點頭致意;遠處農舍上方升起的炊煙在向我揮手告別。此刻,一支兒時的歌會輕輕地從我心中騰起:“我們的田野,美麗的田野......"
新學期給我的感受
這個新學期對我來說,有著不同的意義和感受。因為這是我進入中學的第一個學期。麵對這麼多新的事物,讓我感到新鮮又陌生。 比起以前小學的校園,八中的校園仿佛是一個大花園,漂亮的教學樓,寬敞的教室,讓我們在這裏暢遊知識的海洋,與老師和同學們學習一個個新知識,探索一個個新疑點,解決一個個新問題。 在校園許多的建築中,我最喜歡的要數那個很大,寬敞的風雨球場了。遠處望去,一個巨大的紅色的三角形屋簷,是那樣醒目。每當課間,放學,都會有許多的同學到風雨球場上打球。聽老師說,這是柳州市最大的風雨球場。可以容納全校幾千名師生在裏麵開會。無論是烈日當頭,還是大雨傾盆,都能方便的在風雨球場中招開會議。如果上體育課,還可以容納六個班的學生在球場裏做體育鍛煉。 校園中除了風雨球場還有地理園、植物園、小花園等建築,它們都是那樣的美麗新奇,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後,可以放鬆一下心情,投入花草樹木的懷抱之中。 麵對新的班級,老師和同學,我感到很高興。僅管我們還不大了解,對老師的新教學方式還不太習慣。但我們都在盡自己的努力,多交朋友,多談心裏話;回家後,我們勤奮學習,按老師的要求把作業練習認真完成。 在許多的新老師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語文老師。我覺得她上的課有一種獨特的風格。以前的語文老師注重作業,練習,讓我們從作業中去找方法。而中學的語文老師注重說和表達。上課時,讓我們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盡情的問,與同學一起討論解決。而不是僅僅讓同學們從作業中去找答案。而是在討論中尋求真諦。所以,以前並不太喜歡語文的我,已經被文學的魅力深深吸引,開始對語文這科目有了新的認識。 下課時,同學們有的盡情玩耍,有的圍在一團好像在議論著什麼,有的安靜的坐在位置上閱讀書籍。這些畫麵對我們來說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了,這一切一切,正是說明了同學們由陌生人變成了好朋友,慢慢地已經熟悉了中學的生活。融入了新的大家庭裏。 說到這,我已經感受了許多“不一樣”,它們像一扇門,需要我們走進去,去適應,去學習。新的校園生活是一扇門,每一個學科是扇門,將要麵對的困難也是一扇門。我現在要做的就是走進這一扇扇門中,打造出一個新的自己。讓自己盡快的成為一個讓老師、同學們滿意的中學生。 新一段的生活已經翻開了首頁,請我們拿起筆描繪自己新學期的篇章吧!
《滿江紅》讀感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閱讀了宋朝著名愛國將領嶽飛填寫的《滿江紅》。這首詞激情澎湃,充分展示了嶽飛“精忠報國”的美好思想。
宋徽宗崇寧二年,就是公元1103年的農曆二月十五日夜,在相州一家普通嶽姓的農戶
中,嶽飛誕生了。後來成為了宋朝著名的愛國將領。少年嶽飛體力過人。未成年就拉得開300斤的弓箭,能引發1000斤左右的腰弩。未滿20歲就有了一身高超武藝。20歲加入了北宋軍隊。32歲升到了節度使,和當時名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齊名。後來因戰功卓著,成為了一代名將。但當代皇帝無能,聽信秦檜禪言毒死了嶽飛,宋朝也因此加速了滅亡。 我最喜歡《滿江紅》中的“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句話表達了嶽飛的雄心壯誌。他要收回大宋江山,但皇帝的昏庸,沒能讓他完成理想。 我很佩服嶽飛,他有雄心壯誌,他精忠報國。我要學習嶽飛,將來我也要成一代名人,為祖國做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