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魔豆(三)
花草的意義
1.在細微中尋找大千世界
在自然界中,如果你仔細觀察,你便會發現許多奇妙的東西。你可以看到螞蟻王國,麻雀的巢窩等等。你會從中尋找到許多樂趣,你會發現自然界中許多不為人知的奧妙。 在社會中,也是如此。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其中有許許多多,我們需要在其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尋找我們的世界。而往往這些都隱藏在事物的內部,需要我們人類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現象中抓事物的本質,從細微中尋找屬於自己的世界。
牛頓,是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的成功,就取決於他的細微觀察。他坐在大樹底下,一個蘋果落愛了他的頭上。他就在思考,為什麼一個小小的蘋果回往地上掉。正是由於他的細心觀察、研究,才發明了偉大的萬有引力定律使人類在物理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席位的事情往往有時候是成敗的關鍵。誰抓住了誰就會取得成功。
而在我們的社會中,往往有些人不注重細微之處,做事馬馬虎虎,而往往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他們做事總是草草了事,點到為止,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在我們的社會當中還普遍存在。一個人的成敗與否,往往是在一瞬間,如果你抓住了其中的奧妙,其中的細微之處,你可能就會成功,你就會想不到的快樂之感,假如你不屈觀察細微之處,不注意一些細小之處,你可能就會與失敗擦而過,你可能導在成功麵前。當然我們部分人是想成為前者。這就需要我們從小養良好的習慣,不放過任何一點,細心觀察,那你一定可以找
到屬於自己的大千世界。 一瞬間,對於那些懂得細心觀察的人很長,他們可以在這一瞬間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世界,而對於一些走馬觀花的人來說,卻顯得很短,這就是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如果你注重了,你就會取得成功,那如果你輕視了,你可能就隻有失敗。 我們每個人都想要成功,希望成功,這就取決於自身。一件事的成功,往往是隱藏在一個細微之中,如果我們細心觀察,我們便會在其中尋找到屬於我們的世界。 2.花草的意義
世界是無限的,讓人總是摸不住頭腦,變化萬千,風雲突變,但是,往往在一些細微之處,你似乎能體會到大自然所帶來的神奇之處。 院中的一株柳樹,長長的枝條,垂著,掛落在地上。微風一吹,像少女的秀發在空中舞動,發出“沙沙沙”的響聲。這是的你,坐在庭院中小憩。喝著一口淡淡的龍井。手中的大蒲扇不斷的搖動著,一張深色的有著陳舊的躺椅靜靜地,時而搖動,時而作響。此時,一隻“翁翁”作響的雌蚊在你身邊圍繞,等待著下手的時機..午後的太陽變得暗淡。天邊的一塊碩大的烏雲遮住了火球的臉。漸漸地,天陰了下來.. 初夏的天氣,變化無常。但是一枝柳樹,卻暗示著夏的涼爽。 唐詩曰“一葉落知天下秋。”宋詩雲:“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一葉飄落而知秋,一枝勃發而見春。尋常細微之物常常成了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於有限之中。正如一顆欲動的心,在春的照應下勃發一樣。 花花草草,雖然普遍,卻有著特殊的靈性。或比喻著季節的變化,或表達人性深處的心緒。 荷,出淤泥而不染;梅,百花衰而獨立。不僅僅是一種景象,更是人性高節的一種恰當的比喻。它們的這種逆自然而獨處的精神,不正是許多文人騷客所一身追求的嗎?我們需要一種高度,一種空曠,一種虛靜。去與天地對話,與萬物對話,與永恒對話。用花草的性格自比,用花草的精神自喻。不斷積累。不斷充實。逐漸的完善精神世界! 一樹一葉一世界,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客觀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人的主觀世界。精神上的滿足,往往給世界的發展帶來異想不到的收獲。例如,牛頓、愛因斯坦,又如孔子、李白、杜甫等,他們不斷的創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也為客觀世界的完善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對此,我們可以做的,便是吸收與奉獻。 一顆草,在春的召喚下,茁壯成長,漸漸地,融入春的懷抱。一片綠油油的草地,給人帶來了春的氣息。我,一個堂堂的七尺男兒似乎應該強於一顆矮小的衰草吧!用努力,編製著屬於個人,奉獻於社會的神話吧! 3.感悟,從點滴中開始 我看不見海,我卻從能從一滴水中感覺到它的存在。 再過幾個月,我就滿十九歲,在這十九個陰晴雨雪中,人生似乎很遙遠,怎麼也看不清又似乎觸手可及。
連綿而無盡的存在,我們品不盡看不清,但人生的樹幹上伸出的枝丫卻綻放著感悟的花。 我們是生命地過客,遼遠的天空留不了飛過的跡痕,帶走的不隻是些微的記憶。當我們停留在生命的指針重合一的那一瞬,這些微的記憶將帶我們回到降生的世紀。 夕陽的迷霧摟抱著眷戀,當我們背負著那捆叫做記憶的柴火,消失在那扇叫做時間的門後,指尖觸到的才是世界細微而具體的存在。 魚感覺不到水的存在,因為它活在水的具體裏。 我們感到世界的存在、時間的流動。因為飄花落葉、流水浮雲告訴我們一枝一葉附木而生,世界永恒。 流星劃破天際,與歲月的長河承接遞進。
看不盡的塵煙,遊不盡的河。掬一捧水,品味曆史漫溯;拾一粒卵石,撫觸時間的脈絡。 一葉卷知天下秋,寒鴉一渡冰雪舞。 沒有遍天火楓,翩然一葉謂我知秋;不見漫天冰封,鴉聲一嘶冰結成雲。 感悟從不由連綿上浮起,卻總從一脈一絡中滲出,世界隱於細微。 湖畔河邊倒映出紅花綠葉飄零積雪,變遷就著畔邊絲絲色澤漸漸地前行,直至蕩出星星點點漣漪,吞沒視線。 不見大江東去,岸崖的石壁鐫刻著曆史的痕跡、世界的軌跡。 我們依舊會前行在曆史的脈絡上,沿途拾起一枝一葉,留待回憶。 世界的存在會清晰而具體,我們會走進時間的大門,讓夕陽給出記憶的鑰匙。 那捆記憶的柴火那麼靜靜地躺在地上,等我們去抽取沿途拾來的枝枝葉葉,在夕陽的指尖靜靜回憶。 淡然。 世界的存在具體直接到觸手可及。 柴火躺著,抽取盡一世界的縮影,點點滴滴。 存在就這麼細微絲毫地凝聚直至成為世界。 感悟,隻寄托點滴。 (總評56分) 4.見微知著 唐詩曰:一葉落,天下秋。 宋詩雲:春滿園,關不住。一紅杏,出牆來。 古人道:窺一斑,見全豹。若見微,可知著。一枝葉,一世界。一枝花,而見春。細微物,莫輕視。有限中,藏無窮。
觀天下,即如此。洞庭湖,八百裏。湘江壯,嶽陽闊。圍湖麵,造耕田。聚沙塔,集腋裘。日削減,月割忙。觀而今,成大害。長江水,濫成災。毀河堤,衝城鎮,人喊苦,
道不出。退耕地,還洞庭。廣植樹,多建壩。事雖小,意重大。
美利堅,號民主,今派兵,明製裁。觀中東,時局亂。戰才平,恐怖起。眾人民,無安定。此民主,誰欲得?觀一隅,明全局。狼子心,路人知。 人立誌,亦如此。昭烈囑(,傳千秋):善雖小,必為之;惡雖小,切莫為。惜後主,終未聽。蜀國亡,漢室衰。人笑其,不思歸。好習慣,點滴養;壞習慣,勿養成。細節事,亦認真。莫學習(改“學習”為“仿效”),劉阿鬥。 弟子規,聖人訓:出則悌,入則孝。泛愛眾,而親仁。治天下,平家國。先修身,後齊家。雖一屋,亦當掃。 周總理,人之表。衣冠潔,禮教周,親百姓(,愛人民)。見外賓,人稱善。新中國,尊嚴顯。待百姓,如己出,人愛戴,美名傳。 我凡人,非總理(可改為“尚高風”)。細小事,仍謹守。中學生,須明禮,須誠信,須團結,須友愛(,不乖戾)。不留須,及(“及”可改為“不”,以免歧義)長發。不打扮,穿(此處可改為“不”,以免歧義。後麵的“異服”可作動詞短語用)異服。見師長,要問好。對父母,恭且孝。 一枝葉,一世界。窺一斑,見全豹。人有禮,人才善;人無禮,大多善(“善”字似係筆誤,應為“惡”)。好印(似應是“形”)象,極重要。一絲縷,當珍惜。一飯粒,不輕棄。辦事情,須認真,(須執著,)須仔細。雖一屋,必要掃,雖衣冠,必整潔。
人生的鬥士
人生的鬥士 他不僅是現代科學界的泰山北鬥,還是一位永遠戰鬥不息的人生鬥士,他是誰?他就是史蒂芬·霍金。 如果說他的命運是那破舊的花架,那麼因為他的堅強意誌,變得繁花似錦,光豔奪人;如果說他的命運是那漆黑的夜空,那麼因為他的堅強意誌,變得繁星閃爍,熠熠發光;如果說他的命運是那貧瘠的土地,那麼因為他的堅強意誌,變得蔥蔥鬱鬱、油油翠綠。是的,他的成功,不僅僅是他的非凡的科學成就,其原因中更值人稱道的是他堅忍不拔的意誌和對人生的無比自信,這造就了一個時代的偉人,人生的鬥士。 先來想想他的成就。他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艱辛,寫出了著名的《時光簡史》,推動了科學界的飛速發展,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他也被稱為與英國牛頓和德國愛因斯坦並列的世界三大科學家之一,他的成就足以臨駕當今科學金字塔的頂峰,成為一顆最耀眼的北鬥星。 我們在驚歎他在事業上的非凡成就的同時,也不免會感歎他命運的不幸和他意誌的無比堅韌。在他身上,不僅閃耀著智者無比的光彩,更散發出鬥士所特有的一種韌性,他是精神睿智的結晶,是人格力量的聚集,他,是人生的鬥士。
記得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有個女記者提出了一個令全場鴉雀無聲的無比尖銳的問題:
“霍金先生,難道你不為被固定在一個輪椅上而感到悲哀嗎?”眾所周知,霍金是個全身癱瘓的人,隻有一些手指可以活動,其命運無比悲慘。然而,霍金鎮定自若地用手指在鍵盤上敲出了這樣一些字:“我沒有悲哀。我卻很慶幸,因為上帝雖然把我固定在這輪椅上,卻給了我足以想像世界萬物,足以激發人生鬥誌的能力,其實,上帝對人都是很公平的。”他的回答得到了全場最熱烈的掌聲。是的,他戰勝了命運,戰勝了自己。朋友們,你們是否已為霍金這種“日破雲濤萬裏紅”的自信力和“泰山崩前而不動”的堅強所折服?是的,人生的鬥誌,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現,人生的鬥誌,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鑲嵌。 也許,在人生道路中我們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但我們要堅信,命運由自己掌握。讓我們懷著劉禹錫“直手天上爭春回”的豁達,拍拍我們身上的灰塵,繼續我們的人生旅程,去追求我們的理想吧! 霍金,他就是火,點亮了我們前進的燈;霍金,他就是燈,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 包容(五) 北京一考生 大海的蔚藍是因為經包容著朵朵的浪共和快樂的魚。 天空的壯闊是因為它包容著白白的雲彩和飛舞著的鳥兒。 人心的聖潔和無私是因為他包容著整個世界的苦難和貧困,那是偉大的愛也是無私的包容。他藏大溫柔的眼神之中,也在安詳的母親對嬰兒的愛撫裏。 麵對廉頗的無理取鬧,藺相如選擇了寬厚和忍讓;麵對孟獲的愈縱愈猖,諸葛武侯選擇了七擒孟獲而又六次將其放走的包容;麵對誤解,麵對猜疑,嶽武穆始終沒有忘記精忠報國的激勵,寫下了“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唱飲匈奴血”的豪邁之作;麵對少年犯們的屢教不改,偉大的母親尚秀雲,用自己的包容和溫暖,感化了不知多少迷途的羔羊。 包容是麵對別人的錯誤和誤解寬厚的一笑,包容是對待他人無私的付出和不求回報的聖徒般的心靈;包容是麵對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看法都虛心傾聽;包容也是一視同仁的公正和不計前嫌的偉大。 包容的心,可以感化輕狂的人們,包容的心,可以令多少浪子回頭?可以令多少迷途的羔羊感到前途的光明?但是,包容也不是一味的縱容,麵對人格、國格的尊嚴被損壞,麵對漫罵、惡語中傷,我們又不能以“包容”安慰自己,更不能用“包容”使自己迷惑而不知所措。真正的包容,是人們對問題的友好爭論和對不同觀點的相互學習和補充;真正的包容,是兩個平等的個體對於人生的研究和探討而不是尊嚴上的對罵。 麵對他人的誤解,你能等待時間去解釋?麵對不同的聲音,你能都一視同仁,細心傾聽?你能不能奉獻自己而不圖回報?你能不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緩解他人的憂傷和痛苦。 大海不因其中的汙物而對一切排斥不理。 天空不因其中哲學塵雜而拒絕雲彩和鳥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