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人作梗讒太子(1 / 3)

第一章 小人作梗讒太子

太子劉據有次覲見衛後,多待了些時間,武帝身旁的宦官蘇文即向武帝進讒言說道:“太子終日在皇後宮裏,與宮人嬉戲!”武帝不聽,反而增加太子東宮侍女二百人。太子知道為蘇文所讒,心裏對其不滿。蘇文又與小宦官常融、王弼等,經常伺機尋找太子的過失,一旦尋到就添油加醋向武帝報告。衛後對此也是非常痛恨,讓太子稟報武帝殺了這些人。太子心地善良,說:“第勿為過,何畏文等!上聰明,不信邪佞,不足憂也。”不想讓武帝煩擾。武帝有次生病,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回報說,太子得知武帝生病,臉上有喜色。武帝聽了,心中暗暗不樂。等到太子入見,武帝看到太子麵帶淚痕,但是強裝笑臉。武帝調查清楚情況,知道常融從中作梗,就把常融殺了。

巫蠱之禍

漢武帝冀求長生不死,極度迷信鬼神,為此一再上神仙方士的當,卻毫不覺悟。尤其是對從齊國來的方士欒大,竟拜他為五利將軍,封為樂通侯,賜奴婢二千人,食邑二千戶,車馬器物無數,甚至把親生的衛長公主嫁給他,用黃金萬斤作嫁妝。一時間欒大成了京城皇親國戚、高官顯要爭相高攀的尊貴人物。他裝神弄鬼的騙術一旦得逞,竟可以享受到榮華富貴,這就大大助長了迷信的妖風,自稱會神仙方術的人相望於道,奔走在長安街頭,都想施展騙術大撈錢財。京城還有眾多女巫,出入宮中,有的女巫教宮中美人把木偶埋在地下,用詛咒的辦法加害於所仇恨的人。由此釀成了西漢皇宮中多次災禍,被史家稱做“巫蠱之禍”。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武帝已屆晚年,時常有病,總是懷疑周圍的人用巫蠱害他,成了他的一大心病,隻要涉及巫蠱詛咒,他便下令窮治,不惜殺許多人。因此,左右常怕惹怒他,也不敢報告真情。有一天,武帝白晝睡覺做噩夢,夢見有數千木偶人舉著棍棒圍著追打他,醒來像是害了大病,精神恍惚。武帝身邊有個叫江充的,此人由告發別人而升官,又善於揣測武帝的心事,所以被武帝任命為直指繡衣使者,負責處理皇帝特派的特殊事務,有誅殺大權,也就是專門檢舉皇族成員和高官貴人的。江充以前曾同太子劉據(衛子夫所生,故稱衛太子,又因後來死於禍亂之中,又稱戾太子)有點私怨,如今他見武帝時常生病,將不久於人世,擔心以後如果太子繼位,自己將要倒大黴,便存心陷害衛太子。江充對武帝說:“陛下的病必定是出於巫蠱,近來宮中每間屋裏都埋有木偶,天一黑就紛紛念咒語,鬧騰得可大勁了,不知是不是對著陛下來的?待陛下的病好,這一次非來個大搜查大治罪不可!”武帝允許他這樣去做。於是江充帶領西域來的巫師,在宮中到處挖地下埋的木偶,抓人拷問半夜詛咒的事,搞得天翻地覆,人人心驚膽戰。江充實行大搜捕,用燒紅的烙鐵逼供,讓宮裏宮外輾轉互相告發,凡是涉及“巫蠱”的便以死罪論處。從京師、三輔至各郡國,被牽連處死的前後有幾萬人。

江充的目的是要置太子於死地。一天他領著西域巫師進到武帝批閱文件的禁省,搬掉禦座,掘開地麵尋找有無埋下木偶。又到後宮,在那些不受寵的夫人、美人屋裏大肆搜查。最後闖到衛皇後和衛太子的住處,縱橫開溝,掘地三尺,使皇後和太子連打床的地方都找不到,存心將事情鬧大。江充揚言說:“在太子宮中掘得木偶最多,還有在帛上寫字,都是對著皇帝的,我要立即向皇帝報告!”太子十分害怕,問老師怎麼辦才好,老師回答說:“巫蠱現在是最厲害的罪名。江充一夥人在你宮中掘得有木偶,究竟是江充一夥栽贓呢,還是真有其事呢?這件事根本無法辯個明白。我看不如假稱皇帝詔令,把江充抓起來治罪!況且皇帝現在住在甘泉宮,皇後和皇宮的官吏派人去問安,都沒有回音,皇帝究竟還在不在尚不清楚,你難道不擔心有人會乘機把你廢掉?!”太子本想親自到甘泉宮找皇帝,可是江充根本不放他出長安,一時想不出計策,隻好按照老師講的去做。於是,太子劉據讓手下人假裝是皇帝使者,闖入江充住處抓了他。太子親自監督把他斬頭,咬牙切齒罵道:“你這個壞蛋!以前你陷害趙國太子,今天又來挑動我們父子互相殘殺嗎?!”又把西域巫師拉到上林燒死。

然後太子派人乘夜告知衛皇後,調集宮中軍車和射箭手,打開武器庫,集合長樂宮的衛卒,整隊待發。這時長安城一片混亂,都傳說“太子造反了!”太監蘇文以前同太子有私怨,他急忙跑到甘泉宮向武帝報告太子造反。起初武帝還不大相信,說:“太子是害怕被指控犯巫蠱之罪,又恨江充,所以才發兵。”便派使者召太子。使者不敢入城見太子,回來謊報說:“太子確實造反了,他不管我是皇帝使者也要殺我,虧我逃得快才回來。”武帝這下怒不可遏。丞相劉屈氂也是從長安逃出來的,武帝當即給他下了一道命令:“把造反的都殺頭,朝廷自有重賞。注意不要誤殺士兵和平民。先將長安城門統統鎖起來,別讓造反的罪人逃出去!”這時武帝也不顧有病,親自趕到長安城西的建章宮,下令火速召集三輔士兵及二千石以下官吏,讓丞相統一指揮。太子在城中也派人假借皇帝命令,把獄中囚犯放出來,又派人去召集駐紮在長水及宣曲的胡人騎兵,不料被侍郎馬通截住,這馬通就把騎兵帶到長安,又召集到水師中劃船的水手,供皇帝調用。太子手下的人用紅色符節為標誌,而朝廷臨時征集的士卒則在紅色符節上另加黃旄為標誌,以相區別。

太子劉據想調動長安城的北軍,他駕車來到北軍南門,召見護北軍使者任安,出示符節,命令任安發兵。任安敬禮接受符節,轉身回去後卻閉門不出。太子隻好離開北軍,把城中四市的百姓轟出來壯大隊伍,集中了幾萬烏合之眾,開到長樂宮西邊,同丞相帶領的兵卒遭遇。雙方大戰五日,死的有幾萬人,大街上血流成河。城中百姓都說“太子造反”了,因此跟太子的人越來越少,而跟隨丞相的兵眾卻越來越多。太子劉據兵敗後,直奔長安城南覆盎城門,想趕快逃出城外。丞相屬官田仁正負責守衛城門,士卒來報告“太子要出城門”,田仁想到太子和皇帝到底是親骨肉,不想眼看他走投無路,就讓士卒把緊閉的城門開了一條縫,太子不由分說趕快逃了出去。丞相劉屈氂得知此事大怒,要馬上殺田仁。禦史大夫暴勝之對丞相說:“田仁是二千石官員,不能由你一句話就定罪殺頭,要先報告皇帝。”武帝聞知後大發雷霆,讓屬吏帶話嚴詞譴責暴勝之:“田仁膽敢把造反的人放跑了,丞相要將他斬首,正合法律;你作為禦史大夫,為何擅自阻止他?!”暴勝之見皇帝問罪,因害怕而自殺了。武帝又命令宗正劉長拿著符策前去收繳衛皇後的印綬,衛皇後當即自殺。武帝又對任安問罪,說他在緊急時刻不攻打太子,反而將北軍南門緊閉不出,是腳踩兩隻船,想坐觀成敗然後投機,也犯了死罪,同田仁一起處以腰斬。武帝認為馬通會臨機應變,集合軍隊同太子對抗,封他為重合侯。凡是太子的賓客進過宮門的,都處死;跟隨太子發動兵變的,滅全族;被太子挾迫加入造反隊伍的,一律充軍敦煌。因太子已逃出城外,便命令長安各城門嚴密把守,實行戒嚴。

此時武帝依然盛怒未減,群臣人人恐懼,不知如何是好。壺關三老令狐茂來到建章宮下向武帝上書,說:“江充是奸詐之徒,是他讒害太子,人人皆知。太子在危急之中見不到皇帝,無法辨明,因憤恨惶急殺了江充,又因害怕而出逃,太子盜用皇父的軍隊,是他錯了,但我看他沒有邪心。現在的情況是人人不敢對陛下說出這番真話。我看陛下不要再大事追究,請解除戒嚴,別讓太子長期逃亡在外了。”武帝看了這位老者勸告的章奏,心中醒悟過來,卻又一下子難以改口,沒能立即明白宣布赦免太子。

且說太子逃亡,向東到了湖縣,藏匿在一個小巷的窮人家中。這家人很貧苦,對待太子很好,靠賣鞋供他吃飯。太子原來有個熟人住在湖縣,聽說此人很有錢,便派人去找他。這下太子的蹤跡便暴露了,立即有官兵來圍捕。太子明白這下再也跑不掉,進到屋裏上吊死了。這家主人跟官軍搏鬥被殺,太子的兩個兒子也遇害。武帝得知事情的經過,心中也為太子的受冤慘死而傷心,但事已至此,無可挽回,隻好將當時為太子解下屍體的縣令封為邗侯,表示一下對太子的憐憫之情。

長安的這場兵戰,以死亡數萬,逼死皇後、太子的巫蠱慘禍而結束了。但是餘波並未平息。太子死後,武帝越想越恨江充的誣陷之罪,要追究他的同黨,斬盡殺絕。誰知截住太子兵符的馬通和他的哥哥馬羅,正是江充的同黨,到了這時也怕查究出來。馬羅當時任侍中仆射,是宮中侍候皇帝日常起居的一個小官,隻不過資格老一點罷了,他可以出入皇宮,兄弟二人便於陰謀作亂。負責宮中守衛的金日磾是武帝的近臣,連日觀察到馬羅神色可疑,就暗中提防他,使馬羅兄弟久久找不到機會。有一天,武帝到林光宮小住,金日磾隨同前往,當時因有點小病,他躺在殿中休息,馬羅兄弟以為時機來到,假稱皇帝命令,半夜出宮,集合了一隊士卒。天蒙蒙亮,武帝還未睡醒,馬羅已經進宮。金日磾正鬧肚子,一早就上廁所,心裏突然一陣緊跳,仿佛有點預感,便從廁所出來,坐在窗下觀察動靜。正好馬羅袖裏藏著匕首,從東廂房進入,突然見金日磾坐在那裏,大驚失色。他想快步跑進武帝臥室,不料慌張中撞到一座大樂器上,跌倒在地上。金日磾趕忙衝過去一把抱住他,大喊:“馬羅造反了!”武帝聞聲驚醒,出來看發生什麼事。這時武帝的衛士要拿劍刺馬羅,武帝怕傷了金日磾,忙叫衛士停手。金日磾從地上爬起來,抱起馬羅一下子將他扔到殿下,衛士將他五花大綁押走了。武帝派人窮追馬羅兄弟及同夥,統統治罪。這是巫蠱之禍的餘波,武帝還差一點喪了命。

真假衛太子

昭帝繼位第五年,有個外地人姓成,住在湖縣,以占卜為業。有個過去當衛太子屬官的人跟他學占卜,對他說:“您長得像衛太子。”姓成的一聽,覺得可借此撞騙一番。因為當時傳說衛太子還流落民間,並沒有死。有一天,這個姓成的坐著牛車來長安城北闕,上書自稱衛太子回來了!此事立即轟動宮內外。朝廷命令所有公卿將軍二千石要員前去分辨究竟,長安吏民聚觀者數萬人。右將軍勒兵守衛皇宮,以防發生大亂。丞相和禦史呆立街頭,不知如何處置。當時的京兆尹雋不疑是個挺有主見的官員,他稍後一步趕到,立即命令手下將此人綁起來。有人勸阻不疑說,現在真假太子未知分曉,不要錯抓了人闖下大禍。不疑依據經書教導說:“怕什麼!是真太子他也有罪。”這下才把混亂局麵鎮住。經過審問,才知是個騙子。昭帝和大將軍霍光受了一場虛驚之後定下神來,連連稱讚雋不疑精通經書,能斷大事。沒想到江充煽起的這場災禍,整整十年之後還引出這樣的軒然大波。

傾國傾城的李夫人

漢武帝私人生活除酷喜美女外,還有一個特點是極喜舞樂,最愛於酒酣之對令歌人演唱,以助其興。在他的歌人中,有一位叫李延年的人,善製新曲新歇,深討武帝歡心。一次李延年侍酒,武帝酒酣,聲樂大作,李延年翩翩起舞,婉轉歌喉,唱道:“北方有一位佳人,天生麗質曠絕世人,她要是偶然一回首,足可使城傾,若再一回首,就會使國傾呀,即便是她傾了城又傾了國,我還是愛她,因為那美妙佳人可難再得。”武帝本喜仙道,此時正值酒酣,飄飄欲仙,又聽著如此麗音豔詞,不覺對這傾城傾國的佳人大動了心思,暗自想到,真有如此佳人,隻要一親芳澤,即便她傾了城傾了國又有何憾,可是如此佳人哪裏去得?想到此,他高聲說道:“李延年,你歌中唱到的這位佳人卻也真動了朕的心,朕欲往北方作一次無名之尋,你看如何?”

此時他的姐姐平陽公主在場,他的這位姐姐曾給他薦過衛皇後,此時又開言說道:“皇上何須勞此大駕,李延年的一位妹妹就是如此佳人呀。她聰明伶俐,天姿豔麗,是個傾國傾城的大美人;而且自幼受家庭氛圍的影響和熏陶,能歌善舞,她表演的舞蹈更是爐火純青,令人叫絕。”武帝聽罷,二話不說,便慌忙火急地召其進宮。待她進得宮來,武帝定睛審視,果然名不虛傳,發現她確實“妙麗善舞”,異常歡喜,不久封為夫人,號李夫人。從此,武帝與李夫人形影不離,不久李夫人便生下一男,這就是後來的昌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