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愛上另一抹風景(1 / 3)

第十二章 愛上另一抹風景

引言:清晨,走在那悠久古鎮的小巷,呼吸著小鎮所特有的清新空氣,你頓時就會發現,中國的文明就在於此。

《悠久古鎮 傳承文明》等兩篇

清晨,走在那悠久古鎮的小巷,呼吸著小鎮所特有的清新空氣,你頓時就會發現,中國的文明就在於此。 悠久古鎮,傳承文明。古鎮的早晨,充滿的是生機。不知道有誰在發號施令,每天特定的時間,河邊就會傳來婦女的洗衣聲,那木棒敲擊衣服的聲音是多麼的富有節奏,也許華夏的音樂就是從這裏開始的吧!老人們的寒暄也成了這古鎮的一大亮點,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都會寒暄地問幾句,以示尊敬,有禮貌。我們中國成為禮儀之邦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這清晨的古鎮不正透露出了我們華夏民族的悠久曆史和古色古香的韻味。

“靜”也許是古鎮所特有的,雖然沒有“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境界。但是你可以發現古鎮的“靜”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在古鎮上沒有城市中汽車的轟鳴,沒有市場上的

大聲叫賣,沒有建築工地上的喧鬧,它有的隻是讓人心情舒暢的問候。在這種“靜”中不正顯示出了我們華夏民族所特有的謙遜與恭讓。 的確,安靜,是心靈的自由,是美的本質。安靜是理想的狀態,是勞動者的安居經驗。古鎮安靜,華夏美麗。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自古以來,古鎮的酒是香醇的,幾乎鎮上的每一戶人家都珍藏著一壇陳年的老酒,他們期待著在未來最美好的那一刻打開它,讓所有的人分享它。在期待的日子裏,酒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變得香醇,不知道是他們忘記了這一壇酒還是期待讓明天更美好,也許一切都將在明天被打開。古鎮上的人們是對未來抱有著希望的,正如我們的華夏民族在時光的飛逝中,帶領我們炎黃子孫永遠向前,向著最高峰前進。 踏著那小鎮上軟如沙的泥土,你會覺得華夏的真諦就在其中;迎著那輕如紗的微風,你會覺得華夏的精髓就在其裏。毋庸懷疑,悠久古鎮,傳承文明。 一切正是因為—— 春天憐愛小草,造就了令人心曠神怡的綠色。 夏天鍾愛蟬兒,成全了那樸實的絲絲綿綿。 秋天癡愛落葉,終結了從容淡漠的不悔精神。 冬天戀愛孤雁,留下了那無法追憶的似水年華。 (指導老師 朱建虎) 一花一世界 高三(9)班 張小勇 農人說:一花一世界。 佛家講:一葉一菩提。 一粒沙子就是一個世界,一滴露珠能夠反映出太陽的光輝。泰山不讓細土,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溪流,故能就其深。一切始於忽微,萬物源於點滴。一粒粒沙土構成了地球,一顆顆星球成就了浩瀚的的宇宙。 一則小故事蘊涵著大道理,一段小經曆濃縮著生命的真諦。 人生在世,匆匆數十載,都在為未來而奮鬥。成功是令人欣喜的,但成功的過程卻是艱難的,因為你在成功的路上要不斷地收獲,不斷地積累。當你堅持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成功的大門便會向你敞開。所以成功並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段漫長的路程,一個不斷奮鬥的路程,一段不斷追求的路程。一段平凡的對話意味著偉大,一組生活的特寫造就了永恒。 一個動作,一句話就可以表現一個人的內在素質和修養。人生中有數不盡的細節,抓住每一個細節,你的人生將會更完美。 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點滴創造世界的精彩。

海曼斯49歲時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了左腿,他因此而失去了一份很不錯的工作。他決定重新設計一下自己的未來生活。他想到了寫作,最初兩年,他受到了超過七百封的

退稿信,後來才在一家發行量非常小的刊物上發表了一篇不足千字的小說,就是這一小小的鼓舞使他繼續勤奮地筆耕不輟,終於在文學上贏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在他二十多年的文學創造中,先後出版了28部作品,並數十次獲得各類文學大獎。高山巍峨之顛,起之微塵;遮雲蔽日之木,始於青蔥。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而我要說:“成功的道路再漫長,都要一步一步邁出。” 一切始於忽微,萬物源於點滴。點滴創造了世界。 佛家講:一葉一菩提。 農人說:一花一世界。

十八歲,倒計時……

吹滅那十七根蠟燭,在朋友的歡呼聲中,我迷迷糊糊地走進了雨季的門檻.雨季的到來,我感覺自己還沒做好準備呢……再過365天,我就成年了,於是我決定,從此倒計時,記錄我這段成年以前轉瞬即逝的流年。 一 文理分班那天,太陽很辣,赤裸裸的照著大地,就象我們那時的心情。我們頂著烈日去瘋狂,忘乎所以的大叫,以為這可以忘記什麼,耀眼的陽光刺得我的眼睛好痛。回來後,我聽了《流年》,當聽到“我在你身邊,打了個照麵,五月的晴天,閃了電”時,我感到心裏某個地方被灼了一下。曾經同在一間教室一起學習打鬧的同學,從此走向不同的方向,想起以前嬉戲的情景,我莫名的想流淚。 他們在匆匆地收拾東西,要搬走了,一一握手送別,走得好瀟灑。我想我的眼淚快要出來了,但最終隻是眨了眨眼。 二 這段時間以來,日子過得好混沌,上課——下課,上學——放學,宿舍——教室——飯堂,課餘是瘋狂的聽音樂,聊的話題也不過“CD”“周傑倫”“空虛”,飯堂的優質服務周也掀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波,可惜它隻是一周以前來,一周以後走。 下課後,我座在座位上,看著身邊不同的人共同的迷茫。 三 教學樓後是一所小學,站在教室的窗旁就可以看到。傍晚放學後教室裏總有幾個同學在那裏憑窗遠眺,看著小學生們愉快地喊“老師再見”,輕鬆地背著書包,排著隊走出來,手拉著手,還唱著歌,那歌聲飄得很遠很遠,喚醒了記憶的某個沉睡的角落。曾幾何時,我們也這樣,想回到過去。 想回到過去,也許幼稚確實能掩飾住什麼。 四

學校的廣播站每天都有好多人電歌,很多幸福的人都得到了祝福,每天都有好多人生日,那天,我忽然聽到“十七歲不可能永遠是春光燦爛,一路上難免要經曆風風雨雨,在

那時,希望你能站起來,撥開烏雲,看到自己的一片星空。”歌聲在校園上空回蕩“背對背默默許下心願,遠方的星如果聽得見,一定能實現……” 算一算,距離十八歲還有幾個月,還是許個願讓自己的兒童時代過得更好些吧,即使是站在兒童時代的尾巴上。

守住心靈的月亮

夜靜了,我隻是一個生活在和平年代碌碌無為的人,然而此刻,我卻滿懷激情與憤恨來感念你——和珍。 和珍,你是名勇氣與才華融於一身的學生,你的前途是廣闊的,然而在那沉默得死寂一般的社會,你如那平靜的水,靜寂得深不可測。雖然穩健持重,一旦奮起,必將爆發出無法估量的巨大力量。 終於,你奮起了,再黑暗中燃起了一絲亮光。我知道你為了守護心靈的月亮,開始在黑暗崎嶇的旅途中來領導,開始為偉大的工程來準備,用你的笑容與激情來號召鼓舞著同伴與你一同前行。你的勇氣換來了更多人的支持,你心頭的月亮也在更多黑暗的心靈中升起!在你拚搏,為一切所奔走時,你可曾想過年老的父母,年幼的弟弟?你依然義無返顧的前行著 ,前行著! 那年三月十八日,你與同患難,同甘苦,同去請願的人一同歡笑著離開了校園,卻在一聲槍響中失去了年輕的生命。惟有你披頭散發,身著血衣的屍骸歸來。和珍,你在最後一刻依然堅持著,守護著心靈的月亮,你堅信民族將會在沉默中爆發。是啊,你的星火有燎原之勢,你的氣魄有感人催人之勢,你心中的月亮將在更多人的心中升起。 紀念你,和珍! 你守護的月亮也將在我們和平年代人的心中升起! (二) 站在繁華的都市街頭,麵對著來來往往的過客,我渺小的如一粒沙,不知這擁擠的都市中是否有方寸之地容的下小小的我;做在喧鬧的酒樓,麵對滿滿的歡聲笑語,我如海水,激不起一朵浪花,不知在這喧嘩的都市中是否有礁石讓小小的我充滿激情;做在紛亂的火車站內,看那旅人換過一批又一批,我冷眼旁觀,不知在這節奏緊張的都市中是否容的下一個小小的我。 我總在尋覓,尋覓一方淨土,遠離繁華喧鬧的都市生活,尋求那鳥語花香,充滿泥土清香的自然,尋求心靈的淨土,不在為世俗所煩擾,不再為紅塵蒙蔽心靈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