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命深處的淚
引言:我們班的同學似乎有些活潑過度,上體育課集隊時總是蠢蠢欲動,至今老師也沒有辦法。我總想知其緣,卻又得不到解答。有時想想,也難怪,大家都愛玩,甚至玩到“瘋狂”。也許正是如此,大家才彙聚一堂。
難以解決
2001年5月14日
我們班的同學似乎有些活潑過度,上體育課集隊時總是蠢蠢欲動,至今老師也沒有辦法。我總想知其緣,卻又得不到解答。有時想想,也難怪,大家都愛玩,甚至玩到“瘋狂”。也許正是如此,大家才彙聚一堂。 我們班有個小狂人,號稱龐源。用一句話來總結---厚臉皮。自上學期吃墨那刻起,大家都覺得他夠狂,甚至瘋。 龐源也名龐“豬”,因其較為肥胖。這也難怪,其座位簡直稱得上“豬圈”。書包橫地,課本殘跡隨處可見..就是因為“髒”,還鬧出一個笑話,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 一日,老趙(我的同桌)的鋼筆不慎將我的手劃了一道黑印。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將其擦淨,可心中仍有些不舒服,便將髒紙扔給老趙。 老趙不以為然,將其扔還。 如是再三,難以解決。 突然,老趙失手,將其仍到了孫婷的桌子上。 “慘..慘..慘..了..了!”老趙捂嘴叫道。 我身後的龐“豬”正與友人談話。談話正興時,孫婷以為那紙歸龐“豬”所有,一氣之下,將紙放在他的桌上。 本以為龐“豬”看了後,會還給孫婷,之後,孫婷再與龐“豬”吵起來,然後報告給劉“將軍”(班長)..那時,我與老趙吃不了兜著走。 不料,龐“豬”看到之後,不管三七二十一,將紙塞進了抽屜。 一場風波平息,龐“豬”居然不知道,也許是因為他太髒了。蒙在鼓裏的他還真當那紙是他的,還擇其無墨之處撕下一片,然後習慣性地塞進了鼻孔(他經常用紙擦鼻孔),又裝著一副老實人模樣,繼續與人鬥嘴。 老趙目睹此景,不禁目瞪口呆,驚道:“此乃狂人者也。” “是呀!”我也笑道,“可愛的‘湯圓’(龐源的別號)。” 2001年5月16日 女扮男裝,聽得不少;而男扮女裝,實屬難見。若女生長得“俊”些,扮個男生沒問題。而男生扮女生,頗有點“東施效顰”之感。 龐源較為肥,王何(別號“黃河”)更肥。本以為肥的人勁都較大,可大多數人都稱其脂肪為多。確實,體育考試,他總是不及格。就連跳遠,也跳不出自己的身高。他留一頭平頭,額上留著一束較長的頭發。整天,他都會去擺弄擺弄。與其稱之為“扮酷”,不如叫他“東施”。 今天,英語課本劇表演,大家都開了眼界。最後一組剛上場,可謂有些“傾國傾城”。不知王何是哪來的“勇氣”,居然犧牲“色”相,扮成一個女生。要扮總要有道具,也不知他從哪找來的假發。還未套上,足以讓人爆笑30秒。剛一套上,就連老師也合不攏嘴。老師怕我們一笑,影響了表演效果。最終,連她自己也忍俊不禁。
王何套上那頭假發,可謂是“美”到了極點。可物極必反,“美”到極點又為醜。有人
說王何像頭獅子,可有人說他連獅子也不如。一頭“金毛卷”像一個假洋鬼子。若隻看頭部背影,以為他是一個窈窕淑女,可從整體看來,真叫人大倒胃口。由其是他那沙啞而“動聽”的聲音,真叫人難以忘懷。 王何的破相演出,足以讓人貽笑大方,可卻博得了製勝的一票。什麼叫作男扮女裝,什麼叫作東施效顰,我們可謂是見識過了。也許老師也不會後悔上了這堂課,因為她見識到了我們班發“狂”的一麵,可能也會覺得有些永生難忘。 我與老趙依然目瞪口呆。有人說,黃河的壺口瀑布像是瘋狂的獅子,而我們的“黃河”也瘋狂了。於是,我也隨著老趙一同感歎道:“此乃狂人者也。” 不錯,狂人。可愛的狂人。 2001年5月22日 今天,我可算是走了“桃花運”,隻可惜那個她是一條無名狗。 早晨出門,感覺天氣還不錯,於是,興致勃勃地找老馮(我的好友)一同上學。出門沒有幾步,發現路當中“橫”著一隻狗。俗話說得好:“好狗不擋道。”顯然,這不是一隻好狗。 無奈之下,隻好繞道而行,可那狗一直盯著我。“拜托,不要用無知的眼神看我。”說罷,才覺得後悔。畢竟,狗不會聽人話。 又走幾步,發現那狗跟了上來,我還以為它是跟著他的主人呢,於是,就不太在意。複行數十步,總覺得有人跟著我,便悄悄回頭。霎時間,一種不詳預感湧上心頭。其實,我本不怕狗,有時,我甚至挺喜歡的。可這回不同,我是被狗跟蹤,而不是我跟蹤狗。以前,聽老馮講過,她就是被一隻隨後追來的狗咬了一口,最後,還被上醫院紮了兩針。慘了!我即將步她的後塵。 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我究竟犯了何錯?手中未拿食物,口中未啃骨頭,它憑什麼為什麼幹什麼要跟住我?不過,我還暗自慶幸,穿的不是裙子,最起碼它衝上來咬一口,還有一層“隔膜”。 “天哪!這條路怎麼這麼長?”我愈發恐慌了。對了,繞道“再”行。那狗頓了一下。“哈!這回可好,那隻狗不再跟著過來了。”於是,我便放心地朝學校走去。 好景不長,那狗再次跟著上前。我究竟有何“迷狗”之處?我與它素昧平生,它為何緊跟不放?無奈之下,隻得找老馮求救。差不多走到她家樓下,我再也忍不住了,決定將狗哄走,豈能將我一世的英明敗在一條狗的門下?於是,我突然一回頭,瞪了那狗一眼,好在那狗還有自知之明,顫了一下,轉身就跑。 我終於鬆了一口氣。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逃!快逃..
一絲曙光
其實,從小到大我已流過無數次淚,記不清是摔了一跤還是因為爸媽不給零食吃了。但我卻真真切切記得那一次流淚。
我從小就是個體育運動障礙者,一上體育課總會見到我笨拙的身影。 到了初中,學校要開運動會,我竟出人意料地報了名。我選了一項相對於自己而言比較拿手的項目——跳遠。 於是,我便忙乎起來了,不分白天夜晚地在沙池邊試跳,可是老天似乎不大關照我,結果總是差強人意。但我從來都不在乎,還一直天真地認為我這樣努力,好歹也能撈個名次。所以,在練習中也不惜把腳扭傷。於是,日子一天天地在汗水的浸泡下,發黃了,溜走了。 比賽的那天早晨,我滿懷信心地走上戰場,麵對一個個比我高半個腦袋的對手也是嗤之以鼻。當見識到了他們的真功夫後,我開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但是無論當時情況是多麼嚴峻,我還是有一絲曙光。 當我進入總決賽後,情況更是惡劣。雙腳不再當我是主人,開始不聽使喚。奢望到的距離總是與現實的腳印遙遙不可及,差點兒把它們害得得相思病。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在眾目睽睽之下,我傷痕累累地回到看台上。隻見那些獲獎者春風滿麵,我深知“飛到枝頭成鳳凰”的夢早已破滅。見大家的表情平淡,也隻好抑製自己的感情。 回到家後,終於發泄出來了。我的努力,我的汗水成了曆史,再也沒有什麼價值了。又回想起賽場上的窘樣,宣布成績後的失落,淚水一瀉千裏。 但哭著哭著,我便停止了。因為,我好像從來沒有聽誰說過100%的努力就能得到100%的收獲,是我自己太單純,把努力看作是劑神丹妙藥,百試百靈。卻毫不顧及其它原因,讓“努力”二字背負著太大的壓力,自然失落時會更加傷心。我終於懂了,其實,你的努力的多少並不能判定你一定可以獲得多少回報。有時它是需要你的積攢與耐心,我也相信在黑暗中無論多久,還是能待到黎明的曙光!而且更要學會“隻顧耕耘,不問收獲。” 我想,這次我是真正的哭了,哭得有價值,並在哭泣中獲得了真理。 這是我第一次用淚水換來的真知。 (本文係考場滿分作文) [簡評]盡管本文不算十全十美,但其中可圈可點的妙句也不少。更可貴的是作者在一次小小的失敗中頓悟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表現在文字中又是那麼真切。文中一些心理描寫的細節,能直抵心靈的柔韌處,引起強烈的共鳴。
龍潭
初次造訪“龍潭”,已兩年之久。可如今想起來,仍有一絲絲地悸動。我總愛在記憶的長河中,尋找它的身影,感受喧嘩都市中,難以尋覓的寧靜。 那年,時值初冬。而南方的冬天並不冷,帶著難以掩飾的熱情和一顆急切的心,漸漸地走近“龍潭”。“龍潭!虎穴?”我不禁想起。想著想著,也就被它還未揭開的神秘麵紗所畏懼。空氣凝結了,急切的心,也變得忐忑不安。
跨過溪流,走過山澗,眼前豁然開朗。眼前的一切,仿佛是一幅具有魔曆的山水畫。一湖潭水清澈見底,微風吹拂樹葉搖擺的“沙沙”聲,配著山泉從山崖的裂縫中,順勢而下,
流進這湖潭水的聲音,就像大自然演奏的優美樂章;又像一壺陳年老酒,間著山泉衝起的潭水,讓我深深地沉醉。“酒”醒後,才發現遠處的山壁上赫然刻著“龍潭”二字。我不禁笑了,笑自己的無知,更不禁由衷讚歎道:“好一個龍潭。” 一泓秀水很難讓人想到它能和“龍”字聯係起來,也很難想到龍也有柔情似水的時候。我相信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水麵上,像碎布一般。偶爾幾片花瓣,或樹葉飄落在這塊“花布”上。也許,我的比喻不太恰當,那美確實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眼前的一切,讓人無法置疑,“龍潭”就是一條沉睡了千年的“臥龍”。 看著這魚鱗般的水紋,讓我迫不急待地尋找潭中的遊魚。我尋找著,忽然看見一塊碎石後麵,有一條金黃色的魚尾在不停地擺動著。什麼“水至清則無魚”?順著魚兒用尾鰭擺開的水紋流走。無論它從何處來,龍潭就是它的家,它的依靠。如果可能的話,龍潭就是柳宗元的“小石潭”,深藏而不露。深居大山,她做了大山的妻子,孕育著大山的一切生命。魚兒偎依在她的懷裏,告訴她人間的蒼涼;樹木們圍繞,訴說著歲月的翅膀。我想,她也有過青春,她也見過滄海桑田。如今,她隻是累了,她將她的精力,她的希望賦於大山,賦於大山中的一切。 如果我是李白,我將即興揮豪,將我的豪情壯誌篇成一首不朽的詩,獻給她;如果我是吳道子,我將用我手中的畫筆,繪出一幅“隻應天上有”的畫,送給她。而龍潭,將成為文人騷客的意念,將她千古傳頌。 當我捧起這天堂之水時,發現自己太冒昧了。魚兒聽到陌生的聲音,擺著尾巴遊開了。它們屬於大山,而不屬於我們。我們隻不過是過路的遊客,沒有權利帶走任何東西,包含它的寧靜。收拾心情,不情願地踏上歸途。 喧嘩的都市,不免讓人厭倦。這時,我又想起了龍潭,想起了她的無聲無息。有幾次想要登門再訪,理智阻止了我:她需要的是寧靜。若是可以,我想深居大山;若是可以,我想做大山的女兒,將我的一切獻給她。龍潭正是如此,給大山以美麗,給大山以活力,給大山以生命,給予大山她的一切,而她,不需任何回報。潭猶如此,人何以堪呢。
橋梁
窗,也可以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 時常聽人說,父母與子女之間,永遠隔著一道牆,那麼試問,如果這牆上有著一扇小巧玲瓏的玻璃窗,那麼父母與子女,不就心靈相通了嗎?
記得小時候住在鄉下,農村的生活是那樣的艱辛,然而那些回憶又是那樣的甜美。母親,我仍清晰記得那一個個晨光熹微的清早,你的身影隨著公雞的鳴叫出門,到傍晚,又伴著夕陽的淡光歸來。那時,總愛趴在那小小的窗台上等你回家,焦急的目光竭力搜尋著你的身影,盼著下一秒鍾你就會出現在門前的那條石板路上。吃著你從離家三公裏外的縣城裏幹活賺回來的白米粥,我的心裏是甜的;聞著你煮的土豆飯,我的感覺是美的。那時每天的晚餐時間,
是我現在最幸福的回憶:昏黃的燈光下,桌上有熱騰騰的飯菜,你的目光是那樣慈愛和溫柔,你總是摸摸我的頭,把自己碗裏的菜撥到我的碗裏.. 然而,搬到大城市生活後的我們,似乎已經很少共進晚餐了。你依然早出晚歸,出差的時間也越來越多。你忙,父親更忙。而我,成了樓下快餐店的常客,唯一的朋友,也隻剩下房裏那不大起眼的玻璃窗了。 對房間的玻璃窗,我始終懷著無限的鍾愛,它給了我無限的遐想,給了我無數的安慰。對著它,我總是想象著外麵有無邊無際的稻田,有隨風搖擺的野菊花,有石板路上那熟悉的身影,即使每次打開它,我都失望至極.. 常常想,我如果是個工程師多好。我想成為一個工程師,並不是想蓋大樓賺大錢,也並不是要建築什麼高樓大廈成名成家。我隻是一個自私的人,隻想擁有一份溫馨的母愛。如果有朝一日我成為了一個工程師,我會把一扇大大的窗裝在我與父母的隔膜牆上。我想通過這個小窗戶,對母親說一句:如果可以的話,我真的希望您隻是一個農村婦女,隻是一個普通的鄉下婦人,因為那樣,我們才能擁有一起共進晚餐的美好時光..
窗口
走在X中學校園安靜的小路上,腳踏著枯葉,已是深秋了。遠處朦朧閃過一些光影,是燈光嗎?我停住了腳步,是的,遠處一扇窗裏微微亮起了燈光,我的思緒又回到了那個火熱的六月.. 已是深夜了,我還在埋頭苦讀,雖然已有些困意,但看到對麵樓裏的那扇窗還亮著燈光,又抖擻起精神繼續奮戰。那扇窗正對著我的窗口,我不知那扇窗裏坐著的是誰,但我想,大概也是個學生吧。每當自己想放棄的時候,隻要抬起頭看看對麵那扇小窗,裏麵還在燈光下不倦的身影,我就暗暗告訴自己,那是你的對手。 一年多來,對麵那扇窗裏的燈光一直是自己勤奮的目標和動力,我甚至還給自己立了個“軍令狀”——別人不關燈,你也不許關燈!當然,每晚的“對抗賽”換來得是我成績的不斷上升,是老師和家長讚許的目光,我很感激對麵的那扇窗,雖然我不知對麵住的是誰。 中考前夕,我坐在窗下做最後的準備,對麵那扇窗裏的燈光依舊亮到深夜,深夜的風是涼的,但那扇窗裏的燈光讓我的心感到溫暖和充實,我知道,自己並不是孤獨的。 第二天早晨,開窗的時候,對麵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