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字之改妙趣生(1 / 3)

第一章 一字之改妙趣生

引言:學者的書架,多古籍、多資料書籍、多套書。這說明他讀書的係統化、實用化。他的書一般集中在專業範疇內。這又說明了主人內心的務實性和狹窄性。擁有這種書架的人,一般踏實、本分、理性,治學求工、求細而缺少天馬行空的冥想、浪漫的情懷和洶湧而至的激情。

學者的書架

一個人的書架,能說明一個人的職業、趣味和內心世界。 學者的書架,多古籍、多資料書籍、多套書。這說明他讀書的係統化、實用化。他的書一般集中在專業範疇內。這又說明了主人內心的務實性和狹窄性。擁有這種書架的人,一般踏實、本分、理性,治學求工、求細而缺少天馬行空的冥想、浪漫的情懷和洶湧而至的激情。 作家的書櫃多名著。不拘喜歡與否,一概收來,這其中的大部分書,他是不曾讀過的,將來也未必讀。他隻是形式上占有而已。作家的書籍通常雜亂。這表明他讀書的雜,不係統。興之所至,信手翻來,讀之無味則扔開。這正是讀書的樂趣所在。也表明了主人心靈的自由而散漫。 女人們的書架,多時裝書、毛衣編織類書、《簡·愛》一類的小說和愛情詩集。剩下的便是兒童動畫書、繪畫本曆史書等等。可見女人最不感興趣的是政治、哲學、曆史類書籍,聽見男人們大談政治、曆史和哲學,女人們便從內心裏充滿抗拒。 官員和商人們的書櫥一般比較豪華。上麵擺滿了陶罐、瓷器、名酒、異石之類。幾本僅有的書,被可憐巴巴地擠在角落裏。當然也有例外。有人買來大部頭的二十四史,精裝四大名著,擺在顯赫的位置,與周圍的名人字畫、豪華家具相映成輝。它恰恰顯示了主人內心的空洞和無個性。他必然是個重物質而輕精神的角色。他把書和畫王彩電、高級地毯一體看待,當作趕時髦的玩意兒。別人買書是為了讀,他買幾套皇皇巨著是為了裝點門麵。別人是真喜歡山石古董、羊頭牛角,他是做出一副喜歡的樣子給客人看,心中對陶器字畫、石頭藝術一無所知。這樣的主人,注定了無趣味。 我喜歡少而精、多學科的書架。少,說明主人很會挑書,隻購來那些真正與自己內心對應、共鳴的書,令人大長見識的書,樸樸素素地擺在書架上,讀之賞心,觀之悅目。在寂寥、空洞的人生旅途上,有了這些書,你就仿佛擁有了幾個、十幾個、幾十個最睿智、最真誠、最博學的中外朋友。

的確是個絕活

來到喀麥隆,所有的人都會為這裏婦女頭上的風景所吸引。喀麥隆婦女頭上有兩絕,一是滿頭小辮,二是頭頂重物。

喀麥隆女孩從出生起,頭發就被紮成一個個小揪揪,原因是非洲人的頭發自然卷曲,成彈簧狀,不紮起來就會盤根錯節,互相纏繞。紮成小揪揪,一是方便梳理,二是長此下去能使曲發拉直,紮辮子方便。等頭發長長了,做母親的就開始在女兒頭上展示自己精巧的手藝。

於是,女孩子們的頭上就出現了各種發式。有菠蘿形的,有足球瓣形的,有麥壟形的,還有什麼菱形的、三角形的,發式各異,不一而足。 喀麥隆婦女頭上另一道風景線是頭上頂物。她們所頂物品五花八門:在農村主要是農具或農作物,在城市則是各種小商品,凡是中國人手拿肩扛的,她們全放到了頭頂上。如果物品不太重,她們一般都直接將之置於頭頂,若太重時則先在頭上放一小草墊或布墊。有時能看到頂的東西比較奇特,如一枚或一鐵盤雞蛋、一把鋤頭、一台縫紉機、一個汽車輪子等,不但雙手不扶而且行走如風,的確是個絕活。

火腿粽子

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 東漢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還添加中藥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南北朝:出現雜粽。品種增多,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裹成的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瑩如玉”,粽子的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葉浸米裹之”的“艾香粽”,還有“蜜餞粽”,見蘇東坡“時於粽裏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了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突破菰葉的季節局限。 明代: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鬆子仁、棗子、胡桃,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清代:出現了“火腿粽子”。

巧妙之極

增一筆畫,化大為小。清代有個江洋大盜,經常作案。有一次案發,被人告到官府。訴狀中有“從大門而入”的字樣。這個強盜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惜花費重金,去請求訟師幫忙。訟師把訴狀中的“從大門而入”之“大”字,肩上添加一點,成為“從犬門而入”。訴狀呈到縣衙,縣官以小偷小摸之罪來論處,對這個強盜隻是稍作責罰,便把他釋放了。 增一筆畫,化小為大。清朝某年,有一天蘇州陽澄湖口浮起一具屍體,地方保甲按例向上報告,呈文中有“陽澄湖口發現浮屍一具”之語。後來被湖口岸邊的人家發現,他們認為這樣寫不太好,擔心會被牽扯到謀殺人命的案子裏去,帶來不應有的麻煩,於是請來一個訟師幫忙。訟師看過呈文,便在“湖口”之“口”的中間加一豎,便成了“陽澄湖中發現浮屍一具”,這樣出現浮屍的範圍擴大,就不能僅涉及湖口岸邊的人家了。 換一筆畫,化守為攻。某秀才找一個和尚問道:“‘禿驢’的‘禿’字怎樣寫?”和尚知道秀才要奚落自己,於是認真而溫和地回答:“‘秀才’的‘秀’字把屁股轉過來,再往上翹翹就是。”和尚麵對秀才的惡意侮辱,運用拆字法將“禿”換成“秀”,用幽默的語言給秀才以回擊,可謂巧妙至極。

精神方麵的衡量

有這樣一位老太太,她住的房子是由5個子女湊錢買的。房子麵積不大,臥室隻有10平方米,臥室裏的櫃子是她21歲結婚時從舊貨市場買的,至今已有60年,桌子也有40多歲的“高齡”了。這位老太太是誰?她就是今年6月1日逝世的傑出豫劇大師常香玉。 讓我們再看看與常香玉有關的另一組數字。 新中國成立後,她用自己演出的收入為農業社捐獻了一輛拖拉機;抗美援朝時,她與丈夫帶著“香玉劇社”的演員赴全國各地義演,為誌願軍捐獻過一架飛機;十年動亂後,她把補發的所有工資作為黨費全部上交;1987年12月,她自籌資金22萬元設立香玉杯藝術獎;1998年,一些演員向她拜師學藝,準備搞個大型拜師會,常香玉說要為下崗職工幹點實事,於是拜師會變成了義演募捐會,她自己捐了兩萬元,又動員她的5個孩子捐資1萬元,加上義演的6.7萬元以及常派弟子、社會各界的捐助10多萬元,全部交給有關部門資助下崗職工;2001年,她在洛陽兒童福利院看望孤殘兒童時捐資2000元;2003年,她為抗擊“非典”又捐獻了1萬元..常香玉沒有“走穴”,也不作商業演出,她的不少捐款都是從每個月1600元退休金中節省下來的。 由此想起另一些人和另一些事。今年胡潤和福布斯分別推出了2004年度中國慈善榜,胡潤版的中國慈善榜中,2003年度中國內地百富隻有17人名列其中,他們共捐贈1.57億元,占50名上榜慈善家捐贈總額的16%;福布斯版的中國慈善榜顯示,上年度中國內地百富隻有24人入選此榜,他們的捐助總額是1.5億元,占100位上榜慈善家的30%。兩個排行榜的數據雖有差異,但有一個信息是一致的:中國最有錢的人並不是捐款最多的。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了另一番景象。英國最豪華的賓利車在中國銷路極好,賓利2002年6月進入中國市場時,最初預計的年銷售量是10輛。可是,截止到2003年9月,賓利廠方代表向賓利北京專賣店頒發“賓利728全球銷售大獎”時,實際上已銷出85輛。賓利在中國創下了以下三項紀錄:總銷量亞太地區第一名,銷售增幅全球第一,賓利728(此種型號每輛1188萬元)的銷售量全球第一。 在現代社會,任何一個人隻要具有基本的道德和遵守國家法律,別人就沒有權利對人家指手劃腳。不過,從精神境界方麵衡量,常香玉顯然更加“富有”。 作文素材

榜上有名

在美國,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也不夠買一件像樣的東西的時候,仍全心全意地堅持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 當時,好萊塢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逐一數過,並且不止一遍。後來,他又根據自己認真劃定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自己寫好的量身定做的劇本前去拜訪。但第一遍下來,所有的500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 麵對百分之百的拒絕,這位年輕人沒有灰心,從最後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後,他又從一家開始,繼續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 在第二輪的拜訪中,拒絕他的仍是500家。 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的相同。這位年輕人咬牙開始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完第349家後,第350家電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應願意讓他留下自己寫的劇本先看一看。

幾天後,年輕人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的男主角。 這部電影叫《洛奇》。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叫席維斯·史泰龍。現在翻開電影史,這部叫《洛奇》的電影與這個日後紅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汽車銷售之神

在日本,有一位一直找不到工作的失業青年,終於在朋友的介紹下進入一家汽車銷售行做推銷員。 這位生性靦腆,言語木訥的小夥子,在被拒絕過幾次之後,似乎變得更加木訥甚至膽怯起來,最後在忍無可忍之際,他決定躲到鄉下住兩天,然後回來辭工。 就在鄉下的那兩天,一次,他看見田邊地埂上幾個小孩正把闊口水瓶中的溫水朝著一隻青蛙慢慢倒去。這些頑皮的孩子的舉動帶有明顯的對青蛙的欺侮之意,但令人驚奇的是,那隻青蛙不僅沒有逃開,反而揚起頭,微閉住眼睛,表現出一副非常享受的樣子。 這個小夥子大受觸動,原來青蛙是冷血動物,當在溫熱的液體淋遍全身時,開異於人類的溫泉之浴。聯想到自己眼前的處境,那些人的拒絕與冷眼不正像小孩子們淋下的水,被當作欺侮是一種心境,被當作溫泉之浴又將會是另一種心境,境由心生,就看自己如何取舍。 從鄉間返回後,這個小夥子開始給自己訂下一個計劃——每天拜訪100位客戶。 就在這個計劃執行途中,他發現連平時抽煙的習慣都在浪費時間,於是毅然戒煙。這個小夥子就是日後成為日本第一位獨立銷售1萬輛汽車紀錄的保持者,人稱“汽車銷售之神”的奧誠良治

商機

這是一個中國人在美國碰到的怪事。 上海高先生到美國做訪問學者,他的太太亦陪同前往,半年後,其妻懷孕了。在臨產前的3個月內,他家定期收到附近一家商場的有關孕婦用品的廣告,孩子出生前後那幾天,又陸續收到嬰兒用品廣告及免費試用的幾種小包裝奶粉。高先生一家對此甚覺奇怪:來美國時間不長,常來往的也隻有幾個中國人,當地的商家是如何得知他太太懷孕的呢? 後來才知道,這位高太太常去購物的商場,是根據她以前購買衛生巾的頻率及間隔這麼長時間沒有購買的記錄,推斷出她懷孕的。這簡直太神了!高先生夫婦為商家對一個普通女顧客的細心關注而感動不已。從此,高先生一家更成為該商場的固定顧客。 由於高太太購物用的是信用卡結帳,而這家商場利用電腦信息係統對每一個顧客都建立了一個數據庫,顧客每次購買的商品都有詳細的記錄,包括時間、品種、數量、價格甚至當天的氣候等資料。商家正是基於對這些資料的分析,預測出了高太太的產期,挖掘出了隱藏在些細枝末節的商機。

警衛員

紅軍向鄂西挺進,接連翻過幾座大山,部隊在一處平地休息。賀龍坐在草地上同幹部戰士們聊天。警衛員把馬拴在樟樹下麵,韁繩剛係好,那馬一退,腿一滑,踏壞了地裏的幾株苞穀。警衛員十分難過,向賀龍報告說:“賀總指揮,隻怪我不小心,有幾株苞穀苗給馬踩

壞了”。賀龍走過來,也心疼地說:“可惜,可惜!在這山上種幾兜苞穀也是不容易呀!要照價賠償。” 警衛員向周圍望了一望,山高穀深,到哪兒去找主人呢?他說:“我騎馬到附近走一走,找到寨子,問問這塊苞穀地是誰的。” “嘀嘀嗒嗒!”集合號吹響了,隊伍馬上就要出發了。賀龍想了想,從口袋裏掏出一塊光洋,對警衛員說:“弄塊手帕,把光洋包著,捆在木棒上,插在這裏。等我們打完仗後,回來再打聽這家主人。當麵道歉!小鬼,以後要注意啊!” 一切都做好後,隊伍繼續前進。 過了半個月,他們又回到了這個地方。賀龍一進寨子,就向農會幹部打聽那塊苞穀的主人。真是巧極了,那主人是田大娘,就住在這個寨子裏。田大娘50來歲,家境貧寒。那塊離寨子一二十裏遠的地,是她去年開的一塊生荒。賀龍了解清楚後,便向田大娘家走去。到了田大娘家,還沒進屋,賀龍就高喊起來:“田大娘在家嗎?” “在呀。”田大娘出門一看,“喲,是賀總指揮。”原來在歡迎紅軍進寨的時候,賀龍給鄉親們講了話,所以田大娘認得賀龍。田大娘見總指揮來到自己家,歡喜的不得了,倒水、遞煙忙個不停。 賀龍坐下,微笑著說:“大娘,今天我一來看望您老人家,二來賠個不是!”賀龍把馬踩壞苞穀苗的事講了一遍後,誠懇地說:“那時候,打仗任務急。今天沒事,我特地向你道歉!” 這下,田大娘全明白了。她連忙從櫃子裏取出那塊光洋,雙手捧著,含著淚,望著賀龍:“賀老總,這錢,我不能收啊!紅軍是我們窮人的親人,何況這又是馬踩壞的呢!” 賀龍笑著解釋道:“您老人家一定要收下。紅軍有個老規矩,損壞老百姓的東西要賠償,我是總指揮,要帶這個頭。”說完,告別了田大娘,轉身跨出門檻,大踏步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