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盤旋的承諾(1 / 3)

第十一章 盤旋的承諾

引言:影片主要情節:滿懷自由與改革理想的女教師凱瑟琳?沃森來到美國衛斯理女子學院擔任藝術史教授。為了鼓勵女學生掙脫傳統的社會價值觀,勇敢地追求人生目標,她與一連串挫折和挑戰作鬥爭。

蒙娜麗莎的微笑

題注:本文寫於看影片《蒙娜麗莎》後。 影片主要情節:滿懷自由與改革理想的女教師凱瑟琳?沃森來到美國衛斯理女子學院擔任藝術史教授。為了鼓勵女學生掙脫傳統的社會價值觀,勇敢地追求人生目標,她與一連串挫折和挑戰作鬥爭。 我們上大學是為了以後能有個光明的前途,我們的理想五彩斑斕,而20世紀50年代,衛斯理女子學院女生們的理想卻隻有一個 ——做個好妻子。 “做個好妻子?這也算‘理想’?”大部分人會有這樣的疑問,但那個時代女人們的思想就是這樣的,衛斯理女子學院女生們的思想更是如此,直到沃森老師的出現。 沃森老師到衛斯理不久,學校便有一場比賽,冠軍將與市長的兒子結婚。貝蒂獲勝了,很快,她便與市長的兒子結婚了。由於度蜜月和家庭原因,貝蒂不是缺席就是遲到。這讓沃森老師十分惱火,也使師生倆矛盾漸增。 沃森老師為喚醒自以為掉入蜜壇的貝蒂,也為了提醒其他同學,便開了一堂特別的課(這節課後,她可能會失業)。課上她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你們用學的物理知識計算牛排的體積、質量、‘自由’的緊身衣,這是什麼意思?” 是啊!如果讓婚姻成為知識的墳墓,那將是一件多悲哀的事!蒙娜麗莎看了還會微笑嗎?做一名好妻子難道一定要失去自由? 貝蒂聽了沃森老師的課後深有感觸。不久,她和丈夫的情感走到了破裂的邊緣。她的母親像別人的母親一樣,讓她忍氣吞聲地回去,並且要在外人麵前表現出幸福與快樂。貝蒂含著淚水指著《蒙娜麗莎的微笑》問:“她在笑,可她真的快樂嗎?”母親一驚,接著是一聲長歎。 是啊!她在笑,但她並不快樂。長期以來,女性總(自己也習慣於)活在男權的陰影下,感受總是被人忽視,笑——心底壓根就沒這玩意兒。既然婚姻已成快樂的墳墓,那他人眼中的“好妻子”還有意思嗎?

在沃森老師自由與改革思想的影響下,貝蒂做出了被認為是“不正確”的選擇——離

婚——親手打碎了自己一廂情願認定的“美好理想”。 為了製止沃森老師繼續把學生帶向“異端”,衛斯理女子學院的院長向她提出了一係列令她無法接受的要求,她隻能拒絕並遞交了辭職信。 當沃森老師坐車離開學院時,貝蒂騎著自行車緊跟其後。她要感謝這位“蒙娜麗莎”---這位不僅教她們藝術欣賞,也教她們追求理想的藝術家。 生活中,我們不要把順勢發展便可實現的事當成理想,那樣未免顯得目光太狹窄,相反,我們應該勇敢地去開拓更廣大的空間;不要迷信傳統思想,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要把握住自由和快樂,讓陳規陋習靠邊站.. 21世紀的女同胞們,就這麼幹,蒙娜麗莎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經典”破綻

在接觸外國電影之前,國產電視劇是我的最愛。那時的我年齡雖小,卻心思細膩(至少在看電視劇時是這樣)。所以,我竟然發現了國產電視劇中的許多破綻。現在看來,這些破綻可算是國產電視劇中的“經典”了。 “穿越時空”的飛機 20世紀90年代曾經播過一部名為《秦始皇》的電視劇,劇中的大部分情節我已忘記了,但其中的一個場景我至今仍記憶猶新: 李斯大人要被腰斬了,行刑之前他對兒子做此生最後的交代。然後,劊子手一刀砍了下去——屏幕上顯示一個血腥畫麵的大特寫。接著,鏡頭慢慢移向天空——萬裏無雲——好殘酷的美啊!突然,一架飛機飛了過去。 飛機!什麼?飛機? 可惜當時的一嘴油肉,全被我噴出來了! (畫外音:有為航空公司做廣告的嫌疑!) 號外 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在一些大城市的繁華地段總能聽到有人在喊:“號外,號外..”那是報販子在推銷自己手中的報紙。 下麵這則故事並非發生在有人喊“號外”的時代,而是在宋朝。 電視劇《水滸傳》(舊版的)中有這麼一個場景:李逵帶著一包油肉走進屋來,他把油肉往桌上一丟,然後迅速打開油紙,幾個大字竟隨著他的動作迅速地闖入我的眼簾——“廣播電視報”。 李逵收了報社什麼好處,竟為“廣播電視報”喊起了“號外”?——難道隻是幾塊油肉? (畫外音:李逵捧著一大疊報紙在一繁華地段叫賣:“號外,號外,‘名著電視劇’有特大破綻,誰來拯救中國電視劇?”)

雖然,前麵這兩則破綻已足以讓人過目不忘,但它們還不算是最 “經典”的。最“經

典”的還在後頭呢!它就像名導希區柯克的經典拍攝手法一樣,被一代又一代中國導演“效仿”。 知識產權 現在知道電視劇《甘十九妹》的人很少,但它可曾紅極一時。其中有一段對白是這樣的: 甘十九妹道(抒情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伊天平說(深有感觸地):“是啊!唐人李白的這首詩真是寫絕了!” 是啊,真是絕了!我可從沒聽老師說李白寫過這首“詩”。 (畫外畫:蘇軾和李白的靈魂來到人間,他們共牽著一紅色橫幅,上書幾個大字“救救中國電視劇吧!”這時,兩個偉大詩人的臉上流淌著長江與黃河:“請尊重我們的知識產權!”) 大概是因了這些原因,我越來越喜歡“好萊塢”電影。 我的一幫死黨經常以此調侃我:“你可真是崇洋媚外!”我承認,在這一點上確實有點。(注意:隻是有點兒!) “好萊塢”電影的從業者們工作態度認真,你很難在他們的影片中發現以上那些“經典”的破綻。他們以製作電影的態度製作電視劇,《欲望城市》、《兄弟連》等國外優秀電視劇便應運而生了。 中國的電視人真該反思反思了! 好體裁多得是,而“認真”隻有兩個字! 一則短片:13億雙渴望的眼睛望著中國影視界的“國寶導演”們,一個小女孩用稚嫩的聲音怯生生地問道:“我們的‘《兄弟連》’就要誕生了,是嗎?”所有人向她看去,女孩的母親安慰道:“是的!是的!” 熒幕暗去,打出一行白字:敬請期待..

哥 哥

許久未見到哥哥了,特別想念他。想想那家夥當兵也一年多了,現在他快要壯得像頭牛了吧!他那強壯的樣子突然就出現在我的腦海裏,竟不由自主地笑出聲來。 今天,才到家,就接到他的電話,真是幸運。俺有三個多星期沒聽到他那富有磁性的聲音了,這一接電話可不要緊,我沒完沒了地和他哈啦了起來,最後,在我媽的強烈攻勢下——把電話給搶了,這才作罷。 接完電話,坐在陽台,伴著那陣陣清風,記憶也隨著思緒任意翱翔,有哥哥陪伴在身邊的那些雲淡風清的日子就汩汩地冒了出來。

上初一那年,哥哥上高一,我們在同一所學校,加上兩人從小感情就好,所以美麗的校園就時常出現我們的身影。有個人天天陪在身邊當保姆兼保鏢,那的確是件令人興奮的事,不過,由此引出的誤會,現在想想仍是覺得有趣。

記得那天晚上天氣格外好,所以自修一下課,我就屁顛屁顛地狂奔高中部,隨後,我們就肩並肩手拉手,肆無忌憚的穿行在校園中,惹得回頭率直線上升。我心裏直嚷嚷:大家千萬別誤會,那可是俺哥,親哥,一個爹媽生的呀!夜越來越深,大約有11點了,我卻還是不放哥哥回去,這時,一個保安如天兵天將站在我們麵前,高聲地說道:“你們兩人也太大膽了吧!談戀愛還這麼大搖大擺,知道你們是學生嗎?校牌拿出來!”哥哥忙解釋道:“她是我妹。”“你妹,你們都這麼講,校牌!”我實在受不了,就說:“要不,咱們去驗DNA得了。”可把那保安氣得臉都綠了。這時,剛好哥哥的一位老師過來,他認得我,就對保安說:“他們的確是兄妹,我敢擔保。”保安聽後,才訕訕走開。回到宿舍,我把俺的遭遇和她們講了一番,竟惹得她們哈哈大笑,她們說,這是有史以來最搞笑的事件。可把俺鬱悶地隻差點沒剁了她們。 現在回想起來,竟萬分懷念那時的我們,哥哥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歡樂,還有感動。 初三畢業時,我們都要參加體育測試,其中一項是800米。我自知以我的體能是無法跑完,但哥哥叫我不要擔心,更不要放棄。為此,他決定從那天起帶我跑步,那時已是深秋,每天清晨,操場上總會出現兩個身影跑著。考試那天,哥哥給我買了葡萄糖,紅牛等一些補充能量的飲料,而且,他還請了半天課,說要為我加油。800米我終於順利地跑下來,撲在哥哥懷裏的那一刻,我幸福地哭了。 一幕又一幕,綿延不絕,我和哥哥的故事永遠也說不完,我知道,他對妹妹的那份愛會是亙古不變的。哥哥已選擇從軍,在軍營裏接受嚴格的訓練意誌的磨練,這於人的一生中是難得的,我為哥哥驕傲,妹妹我祝你萬事如意,相信幸福會長久伴隨你。

夕陽下的美麗

——記“Air Man”卡特 日已偏西 我忍不住回憶飛人卡特 我永遠銘記 多倫多的六年 白色的主場球衣 藍黑的客場球服 無情的冰雨 還有那狂熱的VC Fans 我永遠不能忘記 你獨撐天下 我不相信任何傳言 因為你對猛龍的忠誠 日已偏西 夕陽無限美麗 心中的你完美如一 是男人的魅力 是無人可比的爆發力和不可多得的專一 你以不再煢煢獨立 身邊多了個伯什 雖然日落後 月亮會升起

但最好的已不再有

在多倫多依舊有風有雨 有喜有憂 你不要彷徨 因為你多了一個得力的兄弟 如果舞台就此變小 你不要忘記 在Air Center裏依舊是你的地盤 日已偏西 但未曾逝去 因為VC的表演依然是一道最美的霞光

盤旋的承諾

浮雲 映襯在蔚藍的晴空 就這樣 被和煦的風吹動著 就這樣 在晴空中輕描下 我 濃濃的祝福 將它扯下 送給你 星星 鑲嵌在深藍的夜幕 就這樣 猶如鑽石般閃爍 就這樣 在夜幕中淡淡寫下 我 深深的思念 將它摘下 交付於你 雖然 浮雲漂浮不定 雖然 星星閃爍不停 但是 這份捉摸不定 難以解釋的感情 成為 對浮雲 星星 漂浮與閃爍的詮釋 可愛的 讓我來告訴你

海上的那葉扁舟

承載著 我的祝福 思念 由量變到質變 就猶如蛹的蛻變 由平庸到華麗這是一種 由衷的感歎 海的思念 綿延不絕 與天空交彙在地平線 對曾經的承諾 常常很像蝴蝶 美麗的飛 自由的盤旋

自由的雞

校園裏的生活就像數學公式一樣死板,我們每天往返在宿舍、餐廳、教學樓之間,就像籠子裏的雞一般。 ——題記 前不久,我看到這樣的一則故事:在一大型機械化養雞場裏,成千上萬隻產蛋雞擠在籠子裏,籠子小得讓它們無法轉身,雞籠前的自動傳送帶給它們帶來食物,而身後的傳送帶則帶走它們剛下的蛋。在籠外不遠處有十幾隻四處遊蕩的雞,可不能小看這些“漏網之魚”,如果沒有這些自由活動的“魚兒”,其他的雞會因神經過度緊張而停止下蛋,甚至會死掉。 我想到我們這些學生的生活方式和這籠子裏的產蛋雞相當相似。學校就像一個大籠子,把我們與外麵的世界隔離開來,我們好像從三五歲起都生活在籠子裏,像一隻隻被圍困的雞,看著某些漏網之魚在冒險,在追求五彩繽紛的夢,在享受自由帶來的快樂,甚至我們隻能透過高高的圍牆去聆聽外麵的喧囂。 而高三就像一個更小的籠子,把原來狹小的空間再次分割,最後隻剩下方寸之地,每天,我們都是從宿舍走向餐廳而後是教學樓,如此循環反複著,而這三個“點”之間本有的活動和休息,就像一堆垃圾文件一樣被我們從校園生活這塊超大容量的硬盤中永久“刪除”,所謂的“百草園”,最多隻是在學堂上“欣賞欣賞”而已;取而代之的卻是一大堆的課本、作業和試卷,還有的便是籠子裏因生存空間而發生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