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愛”在心口難開
引言:一個小女孩走了進來,整張臉都貼在了櫥窗上,仔細地尋找著,過了一會兒,出神地盯著一條藍寶石項鏈看。
多少錢?
店主站在櫃台後麵,百無聊賴地望著窗外,心裏卻盤算著最近一直不太景氣的┬星欏* 一個小女孩走了進來,整張臉都貼在了櫥窗上,仔細地尋找著,過了一會兒,出神地盯著一條藍寶石項鏈看。 “我想買給我媽媽,您能包裝得漂亮一點嗎?”她說。 店主狐疑地打量著眼前有一雙清澈眼睛的小女孩,問:“你有多少錢?” 小女孩馬上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小袋,小心翼翼地打開,然後將錢攤在手心上,興奮地說:“這些可以嗎?”不待店主回答,她又說:“今天是媽媽的生日,我想把它當做禮物送給媽媽。我很長時間沒見媽媽笑過,我相信媽媽一定會喜歡這條項鏈的,她肯定會笑得特別的好看,因為項鏈的顏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樣。”
店主認真地聽完,拿出了那條項鏈,裝在一個精致的小盒子裏,用一張漂亮的紅色包裝紙包好,還在上麵係了一條綠色的絲帶。然後對小女孩說:“拿好啊,小心點。”說完拍拍小女孩的頭,微笑著目送小女孩滿心歡喜、連蹦帶跳的身影回家去。 在這一天的工作快結束的時候,店裏來了一位年輕的媽媽,衣著雖簡樸但不失韻致,她有一雙藍色的大眼睛,她把已經打開的禮品盒放在櫃台上,問道:“這條項鏈是從這裏買的嗎?多少錢?” 媽媽說:“我女兒隻有幾枚硬幣,這條藍寶項鏈卻貨真價實,她絕對買不起的。” 店主笑了笑,一臉的燦爛,輕輕地從媽媽手中接過禮品盒,精心地將包裝重新包好,係上絲帶,又遞回了媽媽的手中。 媽媽愕然。 店主說:“她給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價格,孝心無價,更何況,她還付出了她所積攢的一切。” “謝謝。”年輕的媽媽含淚說完,又笑了,有一滴淚在她眼角綻放光芒,晶瑩剔透,就像藍寶石。
生活需要挖掘
“成功的花兒,人們隻驚慕它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的芽兒卻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冰心的話語,時常是我遇到豔羨他人而又惰於學習和行動時的一種激勵。 成功有時隻是一個小細節,天道酬勤,持之以恒,勝利的曙光就會燦然向你招手。 物理學家兼化學家居裏夫人一生成就卓越,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它取得的驚人成績出乎意料,但卻在情理之中,她的成功是用汗水和心血換來的。 有一次,一位客人來訪看見她的女兒正在把玩著諾貝爾獎杯,就十分驚訝地問她:“這麼重要的獎杯怎麼可以隨便讓孩子玩呢?”而居裏夫人卻出乎意料地說:“獎杯隻能代表著以前的成績,如果太看重它,就會停滯不前。”那位客人意味深長地點了點頭,更加敬佩她了。 記得一位著名的演講家,他在年輕時,就立誌要當一位成功的演講者。渴望登台時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的一幕,然而先天的短舌使他吐字不清晰,發音自然不到位,遭到了同行的恥笑和譏諷。 此後,他開始沉寂了,人們也漸漸忘了他的名字甚至他的存在。可他卻沒有喪失信心,於是每天和朝陽準時約會於大海邊,口含石子,麵朝大海,盡情地朗湧著,激昂著.. 後來,當他再次登台時,以清晰、圓潤、流暢的表達征服了所有聽眾的心。 他克服了先天的不足,出人意料地再次站在演講台上,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實現了他自己的夢想,而這種夢想的實現又在情理之中。
一個人的心態和性格就決定了他或她的命運前程。樂觀者會“死裏逃往”,悲觀者則“雖生猶死”。看似出人意料,但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生活中還有很多的新鮮和新奇等我們去發掘,隻有善於發現,才會有更多的驚喜,而每一份驚喜都是人生的一抹亮色。
付出才會有回報
生活就像一個魔方,很多事情都發生在人們的意料之外,很多人認為出人意料的事情都是偶然發生的,其實不然。隻要我們仔細分析其前因後果,就會發現它的必然性,發現其實一切都在情理之中,須知沒有付出哪會有累累碩果? 在今年揭曉的中央電視台第二屆“感動中國”的大人物中,有幾位似乎從來沒有進入過公眾的視野,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卻在過去的一年中,和閃光的人物一起感動中國。從繁華的城市走進大山深處,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的徐本禹;危險中保全試飛樣機,驚天一落,創造了奇跡的梁萬俊;傳遞溫暖彙聚愛心,揭開艾滋病蓋子的桂希恩;毒販子嚇不怕、買不動、難不倒的邊境緝毒虎膽英雄明正彬..當這些原本平凡的人物名字出現在“感動中國”的揭曉榜上時,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但試問,如果沒有無私的奉獻精神,沒有堅守困境的頑強精神,沒有非凡的業績和舉動,他們何以感動中國?由此可見,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究其原因其實都在情理之中,隻有付出了才會有收獲! 不僅在國內,在國外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關於看似意料之外實則盡在情理之中的例子,馬克思在窮困潦倒的時候仍能著成《資本論》;居裏夫人能成為全世界唯一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牛頓發現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玻爾組建了世界上一流的量子物理學派;貝爾發明了電話..這些出人意料的累累碩果與勇於質疑、敢於創新的科學精神是分不開的,與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奮鬥是分不開的。 大到偉大的科學家和曆史人物,小到我們身邊的親人和同學,我們都可以發現“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事情,看著成績單上“黑馬”們的成績,在羨慕的同時你可曾想到成績背後那挑燈苦讀的夜晚,課堂上那全神貫注的表情,機遇隻屬於那些有準備的頭腦。 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不勝枚舉,從這些事情中我們看到了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統一,理解了“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真諦——沒有付出哪有累累碩果?
上演愛心
最近的一次班會上,老師別出心裁地讓我們看了一組關於“愛心”的三幕劇,並做了簡要點評,還要求我們各自說出看後的感悟。 第一幕 地點:硝煙彌漫的戰場。 時間:抗戰時期
人物:排長與戰士小吳
劇情:排長與小吳一直堅守著這塊戰略高地,敵人的火力仍然凶猛無比,很多戰士都已光榮犧牲了。突然,一聲呼嘯,有顆炸彈從天而降,小吳卻出人意料地撲向排長,用瘦弱的身體掩護他..結果讓觀眾感到意外的是,原先趴著的地點被炸了大坑,而他和排長安然無恙。 第二幕 地點:街巷 時間:漆黑的夜晚 人物:盲人與路人 劇情:盲人竟然提著一隻燈籠在街巷中行走,一路人感到奇怪,便問盲人,盲人回答:我雖然看不見路,但我提著燈走,別人就能看見我,而不至於撞著我,同時他也能看清路麵。 第三幕 地點:醫院 人物:小湯姆和他的父母 劇情:小湯姆不幸得了絕症,他的父母悲痛欲絕,父母想替小湯姆完成他最後的願望,就問他還想要什麼。小湯姆出人意料地回答:“我想把我還健康的身體器官移植給需要的人。”父母對視良久,然後表示同意。因為他們知道小湯姆從小就充滿了愛心,總是喜歡幫助別人,這與他們的教導有方和身體力行、樹立榜樣是分不開的。於是,小湯姆雖然將要離開他們,但他的器官在救助別人的同時,生命還在延續.. 老師點評:其實,有時看似出人意料的事情也在情理之中,因為那些舉動全都出自我們內心對愛的渴求和無私無畏地奉獻愛心! 感悟:是呀!出自愛心的舉動,看似意外,卻在情理之中,在我們勇於獻出愛心幫助他人渡過難關的同時,也使我們自己受益!換句話說,助人也是在助己! 蜜蜂在幫助花朵傳粉的同時,也從中得到了釀造蜂蜜的原料;雨水在滋潤植被的同時,也使自己擺脫烏雲的束縛;我們在奉獻愛心的同時,也使自己的心靈淨化並從中得到快樂!
月如水
天空飄過一朵雲,有時是陰,有時是晴,但白晝終歸還是白晝。 散發扁舟 麵對名高權重的位子,同僚們誌得意滿;麵對雕梁畫棟的房子,同僚們心旌搖蕩;麵對風姿綽約的女子,同僚們目迷神醉;麵對燦然溢光的銀子,同僚們爭先恐後。而你卻掛冠離去,撐一葉扁舟,浪跡五湖。 “咱們苦身戮力與大王共禍同難,二十年嘔心瀝血,方滅吳複國,換得錦繡河山。而今功成業就,西施不解,士兵不解,百姓不解,勾踐不解。
你淡笑一笑。那笑裏含著勾踐為人與可同患,難與處安,那笑裏含著飛鳥盡,戶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那笑裏含著大名之下,難以久居;那笑裏含著功高震主皆╅嬪懟* 你走了,出人意料地走進了隱逸;你走了,情理之中地榮膺了聖哲。範蠡,智者的慧識,讓你福同海闊,壽與天齊。 史聖突圍 萬丈高樓墮足,揚子江心翻船,司馬遷心驚腸斷。鐵鏈磁療頭,鐐銬加腳,猙獰磨刀,豺狼捋袖,一聲慘呼,鬼神泣,天地憤。 淚已盡,牙已碎,本以為你引刀自訣;身已殘,心已鈍,本以為你飲藥自裁;朋友棄,親人離,本以為你悲赴黃泉。而你卻活了下來,堅強如山,意誌如鐵,在那個信奉士可殺不可辱的時代,在那個推崇名節重似命的時代。 文王拘而演《周易》,你想起了父親臨終之囑;仲尼厄而作《春秋》,你想起了雄才多磨難;左丘失明而有《國語》,又想起了百煉方鋼;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你想起了花香從苦寒;韓非囚秦而作《說難》、《孤憤》,你想起了英誌還未竟。 於是任下流謗議,於是任鄉黨嘲諷,於是任口誅筆伐,於是《史記》鑄就,於是汗青流光,於是你在出人意料中高大,於是你在情理之中不朽。 生活不可能潮平兩岸闊,偶然的不幸,恰是天才的進步階梯,風雨過後,眼前才會是鷗翔魚遊的天水一色,中秋之月不可能永遠見歲歲明如水,偶然的暗淡,恰是鏡子的背後之麵,有所缺撼,人生才會是積翠如雲的空朦山色。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題記 也許,你隻是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父母的關愛,卻從來就無心注意他們兩鬢日益斑白的發絲;也許,你隻是運用自己過人的智慧,將商場上的對手攻擊得狼狽不堪,甚至傾家蕩產,而此時你會說“這就是競爭”,但你可曾想過,這會招來更多的“虎視眈眈”。 也許,你隻是為了自己的一些蠅頭小利而欺詐行騙,到頭來眾叛親離,卻喜滋滋地沉醉於苦心賺得的“戰利品”上。 也許.. 也許,在自己心的舞台上,你一直是一個獨舞者。 宇宙由一個微小粒子爆炸開來,從此浩浩蒼穹間出現了一個美麗的地球,人類出現、繁衍,從茹毛飲血的時代漸漸發展而來,形成了社會,擁有了文明。 人“個體”的本性,決定了他不可能心中不裝著自己而隻看到別人,他也會有私欲。然而,事物往往都有一個“度”,人總是生活在一個群體之中,如果眼中隻有自己,而不給別人留下立錐之地的話,那麼,他將永遠生活在“自我”之中,直至孤獨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