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品味幸福(一)
引言:人生是由無數個第一次組成的,想要成功,想要出人頭地,我們不得不把握第一個第一次。諸葛亮是幸運的,他等到了劉備,使他的才華得以施展,沒有被埋沒於草蘆之中。但是,世界上又有幾個劉備能三顧茅蘆,又有多少人才隱士能像諸葛亮一般幸運呢?假若劉備經曆第一次拜訪而失去了耐心,諸葛亮將會怎樣?鞏怕隻得懷著滿腹經綸碌碌一生,長困於臥龍坡終日發出懷才不遇的感歎而死去。
把生命賦予世界
人生是由無數個第一次組成的,想要成功,想要出人頭地,我們不得不把握第一個第一次。 諸葛亮是幸運的,他等到了劉備,使他的才華得以施展,沒有被埋沒於草蘆之中。但是,世界上又有幾個劉備能三顧茅蘆,又有多少人才隱士能像諸葛亮一般幸運呢?假若劉備經曆第一次拜訪而失去了耐心,諸葛亮將會怎樣?鞏怕隻得懷著滿腹經綸碌碌一生,長困於臥龍坡終日發出懷才不遇的感歎而死去。 由此看來,等待是多麼危險!這種作法實在不可取,特別是在人才密集的今天。
從第一次把握機遇,到後來大獲全勝的人數不勝數,上到堯禹、亞曆山大,下至毛澤東,比
爾蓋次。這一個個響當當的人物就是因為敢於、樂於把握住每一個第一次,才得流芳百世。 把握第一次需要勇氣,沒有勇氣,富蘭克林隻能呆望雨中的閃電;諾貝爾隻能對炮竹感到驚訝。把握第一次需要決心,沒有決心,愛迪生隻能對著別人的發明終其一生。布魯諾隻能成為“地心說”的信徒。 我們不應該放棄第一次,要記住第一次的重要性,不要寄所有希望於下一次,下下次,因為生命對於每個都隻有一次,既然世界給予了我們這一次生命,那麼,為什麼要因一次次的遺憾而悔恨終生? 把握第一次需要勇氣,沒有勇氣,就不會有世界上如此多的輝煌燦爛的奇跡。 把握第一次需要眼光,沒有眼光,就不會有E=MC2,就不會有今天遍布全球的麥當勞。 把握第一次需要有毅力,淺嚐轍止,東掏掏,西挖挖,就不會掏到真正的珠寶。 把握第一次,我們才有資格把生命賦予世界!
白色同樣熠熠生輝
世間有許多形容詞,可以分配給各種不同的顏色,如紅的熱情,綠的清爽,藍的空靈,金的燦爛..,風格迥異,五光十色,然而有那麼一個色彩——白,白色怎樣形容?一片空空,是否有些單調?其實,白色也有豐富的內涵。它表現著一種偉大,但偉大的具體,偉大的普遍,因此,卻顯出了平凡。若將這平凡剖析了看,卻足以讓最絢爛的色彩俯首稱臣,自愧弗如。 我說的是每一個在辛勤工作著的老師。 老師,生命中必然與白色相連。每一堂課都有兩三支粉筆從白色的柱體變成了粉末。老師握著粉筆,一麵講,一麵在黑板上留下一條一條的白色。那曾是如此複雜的智慧結晶,從老師的心中到黑板上,卻成了簡簡單單的白色,簡單的深刻。 每一個老師的辦公室必然少不了一條毛巾,用來清除手上和衣服上的白色。粉筆在老師手上留下了點點痕跡,老師講課至動情處時,下意識地揮舞起雙手,不小心將手上的色痕抹到了衣服上,成了一片一片的白。若在平常,衣擺被蓋上一層白色,確實挺滑稽。可這片白色在老師的衣擺上,滑稽便演化成一種象征,象征著辛苦的書寫,象征著動人的講解,象征著責任心和忘我的精神。還僅僅是一片滑稽的白色嗎?白色已是一種高尚,令人敬仰。所以,每每看見老師拿著毛巾拍打著衣擺,心裏總湧出一股溫暖的感動。 每一個老師的辦公桌上,一定有著一堆一堆的白色。那些白色由老師們賦予了新的內涵,一張張便不再輕薄,而是由學生們小心翼翼地折疊,妥帖地保存好。此刻,白色顯得如此貴重,包含了老師的多少辛勞。這些辛勞,聚集起來,有成了一縷一縷的白色,爬上老師的發稍。 一條條,一點點,一堆堆,一張張,白色環繞著老師,點綴著世上幾乎每一個角落,似乎很平凡,很單調。它讓我想到了陽光。太陽看起來多是一片耀眼的白光,和明月的清澈,星光的閃爍不可同日而語。可是拿了三棱鏡來,耀眼的白光刹時轉換成七彩光帶,令明月星光黯然失色。同樣,白色的不槍眼,不喧鬧,讓它在色彩中若有若無,影影綽綽。可當目光轉向老師,白色同樣熠熠生輝,讓人敬愛,令人感動。
邁出腳步
我頹唐地走在路上。 天很陰沉沉的。如今是秋末,一絲蕭瑟的秋風將幾片枯黃的落葉吹旋。風有幾絲涼意,將我原本冷漠的心更為冰冷..
是因為我的努力不夠嗎?是因為我的功夫下得不深嗎?為何五次投稿,都仿佛石沉大海,一去不複返?我的腳步更覺沉重了。回想起這兩個月,努力學作,拚命請教,隻為能在某次投稿中“金榜題名”,但等來的卻是連五次的失望。我開始懷疑自己,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寫作能力? 我蹣跚地向公園中的石椅走去。一陣風,我整了整衣領,縮了縮脖子,雙手懷抱胸前,暖和些許,繼續思考,反省! 從升初中以來,對寫作深感興趣的我,從不因為有任何原因而對寫作喪失興趣。我喜歡寫作,喜歡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感情,讚揚偉人的事跡,批判愚昧的作風。在寫作時,我會感到前所未有的暢快。我希望有人給我肯定,所以我將自己覺得很優秀的文章投予報社,我以為我會金榜題名,我以為我自己的文章會得到好評。但是,勿提評論,投了五次稿從不被刊登。這是為什麼?難道真的是我沒有這方麵的天份?難道我該選擇放棄它?.. “寶寶乖,慢慢來,走到媽媽這邊來!”一個慈祥溫柔的聲音傳入我耳朵,打斷了我的思路。 我抬起低垂著的頭。一個一臉稚氣的小孩子搖搖晃晃的,站著,他的母親也站在離他不遠的地方,張著雙手,帶著微笑,溫柔地重複著那句話。 那個小孩子緩緩地踏出地一步,搖搖晃晃的,站不穩,很快就摔倒了,母親趕緊跑過去扶起他,那個小孩子竟沒有哭,很快又站起來。母親緩緩地退後,重複著剛才的動作,重複著剛才的話語。這一次小孩子很堅決似的走到了母親的懷裏。每當他走一步,母親就鼓一下掌,一直到孩子來到她懷裏,母親哭了,緊緊擁住孩子...... 這前後不到三分鍾的短短的一幕,使我的心靈震動了好久。一個人學走路之時,摔倒是難免的,但重點是要學會站起來。每摔倒一下,就證明你前進了一步,隻要不走回頭路,不退縮,繼續向前,總有一日會走到端點,不是嗎?人生亦是如此,坎坎坷坷是避免不了的,但每遭遇一次困難,就證明你邁進了一步。如此堅持不懈,不管多苦多累,成功的端點總有一刻會達到,盡管我們可能已經遍體鱗傷,但成功的滋味,往往會將其覆蓋! 我站了起來,挺了挺身,大方地向前邁出腳步。不管怎樣,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會發生的
“不可能”,這句話經常被人們所引用,它使人們對自己或他人失去信心,也讓人們不相信奇跡的發生。但是人們應該想想過去所創造出的奇跡,如:海倫.凱勒不能聽見聲音,看不見東西,但她創造了文學史上的奇跡;約翰.庫緹斯曾被醫生斷言活不過一天、一周,但他活到了34歲,成為輪椅橄欖球運動員,室內板球健將,國際著名的演講大師,並有了妻兒..嘿!想起了嗎?對,世上沒有不可能,人們應該對自己有信心。在奧運會上運動員最不可缺少的也正是這種信念----相信“沒有不可能”。 在第十九屆奧運會就出現了許多奇跡。正如那場跳遠比賽,當美國的鮑勃.比蒙第一次試跳,記分牌上亮出“8.9米”時,在場觀眾,裁判以及比蒙本人都一下子驚呆了,他超出了當時世界紀錄整整55厘米。 這是一個奇跡,是一個出人意料的成績,人們有慣性思維,寧願相信過去的不可能,但往往事實卻出乎人的意料。所以“沒有不可能”不是一句空話,事實會出乎人們的想象,奇跡也會發生的。 李.伊萬斯在內的美國4×400米接力隊,又創造了世界紀錄,成績是2分56秒1,電計時為2分56秒16,這一紀錄保持到了上個世紀結束,這一紀錄包括在內的這麼多紀錄長期無法被突破,是那屆高原盛會上的奇跡。 又是一次奇跡,人們認為奇跡是遙不可及的,但在那屆奧運會上出現了這麼多紀錄長期無法被突破的奇跡,這又說明了什麼呢?對,沒有不可能,隻要去努力爭取,世上沒什麼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