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成長心情(一)(1 / 3)

第一章 成長心情(一)

引言:收拾好簡便的行裝,帶上一顆幼稚的心,踏上成長之路,不覺已走出了很遠。驀然回首,反顧來路的腳印,竟似若有所思,或許……

實實在在的生活

NO.1 楔子 收拾好簡便的行裝,帶上一顆幼稚的心,踏上成長之路,不覺已走出了很遠。驀然回首,反顧來路的腳印,竟似若有所思,或許.. 一 總喜歡讓自己孤獨的背影灑在沉寂的小路上;總喜歡把自己的腳印烙在潔白的雪地上;總喜歡掬一抔黃沙感受大漠的蒼涼;總喜歡擷一縷清風吹開彼此間的心鎖。 或許是前世的緣,或許是今生的錯,我不知為何總想遠離塵囂。而今,隻想到深穀中拾一片楓葉,夾在歸途的每一頁日記中.. 二 一潭平靜的秋水,即使是微風的撫摩,也用靜與淡去拒絕。我心誠如斯。 兩塊黑色的玉石,即使是徘徊的雲彩,也用深邃去包容,我心誠如斯。 多少次想憑借斯水斯石,遠離人群,遠離一切給人類無盡悲哀與痛楚的情感,去開拓屬於自己心靈的世外桃源——隻有斜風細雨,鮮花秀草,蛙鳴池畔,乳燕呢喃——然而有多少次尺水興波,美玉留瑕,拋不開,斬不斷世俗的牽牽絆絆!無法作到“心遠地自偏”,無法衝出生活這張網,無法揪住自己的頭發把自己拋出曆史這千百年洗磨的“社會”之外。我隻能在彌漫著彷徨,妄想在清高的夢中,幻化成深山的鷓鴣,幻化成碧淵中的遊魚,幻化成歸林的飛鳥..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使我不得開心顏”,但麵對現實,我又必須將“陽春白雪”深藏心底,而歸於“下裏巴人”中間——因為驀然間,我發現別人眸子裏竟映出我世俗的麵孔!而我那潭秋水卻映出了“俗人”的不凡。 明白了,明白了我與“俗人”之間所缺少的——那絕非妄圖完全“解脫”自己,而是去體驗事物生靈的喜怒哀樂。唯如是,我追求的陽春白雪之心才會在“下裏巴人”間得到真正的永生。 於是,收起流浪的心,我要歸..

三 或許流浪了太久,或許心扉上鎖太久,或許如孤雁離群太久,或許有一萬個“太久”的理由——我卻不能不向自己提出這最嚴肅的問題:這還是我嗎? 曾經,可以看一片秋葉飄落而傷感浪子的辛酸; 曾經,可以掬一捧春水而讚歎生命的璀璨; 曾經,錯把枝頭偶爾歇腳的鳥兒當作夢的精靈,問之:“我遠方的人啊,可有什麼話兒?” 曾經,誤將雪原上飄忽的紅帆當作人生的歸宿而高歌:“世界因你而精彩..”然而現在.. 四 重新拾起封存許久的鋼筆,把滿腔奔流的情感發泄於筆端,書成一封載著沉甸甸的離思的箋兒,恭敬地交托給鴻雁,雙手交叉於胸前虔誠的禱祝,凝望天際冥冥的雁影,我的心也融在夕陽的血色之中.. 天已暮。收拾起流浪的心—— 一股無比強烈,宛如企盼明晨朝陽般的湧上心頭: “我——要——歸..” NO.2 獨自一人,穿過那喧囂的城市,目光定格在一座名叫“心情故事”的影樓前。一位女孩甜甜的倩影躍入我的眼簾。照片下醒目地寫著“讓我們來完成您的心情故事”。我不由心動了一下,正想抬腳邁進去又被另一個想法回絕了,那些美麗而浪漫的心情故事,永遠隻屬於那些靚麗的女孩 ,而我這隻醜小鴨怎會有心情故事呢?意識到自己駐足得太久,匆匆地跑開了。 回到家裏,我拿起書歇斯底裏地讀了起來,眼角的淚,竟沒有理由地淌了下來。因為我很醜,所以我不敢在外邊多停留一分鍾;因為我很醜,所以我不敢昂首挺胸地邁步;因為我很醜,所以我不敢給自己留下那美妙的瞬間;因為我很醜,我甚至不敢擁有自己的心情故事..我就因此而沉淪嗎?我就該背著這個沉重的包袱拋灑青春嗎?不!我不能!我要用知識來充實自己,用智慧來塑造自己,讓自己脫穎而出。長相是父母給的,是上天注定的,但我堅信:上帝在關上大門的同時,也給你開了扇小窗。那扇小窗便是我人生中的唯一的希望。所以,無論怎樣艱險,我都要找到它,推開窗,爬出去,相信窗外會有一片藍藍的天空,那是屬於我自己的。 在學校裏,我常因自己不漂亮而失去了很多,但失去的同時我也得到了很多。因為我很醜,所以我不必注意衣著是否新潮;因為我很醜,所以我不必擔心發型是否時髦;因為我很醜,所以不必有過多的少女心事與秘密。我會全心撲在書籍上,它能安慰我的心靈,使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使自己枯燥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日。 雖然我很醜,但我有自己的生活方向。

雖然我很醜,但我並不自卑,我會用我自己的方式變成一隻有心情故事的白天鵝。 醜女孩沒有什麼心情故事,真的。有的隻是實實在在的生活。

還在等待著

“等待”指不采取行動,直到所期待的人、事物或情況的出現。它是個中性詞,因此,它就有積極和消極之說。積極的等待,是冷靜地思考,積蓄力量,磨練耐心,等待時機,為成功做準備;消極的等待是空等,無任何積極行動,幾乎等於放棄。 那麼我們在寫時,寫哪一種都可以。對於積極地等待,我們要“學會等待”,對於消極的等待,我們就要“別等”。提起“別等”,我想起一首小詩: 別等 別等太陽已經高掛天空 才進入今天 別等花已凋謝 才來珍惜 別等機會遠去 才來痛心 別等已經失敗 才來懊悔 等,隻會等白我們的少年頭 等,隻會讓我們錯過 播種和收獲的季節.. NO.1 當春天的號角,吹走寒冬的冰封,吹暖一江東去的春水,吹綠茫茫大地時,我也迫不及待地睜開了惺忪朦朧的睡眼。 深吸一口氣,我聞到了春的清香。這就是在嚴冬縈繞我夢的那一縷清香。為了這一天的到來,我等待很久了。 陽春三月的陽光,最溫暖。我伸了個懶腰,微笑著,透過花被的縫隙瞧著這陽光下的世界:生機盎然的綠色,和煦的春風,悠悠的白雲,潺潺的小溪..這一刻,我不願繼續留在這與世界隔絕的花被中。於是,在一個清晨,我輕輕推開了花被,第一次沐浴在陽光中。當第一道陽光照耀到我身上,映出淡紅的花色時,當第一隻彩蝶在我身邊輕歌曼舞時,當第一場春雨為我戴上晶瑩的珍珠,著上彩妝時——我知道,此刻的我最美麗。 而對著我,有人哀歎:“它不是永恒,可惜!” 確實,正如他們所說的那樣,這份美麗如黑夜長空中劃過的流星,一閃即逝。待到十月秋風起,繁花翠葉隨風去。可是,那又何妨?至少,在記憶深處,我知道我也曾熱情如火,嫻靜如水,也曾是迎風而舞,向日而歌的那一朵。

但有一句話時時響在我的耳際:“春天的花兒啊,如何得知秋天的果。”哦,秋天的果,生命的果,花朵的綻放,隻是生命美麗的外衣;隻有果實的豐碩,才是生命真正的意義。我真怕,怕我枉為最美麗的一朵,而結局隻是空空如也;我更怕,怕聽到秋老人輕輕的歎息“所有的果實都曾是鮮花,但不是所有的鮮花都能長成豐碩的果實。” 我不願、不甘、不能,讓這鑽石般的珍貴的花季虛無地白白逝去,從此,成為我永生的遺憾。我的花一定會有果實的,我堅信。 NO.2 認識一個民族有時很容易。一篇文章說,在漢城,聽得最多的英語是“哈利,哈利”(快,快),對韓國人來說,幹什麼都快是美德。毫無疑問,他們沒有等待的耐心。而美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羅伯特·列文在他的《時間地圖》裏對中國人的描述則是:“中國人是最善於等待適當時機的大師。他們認為,等待本身就為時機的到來創造了機會。等待多久呢?需要多久就多久。如果人為縮短這段醞釀的時間,那就像隨隨便便處理一座大廈的基礎一樣愚蠢。”另一位叫做海爾穆特·凱裏斯的美國人說得更誇張:“按中國人的時間觀念,半個世紀的等待不算太長。”英國人向來恪守排隊秩序,顯得很有耐心;而在印度,人們都在人群中奮力向前擠,直到他自己到達最前麵,好象時間就隻有那麼一點點了。 時間是什麼?列文的書中說:“時間是大自然用來避免事情同時發生的方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它提醒我們:對一些事情來說,所謂的時間觀念即意味著要“爭取”;對於另一些事情來說,則意味著要“等待”。現實生活中,最容易見到的是兩種人,一種人總是在想方設法擠一點時間做一些他認為應該做的事情,而另一些人則挖空心思找一些完全可以不做的事情來打發某一段時間。因此,我常常想,與其如此,還不如靜靜地等著,因為我相信,馬上就會有什麼有趣的事情要發生。 如果說時間是有價值的,那麼等待可以做具體說明。我們願意為我們所看重的東西去排隊;而且,看重這種東西的人越多,所排的隊也就越長。同時,對於旁觀者來說,排隊的人越多,所賣的東西就越有吸引力;甚至他也會不由自主地加入到隊伍中去。 在賣方市場時代,人們總是為買東西而排隊;在買方市場時代,許多很好的東西總是呆在貨架上等顧客來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一樣,地位低的人總是在等待地位高的人,有求於人的人總在是在等待大權在握的人,追星族們總是在等待他們的偶像。所以在巴西,人們都把不守時間的人視為成功者。列文則說,不守時成為事業有成者的一件外套,就像有錢的人腳上穿的高檔皮鞋。 身份和地位,決定了應該等誰,應該等多長時間。加州州立大學就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助理教授若遲到的話,學生可以等10分鍾,副教授則可以等20分鍾,教授則要等半小時。可見,“別人等你的時間越長,你的地位就越高。”《等待戈多》中的戈多是一個不提供任何服務的服務者,但他顯貴的地方,正在於一直有人在等他。出席有些會議的領導,其實到會上什麼事也不做,但他總是最後一個來,而且會議組織者們總是很願意等著他。

排隊是體現等待規則最普遍的形式。在一些必須排隊的場合,有權的人可以安排他的

下級去排隊,有錢的人可以直接雇人去排隊。在墨西哥,辦理某些官僚事物的時候,就可以直接花錢買別人的身體去排隊;在巴西,被稱為“代辦”的人,其實就是一些訓練有素的職業等候者。 “浪費一個商人的時間,就如同搶他的錢包。”這是美國人古老的觀點。在我們古老的中國,把“時間就是金錢”當成名言,僅僅是不久前的事。 我們所說的耐心,其實就是一種等待。“一切都可以等到”這是一句,另一句是“不過要遲一點罷了”。等待如果成為一種慷慨的自願行為,那麼時間就是一種珍貴的禮物。這在迎接與送別過程中,就能真切地體會到。 西班牙諺語說:“匆忙的人先到墳墓。”列文在一列窄軌列車上,就看到過一段用英文寫的警句:“‘慢’由4由個字母組成,‘生命’也一樣;‘速度’由5個字母組成,‘死’也一樣。”中國公路的邊坡上,也經常能見到“十次事故九次快”這樣的標語。 汽車的速度越來越快了,所以不得不處處限速。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了,一方麵,我們為自己趕不上時代潮流而自慚;另一方麵,我們也許還要安慰自己,該慢的時候還得慢著,該等的時候還得等著。

我愛夏雨

又是一年夏天,夏雨如約而至. 我喜歡夏雨,喜歡它豪爽的性格,鬱悶就一吐為快,暢快.我更愛它渾厚的聲音."嘩啦啦,嘩啦啦~~~~".有時狂笑,有時疾呼,有時怒號.那聲音像壯士的呐喊,似駿馬奔騰,如猛虎嘯穀,若山洪爆發,它還常常夾著狂風,拽著利閃,擁這驚雷.共同演奏出一首雄壯激昂的生命進行曲. 我不止一次騎車穿越夏雨那沸騰的懷抱,聆聽他的心語,內心時常受到極大的震撼,那些憂傷悲痛,卑微怯懦,統統被洗滌一空,意誌產生新的升華,勇敢,剛強,執著. 夏雨的聲音是俊逸曠放的,它既沒有春雨嬌滴滴的嫵媚,也沒有秋雨的欲言又止,欲訴還休的繾倦.夏雨的聲音蘊者博大勁峭之氣.體現著雨的精神.堪稱雨中的大丈夫,雨中的精魂. 我愛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