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尋覓
引言:僖公三十年,晉、秦圍鄭,鄭使燭之武夜見秦穆公,燭之武巧言相欺,秦穆公竟為蠅頭小利而與鄭人盟,派兵戎鄭,表麵看是智人之舉,其實乃愚人之為也!
秦穆公
僖公三十年,晉、秦圍鄭,鄭使燭之武夜見秦穆公,燭之武巧言相欺,秦穆公竟為蠅頭小利而與鄭人盟,派兵戎鄭,表麵看是智人之舉,其實乃愚人之為也! 其一,輕信“亡鄭而無益於秦。” 依燭之武所言,確實無益於秦,但從另一個方麵來看,秦、晉均為春秋霸主,他們雖為同盟,但骨子裏都打著一統天下的如意算盤,現在就是一個滅晉、鄭二國的大好時機,秦穆公卻錯過了!其實晉、鄭交戰,秦軍作為同盟軍,完全可以保留主力,隻派少量兵力聯合晉軍,晉文公一心滅鄭,必全力以赴;狗急亦跳牆,何況一個鄭國,鄭國也一定會全力反擊。戰爭結束,無論誰勝誰負,都必定兩敗俱傷,此時秦穆公隻要坐收漁翁之利,則晉、鄭兩地均屬秦矣。此舉對秦豈非是大大的好處?
其二,受離間“晉文公無信。” 晉惠公沒有割焦、瑕兩地與秦,當然不守信用。然鄭國呢?鄭文公曾到楚國慫恿楚成王出兵攻晉,當楚成王被晉擊敗後又向晉請罪求和,這不也是牆頭草,兩邊倒嘛!此無義之為與晉國無信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秦又何必與這樣的小國結盟而得罪一直和自己關係較好,位列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呢? 其三,既與鄭盟,何不滅晉 從地圖上我們知道,晉國在北麵,而秦、鄭分別於晉國東南、西南,若秦、鄭同時出兵攻晉,互為犄角之勢,必可滅晉,到時就再沒有什麼國家可與秦抗衡了。 雖天下終歸秦所屬,但又何必等到戰國之末? 秦穆公,愚人也!
“和尚”的含義
“和尚”之所以叫和尚,不僅因為他那短得幾乎不存在的頭發,發達的四肢加一顆簡單的球體腦袋,更主要的是他身懷的那失傳了兩百多年的少林絕學和近乎方丈的大度。 初見“和尚”便有想叫他“和尚”的衝動。(大家都如此認為)可見其特點的確神似真和尚,但真正確立他少林弟子的身份是在那節跳馬課上。 同學們一個接一個順利跨過馬鞍去,輪到他了。 他臉部肉開始生硬地向上擠,露出一絲“蒙娜麗莎”般的微笑,接著,以接近汽車速度的“草上飛”迅速閃到馬鞍前,雙手著鞍,雙腿1200分叉,眼看就快過去了,卻“轟”的一聲,隨著幾節塌陷的馬鞍沉了下去,四周泛起了濃濃的灰塵,大夥大跌眼鏡的同時,簡直可以聽見灰塵在咆哮。不禁驚歎少林“千斤墜”果然了得。這時和尚從一堆“廢墟”中爬了出來(一副王者歸來的氣魄)。這一舉動在體育界有專業術語:草上飛加加尼騰越垂直水平麵自由落體零空翻千斤墜,但可惜落地沒站穩,金牌擦身而過啊!在大家的哄笑聲中國際ISO9001質量認證的正宗少林和尚的名諱正式確立。 以後的日子,和尚搞笑不斷: 那天中午吃完飯後,“大炮”(人名,係其“氣功”威力甚猛,故美其名曰大炮)正在徒手練投球,和尚也葷素穿腸過後興衝衝進來了。見大炮練得正歡,一時性起,來了個水上飄加雲中鶴猛地躍起,想來個蓋帽,但因其衝力太大,一掌般若掌正中門頂窗戶,吱吱兩聲玻璃炸裂的聲音後,咣一聲玻璃被震得粉碎。大夥無不為少林絕學的威力所折服。事後麵壁思過半天,但開朗的他睡了一覺後又恢複了原樣。大家就刺激他:“我沒頭發(阿彌陀佛),罪過。”他聽後臉色驟變,伴著天使般的微笑伸出了魔鬼般的“惡爪”,一番“虐待”後,又笑嘻嘻地走了,我估計他這肚中幾乎可以開航空母艦了。
最後便是那鐵頭功的施展,足球課上,球到了中場上空,和尚不顧對方兩名前鋒的圍搶,奮力跳起來去頂。“咣”一聲金屬撞擊聲後,對方兩前鋒倒地捂腿咧嘴,球也飛出去老遠,而和尚卻在嘿嘿傻笑。出人意料的是體育老師竟對其舉動大加讚賞,搞得他神魂顛
倒走路都不著地。 日子一天天過去,和尚的形象在大夥心中也愈來愈深刻。 他那股憨厚大度,那身懷的“絕技”以及帶給大夥的歡笑將永遠變成一道彩虹掛在大夥心中。
生命沒有彩排,每天都是現場直播
轉眼間,秋色已逝去,冬天也已悄然而至了。放眼望去,綠色漸漸隱退了,取而代之的是滿眼蕭條的枯黃,傷感、憂鬱不覺湧上心頭。 那日和同學外出去超市購物,正準備離去,突然眼前一亮:滿眼的綠色!耐不住心中的喜悅,我在一家盆景店前停了下了腳步,走進去,我的心一下子靜了下來。在這紛繁喧鬧的馬路上,這裏是一方淨土,置身在大大小小的盆景中,呼吸著綠葉清新的香氣,感覺走進了一片初春的樹林,四周都是生命的綠色,而眼前這一盆盆精致的花花草草,也正綠得那麼充滿生機。我決定帶走一抹綠色。幾經挑選,一盆蘆薈吸引了我,不僅僅因為那精致的花盆,更重要的是花盆裏那個可愛的小精靈,雖不大,卻昭示著生命的旺盛與精彩,令我愛不釋手。 就這樣,我的課桌上多了一抹綠色,每天的細心照料,隻為使教室裏僅有的一抹綠色能夠煥發出光彩。冬日的晨光有些冷但卻很明朗,早早地來到教室,從抽屜起拿出它,讓其自由地沐浴陽光,然後照例澆上一小蓋水,晶瑩的水珠從葉梢滑下,伴著陽光,灑下一桌碎銀。晨光映照著整株蘆薈,綠得那麼剔透,那麼誘人,如一汪碧水鑄成的翡翠,眼前這一抹綠色,讓我的心中充滿了愉快與輕鬆,以更好的心態迎接挑戰! 感謝心中的那抹綠色,它潔淨著我的靈魂,讓我在萬物沉睡的冬季始終保持清醒、純淨的心靈,它帶給我前進的動力,讓我在這充滿生機的綠的指引下,更積極更熱情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我摯愛《讀者》中的一句話:“生命沒有彩排,每天都是現場直播”。的確,我們既不能沉溺於過去,也不能洞知未知的明天,我們所能做得隻能把握今天,但願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那麼一抹綠色,讓今天的生命像這抹綠色一樣,絢爛奪目,綻放出永不衰退的流光!
秋日
還來不及讓我有察覺的機會,秋天就這樣靜靜地去了,帶著一絲絲說不出名堂的憂鬱,隻怪秋天來得太早、去得也太早。
那已逝的秋日,落葉伴隨書聲幽幽地飄落。校園的秋天沒有李清照的“遍地黃花”,有的隻是早晨那特有的霧氣,帶著幾分夢幻與迷茫,輕鬆地將你縈繞,伸出手,秋天就這樣在你指間溜走了。喜歡宿舍裏的那扇對著農田的窗戶,每每臨窗遠眺,無意間看到前兩天還密密的樹苗,如今已經稀疏得隻剩下幾片樹葉了,而河岸邊的野菊卻一束束開得正旺,
田埂上也堆積著金黃的秸杆——這才猛然察覺,秋天已經差不多要過了,心中頓時湧上一股酸楚:也不知故鄉的秋怎樣了? 立冬那天早晨,迎麵而來的依舊是秋天特有的霧氣,一粒粒水珠沾滿了我的睫毛,站在故鄉的土地上,我不禁湧上一股莫名的感動:回家了,回家了。身後是靜佇了幾十年的老宅,身前是熟悉的小河,而遮蓋住我的仍然是一棵棵的大樹。 閉上眼,聆聽著故鄉的秋,聽樹葉隨風盤旋而落,摩挲著大地,聽秋風低吟著拂過耳旁,聽河水潺潺地淺唱秋的韻味。 踱步前行,腳下發出“沙沙”的聲音,滿地堆積的落葉軟軟的、鬆鬆的,跟拂地的秋風靜靜地淒唱,不遠處的田野還散發著收獲的稻香。 望著寂寥、肅穆的大地,傷感頓時湧上心頭。蔚藍深邃的天漫無邊際的延伸向遠方,掠過的飛鳥三五成群,叫聲悠遠冷清。偶爾飄過的朵朵白雲,載著秋的憂鬱遠去了.. 故鄉的秋,美得有些淒清,美得有些寂寞,當冬天的腳步悄然而至,念念不忘的卻還是故鄉那時刻縈繞在心頭的秋,再回到學校,每每一個人靜下來,閉上眼:故鄉的老宅、故鄉的小河、故鄉的大樹,還有那飄落著的秋葉..
蘇轍
蘇轍(1039年-1112年),字子由,北宋散文家,與其兄蘇軾同屬“唐宋八大家”之列。 一天,蘇軾帶著年少的弟弟蘇轍遊巫山。山上一位老道聽說神童蘇軾光臨,便想當麵考考他。老道出了個異字同音對:“無山得似巫山好。”蘇軾不假思索,立即對出下聯:“何葉能如荷葉圓?”老道連連稱好。 誰知,蘇轍在一旁卻說:“兄長的下聯對得還不甚工穩,不如改一改。”蘇軾問:“怎麼改?”蘇轍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 蘇軾和老道一聽,以“水”對“山”更工穩,齊聲叫好。從此,蘇轍也遠近聞名了。
張蘭張芳的智慧
唐武則天(690年-704年)時期,宣化府附近有一對神童姐妹。姐姐張蘭十三歲,妹妹張芳九歲,姐妹倆聰明過人,特別善於作詩聯對。這消息傳到女皇帝武則天的耳朵裏,她不大相信,便傳下一道聖旨,命宣化府火速把姐妹倆送到京都。 金鑾殿上,姐妹倆對武後提出的各種問題對答如流,武後聽了十分驚奇。接著,武後出聯要張蘭對:“河裏荷花和尚掐去何人戴?”
這是異字同音聯,“河、荷、和、何”四字同音,出得新奇別致,要對下聯很不容易。滿朝文武聽了,都不由得皺眉搖頭,替張蘭擔心。沒想到那張蘭斜瞟了一旁為武後彈琴的美女一眼,開口就對:“情凝琴弦清音彈給青娥聽。”武後麵露喜色,連連頷首。兩旁的官
員們也揚眉舒氣,低聲議論“情、琴、清、青”這四字同音對得更妙。 武後接著問張芳:“朕還有一副絕對,你能不能對上?”隨即吟出上聯:“冰凍兵車兵砸冰冰碎兵車動。” 聯中“冰、兵”同音,“凍、動”同音,十二字一氣嗬成,珠聯璧合,確是“絕對”。大臣們手裏又捏了一把汗,不約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張芳的臉上,隻見她歪著頭,轉著一對又大又亮的黑眼珠,稍稍一想即對道:“龍臥隆中隆未龍龍自隆中飛。” 武後聽了十分高興。眾大臣齊聲誇讚:“諸葛亮隱居隆中的真情,被這小女娃一語道出了。”武後越聽越高興,即令擺酒設宴,款待這對小姐妹。 席間,武後拉著張芳的小手說:“朕愛你才思敏捷,又知禮節,想留你在我身邊,你願意嗎?”張芳聽了,臉上露出悲傷的神色,低頭不語。武後又說:“你默許了,好,就這麼定了。你現在就做一首離別詩,送送你姐姐吧!” 小張芳慢慢地站起來,離席即吟:“別路雲初起,離亭葉正飛,所嗟人異雁,不得一行歸。” 吟罷,眼淚奪眶而出。滿朝文武見狀,紛紛放下杯箸,嗟歎不止。武後也長歎一聲,說:“同來同歸,二女之願也!看來真是欲去不可留啊!”於是感歎一番,才命人把張蘭和張芳送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