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超級垃圾桶
引言:夏日的黃昏,雨點從天空飄灑而下,淅淅瀝瀝地敲打著幾株老樹,也敲打著過著艱難生活的人們的悲涼落寞的心。夜幕降臨,淒清的路上,行人稀少,卻仍有一兩個寂寞的攤販,在黯淡的街角等待他們的主顧。街角那家賣水果的女孩子,正在清掃果皮、清點貨物,她一臉的疲倦和酸苦。
無法寄出的信
親愛的爺爺: 您好! 時近初冬,西山的楓樹葉兒又紅了。這不是北京的西山,是家鄉魚花塘畔的西山公園。每到這裏,我總要采擷幾片楓葉夾在那精致的日記本裏。有誰能知道我的心情呢?從我記事起,每年的深秋,奶奶都要帶我遊西山看紅楓。她老人家總是久久地佇立在楓樹前,凝神沉思。幼稚的我,總是疑惑地望著奶奶。一天,我天真地問:“奶奶,您為什麼總看楓葉啊?”奶奶撫摩著我的頭,若有所思地說:“陽陽,你知道嗎?三十六年前,你的爺爺被迫離開故鄉,到了海峽的那一邊,至今杳無音訊..你爺爺是最喜歡紅楓的。”回到家裏,奶奶將采集的紅楓插在瓶裏,換掉了頭一年的那雖然枯萎,但仍然保持深紅顏色的楓葉。從此以後,我也深深地愛上了楓葉,見到了楓葉就像見到了您——親愛的爺爺。 記得去年春節,家裏人在一起吃午飯,笑語不絕。忽然,我發現奶奶站在窗前,望著窗外飛舞的雪花發呆。我拉著她的手輕輕地問:“奶奶,您怎麼了?”奶奶轉過頭來喃喃地說道:“不知你爺爺是怎樣過年的?”噢,奶奶又在想您了。我對奶奶說:“讓我給爺爺寫一封信吧!”奶奶讚許地點點頭。我立即找來筆紙,把那合家的歡樂、美好的祝願..統統寫在信紙上。然後,我把日記本裏珍藏的幾片紅葉,小心翼翼地夾了進去。可是,提筆寫地址時卻難住了我。爺爺,您一走就是三十六年,三十六年來奶奶天天都在盼著您的來信。從台北到台南,從阿裏山到日月潭,爺爺,您在哪裏?登上鼓浪嶼,看得見海峽那邊點點白帆,可我們就是看不到爺爺您的來信,是誰阻斷了您的音訊?是那煙波浩渺的大海,還是..這封寄托了全家思念的信終因不知您的地址而至今留在我的身邊。 爺爺,今年的中秋,我覺得月亮更圓,更亮了,皎潔的月光沐浴著所有的地方,也擁抱著我。望著遠處楓樹挺拔的雄姿,我又想起了您。爺爺,您可知道,這三十多年來,大陸山山水水發生了多麼巨大的變化。特別是您的故鄉合肥,狹窄的一人巷,殘垣斷壁的大府街,早已被寬闊的柏油馬路、整齊美麗的居民新村、鱗次櫛比的建築樓群取代了。您曾經每天都要經過的泥濘的廟街,如今被建成合肥市最熱鬧、商業網點最集中的城隍廟市場,從廟前到廟後街,商店一個挨著一個。進了迎賓門,便是廬陽宮,醉月居叫人心醉,茗香軒香飄四季。您如有意,隻要花上一角錢即可在茗香軒沏一壺家鄉的片茶,倚著那臨街古色古香的木格子窗台,看著那微風中飄動的酒旗,噴泉沐浴中栩栩如生的雕塑,陽光下騰蛟起鳳的牌坊,歡聲笑語的人流,您會感到家鄉的變化是多麼巨大。就連昔日那荒涼肮髒的包河、肥河黑池坎、白水壩也被勤勞的合肥人民改造成環境優美的環城公園了。春天來了,春風輕輕地吹著,水麵泛起粼粼微波。草地呈現出朦朧的新綠,星星花開了這兒一叢、那兒一簇,星星點點,到處都是。故鄉春,濃似酒。親愛的爺爺,我是多麼希望您能回來親眼看一看家鄉的一切啊!我想在那金風送爽的重陽節,您也許登上了高高的阿裏山向海峽這一邊眺望,呼喚著親人的名字..
爺爺,我盼望和您一起遊西山公園,我在等待這一天,西山公園的楓樹在等待著,我們偉大的祖國在等待著! 祝您 健康長壽 孫女李陽敬上 2月27日
幸福
《茜茜公主》裏有這麼一句話:“當你煩惱和憂傷的時候,遙望大自然,就會得到安慰和力量。”我十分讚賞這句話,在我苦悶和乏累的時候,我會勉強自己到街上去走走看看,大有與外麵的世界為一體的感覺。 大街上,我看見兩個穿著破舊的女人,背上背著孩子,手中還牽著一個,另一隻手則提著籃子,毒辣的陽光把她們原已黝黑的皮膚曬得通紅,身上的衣服似乎早已辨不出色彩和式樣來;眼神黯淡無光,仿佛對世間萬物已失去感覺。她們從不知多遠的地方來,向不知還有多遠的地方去。 夏日的黃昏,雨點從天空飄灑而下,淅淅瀝瀝地敲打著幾株老樹,也敲打著過著艱難生活的人們的悲涼落寞的心。夜幕降臨,淒清的路上,行人稀少,卻仍有一兩個寂寞的攤販,在黯淡的街角等待他們的主顧。街角那家賣水果的女孩子,正在清掃果皮、清點貨物,她一臉的疲倦和酸苦。 這些人,他們辛苦勞碌,無非是為生活。看到他們,我開始為自己慶幸,他們所負擔的生活重量比我重得多,而他們所缺少的比我多得多。方才那些乏累、厭煩驀地消失。因為與別人的更大的辛苦勞碌作比較,自己對生活的不滿和苛求則讓我覺得慚愧。 我們每個人都不免有時會厭倦、煩悶和不滿足。每逢這時,應對幸福作一番思索:人生在世,不能隻看到自己。看看周圍,看看他人,也許會有另一番感受。
說“錢”
現在,社會上有這樣一句時髦的話:“有錢能使鬼推磨”。可見,在他們的心目中,錢是至高無上的。 有人通宵達旦,熬得雙眼布滿血絲,卻仍舊坐在賭桌上,為的是什麼?是錢;有人良心全泯,賣兒賣女,為了什麼?還是錢;有人冒險走私,為了什麼?仍是錢.. 麵對閃光的鈔票,多少人去動腦。奉勸為了錢而不顧一切的人,不要一心隻為了錢,不要被它牽著鼻子跑。錢,並不是人生奮鬥的最終目標,它隻不過是調動人們努力向上的催化劑。絕不能為錢爾虞我詐,喪盡天良。
我要大聲疾呼:不要讓錢來統治我們!錢在生活中固然不能少,但它並不是寶中寶,它
有時甚至可以成為殺人不見血的刀!
不敗之地
星期三下午的體育課,老師宣布上課內容為測試50米跑。 按要求一共要測兩次。第一次,我和金磊一起跑。金磊由於身肥體胖,行動不便,所以從起跑時我就衝在他前麵,並將優勢一直保持到終點。我自以為跑得很快了,但一看時間,卻用了7.68秒,勉強及格。第二次,我和陳威跑,陳威體質好,起跑有力,是我們年級聞名的“飛人”。站在起跑線上,看著他那自信的臉,我心裏七上八下,緊張極了。起跑時一慌,比他慢了一步,於是我奮力向前追去,腦袋隻有一個念頭,不能輸得太慘。誰知最後幾乎與他同時到達終點。這次的成績是7.42秒。 同樣是50米,為什麼兩次成績相差那麼懸殊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和金磊跑時,我遙遙領先,勝過他穩操勝券,所以精神鬆弛,不能竭盡全力。而同陳威跑時就截然不同了,他起跑時比我快,速度也快,所以我想要追上他,精神必須高度集中,就促使我發揮出了較好的水平。 由此我想到,在學習上也是如此:如果隻和成績不如自己的人比,自以為鶴立雞群,那就失去了推動我們學習的動力,隻會在原地踏步。隻有以比自己強的同學為榜樣,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才能及時發現和改進自己的不足,使自己進步更快,並力爭做得最好。我們隻有不斷在前進的方向上立一個正確的先進的目標,並不斷努力,才可以使自己在人生進取的路上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石階旁的明燈
在高建成生前所在連的駐地,有一條普通的石階,158級石階一直通向山上的炮台,層層疊疊的石階為士兵們減輕了攀登的艱辛。 那是兩排普通的樹,它們密密地豎在石階兩側,長綠的鬆樹和杉樹為石階遮擋了炙熱的陽光。 那是四盞普通的燈,它們用鐵絲吊在兩樹之間,綠色鐵罩下的白熾燈泡照亮了通往炮台的路。 我不明白為什麼連隊通向炮台的燈會如此簡陋樸素,就連固定它的“支架”都如此粗糙平凡。 我不明白為什麼麵對眼前這普通的燈,會情不自禁地感慨起來。 老師說,那炮台是成功的象征。 朋友說,那石階是通向成功的途徑。 父母說,道旁樹是輔佐成功的條件。 那麼,那些普通的燈又是什麼呢?
哦,我記起了你。 講台前、辦公桌旁、台燈下,那熟悉的身影不正是你,不正是那些普通的燈的具體含蘊嗎? 多少次精彩的講授,多少次辛勞的批改,多少次認真的備課.. 你知道嗎? 你就是那石階上普通的燈, 燈就是那講台前普通的你。 再舉首,眼前是幾盞普通而又不普通的燈,幾盞照耀著158級石階的燈,幾盞給士兵指引方向的燈,幾盞亮透我心房的“燈”。
滿分
生活路上,我們時時遇到各種考驗。麵對人生的答卷,有的人可能獲得滿分,有的人可能隻得零分。這是什麼原因呢?朋友,看看下麵三個鏡頭,我們來給他們打打分,好嗎? 鏡頭A:一個風雨交加的早晨。一位小學生急急忙忙地往學校趕,突然他滑倒了,手裏拿的書也散得滿地,他急得要哭了。這時,一位中學生來到他身邊,幫他把書一本一本地拾了起來,對他說:“小朋友,摔痛了沒有?快起來吧,我和你一起走。”說完,他扶著這位小學生走向學校..。朋友,你看完這個鏡頭,你會怎樣打分呢? 鏡頭B:開學的第一天,校長向全校師生做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動員報告。大家激動萬分,心裏想:“雖然我們不能親自到災區和解放軍叔叔一起抗洪,但也應該為災區小朋友送上一份溫暖,獻上一顆愛心。”下午,有一位小姑娘來到救災捐助台,她遞上一個小錢包和一件漂亮的羽絨服。錢包裏有五元七角錢。小姑娘不好意思地說:“阿姨,我的錢太少了,我把這羽絨服也送給災區的小朋友吧!”原來,她中午回家,從小衣櫃裏拿出自己最喜愛的“小花貓”親了又親,閉上眼睛,一狠心,“啪”的一聲摔在地上。一數隻有5元7角錢。她覺得這些錢太少了,於是,她打電話給媽媽說,捐出了自己心愛的羽絨服。朋友,你又會給她多少分呢? 鏡頭C: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全校進行大掃除。有兩位同學提著水桶去打水。碰巧,在水池邊相遇了。他們擰開水龍頭後,便談起天來。他們笑聲滔滔,水也滔滔。水早已注滿水桶,不斷地往外溢出來。這時,讓我們把目光轉向水池邊的牆上吧,“節約用水”四個大字正盯著他們呢。朋友,如果你看到這一幕,你會給他們的行為打多少分呢?難道你還會打滿分嗎? 三個鏡頭,我們看後又會悟出點什麼來呢?一個人可能在學業考試中獲得滿分,也可能在體育考試中獲得滿分。但是,他的思想行為不一定能得滿分。朋友,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相矛盾時,你能否做好這道選擇題呢?當工作需要你作出犧牲時,你能否做好這道問答題? 讓我們一起為人生考卷上的滿分而努力吧!
重新定義
我從小遇到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總愛問爸爸媽媽。 隨著我一天天的長大,我提出的一些問題連他們都答不上來了。每逢此時爸爸就對我說:自己去翻書。從此,我就學會了從《十萬個為什麼》中尋找答案。 這套科普叢書好像非常理解我似的,我提出的疑問一般都能從中得到肯定的解答,它比我爸爸媽媽腦子裏儲藏的東西多多了,給我的感覺是好像它沒有不知道的。 不過,它也有讓我失望的時候。 一次,我從報紙上得知有很多人在不同的地方多次看到天上有不明飛行物經過,有些科學家推測這不明飛行物有可能是“飛碟”。這種不確定的結果令我很不滿意,這些大人為什麼不去翻翻《十萬個為什麼》呢?我急忙去翻開其中有關天文的內容,《飛碟是天外來客嗎》這篇文章詳細記述了看見不明飛行物的雖有12000多人次,但至今還未有人真正科學的證明世上真有天外來客——飛碟,答案是一個待確定的狀態。這件事太令我驚異了,為什麼連《十萬個為什麼》也不知道呢? 我在想其中的原因,也是,在我們的宇宙中,由於科學技術還達不到解開這個謎底的程度,因此還需要我們好好學習,去逐步解開現實生活中無數的謎。 爸爸也啟發我說,各個領域都不是停止不前的,都在不斷發展和創新,有無數個為什麼在等待我們去解答,我們不僅要解答我們現在無法解答的問題,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即使現在看起來似乎很對的答案,將來也許會重新定義。 我終於明白:讀書不能滿足於找現成答案,僵化照搬有時難免會感到失望,若是從中去受啟發、動腦筋,深入思考,《十萬個為什麼》是絕不會使自己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