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男生與女生(五)
作家們的故事
微寒的春夜或蕭瑟的冬晨,岑(沉)寂的雨夜或喧鬧的街頭,寧靜地獨處或結伴同遊。常常不經意間便想起了他們,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們的存在。“采菊東籬下”的陶淵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李白;“僵臥孤村不自哀”的陸放翁;“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還有地球那一邊,《荒野的呼喚》中的傑克·倫敦,《老人與海》中的海明威,“自由旗幟”下的拜倫和普希金。真的,我是那樣清晰地感受到他們的思維方式和他
們所擁有的快樂和幸福,我甚至可以看到他們順著他們的思維走向了不同的宿命。 然而,在我心中刻痕最深的便是那一位流浪的女作家,她叫三毛,或許,到過撒哈拉沙漠的中國人有很多很多,她不是第一位,也不會是最後一位,但絕對是最特殊的一位。 沒有人能告訴我,撒哈拉沙漠的美在哪裏,烈日炎炎下滾燙的沙丘是美嗎?寂靜的夜晚一望無際的孤獨的荒原算美嗎?膚色黝黑,講著一口我們聽不懂的語言的土著居民算美嗎?一直以來,沒有人能告訴我許許多多問題的答案。 後來啊!我走進了三毛,因為我驚詫於她生存的勇氣,我驚詫於她能快樂而幸福地生活在那一片不毛之地上,甚至留戀忘返!就這樣我跟隨著她的足跡走到了那一塊奇異的土地上。 哦!我看到了.. 烈日炎炎下滾燙的沙丘中,傲然地屹立著一棵棵仙人掌,向我展示著生命不屈的美。 寂靜的夜晚一望無際的荒原頂上,有一望無際的星空,在繁星滿天的夜晚,我知道了什麼叫作幸福,那種感受著大自然偉大的幸福。 膚色黝黑,熱烈的土著居民會在夜晚來臨的時候,圍著火堆跳起快樂的皮鼓舞。在異國的歌聲中,我領略了一種從沒有過的快樂! 順著三毛的足跡,我領悟了一個道理:換一種思維方式,我們將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快樂和幸福。 三毛或許並不知道,太平洋彼岸一位號稱“美利堅硬漢”的作家筆下有這麼一位桑(聖)地亞哥老人,在捕魚過程中,曆盡千難萬苦,終於捕到了一條大魚,卻在歸航的時候遭到鯊魚的圍攻,他一人單身拚搏,直到大魚被吃得一幹二淨。(,)他才放棄拚搏。 當這個《老人與海》的故事傳遍全球時,有人謳歌那位老人的偉大,有人讚揚那位老人的不屈,有人稱頌那位老人的堅強。但我想,正因為他在拚搏中感受到了幸福和快樂,一種別人詫異的在搏鬥中體現他並沒有老去的幸福和快樂,他才會有後來的偉大、不屈、堅強。 生活其實真的很簡單,不要認為每天都是那麼的平凡和相似,換一種思維,我們就會感悟到生活的幸福和快樂! 生活本身並不平靜,有失意(的)雨,沮喪的雲,憂傷的霞,惱人的風。換一種思維,我們就會感到生活的幸福和快樂,我們才會在幸福和快樂中信心百倍地麵對明天!
包容是陽光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想到了很多相關的話。 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優雅的康德大概是不會有暴風驟雨的,心情永遠是天朗氣清。別人犯錯了,我們為此雷霆萬鈞,那犯錯的該是我們自己了。
現代的戴爾.卡內基不主張以牙還牙,他說:“要真正憎惡別人的簡單方法隻有一個,即發揮對方的長處。”憎惡對方,恨不得食肉寢皮敲骨吸髓,結果隻能使自己焦頭爛額,
心力盡瘁。卡內基說的“憎惡”是另一種形式的“寬容”,憎惡別人不是咬牙切齒饕餮對手,而是吸取對方的長處化為自己強身壯體的鈣質。 狼再怎麼扮演“慈祥的外婆”,發“從此吃素”的毒誓,也難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殺淨盡,羊群反而容易產生瘟疫;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關進柵欄,凶猛的老虎也會退化成病貓。把對手看做朋友,這是更高境界的寬容。 林肯總統對政敵素以寬容著稱,後來終於引起一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我不正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一語中的,多一些寬容,公開的對手或許就是我們潛在的朋友。 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誰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學家潘家錚這樣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那些反對三峽工程的人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反對者的存在,可讓你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做事更周全;可激發你接受挑戰的勇氣,迸發出生命的潛能。這不是簡單的寬容,這寬容如硎,磨礪著你的意誌,磨亮了你生命的鋒芒。 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有義務捍衛您說話的權利。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寬容的民主性內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寬容是冬天皚皚雪山上的暖陽;惡語傷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寬容之心,炎炎酷暑裏就把它當作降溫的空調吧。 寬容是一種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一時的肆虐,才有風和日麗;遼闊的大海容納了驚濤駭浪一時的猖獗,才有浩淼無垠;蒼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強食一時的規律,才有鬱鬱蔥蔥。泰山不辭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寬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納百川的江河湖海。 與朋友交往,寬容是鮑叔牙多分給管仲的黃金。他不計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貪生怕死,還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與眾人交往,寬容是光武帝焚燒投敵信劄的火炬。劉秀大敗王郎,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奉承王郎、侮罵劉秀甚至謀劃誅殺劉秀的信件。可劉秀對此視而不見,不顧眾臣反對,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可化敵為友,壯大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這把火,燒毀了嫌隙,也鑄煉堅固的事業之基。 你要寬容別人的齟齬、排擠甚至誣陷。因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讓對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縫裏長出的草最能經受風雨。風涼話,正可以給你發熱的頭腦“冷敷”;給你穿的小鞋,或許能讓你在舞台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給你的打擊,仿佛運動員手上的杠鈴,隻會增加你的爆發力。睚眥必報,隻能說明你無法虛懷若穀;言語刻薄,是一把雙刃劍,最終也割傷自己;以牙還牙,也隻能說明你的“牙齒”很快要脫落了;血脈賁張,最容易引發“高血壓病”。“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安德魯.馬修斯在《寬容之心》中說了這樣一句能夠啟人心智的話。
紀念
曆史的點點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灘上的沙石貝殼,我們悄悄地走過,貪婪地看著這些晶瑩珍貴的財富,時而拾起一兩顆打動心靈的貝殼,懷著一份愛的心情、感恩的心情,好好收藏,以作紀念。 沙灘上有顆飽經滄桑的貝殼,那是猶太人民族的故事。在二戰被逼迫得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時候,猶太人們仍抱著複興的希望,他們從不放棄,從不妥協,他們堅守信念,傳遞勇氣,因為他們有一個信念———來自於哭牆。那堵飽經曆史滄桑的哭牆,記錄著民族的苦難與過去,光榮與夢想。每一個猶太人都會在某個特定的時刻來到哭牆下,紀念自己的前人,正是這份紀念的心情,讓這個民族保存著自信、堅韌,讓他們再一次在地平線上高高站立。 沙灘上有一顆閃亮的貝殼,那是居裏夫人對民族的懷念。居裏夫人一生清貧,在年少求學之時已離開祖國。在科學領域裏孜孜不倦追求多年之後,她終於在金屬中提煉出“釙”這種放射性元素。她知道這元素將帶給她數不盡的榮譽,而她,這位感恩的科學家,立即想到以“Po”來命名這元素,以紀念她的祖國波蘭,或許正是這份時刻惦記著祖國的心情,讓居裏夫人一直不懈努力著。之後,她又提煉出“鐳”,並成為少數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 沙灘上有一顆感恩的貝殼,那是作家三毛心中的那棵“草”。三毛在異地求學時曾經失落無助,就在這時,有一位陌生的同學送給她一棵不起眼的小草,並鼓勵她振作起來。三毛的心靈十分感動,她在《有人送我一棵草》中寫到:“草會枯萎,我不知道用什麼方式紀念這位不知去向的同學。我隻有把這份幫助人的心,這份感恩的心傳遞開去,去幫助更多的人。”三毛用她的真切行動做到了,她用細膩的文字和真摯的感情,感動和滋潤著讀者們的心靈,這便是她的紀念方式。 有人從黃河的各水段中采集不同的樣板,來紀念創造燦爛華夏文化的先人;有人羈旅在外,仍隨身帶著泥土,紀念自己的祖國;而我們,在細雨紛紛的清明時節,總會帶著思念,去紀念為我們幸福獻出生命的烈士們。懷著一份感恩,懷著一份信念,我在沙灘上拾取幾顆貝殼,珍藏在身,紀念曆史,心中已準備好,創造未來。
不能忘記的過去
六十年前,法國,諾曼底,猶他海灘,一隊又一隊的美國與英國士兵冒著槍林彈雨向前方的碉堡衝去,一個接著一個的戰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著向前奔跑,片刻,鮮血染紅了整個海灘..
六十年前,蘇聯,斯大林格勒,前線,一輛又一輛的卡車載著剛從訓練營裏出來的新兵,軍官在車上喊著:“我們不需要活著的逃兵!”話音剛落,就有一枚彈片擊穿他的頭顱。新兵們被趕下車,有的人拿到槍支,有的人則隻拿著子彈,擴音器裏不斷地重複一句話:
“沒有拿到槍的,跟在有槍的後麵,有槍的同誌犧牲了,沒有槍的同誌就拿起他的槍,繼續衝鋒..” 六十年前,中國,東北,某個村莊,晚上,一名光著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掛著一把寒光閃閃的大刀的帶子,轉過身對著一群村民,其中有十幾歲的小夥子,也有頭發斑白的老者,他們同樣背著大刀。那中年人說:“都沒讓家裏人知道吧?”眾人都沉默不語,中年人把手一揮,“那走吧。”半個時辰後,日軍基地裏慘叫聲、槍炮聲和金屬碰撞的聲音接連不斷,月光映在刀刃上也有了悲憤的色彩,隨著刀的揮動不停地閃耀。隨著最後一聲槍響,再也找不到地麵上的月光.. 戰爭,除了死亡和毀滅,什麼都不能帶給我們。戰爭給我們留下了慘痛的記憶,也留下了英雄,為了正義與和平而獻身的英雄,我們無法忘記,忘記戰爭,忘記死亡與毀滅,更不能、不應忘記戰爭中的英雄們,是他們結束了戰爭,停止了毀滅,用他們的死亡,代替了別人的死亡。 戰爭結束了,就讓我們來紀念沉睡的英雄。 六十年後的今天,法國,諾曼底,猶他海灘,當年在此浴血奮戰的老兵,穿上了掛滿勳章的軍裝,走在路上,人們向他們喝彩,為他們歡呼,同時他們也發現,老兵們的笑容如此沉重.. 六十年後的今天,俄羅斯,莫斯科紅場,這裏是慶祝,或許應該說紀念二戰勝利六十周年的主要場所,來自全世界的英雄們,受到各國領導人尊敬、讚頌。 六十年後的今天,中國,東北,某個小鎮,一個班的學生,在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的帶領下,來到了一座紀念碑下,老人講述了當年自己殺敵、幸存、逃脫的經曆,依然是激動不已,他唱起了那首令他熱血沸騰的歌:“大刀向敵人頭上砍去..”學生們流淚了.. 紀念,為了不能忘記的過去。
心弦上的焰火
輕輕掃拂著覆蓋在心房上的薄薄塵埃,幽幽地打開心的透亮的水晶盒,一束火藍的焰火猶如精靈般躍動,映照著整個剔透無瑕的世界。而正是這靈動的焰火,閃爍著多少激蕩的靈魂,成為我永生的不可磨滅的紀念。 舟搖搖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一片晨曦霧靄中他醒悟著以往之不諫,猶知來者之可追。樊籠裏的榮華富貴豈能讓自由飛翔的小鳥甘心折斷雙翼,戴上金銀打造的枷鎖?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遠離世俗喧囂,醉倒在南山裏的悠悠菊香,與飛鳥相與還,臨清流而賦詩,獨守高潔也很寫意——紀念靖節先生,讓我懂得了在浮躁紛擾中獨守心中一方樂園和淨土..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談笑風生,而真正帶給赤壁完美壯烈的是蘇軾。官場上的險惡風波並沒有消沉他高昂的意誌,生活上的清貧並沒有銷蝕掉他那樂觀向上的心。伴著涓涓細泉,聆聽習習古風,故園神遊中,蒼銀
白發與皎潔月光交相輝映。一尊還酹江月,多麼豪邁的舉杯,淡逝了多少哀傷及生活磨難——紀念蘇軾,讓我懂得了在困難逆境中應保持有奮勇向前的心.. 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如此淩雲壯誌卻被昏庸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臨安,英雄難以再傾力保家衛國。縱然是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惆悵哀痛令人心酸,也敵不過朝野中奸佞小人的蜚言流語,最終隻能背負著“莫須有”的罪名飲恨長辭。但那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豪言壯語激情四射,永遠震蕩人們的心靈,回響在大地河山之間——紀念嶽飛,讓我懂得了何謂“精忠報國”的鐵骨錚錚,澎湃著我愛國的血液.. 還有在邊疆飛馳的將軍李廣,還有在沿海抗倭的戚繼光,還有那橫渡長江的百萬雄師,等等等等,都在我心中澆鑄成一座心靈的豐碑,大寫著他們如高山般巍峨,如海水般深邃的精神,成為我人生航海上永不滅的燈塔.. 沒有鋪滿玫瑰花的紅地毯,也沒有震耳欲聾的掌聲,曆史悄悄地落下帷幕,而我卻用清純的心靈去裝載這群君子的幽雅淡香,澎湃激情,去深深紀念他們,讓他們永遠似火鳳凰一般不斷涅槃重生,如荊棘鳥般在尖刺刺破心髒時唱出世上最美妙的歌,讓他們的價值追求在熊熊烈火中燃放,也點亮我的生命,化為我生命中那扣人的心弦.. 心弦上的焰火,我永生守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