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報
引言:蘇東坡的人生失意,也就借酒發揮,對月傾訴“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欲乘風歸去”又恐“高處不勝寒”。每讀蘇公此詞,我總會不免的一笑:在月下即使是發一通牢騷,竟也能發出如此美妙的詩意來。試想,如果沒有了這些與月色相關的千古文章,中國的古文化將枯燥成何等模樣?
和尚
“和尚”之所以叫和尚,不僅因為他那短得幾乎不存在的頭發,發達的四肢加一顆簡單的球體腦袋,更主要的是他身懷的那失傳了兩百多年的少林絕學和近乎方丈的大度。 初見“和尚”便有想叫他“和尚”的衝動。(大家都如此認為)可見其特點的確神似真和尚,但真正確立他少林弟子的身份是在那節跳馬課上。 同學們一個接一個順利跨過馬鞍去,輪到他了。 他臉部肉開始生硬地向上擠,露出一絲“蒙娜麗莎”般的微笑,接著,以接近汽車速度的“草上飛”迅速閃到馬鞍前,雙手著鞍,雙腿1200分叉,眼看就快過去了,卻“轟”的一聲,隨著幾節塌陷的馬鞍沉了下去,四周泛起了濃濃的灰塵,大夥大跌眼鏡的同時,簡直可以聽見灰塵在咆哮。不禁驚歎少林“千斤墜”果然了得。這時和尚從一堆“廢墟”中爬了出來(一副王者歸來的氣魄)。這一舉動在體育界有專業術語:草上飛加加尼騰越垂直水平麵自由落體零空翻千斤墜,但可惜落地沒站穩,金牌擦身而過啊!在大家的哄笑聲中國際ISO9001質量認證的正宗少林和尚的名諱正式確立。 以後的日子,和尚搞笑不斷:
那天中午吃完飯後,“大炮”(人名,係其“氣功”威力甚猛,故美其名曰大炮)正在徒手練投球,和尚也葷素穿腸過後興衝衝進來了。見大炮練得正歡,一時性起,來了個水
上飄加雲中鶴猛地躍起,想來個蓋帽,但因其衝力太大,一掌般若掌正中門頂窗戶,吱吱兩聲玻璃炸裂的聲音後,咣一聲玻璃被震得粉碎。大夥無不為少林絕學的威力所折服。事後麵壁思過半天,但開朗的他睡了一覺後又恢複了原樣。大家就刺激他:“我沒頭發(阿彌陀佛),罪過。”他聽後臉色驟變,伴著天使般的微笑伸出了魔鬼般的“惡爪”,一番“虐待”後,又笑嘻嘻地走了,我估計他這肚中幾乎可以開航空母艦了。 最後便是那鐵頭功的施展,足球課上,球到了中場上空,和尚不顧對方兩名前鋒的圍搶,奮力跳起來去頂。“咣”一聲金屬撞擊聲後,對方兩前鋒倒地捂腿咧嘴,球也飛出去老遠,而和尚卻在嘿嘿傻笑。出人意料的是體育老師竟對其舉動大加讚賞,搞得他神魂顛倒走路都不著地。 日子一天天過去,和尚的形象在大夥心中也愈來愈深刻。 他那股憨厚大度,那身懷的“絕技”以及帶給大夥的歡笑將永遠變成一道彩虹掛在大夥心中。
故鄉的秋
還來不及讓我有察覺的機會,秋天就這樣靜靜地去了,帶著一絲絲說不出名堂的憂鬱,隻怪秋天來得太早、去得也太早。 那已逝的秋日,落葉伴隨書聲幽幽地飄落。校園的秋天沒有李清照的“遍地黃花”,有的隻是早晨那特有的霧氣,帶著幾分夢幻與迷茫,輕鬆地將你縈繞,伸出手,秋天就這樣在你指間溜走了。喜歡宿舍裏的那扇對著農田的窗戶,每每臨窗遠眺,無意間看到前兩天還密密的樹苗,如今已經稀疏得隻剩下幾片樹葉了,而河岸邊的野菊卻一束束開得正旺,田埂上也堆積著金黃的秸杆——這才猛然察覺,秋天已經差不多要過了,心中頓時湧上一股酸楚:也不知故鄉的秋怎樣了? 立冬那天早晨,迎麵而來的依舊是秋天特有的霧氣,一粒粒水珠沾滿了我的睫毛,站在故鄉的土地上,我不禁湧上一股莫名的感動:回家了,回家了。身後是靜佇了幾十年的老宅,身前是熟悉的小河,而遮蓋住我的仍然是一棵棵的大樹。 閉上眼,聆聽著故鄉的秋,聽樹葉隨風盤旋而落,摩挲著大地,聽秋風低吟著拂過耳旁,聽河水潺潺地淺唱秋的韻味。 踱步前行,腳下發出“沙沙”的聲音,滿地堆積的落葉軟軟的、鬆鬆的,跟拂地的秋風靜靜地淒唱,不遠處的田野還散發著收獲的稻香。 望著寂寥、肅穆的大地,傷感頓時湧上心頭。蔚藍深邃的天漫無邊際的延伸向遠方,掠過的飛鳥三五成群,叫聲悠遠冷清。偶爾飄過的朵朵白雲,載著秋的憂鬱遠去了..
故鄉的秋,美得有些淒清,美得有些寂寞,當冬天的腳步悄然而至,念念不忘的卻還是故鄉那時刻縈繞在心頭的秋,再回到學校,每每一個人靜下來,閉上眼:故鄉的老宅、故鄉的小河、故鄉的大樹,還有那飄落著的秋葉..
那抹綠色
轉眼間,秋色已逝去,冬天也已悄然而至了。放眼望去,綠色漸漸隱退了,取而代之的是滿眼蕭條的枯黃,傷感、憂鬱不覺湧上心頭。 那日和同學外出去超市購物,正準備離去,突然眼前一亮:滿眼的綠色!耐不住心中的喜悅,我在一家盆景店前停了下了腳步,走進去,我的心一下子靜了下來。在這紛繁喧鬧的馬路上,這裏是一方淨土,置身在大大小小的盆景中,呼吸著綠葉清新的香氣,感覺走進了一片初春的樹林,四周都是生命的綠色,而眼前這一盆盆精致的花花草草,也正綠得那麼充滿生機。我決定帶走一抹綠色。幾經挑選,一盆蘆薈吸引了我,不僅僅因為那精致的花盆,更重要的是花盆裏那個可愛的小精靈,雖不大,卻昭示著生命的旺盛與精彩,令我愛不釋手。 就這樣,我的課桌上多了一抹綠色,每天的細心照料,隻為使教室裏僅有的一抹綠色能夠煥發出光彩。冬日的晨光有些冷但卻很明朗,早早地來到教室,從抽屜起拿出它,讓其自由地沐浴陽光,然後照例澆上一小蓋水,晶瑩的水珠從葉梢滑下,伴著陽光,灑下一桌碎銀。晨光映照著整株蘆薈,綠得那麼剔透,那麼誘人,如一汪碧水鑄成的翡翠,眼前這一抹綠色,讓我的心中充滿了愉快與輕鬆,以更好的心態迎接挑戰! 感謝心中的那抹綠色,它潔淨著我的靈魂,讓我在萬物沉睡的冬季始終保持清醒、純淨的心靈,它帶給我前進的動力,讓我在這充滿生機的綠的指引下,更積極更熱情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我摯愛《讀者》中的一句話:“生命沒有彩排,每天都是現場直播”。的確,我們既不能沉溺於過去,也不能洞知未知的明天,我們所能做得隻能把握今天,但願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那麼一抹綠色,讓今天的生命像這抹綠色一樣,絢爛奪目,綻放出永不衰退的流光!
沉思..
這是一支兩千年多前的威武之師,他們之中每一個人,無論將軍,還是士兵,都高大、魁梧、相貌堂堂,威嚴的軍服,整肅的綸巾,還有掛在身上的劍,握在手中的矛,更把他們襯托得英勇無比。 金碧輝煌的銅車馬固然精美絕倫,但那金銀無一不是橫征暴斂而來;場麵宏大的兵馬俑固然堪稱奇跡,但不免令人想起那施工過程中的累累白骨。
敢問“天下第一暴君是誰?”“秦始皇”!徭役、苛捐之重;盤剝、壓榨之重,也許沒有超過秦王朝的了。秦始皇大興土木,建造阿房宮,修築秦始陵墓,單從這墓葬中就不難推測出這千古一帝的喪事,不知要鋪張多少?而在七國連年征戰,秦王統一霸業後,百姓哪能拿出如此多的財富,來滿足統治階級驕奢淫逸的需求呢?由此可見,當年的階級衝突
必定是極其激烈的。 中國曆代的統治者不知為什麼都那麼重視他們的“身後事”,一個個還在盛年壯年的時候,就急急忙忙搜金刮銀,自掘起一個比一個更加奢華的墳墓。難道他們真的相信盡其所能帶走的金銀珠寶真能保證他們縱情享樂嗎?在這一點上,秦始皇比其他所有的人都更加貪婪、甚至在他的基業未穩之時,就在驪山腳下找到了這塊風水寶地,為自己修造地宮,這修造耗費了全國老百姓多少財富,曆史已無法查清,秦始皇的用心何其良苦,他是想永遠高踞於這半天之上,讓千秋萬代人永遠匍伏在他腳下朝拜,正是這強烈的統治欲,驅使他日夜兼程,趕造出成千上萬個兵馬俑,向他三呼萬歲,秦始皇在死後還要繼續奴役他們。 可是,曆史的發展規律繼續演進著,隻有短短的十年,阿房宮就被衝天的火焰燒成灰燼,火光中,農民起義隊伍正在乘勝進攻,占領了“固若金湯”的秦國都城。 這不可一世的秦國,倏忽一瞬就被埋葬掉了;這想做萬世的千古一帝,最終還是短命而亡了;在史冊上,沒有哪一個皇帝能夠長久地奴役人民,他們個個自以為是曆史的主宰者,卻不知就在他們強迫人民俯首稱臣時,已成為世人永久的嘲笑對象..
擇枝而依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是誰在那月明星稀的夜晚,舉杯痛飲?是誰在借“杜康”而抒發情懷,感歎人生猶如朝露,來去匆匆?又是誰看“烏鵲南飛”發出“繞樹三匝而何枝可依”的疑問? 穿越曆史時空,我似乎看見了一個模糊的影子.. 不正是被世人稱為“亂世霸主、文壇雄傑”的曹孟德麼? 是他在呤: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是他在說:人身猶如朝露,來得快去得急,生命如此之短暫;是他在歎息:烏鵲南飛,人才難求;是他在沉思: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的確如此。大千世界,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找到可以讓自己依托的那一枝,是件幸福的事,但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隻有將它放在恰當的位置上,它才會發光。隻有找準位置,你才會發現它的“光”之所在,“亮”之所存。 揚名千古的摘仙詩人李太白,因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所以沒能實現他兼濟天下的理想和抱負。也因此埋沒了他遍身“光芒”的軀體和靈魂。誤入歧途。於是便有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淩亂”的舉動。所以,他注定隻能“舉杯邀明月”。也許隻有天際的一輪明月才能讀懂他的心思。別人都以為豪放不羈,能寫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的他,還會有什麼事讓他眉頭深鎖的麼?他們並不知道他心中的熱情,可當他還來不及酬謝如願以償,一顆熱忱的心就開始冰涼。朝廷不需要治國賢才,隻要他在後宮寫些“雲想衣裳花想容”的豔歌。 於是,他“棄暗投明”,開始了新的生活方式。
於是,他隻能離開,離開那摧眉折腰的朝廷,離開那不得開心顏的塵世。去尋找能安放白鹿的青崖,尋找桃花潭邊的美酒,尋找雪花大如席的軒轅台。尋找一葉日邊的孤帆..
就這樣,他重新選定了自己的位置。於是,他在名山大川間放縱個性: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海。他用飽含激情的文字記錄了他的思想,告訴後人他的瀟灑與豪邁。 於是,塵世間就多了一個傳頌千古的名字:李太白。 因為誤入歧途,讓他明白了棄離官場,放縱個性是他應該擺的位置,那才是他可以依托的那一枝。 世間萬物。人如此,物亦如此。 荷花。因把自己的閃光點放在那黝黑肮髒的淤泥裏,以“出淤泥而不染”出名,被眾人稱為“花之君子者”。 梅花。群芳鮮中開時,隻有她,沒有春日暖熏的空氣,沒有群峰熱鬧的顧盼。在素雪晶瑩中,在風刀霜劍裏傲然而孤獨地開放著,它以“嚴寒獨自開”出眾。因此,千百年來,詩人異紛呈的呤誦“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梅花的溯青風寒,給了我們舉世無雙的價值。 繞樹三匝,而何枝可依? 認真選擇適合自己的位置,在快樂中實現自己的理想。
夜之孤月
“月!”一個“月”字脫口而出。孤寂、淒涼卻上心頭。好一個冰涼寒心的月字,好一個孤寂淒清的夜晚。 舉頭望明月,突如其來的孤單陣陣襲來。 我輕聲詢問:孤獨的嫦娥啊,此刻你在孤冷的月宮做些什麼?在想後羿嗎?在開啟承封的記憶嗎?想當初你們的生活過得是何等的幸福美滿,而如今卻落到了各居一方的地步,彼此都承受著孤獨和相思的煎熬。都是靈藥惹的禍,你後悔過嗎?這麼多年你在月宮閉門思過得怎麼樣了? 孤獨的氣氛總是給人壓抑的感覺。 看著那輪在高空懸掛的月亮,我忽然發現它似乎也不如平常的活潑愛動。緩緩的,漫無目的的在夜空徘徊。因為今天是中秋節。所以它也孤單嗎?也許吧。 月孤單了就以徘徊的方式來消磨時間,那我孤單的時間又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打發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時間啊,就像流水一去不返,但時間仿佛就停留在了這一刻——中秋節。世間高興與快樂都被凍結了麼?我幾乎找不到熱鬧遺留的半點痕跡,留下的隻有孤單與落寞。整個夜空、整個世界隻有孤單。
“孤”從何來?是因為月的孤獨?可我怎麼也想不明白,月要孤獨的時間是很豐富的。可為什麼偏偏就選擇這一夜呢?是嫦娥她激發孤獨感的降臨?還是她看不慣別人因為團聚而興奮,不甘心自己獨守月宮的孤獨。因此,將月調得更大、更圓?還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