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尋找快樂
引言:翻開曆史畫卷,有李白在飄逸的詩篇中等待著那遙不可及的自由;貝多芬在音樂中等待命運之花最後一次的綻放;張居正在瞬息萬變的政治舞台上等待著一位明君;猶太人安妮在小閣樓裏等待著和平;蘇小小在淚水中等待著她的李郎;世外仙姝寂寞林的林黛玉在憂鬱中等待著她渴望的幸福。
不朽的等待
不朽的等待 歲月不居,倏忽如白駒過隙,回首往事,我不禁向天發問:“什麼是不朽的等待?” 翻開曆史畫卷,有李白在飄逸的詩篇中等待著那遙不可及的自由;貝多芬在音樂中等待命運之花最後一次的綻放;張居正在瞬息萬變的政治舞台上等待著一位明君;猶太人安妮在小閣樓裏等待著和平;蘇小小在淚水中等待著她的李郎;世外仙姝寂寞林的林黛玉在憂鬱中等待著她渴望的幸福。 這就是不朽的等待,結果早已不重要了,而那一次次過程卻總讓我們感動。 《我在水中等你》 這首詩就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等待的故事。 水生來到橋邊,他是那麼激動,因為不久他的戀人便會踩著青石小徑向他走來。他等待著,像所有的戀人一樣,他覺得等待也是甜蜜的。 似乎老天要捉弄這個年輕人,一場洪水在毫無預知的情況下來了,洪水並沒有讓水生感到恐懼,令他焦慮的是她還沒來,水生靜靜地等待著,他相信自己的戀人總會來的,可他沒注意到水已經開始瘋狂地上漲著。 水淹沒了他的膝蓋,他依舊不動,他隻有一個念頭:等下去。 最後,河麵上隻留下他的目光,射向青石小徑的目光,此刻他聽不見波濤的洶湧和咆哮聲,他的耳朵隻是在風中捕捉“裙帶扶過”的聲響。 日日,月月,千百次潮起潮落,石柱上早已蒼苔曆曆,他的臂上長滿了牡蠣,他的頭發如一窩水蛇緊抱橋墩,他等待著,有記憶支撐著他,有波濤鼓勵著他,有希望包圍著他.. 等待著,等待著,你早已化作茫茫海邊的“望夫石”,千年萬年展望著自己的堅韌和忠貞。 “水來,我在水中等你
火來,我在灰燼中等你”。 滾滾流水將這堅定的誓言傳頌到遠方。 時光流逝,不知過了多少年,江南水鄉再次孕育出一個癡情的等待者,江南名妓蘇小小。 於是,江水再次奏起一首華美的詞:“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風為裳,水為佩,油壁車,久相待。冷翠燭,勞光彩。西陵下,風吹雨..” 時間如流水,可以衝走載歌載舞的浮華,可以衝淡歌舞升平的年月,但是不朽的等待依舊在時間長河中流淌。不信,請看那江水,它又在深情地呼喚你,要給你講一個個不朽的等待。
孝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曆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髒,隻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曆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跡,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麵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係。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娘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麵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麵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裏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著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麵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一樣,呆呆地立著,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麵前,哭著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曆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隻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隻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
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隻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歲月如梭,十年如一。人生渺小,有多少十年可以重來?有多少我們應該珍惜卻錯過的時光?隻是一瞬,我們已走完了看似遙遠卻不奢侈的人生。 盤古開天辟地時,惆悵錦瑟華年流逝時,多少帝業建成又毀滅,多少朝代過去又重來。隻是想,憑誰問:“天荒地老,尚可存乎?” 沒有人知道,時間是如何死亡的,更不會有人知道,變成亡靈的巨頭們是不曾喝下孟婆湯的。忘卻是另一種逃避,所以巨頭的亡靈們選擇了銘記,為的就是在將來的某一世某一天再度強大。試想毛澤東“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豪氣,誰會不為他的霸業俯首稱臣,心甘情願!都說胡楊能活一千年,死後不倒一千年,倒後不腐一千年。如此的剛毅頑強,比起一個個脆弱的王權,可盡顯倉桑。 人類從古到今,都忠信於天命,用自己的一生來澆灌自己的命運,望其如花草萬物般成長。人生來了,又走了,又來了。時間見證著,海枯石爛,滄海桑田.. 曾經有一個人,他用他的一生為他的兄弟們謀幸福,所有的弟兄們。忠信英勇,忘我,是他們的一切,跑頭顱灑熱血的他們,以此詮釋著男人之間的友誼!此人即是宋江。 腐敗的時代,人們可比的就是看誰更腐敗,誰更墮落。應該承認,他們卑鄙過,殘忍過,小人過,隻因他們並非聖賢。沒有人說過,英雄與小人不可同做,英雄一定是聖賢之輩。梁山好漢表現出的是真正的豪氣,表達的是真正的情感,展現的是最赤裸的人性。在他們身上感歎,在他們身上流淚,在他們身上呐喊,歎出的是真感情,流出的是熱淚,喊出的是心聲。多少血拋灑了,多少頭顱落地了,他們仍隻將苦淚辛酸硬吞下去,繼續著他們的正義。偉大不過如此,泰山與鴻毛即可。而他們,是真正有著如孤峰般,延續著千年風霜,凸顯著千年遒勁的偉岸。 千裏長川,興於一朝亦毀於一朝;江山萬裏,誰人不愛誰人不窺。隻歎光陰飛逝,有心無力,終隻得旦暮思之,而不可得也。 孔丘立欲江渚之上,歎逝者之如流水,亦猶今之歎光陰似箭,人生之短暫。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春天的心情
天空總是藍藍的,讓我回想起小時侯,沒有太多的奢求,簡單的如一張空白的紙,愛奔跑,蝴蝶在心中開放,翩躚舞影,忽近忽遠,但卻始終逃脫不了永恒,如絢麗的煙花,直衝雲霄,然後煙霧彌漫。綻放時,如同妙曼的少女,婀娜著,有著清風般的氣質,輕盈著,渲染著那些青春的色彩,那麼自然,毫不矯糅做作,就那麼赤裸裸的,但卻那麼單薄,那麼蒼白無力,那麼脆弱短暫;隕落時,如同枯黃的落葉,帶著淚水,和那不複存在的軀殼,緩緩飄落,風是歲月的痕跡,沒有聲響的,那麼短暫,在窗前漸漸模糊,消失不見,留下的,隻有那支離破碎的回憶````````` 原諒把童年帶走的雨天,隻是學會了欣賞。 原諒把快樂帶走的黑夜,隻是學會了麵對。 原諒把友誼帶走的屋簷,隻是學會了留念。 被帶走的永遠,那些消逝的歲月,隻留下倔強的思念,隻是曾經那些幸福,在空氣中氤氳,那些曾經的氣味在空氣中定格成永遠。 輕輕的,揮手告別過去,那些傷痕,那些淚水,那些疲憊,決定不再逃避,如鳳凰涅磐,浴火重生。終於,學會了釋然,如果失敗無止境,那就讓它去吧,風總會帶走傷痕。如果挫折總是接踵而來,那就在陽光下,張開手心,讓它在陽光下融化。如果總是看不見明天,那就張開雙臂,擁抱黑夜。 未來是否像大海般蔚藍而明亮,有著碧波蕩漾,會有浪花激昂,不曾知道。 未來是否像春天般生機昂然,有著蔓延著的小草,還有百花齊放,不曾知道。 未來是否像童話般華麗而美好,有著湛藍的天空,還有秋千蕩漾,不曾知道。 隻是,腳下的步伐已由躑踞不前變為了堅定輕快。 如果昨天是美好的,讓回憶永駐;如果昨天是酸澀的,讓憧憬永駐;如果昨天是平淡的,讓珍惜永駐。 如果昨天是一掬微笑,把歡樂收藏;如果昨天是一滴眼淚,把淚水晾幹;如果昨天是一道傷痕,把傷痕忘記。
中國人
“I'm Chinese,not Japanese。”一節外語課上,同學們大聲地喊著。當外語老師用英語說:“現在,假如你們是日本人..”“No,No,I'm not Japanese。”同學們竭立抗議著,不願把“日本人”這頂令人憤恨的恥辱的帽子扣在自己頭上。 五星紅旗,你聽到了嗎?此刻的你是否在為你的好兒女感到自豪。你可知道,當這還依然稚嫩卻如此有力的呼喊聲在我耳邊響起時,我是多麼地激動。此時的空氣是充滿熱情的,令人全身的熱血都沸騰了。
“I'm Chimese, not Japanese.” 對!我是中國人,不是日本人。我以身為中國人而自豪。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令我無論身在何方都願意並且大方地告訴別人――“我是中國人!” 中國人,從屈辱中走來;屈辱中,他不選擇沉默,他寧願在一次次的爆發中毀滅自己。終於,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新中國,新氣象。世貿組織的盛情邀請,申奧成功,神舟5號飛天成功..這一樁樁、一件件大喜事不都在向世人展示著新中國的風采嗎? 在新中國誕辰55周年之際,黃河不再平靜,它咆嘯著,翻滾著,那是中國新的樂章;長城上空盤旋著紅色巨龍,吼聲響徹神州大地,華廈兒女為之振奮,五星紅旗在五湖四海飄揚;10月1日的天安門廣場,五星紅旗冉冉上升,中國人與外國遊客同在紅旗下祝福中國,當外國遊客熱情洋溢地握著你的手,對你說:“NIce to meet you”時,老人們定會在心裏笑開了花:“變了,變了,時代變了。”年輕人則會說:“Welcome to China.” 是呀,中國變了,時代變了,不變的是長城腳下的人民依舊辛勤,不變的是華夏子女對祖國母親的那那濃濃的愛。當人們會說:“I'm Chinese,not Japanese." 、 "Welcome to China."時,一切就都變了。 中國變了!
感悟親情
當你感到無助時,回到家裏得到的一聲安慰、一份鼓舞是親情;當你在外麵飽受風吹雨打時,回到家裏得到一碗熱騰騰的湯是親情;當你在外工作,親人等你歸來是親情;當你.. 童年時代的我和外婆一起生活,她沒有文化,卻懂得什麼是人生。每天早晨當公雞報曉時,外婆就會起來準備早飯,看到時間差不多了,她就會到我床邊把我叫醒,她就像是一台鬧鍾,會準時提醒我。在飯桌前落座,我會看到充滿暖氣的早餐。我吃早餐時外婆就幫我收拾書包,待我一下飯桌,就會把書包遞給我。在我走出門口之前,她總會幫我弄好身上的衣服,最後摸摸我的小腦袋,笑著對我說:“去上學吧!” 每天放學回到家裏,我總是先去完成作業,雖然飯桌上擺著外婆早已準備好的飯菜。她不識字,但總愛在我寫作業的時候左看右看。晚上睡覺前她會為我把床鋪平,最後看我睡下了,再把燈熄掉,自己才去休息。 她給予我的是“最完美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