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未了的願(一)
引言:我想我希望已經走出了城市,因為這裏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亦沒有那刺耳的車笛聲,這裏隻有流動的海水與一片無跡的沙灘,一切都是那麼美麗,唯獨那藍色的海水,隱藏著無數暗湧,無數憂鬱,然而,當我想遠遠退出時,卻被一種無名的“絲”束縛,使我動彈不得,隻感覺到,有一種藍色的憂鬱流出我的眼眶,流過我的臉旁,最終交織在“彙合點”落入塵埃。
流動的憂鬱
我想我希望已經走出了城市,因為這裏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亦沒有那刺耳的車笛聲,這裏隻有流動的海水與一片無跡的沙灘,一切都是那麼美麗,唯獨那藍色的海水,隱藏著無數暗湧,無數憂鬱,然而,當我想遠遠退出時,卻被一種無名的“絲”束縛,使我動彈不得,隻感覺到,有一種藍色的憂鬱流出我的眼眶,流過我的臉旁,最終交織在“彙合點”落入塵埃。 我思緒萬千,一切心靈都穿越了宇宙,停再了一顆無人知曉的星球上,為何離去那是因為拒絕了世界,認為世界從未愛過我,隻有在眼中堆砌起一座乞求的城牆,才獲得一種輕微的憐憫,漸漸化作淚水,接著流出。我站在一幅“畫”中,這裏沒有風,沒有雲,沒有走出保衛的方向,也沒有一切動的物體,隻有憂鬱與寂寞來回穿梭的聲音。
我知道,愛疏遠了我,疏遠了世界,隻留下束縛,讓我們在其中輕輕的哭泣。 當一切醒了過來,我已經踏上了遙遠的路途,再次涉足於熙熙攘攘的城市裏,但回想起剛才,又覺得自己從未離開的城市街邊,一首美妙的音樂在這一切中輕輕地出現,而我對它是多麼熟悉,但此時,我卻隻記得,這首各是容祖兒唱的《我的驕傲》而歌詞,則忘得一幹二淨,好象是被憂鬱和淚水帶走了吧。 忽然,我看到了她,那個似乎長有天使翅膀的她,那個似乎會忽然從世上飛走的她,出現在一條小路上,而小路彙集的前方是一條公路。她穿著她平時愛穿的深藍色外衣,那張白晰的臉上也是憂鬱,還有飄逸的秀發,撩起心中深處的痛楚。可是,卻有一輛不合時宜的車從眼前過去,而當舉日匆匆四望時,眼神又在她剛才出現的地方停下來,可她卻已不在,我好傷心,好後悔,又好憎恨內心有一絲膽小鎖住了我前進的勇氣,此時,反再次落入塵埃。 藍色——流動的憂鬱,寂寞——隻屬於自己,流動——帶走一切,隻有我——仍停在原地,傻傻地等你,隻可惜——歸根到底,依然是流動的憂鬱。
瀘沽湖畔的神話
瀘沽湖,位於四川與雲南的交界處。多少年來,人們都忽略了它的美麗與神秘。而我,竟也是在無意之間,來到了瀘沽湖,走進了瀘沽湖畔的神話。 在瀘沽湖畔,居住著一個淳樸善良的古老族群。很久以前,當地的人稱之為“摩梭”族。摩梭族信奉莫依教,他們相信,一切乃神靈所賜。傳說,有一年,有人前去“天山”求取文字。哪知,那人在歸途中跌入穀澗,從此下落不明。摩梭文字也因此消失。如今,摩梭人歸為納西族,可他們的古老傳統一直流傳至今。 摩梭人的村落,坐落在一個僻靜的穀澗。他們從小就在親人的嗬護下學習自己的宗教文化。這些特殊的文化,使他們對家的概念根深蒂固。族人們懷著一種滿足和感恩的心態去付出,去收獲。這種神秘獨特的信仰,讓他們可以心平氣和地去麵對一切苦難。因此,他們活在一個沒有爭紛的世界裏,任何的東西都不能打破這美好的一切。 我見到的第一個摩梭人是一個放羊的孩子。他大約十二三歲,裹著羊皮襖,搖著樹枝,嘴裏吆喝著,把羊向村裏趕。他發現了我們,就扭過身,衝我們笑。那黑黝黝的皮膚,襯出雪白的牙齒,到是有一種自然的美麗。他的笑容幹淨而平凡,卻讓人感到一種平和與寧靜。他的眼睛,好特別。細看之下,竟覺得有一個好大好大的湖,藏在他的眼中。湖麵有風吹過,蕩起微微的波瀾.. 那孩子領我們進村,並邀請我們去他家做客。一位中年婦女依門而立。她笑著輕喚孩子的名字,然後抬頭向我們打招呼。她的眼睛和那孩子極像,漆黑且深邃。看著那雙眼睛,就好似看著一個一眼望不到邊的湖。湖水很深,湖麵泛著微波,卻很寧靜。有一種“家”的感覺,很安全,很幸福。她妥善的安排好我們的住處,便請出這家的老主人——一位93歲的老祖母。
老奶奶飽經風霜的臉上,有一雙我極其熟悉的眼睛,在那孩子的臉上,在那婦人的臉上,
都有著一雙和這老人如此相象的眼睛,像湖水一樣深邃的眼睛。隻是湖麵上,落著一層夕陽的餘輝。 那晚,老奶奶給我們講摩梭族的故事,一直講到深夜。我記得她講了一個神話。奶奶說,摩梭人的眼睛不是長出來的,是看出來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摩梭人是沒有眼睛的,他們靠心去看,去感受。後來啊,他們發現了一個湖,也就是瀘沽湖。他們的心感受到,這湖有著一股靈氣。他們就在湖邊住了下來,天天向著湖,跪拜、祈福。長期如此,這湖裏的靈氣竟使人們的心更加的平靜、善良,就如同這水般的清澈。最後,竟長出了眼睛。這眼裏總是映著一個很深很大的湖,是瀘沽湖,也是人們如同湖水一般的心靈。”老奶奶講到這裏,眼神忽然就變得好遙遠。 第二天,我們乘舟渡湖。我從來不曾想到,瀘沽湖竟有著如此的美麗。遠遠地望去,湖水被天空映得碧藍,襯著幾座遠近不同的青山,恰如一顆遺落在綠色的絲綢之中的藍寶石。蕩舟湖上,不時的飄來幾朵嫩白的小花,為這青山綠水做著點綴。遠山之間饒著霧絲,留給人種種神秘的幻想。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不曾見過的,卻為何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在那孩子的眼中,在那婦人的眼中,在那老奶奶的眼中..他們的眼中都好似藏著一個湖,而這個湖和瀘沽湖竟是如此的相象。它們有著深清澈的湖水,遼闊而平靜的湖麵,以及一種說不出的神秘與純淨。它們的美,就如同那個瀘沽湖畔的神話,有著太多太多的不可思議。 那些世代生活在瀘沽湖畔的摩梭人,其實本來就是一個神話。他們的信仰,他們的善良,他們的平和,他們的曆史,他們的追求..都是那麼的不可思議,那麼的令人向往。 瀘沽湖的美,美在一種不經雕琢的自然,美在一種不可思議的神秘,更美在那個瀘沽湖畔的神話。
草原之旅
紅頂白邊的蒙古包,一望無垠的綠油油的草,組成了青城著名的希拉穆仁草原。希拉穆仁草原位於烏蘭察布盟達爾罕茂明安大草原,是蜚聲中外的旅遊避暑勝地。希拉穆仁蒙古語意為“黃河”,又名“召河”,它南迎呼和浩特的暖風,北聆百靈廟的鈴聲,因在希拉穆仁河畔有一座清代喇嘛召廟“普會寺”而得名。 車緩緩地開到了希拉穆仁草原的蒙古人家旁。隨著一陣動聽的草原民歌,幾位蒙古姑娘端著酒、捧著哈達,來到了車門前。敬一杯白酒、獻上哈達,已成為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接待客人必不可少的禮節。來到了蒙古包內,香脆的炒米、鮮潔的奶製品和噴香的奶茶,讓人看得垂涎欲滴。 夏天的草原綠草如茵,深呼吸一口,清香的草木味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如癡如醉。牛、馬和羊漫遊在草原上,風吹草動,形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景象,正如北朝民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騎在馬背上,悠哉遊哉,仿佛進入了世外桃源。
夜,來臨了,十分的悠靜。躺在微微傾斜的草原山坡上,抬頭仰望天空,啊,好美的夜
色,高高的天空,繁星滿天、爭奇奪豔,眨著它們那些可愛的眼睛,仿佛是在歡迎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們。 “銀河!”不知是誰突然大叫了一聲。對,沒錯,是銀河,是一條長長的銀河,是一條由千萬顆星星,甚至幾千萬顆、幾億顆星星組成的一條長長的銀河。一位極富有浪漫主義詩意的老師還給大家講起了“牛郎織女”的故事。 觀賞完夜色,便是蒙古人民帶給我們的篝火歌舞晚會。姑娘小夥子們載歌載舞:彈馬頭琴、跳蒙古舞蹈、唱草原歌曲,歡迎我們客人的到來。我們也被這種氣氛感染了,情不自禁地唱跳起來。 美麗的希拉穆仁草原像一個神奇的夢,令人回味無窮!
未了的願
瞧,這就是我們家三代人站在一起拍的照。多精神呀! 那站在正中間的是祖父。祖父名叫胡加南。瘦瘦高高的他有著一張布滿皺紋的臉,一看就知道飽經了風霜。當時在祖父出生的那年,太祖父的生活很艱苦,祖父又是老大,所以就在名字中取了個“南”,朝南吧!運氣、生活或許會越來越好,又加了個“加”。太祖父把滿好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祖父身上。祖父也不願辜負了期望,自己很努力。但是由於老大,所以他把讀書的機會讓給了弟弟妹妹。一生過著艱苦、平淡的生活,他並不是最快樂、幸福的。他的命運幾乎與太祖父的期望背道而行。歲月無情地把一道道霜刻在了他瘦黃的麵頰上。可他是倔強的,用勤勞與無情的命運抗爭。 站在一旁的是父親。父親有個很是響亮的名字——胡光。祖父把自己兒時的願望寄托給了父親,他真地真地很希望父親的前途會是一片光明。父親學著祖父兒時的樣子,孜孜不倦地學習,以優異的成績進了“天一”,後來去了浙江上大學。本以為能靠自己的學識好好地活著。可命運同他開了個玩笑,無情的病魔奪走了他。父親的命運與願望截然相反,一生幽默的他卻不能笑著、坦然地離去。這是那麼的殘酷,但父親也是倔強地抵抗著,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那個白白胖胖的是本人。我的大名叫胡淼。名字無多大意義,父母說那年生我時發洪水,故在名字中取了“三水”。另外它是“苗”的同音字。我明白,父母想讓我成為一棵健壯的苗;我明白父親想把兒時的理想寄予給我;我明白,我要向祖父、父親一樣好好地學習,然而,我更清楚地明白,我要讓這兩代人未了的願望在我身上實現。雖然通往幸福、光明的道路很辛苦,可這值!因為我仍很倔強。 這就是我家的三代。然而我是這三代中唯一還有未來的人,我懂祖父與父親努力了,失敗的原因是逼不得已的,我相信自己會了了這個願,我不會讓自己未了的願望再留到子孫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