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性的優弱點(1 / 3)

第一章人性的優弱點

論奢侈

法國伏爾泰

兩千年來,人們在詩文中雄辯地攻擊奢侈,但卻一直熱愛奢侈。

最早的羅馬人蹂躪並毀滅沃爾西人和薩謨奈人貧窮的村莊,搶劫他們的收獲以增加他們自己貧窮村莊的財富。有關這些強盜的事,每個人都可以說出很多。他們是無私的、有道德的人!他們還沒偷金銀珠寶,因為在他們洗劫的地方還沒有這些東西。他們的樹林和沼澤地裏沒有鷓鴣和石雞,他們的節製受到讚揚!

當他們漸漸地搶走了從亞得裏亞海最遠端到幼發拉底河這片地區的一切,並有足夠的理智享受搶劫的果實達七八百年之後;當他們培養了各種藝術,品嚐了各種快樂,甚至使得被征服的民族也品嚐這些快樂時,據說這時他們就不再明智和正直了。

所有這些攻擊無非是想證明這樣一個道理:一個賊不能吃他偷來的飯,穿他偷來的衣,或者戴上他搶來的戒指。據說,如果賊想做一個誠實的人,就應該把所有這些都扔進河裏。這樣還不如說不應該偷竊。當強盜們搶劫時可以給他們判罪,但是當他們在享受他們搶來的物品時卻不能叫他們瘋子。老實說,當大批英國水兵在攻克了本地治裏和哈瓦那因而發財時,以及後來在倫敦享受他們在亞洲、非洲曆盡千辛萬苦換來的歡樂時,他們這樣做錯了嗎?

其實,誇誇其談的人隻是想讓通過戰爭、農業、貿易和工業積累起來的財富埋藏起來。他們舉了雷斯地蒙的例子。他們為什麼不援引聖馬力諾共和國的例子呢?斯巴達對希臘有什麼用?斯巴達有過狄摩西尼、索福克勒斯、阿佩萊斯或菲迪亞斯嗎?雅典的奢侈產生了各種各樣的人。斯巴達有過一些軍事家,但即使是軍事家也比其他城邦少。就這樣吧!讓一個像雷斯地蒙這樣的小共和國保留它的貧困。無論是一無所有,還是享受了生活中一切美妙的事物,反正誰也逃不脫死亡。加拿大的野蠻人也能像年收入為五萬基尼(舊英國金幣)的英國公民一樣活到老年。但是,誰也不會把易洛魁人的國家和英國相提並論。

就讓拉古薩共和國和楚格縣製定禁止奢侈、浪費的法律吧,他們是對的,窮人不能入不敷出,這是必要的,但我在某處看到這樣的話:

“首先要明白奢侈會使一個大國富裕,雖然它會毀掉一個小國家。”

如果你認為奢侈是過分的,那麼人人都知道,無論是過分節欲、過分貪食、過分節儉,還是過分慷慨,任何過分的行為都是有害的。我不知道我的村莊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那裏的土地是荒瘠的,賦稅很重,禁止出口我們種的小麥的命令是令人難以容忍的。然而,幾乎每一個農夫都有布做的好衣服,並感覺吃得很不錯。如果農民在種地時塗脂抹粉、燙卷頭發、穿著白亞麻布做的好衣服,這肯定是最大的也是最不恰當的奢侈。但是巴黎或倫敦的市民穿著像農民一樣的衣服去看戲,那就是最粗野、最荒謬的吝嗇了。

“所有的事情都有分寸和限度。善德既不能超過,也不能達不到。”

剪刀肯定不是最古老的東西。當它被發明出來時,剪指甲並把垂到鼻子上的頭發剪去一部分時,人們橫加指責,什麼話沒有說過呢?他們無疑要被叫做花花公子和浪蕩子,花高價買一個無益的工具去破壞造物者的勞動。去剪短上帝使它在我們指端生長的角質是多麼大的罪過!這是對上帝的汙辱。當襯衫和襪子被發明時,情況變得更糟。從沒穿過襪子和襯衫的年老的地方議員,是如何狂怒地叫囂,並反對向這種致命奢侈品屈服的年輕的地方行政長官,這種場麵很少有人能想象得到。

人類崇尚奢華的天性,讓自身的行為始終處在一種搖擺的狀態。我們提倡的美德和奢侈天生就有著抵觸。人類發展的初期,顯然是和奢侈格格不入的,可隨著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高度發展,誘惑也在不斷增加。於是,奢侈的意識和理念便隨之侵襲。過度的享樂思想必然會滋生奢侈的風尚。凡事都需要中矩有度,超過了分寸,就會走向事物發展的反麵。不過,需把握好的一點是,不要因為克製而扼殺新事物的生長。

怒氣

英國培根

怒氣存在於隨時隨地,每個人身上都會不時具有,所以如果想要徹底杜絕發怒是不可能的。我們隻需注意,生氣歸生氣,千萬不可動怒以致發生罪惡的行為,更不必因怒氣而終日悶悶不樂。對怒氣必須從程度和時間兩方麵加以節製。現在讓我們來討論三個問題。

一、如何克製自己不發怒。

二、如何避免因發怒而造成不可收拾的惡果。

三、如何才能使人發怒和息怒。

對於第一點,我的建議是在我們發怒之前,先冷靜地想想可能招來的後果。塞涅卡說:“怒氣猶如重物,將破碎於它所墜落之處。”《聖經》則教導我們,忍耐能使靈魂寧靜。不管你是誰,如果你缺乏忍耐就將喪失靈魂。我們絕對不能像蜜蜂那樣,“把整個生命全用在對敵人的一蜇中”。

容易發怒是一種卑賤的素質,隻有生活中的弱者才會受它擺布,如兒童、老人、病人。由此,我提醒你,當你被激怒時,你應當輕蔑使你發怒的人或事。而不可在憤怒的同時摻雜任何恐懼。如果你這樣做了,那麼這將使你在精神上保持自製力和對對手的優勢。隻要你有足夠的信心,你就一定可以做到。

對於第二點,我認為,屬於以下三種情況的人最易發怒:首先,是過於敏感的人。這種人的神經太脆弱,一點小事就足以刺激他們。其次是認為自己受到輕蔑的人。別人輕蔑自己會激起怒氣,其效果勝於其他傷害。最後是那種認為自己名譽受到損害的人,這種人最易被激怒。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最好能如高德瓦所說:“人的榮譽之網應當用粗繩索來編製。”

等待時機是人在受到傷害後的最好製怒之術,克製忍耐,把複仇的希望保留到將來。

人在發怒時千萬要謹慎兩點:第一,不可亂罵一氣,這不同於一般的對世情發牢騷,而會因此種下怨毒之根;第二,不可因發怒而輕泄隱秘,這會使自己無法再受到別人的信任。總之,不管你的心情是多麼洶湧澎湃,切記,萬萬不可將心中的澎湃表露於行動上,以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使人發怒的方法非常簡單,它與息怒之術相同,重在把握好時機。人在急躁或心情不好時最易激怒。這時倘若你要激他發怒簡直易如反掌。而若要平息一個人的怒火,首先,選擇一個恰當的機會和場地談一件可能使他發怒的事;其次,要設法解除他因受輕蔑而感到被侮辱的感情,可以將這種傷害解釋為並非蓄意,而是由於誤會、激動或其他什麼偶然的原因。

何苦要氣?氣便是別人吐出而你卻接到口裏的那種東西,你吞下便會反胃,你不看它時,它便會消散了。

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愚蠢行為。

夕陽如金,皎月如銀,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尚且享受不盡,哪裏還有時間去氣呢?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消消氣。

恐懼

俄國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突然想起他從老太婆那裏拿來的錢袋和東西都還放在自己的口袋裏,還沒有藏起來……他馬上跑去把它們掏出來,扔在桌上。等他把一切東西都掏了出來……他便把那整整的一堆東西拿到牆角去。在牆根那裏,有的地方糊牆紙破裂開了,他馬上開始把一切東西都塞進紙裏麵的那個洞裏去。

“全放進去了!錢袋也看不見了!”他快活地想著,站了起來,茫然地瞅著那個洞。忽然,那個洞好像鼓起來了,他嚇得渾身發抖。“上帝!”他絕望地咕嚷道,“我是怎麼一回事?這算是藏起來了嗎?這是藏東西的方法嗎?”……他精疲力竭地在沙發上坐下,立刻又發了一陣難受的顫抖。他機械地從身邊一張椅子上取來他那件舊而暖的,但是破爛不堪的學生冬季外套把自己蓋住,不多時,他失去了知覺。

沒有過五分鍾,他猛地跳了起來,馬上又瘋狂地撲過去抓住他那些衣服。“我怎麼能夠什麼事都沒有做又去睡覺呢?是的,是的,我還沒有從袖管上把活結取掉哩!我忘記了,把這樣的一件事情忘記了!這樣一個真憑實據!”

他把活結扯掉,慌忙地把它撕成碎片,把碎布片塞進枕頭下的襯衣裏。“無論如何,破襯衣的碎片不會惹起嫌疑的。反正我想不會的,我想不會的!”他反複地說,他站在房間當中,又拚命聚精會神地來瞅一瞅他的周圍、地板和各處,他想弄清楚屋裏是不是還有作案後的痕跡。他以為自己一切能力都沒有了,甚至於記憶力、最簡單的思考力都沒有了,這種確信漸漸成為一種難堪的苦楚。“莫不是已經開始了?莫不是懲罰降臨到我身上來了?是來了!”他從褲子上割下來的磨壞的破布確實放在房當中的地板上,誰進來都會看見的!“我是怎麼一回事!”他又喊道,好像一個神經錯亂的人似的。

突然,他腦子裏又起了一個可怕的念頭,以為或許所有的衣服都染上了血,或許有許許多多血點,但是他沒有看見,沒有注意到,因為他的知覺力不足,已經四分五裂了……他的理性模糊了……他忽然想起錢袋上也有血!“啊!那麼口袋上一定也有血,因為那時我是把濕錢袋裝在口袋裏的!”眨眼間他就把口袋裏麵翻了出來,不錯!在口袋布裏子上有痕跡,有汙點!“可見我還沒有完全失去理性,可見我還有點腦筋和記憶力,因為這是我自己猜想出來的。”他得意洋洋地想著,自慰地深深歎了一口氣,“這不過是發燒虛弱、短時間的昏迷罷了。”

他把整個裏子布從褲子的左口袋裏扯了出來。這時候,陽光照在他的左腳靴子上,從破靴子裏露出來的襪子上仿佛也有血跡!他把靴子脫掉。“的確有痕跡!襪尖全浸著血。”他一定是那時不小心踏進血泊裏了……“但是現在對於這件事怎麼辦呢?我往哪裏放襪子、破布和口袋呢?”

他雙手拿著這些東西,站在房間當中。“放在火爐裏嗎?但是他們首先便要搜查火爐的。把它們燒掉嗎?但我能用什麼燒呢?連火柴都沒有。不,不如出去,把它們扔到什麼地方去。是的,不如扔掉。”他重複說道,卻在沙發上坐下,“而且馬上就扔,毫不耽擱!”但是他的頭卻反而倒在枕頭上了。他又打著難受的寒戰,渾身軟綿綿的,一點精神也沒有。

他幾次想起身,想立即把那些惹人注目的東西扔掉,但人仿佛已癱在沙發上,他在心裏喊道:“馬上,馬上……”這時,一陣劇烈的敲門聲,終於使他徹底清醒過來。

正常的恐懼和病態的恐懼二者之間有一定的區別。弗洛伊德給出了一個絕妙的解說:一個人置身於非洲叢林,看見蛇會感到恐懼,這是很正常的事,這種恐懼感有利於保護自己。但如果一個人居住在房間裏也感到恐懼,以為在他的房間裏有一條蛇正藏在地毯下麵。那麼,這種恐懼就是病態的、不正常的。弗洛伊德的理論對理解人類的心理是極有幫助的,這種理論可以用來考察我們一般人的恐懼心理。如果一個非洲貧窮國家的母親害怕自己的孩子會因饑餓而死,這種恐懼感是正常的;但在美國,如果一個富有的母親告訴別人,說她的孩子將會因為營養不良而餓死,這種恐懼就是病態的、不正常的。其實,這種恐慌心理可能源於她平時的愧疚、焦慮、恐慌和仇恨。

世界上有許多人,在不斷想象的恐懼中生活。

恐懼會導致人的壽命縮短,因為它能損害人的生理機能,能改變人體各部分的化學組織,能使人早衰甚至早死。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是被恐懼這惡魔冤枉地送入墳墓的它破壞了人類心理的平衡,造成了無數人間悲劇。

恐懼是害人最烈的,它對於人類沒有絲毫的益處。一個滿懷著種種恐懼感的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

拒絕你的恐懼,像拒絕其他種種可能對你有害的壞習慣一樣。我們可以用各種醫治良方——自信、勇敢、樂觀去消滅種種恐懼心理。不要讓恐懼深入你的心中,不要往恐懼的方麵想。有了恐懼心理,當立刻使出醫治良藥來,恐懼立刻會逃走。無論一種恐懼感怎樣“深入人心”,隻要使出與它相反的方法,總是可以將它驅除的。

虛假智慧

英國羅素

在美國,有人鄭重地向我保證,不幸的人大部分是在三月出生的,容易長雞眼的人大部分是在五月出生的。我不知道這些迷信的曆史淵源,它們可能來自巴比倫或埃及的宗教傳說。信仰始於高等社會,大約經過三四千年的時間,它漸漸侵入到受教育的人群中。

在美國,你會發現你的有色女奴引用柏拉圖說的胡話,而不是那些被學者引用的話,比如在生前不尋求智慧的人來生就會變成女人。而偉大的哲學家們的詮釋者總是忽視他們的傻話,而且態度一點也不粗魯,很有禮貌。

亞裏士多德是個很荒謬的人,盡管他的名聲很好。他說女人受孕應在冬天,當風是在北方的時候,他說太早結婚的人隻會生女孩;他告訴我們女人的血比男人的血更黑,說豬是唯一會生麻疹的動物,說治療患失眠症的象應該在它的肩上抹鹽、橄欖油和溫水,說女人的牙齒比男人的少幾顆。盡管他在那裏胡言亂語,但大多數哲學家依然視他為智慧榜樣。

更普遍的迷信是關於吉日凶日的預測。在古代,它們控製著將軍們的行動。我們自己也仍然對星期五和十三號持有強烈的偏見。水手們不喜歡在禮拜五航行,許多旅館沒有十三樓。以前,曾有許多聰明人相信過關於星期五和十三號的迷信,今天,聰明人則視之為無害的瘋狂。可是,也許兩千年以後,今天的聰明人的信仰也將同樣顯得愚笨。人是輕信的動物,他必須相信一點什麼。假如信仰沒有好的根據,壞的也能滿足他。

許多錯誤都是因為相信“自然”或“自然的”。這種信仰曾經在醫藥方麵有很大的作用,現在仍然如此。人的身體,假如我們隨它去,它有自己醫治自己的力量。小傷口通常自己會好,傷風會過去,甚至嚴重的病有時不醫也會好。盡管如此,我們依然有必要對自然進行必要的幫助。假如傷口不消毒,它會化膿;傷風若不立刻治療,會讓人患上肺炎,隻有遠方的旅客或探險家在沒有辦法的時候才不理會嚴重的疾病。

許多顯得自然的東西原是不自然的,如同穿衣和沐浴。在人類發明衣服之前,他們一定曾發現寒帶是不適合居住的。在不清潔的地方,人會生各種疾病,如斑疹、傷寒,西方人已經不再生那種病了。預防針曾經被視為不自然,但是這種反對是矛盾的,因為沒有人能假定一根斷了的骨頭會自然地好起來。被視為不自然的事情還有很多,例如吃煮熟了的東西,生火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