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層為光,光純潔無暇且大氣磅礡。悠閑行於蔚藍天空,少年的心唯覺澄澈空明。眼前的一切是如此的瀟灑隨意,洋溢的是繁華後的溫和。萬物如常,西城頗感意外的是光係並非位於廟堂之巔,相反它貼近大地。一呼一吸間你都能覺其溫和可親,一舉一動間你都想敞開心扉。
所有的高雅都源自卑下,沒有什麼可以離開平凡自成一家。先知如耶穌,尚能傳道平民,即使生於十字,死於十字,他亦不曾言悔。因為他深知他的道已灑遍大地;聰穎似如來,他沒有自矜其驕而是始終堅持不懈,以大無畏的胸懷向世人詮釋何謂佛法;莊重若孔子,他明知不可卻依舊為之,即使命運注定春秋戰國的舞台不會有他的身影,但他依然期待。這是屬於聖人的足跡,這是屬於吾輩的感動。
我想,建造光係圖書館的先人定是明理之輩,但凡觀其布置便知一二。西城雖從表麵難以捕捉光係的熱鬧,但在他的心裏,卻時時刻刻感受著光係內在生命的喧囂與騷動。一幅幅的圖景仿如電影剪輯而過,少年捕風捉影間便拚湊出最美的景致,想來人間蘇杭不過爾爾。
隻見晴朗的天空,綠葉正濃,四麵八方的旅人聚於大樹之下,享受慢生活帶來的舒適。誰知樹上的鳴蟬耐不住寂寞,喧囂的蟬聲叫喧得人心頭煩躁。正是苦悶之際,忽有一人高聲吟哦,他語調頓挫之間便是一種情感的醞釀: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
一詩終了,大部分的遊子盡是思家紛紛,他們開始向鄉音相同的人打聽家鄉的訊息,洪水過後的家鄉是否如常?我的那個她現今又如何?鄉愁啊,大概和門前的鏡湖水一般,永不改舊時紋。
隻有一人例外,他深知他落寞的情緒隻屬於他一人,他低低的吟唱他對蟬聲的理解:你像尖微的唱針/在遲緩麻木的記憶上/劃出細紋/一組遙遠的知覺/就這樣/纏繞起我的心/最初的哭喊/和最後的訊問/一樣,沒有回音。悄無聲息的一段心靈獨白,隻有身旁的幾人幸運的聽聞。
荷花因著驟雨之後,相反有了另一種妖異。水之前為王府,樓宇巍峨,青色的瓦片連綿,昭示著主人高雅的情懷。一大群的少年不顧眾人訝異,爬於樹梢偷偷張望。外界的人還道何事,原來是牆裏的女子嬉笑蕩秋千,薄汗透新衣。
圖像到這兒便戛然而止,西城嘴角勾起圓月之笑。他禁不住的幻想與眾兄弟來此佳境,且聽且唱且酩酊。任他日月,任他星辰,某隻管詩酒趁年華!
西城放任自我,以最神聖的理由:說不定今後再無機會,說不定失主早已離去。少年依心而行,但見轉角之處層層疊疊的浮雕林立於天藍色之牆。若不是他平時為人小心謹慎,恐難察其玄妙。一發現便是一種驚喜,一驚喜便是一次喟歎,一喟歎便是一腔壯誌豪情的抒發。相應著九這個數字,眼前連綿不絕的圖景把山川大地,千古聖物一一展現。
第一幅顏色主灰,吸取國畫技巧,大段留白。圖中單隻描述了一柄劍,劍身古樸無光,可謂重劍無鋒。令西城驚奇的是劍鞘居然是用竹木削製而成,竹的平和把劍所有的鋒利都給掩蓋,望在眼中隻覺形如凡物。隻有當風偶然刮起之時,才能瞥見那一抹的青鋒,冷冷的泛著孤芳自賞的驕傲。
慢工出細活的古訓再次在西城的身上得到驗證,少年看著看著,意識就隨著這柄劍飄忽遊走。不知過了多久,隻察覺劍把他帶到蒼冥的幽空,那兒沒有生物,隻有懸浮的飛石。少年和劍就這樣飄浮在半空,空曠下他仿佛感到劍的悲涼,是那種不遇明主的痛或者說是舉世皆醉我獨醒的失落。
劍在它的世界褪去所有掩飾,向西城展示最真實的一麵。劍身有龍,隻見得龍首昂然龍尾纏屈,似是打算隨時予人致命一擊。劍名無名,眨眼的刹那劍刃舞動,一招一式盡是天地間最大的震撼,九式揮舞可使天地鬥轉,能使日月星移。這是屬於它的驕傲,屬於它的輝煌。